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姜黄素介导的大黄鱼光动力灭活保鲜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淑怡 倪继龙 +3 位作者 瞿语桐 焦龙 张晓晔 张宾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9-336,共8页
为了阐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姜黄素介导的水产品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保鲜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首次系统对比研究了喷洒姜黄素水溶液后再孵育、喷洒后不孵育、浸泡后再孵育和浸泡后不孵育,即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下对大黄... 为了阐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姜黄素介导的水产品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保鲜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首次系统对比研究了喷洒姜黄素水溶液后再孵育、喷洒后不孵育、浸泡后再孵育和浸泡后不孵育,即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下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PDI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10 mmol/L姜黄素水溶液中浸泡再孵育30 min的预处理方式下对大黄鱼进行PDI处理,相比于其它3种预处理方式,其经4℃冷藏8 d后大黄鱼保持了较高的感官可接受度,又能够有效保持冷藏大黄鱼的色泽。同时,该处理条件下大黄鱼的细菌总数(TVC)、pH和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最小,分别为5.82±0.07 lg CFU/g、7.07±0.02和17.45±0.35 mg/100 g,说明此预处理方式可通过有效抑制TVC、pH和TVB-N含量的增加,高效保持冷藏大黄鱼品质,进而延长其货架期。因此,采用姜黄素水溶液浸泡再孵育的水产品预处理方式,是获得姜黄素介导的高效PDI保鲜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光动力灭活 预处理方式 大黄鱼 冷藏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方式对厚壳贻贝品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绍平 李开辉 +3 位作者 涂传海 王家星 房传栋 张宾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8-256,共9页
为探索不同热加工方式的贻贝在加热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本研究以厚壳贻贝为对象,考察沸水加热(boiling water heating,BH)、蒸汽加热(steam heating,SH)、微波加热(microwave heating,MH)、真空隔水加热(vacuum water bath heating,VH)和... 为探索不同热加工方式的贻贝在加热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本研究以厚壳贻贝为对象,考察沸水加热(boiling water heating,BH)、蒸汽加热(steam heating,SH)、微波加热(microwave heating,MH)、真空隔水加热(vacuum water bath heating,VH)和空气循环加热(air circulation heating,AH)5种热加工方式对其汁液损失率、色泽、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并对其蛋白质特性及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5种处理组汁液损失率、a^(*)值、b^(*)值、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不断上升,而L^(*)值先上升后下降。HE染色和SEM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5种处理组组织中肌纤维间隙加大,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当加热时间为3 min时,VH组贝肉组织中肌纤维完整性较好。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了贝肉在热加工过程中蛋白组分随加热时间延长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地热降解及聚集。热加工过程中,5种处理组β-折叠、无规卷曲相对含量随着加热时间延长均先上升后趋向平稳,而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Ca^(2+)-ATP酶活力、α-螺旋相对含量、β-转角相对含量随着加热时间延长均先下降后趋于平稳。其中在加热前期,MH和AH组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Ca^(2+)-ATP酶活力、α-螺旋相对含量、β-转角相对含量均高于BH、SH和VH组。综上所述,从食用品质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SH和VH是厚壳贻贝较为适宜的热加工方式,其中在加热2 min时贝肉的品质相对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为贝类产品加工的品质控制及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热加工 品质变化 肌原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居群豆茶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李津 张建甫 +5 位作者 张茜茜 刘宥瑞 高慧 徐宁伟 徐兴友 白志英 《热带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为探明不同居群豆茶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豆茶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保护酶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EG-6000浓度的增加,5个居群豆茶决明种子萌发指标、成... 为探明不同居群豆茶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豆茶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保护酶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EG-6000浓度的增加,5个居群豆茶决明种子萌发指标、成苗率、胚根和下胚轴长度均呈下降趋势;15%PEG-6000对青龙、迁西居群豆茶决明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10%PEG-6000对遵化、宽城、兴隆居群豆茶决明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PEG-6000对遵化、迁西豆茶决明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成苗率均影响显著。随着PEG-6000胁迫浓度升高,5个居群豆茶决明幼苗根、茎、叶的SOD、POD、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豆茶决明具有一定耐旱能力,高浓度PEG-6000胁迫下豆茶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茶决明 干旱胁迫 种子 萌发特性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鱼肌原纤维蛋白氧化过程及其消化特性变化
4
作者 黄洁友 李孟华 +3 位作者 冯洁 张宾 林慧敏 张建乔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47,共8页
将带鱼肌原纤维蛋白置于4℃条件下进行自然氧化(37℃为加速对照组),通过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羰基、总巯基、游离氨基酸、蛋白二级结构及体外消化率的变化研究带鱼肌原纤维蛋白自然氧化及其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 将带鱼肌原纤维蛋白置于4℃条件下进行自然氧化(37℃为加速对照组),通过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羰基、总巯基、游离氨基酸、蛋白二级结构及体外消化率的变化研究带鱼肌原纤维蛋白自然氧化及其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两个温度条件下氧化的带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含量、羰基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第20 d蛋白含量由93.97 mg/mL降低到40.15 mg/mL(4℃)、11.19 mg/mL(37℃),巯基含量由35.99μmol/g降低到24.57μmol/g(4℃)、18.23μmol/g(37℃),羰基含量由1.32 nmol/mg升高到3.85 nmol/mg(4℃)、6.60 nmol/mg(37℃);同时,体外胃消化率先上升后下降,4℃条件下氧化的蛋白在第18 d达到最高消化率69.37%,37℃条件下氧化的蛋白在第16 d达到最高消化率58.31%。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改变,β-转角和β-折叠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β-转角由37.99%下降到28.24%(4℃)、22.53%(37℃),而β-折叠由22.54%升高到35.80%(4℃)、43.40%(37℃),β-折叠含量与体外消化率呈负相关。经过20 d的氧化,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总含量由9.8940 mg/mL减少到0.3132 mg/mL(4℃)、0.8438 mg/mL(37℃),在37℃条件下,游离氨基酸检出种类减少6种。综上,带鱼肌原纤维蛋白在自然氧化条件下,其结构发生变化、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消化率先上升后下降。温度越高,氧化发生速率越迅速,蛋白质氧化程度与体外消化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自然氧化 消化特性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慢煮加工对中华管鞭虾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寅涛 冯绍彪 +2 位作者 水珊珊 刘智禹 张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8,共11页
探究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SV)加工对中华管鞭虾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去头去壳(虾仁组)和去头带壳(带壳虾组)中华管鞭虾为对象,经真空密封后在70℃水浴下分别加热5、8、10和12 min(SV加工),以传统100℃沸水加热2 min为对照(CK),测... 探究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SV)加工对中华管鞭虾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去头去壳(虾仁组)和去头带壳(带壳虾组)中华管鞭虾为对象,经真空密封后在70℃水浴下分别加热5、8、10和12 min(SV加工),以传统100℃沸水加热2 min为对照(CK),测定加工后虾仁肌肉感官特性、色差、水分含量、蒸煮损失率、质构特性、蛋白质含量及提取率、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和组织微观结构等指标。结果发现,随着煮制时间延长,SV加工中华管鞭虾肌肉L^(*)值和b^(*)值不断上升,a^(*)值先上升后下降,肌肉中水分含量逐渐下降,而肌肉蒸煮损失率、硬度和咀嚼性不断升高。煮制加热过程中,肌肉中盐溶性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和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不断下降。HE染色和SEM结果表明,煮制过程中中华管鞭虾肌纤维受热逐渐发生变性,肌纤维间距增大、肌丝断裂。与CK处理相比,SV处理可增加虾感官评分和水分含量,有效减少蒸煮损失率、硬度和咀嚼性,更好保留水溶性蛋白质、盐溶性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等,并减少不溶性蛋白质的形成。此外,与虾仁组相比,带壳虾组虾仁肌肉组织结构保持较为完整,肌纤维组织排列较为紧密,能更好维持中华管鞭虾的质构和原始风味。综上所述,SV带壳处理是一种优于传统加热的热处理方式,有助于保留虾肉本身的风味品质,为虾类水产品加工工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真空低温慢煮 肌肉 加工工艺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物结合真空渗透处理对冻藏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翌元 陈梁 +2 位作者 齐贺 张宾 房传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1,共7页
以南美白对虾虾仁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海藻糖、海藻胶寡糖、卡拉胶寡糖真空渗透处理虾仁,考察第0、30、60、90天虾仁肌肉解冻损失率、热力学特性、肌原纤维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及... 以南美白对虾虾仁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海藻糖、海藻胶寡糖、卡拉胶寡糖真空渗透处理虾仁,考察第0、30、60、90天虾仁肌肉解冻损失率、热力学特性、肌原纤维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及第90天蛋白质分子质量分布变化,探讨不同添加物结合真空渗透处理对冻藏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蒸馏水处理相比,添加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海藻糖、海藻胶寡糖、卡拉胶寡糖结合真空渗透处理可有效降低虾仁解冻损失率、提高蛋白质低温稳定性和抑制肌原纤维蛋白冷冻变性。其中,海藻糖、海藻胶寡糖、卡拉胶寡糖的冷冻保护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可为天然抗冻剂的研究和使用提供基础,同时也为虾仁产品新型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真空渗透 糖类 蛋白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对3种带鱼肌球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文雄 杨榕琳 +4 位作者 水珊珊 严红波 宋佳 杨会成 张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217,共7页
以钓带鱼、外洋带鱼和雷达网带鱼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不同加热温度下肌球蛋白功能特性及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将3种带鱼分别于30、50、70、90℃下水浴处理10 min,测定其肌肉蒸煮损失率、持水力以及肌球蛋白浊度、溶解度、乳化能力、起泡... 以钓带鱼、外洋带鱼和雷达网带鱼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不同加热温度下肌球蛋白功能特性及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将3种带鱼分别于30、50、70、90℃下水浴处理10 min,测定其肌肉蒸煮损失率、持水力以及肌球蛋白浊度、溶解度、乳化能力、起泡性(foaming capacity,FC)、泡沫稳定性(foaming stability,FS)和羰基含量。同时,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分析不同加热温度对3种带鱼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3种带鱼的肌肉蒸煮损失率、持水力逐渐降低,肌球蛋白浊度和羰基含量增加,溶解度、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FC及FS均不断降低;其中雷达网带鱼肌肉持水力、肌球蛋白溶解度的下降幅度和肌球蛋白浊度的上升幅度均小于其他2种带鱼;此外,H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温度升高,3种带鱼的肌肉组织中肌纤维束间隙加大,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当加热温度为50℃时,雷达网带鱼肌肉组织中胶原纤维和肌纤维完整性最好。由此可知,加热温度提高的同时,3种带鱼的肌肉蛋白质品质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雷达网带鱼肌肉蛋白质的品质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热加工 肌球蛋白 功能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真空慢煮加工对半壳扇贝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姜珊珊 刁志杰 +3 位作者 蒋慧丽 水珊珊 张宾 林慧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共8页
以半壳栉孔扇贝为原料,通过感官品质、汁液损失率、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质构、肌原纤维蛋白提取及微观结构等指标研究不同处理温度(60、65、70、75、80℃)、不同处理时间(30、45、60、75 min)的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SV)对半壳扇贝... 以半壳栉孔扇贝为原料,通过感官品质、汁液损失率、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质构、肌原纤维蛋白提取及微观结构等指标研究不同处理温度(60、65、70、75、80℃)、不同处理时间(30、45、60、75 min)的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SV)对半壳扇贝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烹饪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SV扇贝的感官评分值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70和75℃煮制30 min时感官评分值最大;60~75℃间SV扇贝汁液损失率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温度升高至80℃时,SV扇贝汁液损失率显著升高(P<0.05);60~70℃间,延长烹饪时间,样品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75~80℃间,延长烹饪时间,样品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温度大于70℃时,相同烹饪时间,随温度升高,扇贝硬度降低(P<0.05);随时间和温度升高,剪切力显著升高(P<0.05);温度升高时间增大,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降低,在75和80℃时,延长烹饪时间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未发现显著降低(P>0.05);扫描电镜和HE染色观察显示,随烹饪温度升高,肌纤维断裂,边界模糊,断裂的肌纤维交联,混乱程度升高,最后断裂的肌纤维聚集成大团。综上,70和75℃真空烹饪30 min的扇贝感官品质最佳,此时产品汁液损失率、弹性均小于对照组(100℃,15 min),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硬度、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均高于对照组。该实验结果为SV半壳扇贝的工业化生产,保障流通时SV半壳扇贝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低温真空慢煮 品质特性 肌原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水溶性没食子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冷藏南美白对虾的抗氧化保鲜性能
9
作者 焦龙 冯慧珍 +3 位作者 赵淑怡 倪继龙 张晓晔 张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97-206,共10页
为解决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因水溶性差而导致其对水产品抗氧化保鲜效果差的难题,本研究合成一种新型水溶性GA衍生物GA-CONH-SO_(3)H,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和光谱表征证实衍生物成功合成。非共价相互作用理论计算表明,GA-CONH-SO_(... 为解决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因水溶性差而导致其对水产品抗氧化保鲜效果差的难题,本研究合成一种新型水溶性GA衍生物GA-CONH-SO_(3)H,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和光谱表征证实衍生物成功合成。非共价相互作用理论计算表明,GA-CONH-SO_(3)H与水分子间存在丰富的氢键作用,并与水分子的结合能强于GA。经测量,GA-CONH-SO_(3)H常温水中饱和溶解度为290.02 mg/mL,是GA的26倍。并且,GA-CONH-SO_(3)H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羟自由基和O_(2)^(-)·的清除率分别高达92.80%(58.78μmol/L GA仅为89.77%)、98.09%(1.76 mmol/L GA仅为49.56%)、99.74%(23.51 mmol/L GA仅为29.89%)。最后,在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4℃冷藏保鲜实验中,冷藏8 d后GA-CONH-SO_(3)H浸泡处理组虾肉pH值为7.44(GA组7.71),冷藏6 d后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27.07 mg/100 g(GA组35.47 mg/100 g)、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为0.87 mg/kg(GA组0.94 mg/kg)、菌落总数为(5.09±0.02)(lg(CFU/g))(GA组(5.66±0.03)(lg(CFU/g))),GA-CONH-SO_(3)H保鲜效果显著,可延长其货架期2 d。此外,与商品化鲜虾保鲜剂4-己基间苯二酚(4-hexylresorcinol,4-HR)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GA-CONH-SO_(3)H在抑制TVB-N、TBARS和TVC值增长方面效果均显著优于4-HR。同时,GA-CONH-SO_(3)H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因此,GA-CONH-SO_(3)H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水产品抗氧化保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衍生物 水溶性 抗氧化活性 南美白对虾 冷藏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光动力灭活作用
10
作者 李雨薇 赵淑怡 +3 位作者 洪高博 张宾 焦龙 张晓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9-24,共6页
为提升姜黄素(curcumin,Cur)的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效果,合成新型卤代姜黄素衍生物(X-cur,X=F、Cl、Br)。通过测定X-cur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比X-cur的单线态氧(^(1)O_(2))生成能力并辅助激发态理论... 为提升姜黄素(curcumin,Cur)的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效果,合成新型卤代姜黄素衍生物(X-cur,X=F、Cl、Br)。通过测定X-cur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比X-cur的单线态氧(^(1)O_(2))生成能力并辅助激发态理论计算结果,分析筛选出具有PDI潜力的姜黄素衍生物。结果表明:随着非金属重原子卤素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其自旋耦合作用逐渐增强,导致Br-cur具有最小的单重激发态(S_(1))和三重激发态(T_(3))能级差ΔE_(st(S1-T3))(0.140 eV)和最大的自旋轨道耦合值(0.642262 cm^(-1)),说明Br-cur最容易发生系间窜越过程进入到T_(3);此外,Br-cur相比于Cur和其他卤代姜黄素具有最小的S_(1)和基态(S_(0))间能级差(3.260 eV);以上两因素导致Br-cur极易被光激发且具有最高的^(1)O_(2)生成能力;在对水产品中典型食源性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PDI实验中,Br-cur的PDI作用依赖于其使用浓度和光照时间,且PDI效果显著高于Cur对照组,是极具应用潜力的新型PDI光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姜黄素 光动力灭活 重原子效应 系间窜越 副溶血性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鱿鱼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姚慧 祁雪儿 +3 位作者 毛俊龙 齐贺 武天昕 张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7-213,共7页
为探讨阿根廷鱿鱼、北太平洋鱿鱼(以下简称北太鱿鱼)和秘鲁鱿鱼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变化情况。将3种鱿鱼于-18℃冰箱中冻藏,分别于0、15、30、45、60、75、90、105 d和120 d进行取样,分析测定鱿鱼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质量... 为探讨阿根廷鱿鱼、北太平洋鱿鱼(以下简称北太鱿鱼)和秘鲁鱿鱼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变化情况。将3种鱿鱼于-18℃冰箱中冻藏,分别于0、15、30、45、60、75、90、105 d和120 d进行取样,分析测定鱿鱼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溶解性、浊度、乳化能力、Ca^(2+)-ATPase活力、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羰基含量和总巯基含量等。结果表明,与未冻藏(0 d)相比,经冻藏120 d后,阿根廷鱿鱼、北太鱿鱼、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浊度、羰基含量明显增加;其中,肌原纤维蛋白浊度分别增加至1.303、0.608和1.177,羰基含量分别增加了8.74、13.95 nmol/mg和4.79 nmol/mg。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ication activity index,EAI)、乳化稳定性指数(emulsification stability index,ESI)、Ca^(2+)-ATPase活力和总巯基含量则明显下降,其中阿根廷鱿鱼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溶解度、Ca^(2+)-ATPase活力和总巯基含量冻藏120 d后依次下降72.22%、69.68%、93.07%和76.66%。冻藏120 d后,阿根廷鱿鱼、北太鱿鱼和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的EAI分别下降了10.09、15.48 m~2/g和11.63 m~2/g,其ESI下降趋势与EAI下降趋势基本一致。北太鱿鱼肌原纤维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下降较为明显,冻藏120 d后,分别下降了60.00%和8.89%,下降速率明显高于阿根廷鱿鱼和秘鲁鱿鱼。综上,在低温冻藏过程中,3种鱿鱼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但不同理化特性下降幅度及速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 肌原纤维蛋白 冻藏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单胞菌ZS1糖基转移酶wbpXYZ的缺失对细胞壁结构及鼠李糖脂合成的影响
12
作者 张增平 黄小佩 +2 位作者 马昀灏 杨支力 刘建华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439-446,共8页
糖基供体通常以活性核糖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wbpX、wbpY以及wbpZ(糖基转移酶)等基因负责转运细胞内的活性糖基分子。糖基转移酶通过运送dTDP-鼠李糖(脂多糖合成前体之一)将鼠李糖基由细胞内转至胞外脂多糖O-抗原B-band部分。同时,参与... 糖基供体通常以活性核糖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wbpX、wbpY以及wbpZ(糖基转移酶)等基因负责转运细胞内的活性糖基分子。糖基转移酶通过运送dTDP-鼠李糖(脂多糖合成前体之一)将鼠李糖基由细胞内转至胞外脂多糖O-抗原B-band部分。同时,参与鼠李糖脂合成的RhlB和RhlC(鼠李糖基转移酶)将dTDP-鼠李糖中的鼠李糖连接至3-羟基脂肪酸分别合成单、双鼠李糖脂。假单胞菌ZS1是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从油污中分离出的1株高产鼠李糖脂菌株,本实验拟探究阻断脂多糖O-抗原B-band中鼠李糖基的添加对假单胞菌ZS1鼠李糖脂合成的影响。为此,构建了假单胞菌ZS1的wbpX、wbpY以及wbpZ 3个独立缺失突变菌株。结果表明,wbpX和wbpZ突变株的鼠李糖脂合成量均有增加,其中wbpZ的突变株合成量最高,较原菌株提高50%。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wbpZ缺失突变菌株的脂多糖O-抗原量显著降低;而wbpX和wbpY缺失突变菌株脂多糖含量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鼠李糖脂 脂多糖合成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敏化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新型食源性危害物1,3,6,8-四溴咔唑光催化降解性能
13
作者 李洁 张冰清 +4 位作者 魏然 焦龙 张晓晔 陈翔 张宾 《食品科学》 2025年第22期72-79,共8页
本研究分别采用旋蒸法和吸附法制备两种核黄素(riboflavin,Rib)敏化二氧化钛(TiO_(2))纳米复合光催化剂TiO_(2)@Rib和Rib@TiO_(2)。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Rib的敏化作用使得两种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吸收范围从紫外光区扩展到了可见光区。... 本研究分别采用旋蒸法和吸附法制备两种核黄素(riboflavin,Rib)敏化二氧化钛(TiO_(2))纳米复合光催化剂TiO_(2)@Rib和Rib@TiO_(2)。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Rib的敏化作用使得两种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吸收范围从紫外光区扩展到了可见光区。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iO_(2)@Rib中Rib以非聚集体形式负载于纳米孔道内,而Rib@TiO_(2)中Rib晶体主要吸附于TiO_(2)表面。此外,TiO_(2)@Rib水溶液贮存5 d内未见明显沉淀,具有极佳的水中分散稳定性。且TiO_(2)@Rib表现出最高的单线态氧(^(1)O_(2))和羟自由基(·OH)生成能力。在450 nm蓝光LED矩阵光源辐照60 min后,TiO_(2)@Rib对新型食源性危害物1,3,6,8-四溴咔唑的光催化降解率达56.41%,是单纯Rib的1.64倍。本研究可为优化构建低毒、高效食品色素敏化TiO_(2)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对水产品中新型食源性危害物的光催化降解应用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二氧化钛 染料敏化 光催化降解 1 3 6 8-四溴咔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紫贻贝粗多糖酶解蛋白质脱除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14
作者 包钰菡 郑伊琦 +3 位作者 陈雪昌 李佩佩 陈思 何鹏飞 《粮食与油脂》 2025年第11期123-130,共8页
为提高紫贻贝粗多糖蛋白质去除效率,应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紫贻贝粗多糖内蛋白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确定了最佳蛋白质脱除工艺并用于蛋白质脱除后的紫贻贝粗多糖抗氧化活性评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867... 为提高紫贻贝粗多糖蛋白质去除效率,应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紫贻贝粗多糖内蛋白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确定了最佳蛋白质脱除工艺并用于蛋白质脱除后的紫贻贝粗多糖抗氧化活性评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8670.0 U/g(以紫贻贝粗多糖质量计)、酶解时间2.5 h、pH 8.6、酶解温度58.0℃,在此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92.81±0.08)%。蛋白质脱除后的提取液经体积分数60%的乙醇沉淀所得组分得率和多糖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最低,分别为8.29%、(90.94±1.21)%和(0.10±0.02)%。抗氧化试验表明,紫贻贝粗多糖组分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呈剂量依赖性,总体上MP60的抗氧化活性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贻贝 粗多糖 酶解法脱蛋白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