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力发电厂厂级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董益华 瞿潇 +1 位作者 张锡根 郭锋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3-86,共4页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投入运行构成了直接调度方式下的机组级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机组级的调度方式在提高电网频率质量的同时,由于缺乏各机组的经济特性数据而无法有效实现各机组的经济、节能调度。对此,开发了与电网调度系统无缝连接...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投入运行构成了直接调度方式下的机组级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机组级的调度方式在提高电网频率质量的同时,由于缺乏各机组的经济特性数据而无法有效实现各机组的经济、节能调度。对此,开发了与电网调度系统无缝连接、实时计算、闭环控制的厂级调度系统。应用结果表明,厂级调度系统明显提高了电厂运行经济性,减小了机组因参与电网调峰而造成的额外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厂级调度 机组级调度 闭环控制系统 负荷分配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脱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及其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建国 耿梓文 +4 位作者 袁伟中 陈锡炯 滕卫明 刘畅 赵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57-2664,共8页
脱硫废水零排放已成为环保的热点问题,燃煤烟气脱氯是一项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碱基溶液雾化喷入除尘器之前的烟道内,脱除烟气中的HCl等强酸性气体并固化到飞灰中,从而大幅度减少脱硫废水量。将减量后的脱硫废水作为... 脱硫废水零排放已成为环保的热点问题,燃煤烟气脱氯是一项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碱基溶液雾化喷入除尘器之前的烟道内,脱除烟气中的HCl等强酸性气体并固化到飞灰中,从而大幅度减少脱硫废水量。将减量后的脱硫废水作为碱基溶剂回喷入烟道,从而实现脱硫废水零流量排放。当采用Na OH作为碱基且Na/Cl摩尔比约为5时,脱氯效率可达到70%以上,一台300MW机组的脱硫废水量可由3.1m^3/h降至0.88m^3/h。烟气脱氯不仅脱除烟气中的HCl,还会脱除部分SO3和SO2等酸性气体,对于预防烟道低温腐蚀和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超低排放下的防腐与控制更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电除尘和脱硫系统的运行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烟气脱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相比其他脱硫废水处理技术,具有系统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好、适应性强、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零排放 烟气脱氯 HCL SO3 经济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铬制革废弃物处理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 被引量:25
3
作者 蒋旭光 方纯琪 +4 位作者 金余其 吕国钧 袁伟中 陈锡炯 罗伟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2-760,共9页
含铬制革废弃物经过适当处理可以回收其中的能量、重金属铬和胶原蛋白,但目前不合理的处置造成了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本文简述了含铬制革废弃物的来源和处置现状,综合国内外最新的含铬制革废弃物处理的文献,系统总结了含铬制革废弃物... 含铬制革废弃物经过适当处理可以回收其中的能量、重金属铬和胶原蛋白,但目前不合理的处置造成了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本文简述了含铬制革废弃物的来源和处置现状,综合国内外最新的含铬制革废弃物处理的文献,系统总结了含铬制革废弃物处理方式的相关研究,将处置方式分为直接处理和间接处理两大类分别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吸附剂、热解、焚烧这3种直接处理方式及氧化法、酸水解法、碱水解法、酶水解法这4种间接处理方式,分析了每种处置方式的原理、存在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简述了各种处置方式的主要作用以及优缺点对比。最后提出了含铬制革废弃物处置的研究思路,特别是开展含铬制革废弃物热解和焚烧过程中燃烧和污染物排放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含铬铬鞣 废弃物 废物处理 环境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a^+)/n(Cl^-)对烟气脱氯及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畅 赵虹 +5 位作者 滕卫明 耿梓文 邱坤赞 杨建国 袁伟中 陈锡炯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5,共6页
半干法脱氯是通过碱基物质将燃煤烟气中的大部分HCl固定到飞灰中,同时将大幅度减少的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FGD)废水作为碱基溶剂回喷烟道,从而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通过搭建实验台对碱基物质与烟气中HCl和SO_2的反应效率随n(... 半干法脱氯是通过碱基物质将燃煤烟气中的大部分HCl固定到飞灰中,同时将大幅度减少的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FGD)废水作为碱基溶剂回喷烟道,从而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通过搭建实验台对碱基物质与烟气中HCl和SO_2的反应效率随n(Na^+)/n(Cl^-)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碱基物质与HCl的反应效率与n(Na^+)/n(Cl^-)呈正相关,且随n(Na^+)/n(Cl^-)的增大,其增长趋势逐渐变缓,在n(Na^+)/n(Cl^-)为4.8时,反应效率已经达到70%以上.针对一台660 MW燃煤机组进行计算,采用半干法烟气脱氯后,脱硫废水量显著下降,由8.01m^3/h降为2.31m^3/h;利用脱硫废水作为碱基溶剂回喷空气预热器后烟道,烟气温降较小,仅为2.49℃.半干法脱氯系统简单,运行成本较低,不会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氯化氢 半干法脱氯 脱硫废水 零排放 n(Na^+)/n(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装低压省煤器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安恩科 马健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92-1495,1500,共5页
加装低压省煤器是火电厂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以350 MW汽轮发电机组为对象,分析了该系统加装低压省煤器对汽轮机热经济性指标的影响.低压省煤器加入热力系统分串联和并联2种模式,降低烟气温度25℃,若汽轮机抽汽点蒸汽参数按等熵规律... 加装低压省煤器是火电厂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以350 MW汽轮发电机组为对象,分析了该系统加装低压省煤器对汽轮机热经济性指标的影响.低压省煤器加入热力系统分串联和并联2种模式,降低烟气温度25℃,若汽轮机抽汽点蒸汽参数按等熵规律变工况,其串联和并联2种模式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影响分别为-0.012 9%和-0.007 2%,使循环热效率分别增大0.606 2%和0.656 7%,相应的汽轮机绝对内效率分别增大0.615 2%和0.691 8%;若汽轮机抽汽点蒸汽参数按照等温规律变工况,其串联和并联2种模式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影响分别为0.020 6%和0.042 7%,使循环热效率分别增大0.602 5%和0.651 4%,相应的汽轮机绝对内效率分别增大0.645 2%和0.736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省煤器 汽轮机 相对内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碱基物质对燃煤烟气脱氯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建国 黄洲 +4 位作者 耿梓文 赵虹 袁伟中 陈锡炯 滕卫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4-939,共6页
实验探究NaOH、Na_2CO_3、NaHCO_3这三种常见的碱基物质在模拟燃煤烟气中的实际表现,发现三种碱基物质均具有一定的脱氯性能,NaOH、Na_2CO_3、NaHCO_3的脱氯性能依次下降,以脱氯效率70%为目标,使用三种碱基物质Na/Cl比分别需要达到5.8、... 实验探究NaOH、Na_2CO_3、NaHCO_3这三种常见的碱基物质在模拟燃煤烟气中的实际表现,发现三种碱基物质均具有一定的脱氯性能,NaOH、Na_2CO_3、NaHCO_3的脱氯性能依次下降,以脱氯效率70%为目标,使用三种碱基物质Na/Cl比分别需要达到5.8、7.1、8.7。高浓度SO_2的存在对烟气脱氯有竞争作用,随着SO_2浓度的提高,脱氯效率线性下降,不同碱基物质下,SO_2浓度对脱氯效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SO_2浓度每增加100 mg/m^3,脱氯效率下降约1.4%。由于三种碱基物质达到相同脱氯效率时的Na/Cl比不同,综合考虑成本和溶解性,NaOH最具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脱氯 脱硫废水零排放 NAOH NA2CO3 NAHC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干燥废木材方案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伟 吕国钧 +6 位作者 蒋旭光 张绍睿 吴磊 严建华 袁伟中 陈锡炯 罗伟忠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3,共5页
为解决浙江某生物质电厂75 t/h循环流化床生物质直燃锅炉运行中存在的排烟温度高达180~190℃带来的效率降低,以及燃料废木材含水率超过45%会导致锅炉熄火的问题,提出利用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加热空气、水等不同介质将排烟温度降低至150℃以... 为解决浙江某生物质电厂75 t/h循环流化床生物质直燃锅炉运行中存在的排烟温度高达180~190℃带来的效率降低,以及燃料废木材含水率超过45%会导致锅炉熄火的问题,提出利用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加热空气、水等不同介质将排烟温度降低至150℃以下,同时利用加热后的介质间接干燥废木材,从而将废木材含水率降低5%左右,达到锅炉对燃料含水率的适应范围要求。同时,通过对不同介质加热废木材的能量平衡和质量平衡计算以及经济性分析,认为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干燥废木材的最佳干燥方式为空气预热器加干燥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锅炉 余热利用 干燥 废木材 含水率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末端废水调质与干化技术研究及其工程示范 被引量:11
8
作者 姚子麟 袁伟中 +2 位作者 陈彪 刘春红 童小忠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3,共6页
为了顺应燃煤电厂对废水零排放的需求,实现燃煤电厂末端废水合理处理,在分析梳理末端废水水质与现有零排放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燃煤电厂末端废水调质及干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研究了含盐雾滴的干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比选雾化方... 为了顺应燃煤电厂对废水零排放的需求,实现燃煤电厂末端废水合理处理,在分析梳理末端废水水质与现有零排放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燃煤电厂末端废水调质及干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研究了含盐雾滴的干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比选雾化方式和烟气分配方式,最终确定了以烟气旁路干化的方式来处理末端废水的技术,并进行了工程应用,完成了工程示范项目,并对其工程效果和运行经济性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末端废水调质 烟气旁路干化 工程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化法耦合臭氧氧化工艺深度处理污泥干化冷凝液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驰 叶壮 +3 位作者 张雨婷 娄宝辉 冯向东 张佳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149,共8页
针对污泥干化冷凝液这类高氨氮、高油分工业废水,设计了一套“隔油-气浮-A~2O-MBR-臭氧催化氧化”联用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常规工况下COD、TN、NH_(3)-N和TP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9%以上,但TN与NH_(3)-N指标仍然超出地表Ⅲ类水标准。针对... 针对污泥干化冷凝液这类高氨氮、高油分工业废水,设计了一套“隔油-气浮-A~2O-MBR-臭氧催化氧化”联用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常规工况下COD、TN、NH_(3)-N和TP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9%以上,但TN与NH_(3)-N指标仍然超出地表Ⅲ类水标准。针对A~2O模块的进水流量、回流比进行调控,建立多模块组合工艺的Optimal(custom) Design模型,模拟理论出水TN与NH_(3)-N低于1.0 mg/L的工况,并通过14 d连续稳定运行验证了出水TN与NH_(3)-N最低工况的合理性。对冷凝液处理过程中油分的沿程分布进行了探索,其中物理隔油对油分的去除率为84.42%,剩余油分由A~2O+MBR的生物消耗与污泥吸附去除。分离获得的油分热值为37.26 MJ/kg,与煤按比例掺烧后可用于电厂发电,解决火电厂废油处置问题的同时又提高了燃煤放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干化冷凝液 深度处理 物理隔油 火电厂 生物法 臭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污泥干化冷凝液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驰 陈锡炯 +3 位作者 顾强 冯向东 娄宝辉 陈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对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冷凝液进行了臭氧催化氧化实验研究,分别从催化剂选型、催化剂投加量、体系pH、臭氧投加量及接触时间五个因素入手探究其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进一步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及质谱技术对体系内蒽醌和萘酚的降... 对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冷凝液进行了臭氧催化氧化实验研究,分别从催化剂选型、催化剂投加量、体系pH、臭氧投加量及接触时间五个因素入手探究其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进一步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及质谱技术对体系内蒽醌和萘酚的降解过程进行了监测。实验表明,当选用Fe/γ-Al_(2)O_(3)为催化剂且投加量为6 g/L,体系pH为9.2,臭氧投加量为120 mg/L,接触时间为120 min时,臭氧催化氧化对剩余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83.2%,核磁共振和质谱监测结果也显示芳香类有机物随接触时间延长而迅速发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液 臭氧催化氧化 难降解有机物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微波辐照对褐煤热解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张爱民 周国顺 +1 位作者 胡帮 黄群星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5,共5页
为了研究微波干燥对褐煤热解特性及产物的影响,采用功率为10 kW的915 MHz工业级微波辐照装置对我国典型褐煤进行了辐照干燥试验,并通过微商热重(DTG)曲线、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对比研究了微波辐照干燥... 为了研究微波干燥对褐煤热解特性及产物的影响,采用功率为10 kW的915 MHz工业级微波辐照装置对我国典型褐煤进行了辐照干燥试验,并通过微商热重(DTG)曲线、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对比研究了微波辐照干燥与直接热干燥后褐煤热解动力学及热解产物组分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内蒙古宝日希勒褐煤,经过微波辐照后其热解活性明显高于常规热干燥,特别是在挥发分析出阶段其表观活化能由热干燥的34.1 kJ/mol降低到21.8 kJ/mol。微波辐照后,褐煤热解产物中焦油和半焦的比例明显提高,气体产量降低12.3%。同时,热解焦油中多环芳烃和杂环烃的含量有所下降,而单环苯系物含量从3.4%增加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915 MHz微波 热解特性 焦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为断路器注入新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尚发 《电气制造》 2011年第8期28-33,共6页
一种产品在一时间内红火兴旺,但过不了多久,也许就会因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出局,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十数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所带来的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新产品周期不... 一种产品在一时间内红火兴旺,但过不了多久,也许就会因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出局,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十数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所带来的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新产品周期不断缩短。谁能及时开发、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谁就能够在强手林立的环境中立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断路器 大容量 制造 研发 价值 创新 产品更新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分裂变压器的应用与制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尚发 《电气制造》 2013年第2期36-38,43,共4页
双分裂变压器由于其特殊的电气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的高压厂用变压器和中小型水电站的主变压器。由于结构上的特殊性,其抗短路能力不如常规的三绕组变压器,给分裂变压器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分裂变压器的抗短路... 双分裂变压器由于其特殊的电气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的高压厂用变压器和中小型水电站的主变压器。由于结构上的特殊性,其抗短路能力不如常规的三绕组变压器,给分裂变压器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分裂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是变压器研究机构和制造厂家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变压器 制造厂家 应用 抗短路能力 中小型水电站 三绕组变压器 厂用变压器 火力发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稳妥推进干部“能下”的工作机制
14
作者 凌建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3,共1页
要建立干部"能下"的评价体系,让"下"的干部心悦诚服,就必须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干部考核体系,明确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标准和认定依据。在调整方式上,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 要建立干部"能下"的评价体系,让"下"的干部心悦诚服,就必须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干部考核体系,明确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标准和认定依据。在调整方式上,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关心爱护干部出发,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尤其是对非个人原因不能胜任现职岗位的,应做出妥善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考核体系 工作机制 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 认定依据 调整方式 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智能电网采用无分接开关变压器的探讨
15
作者 陈尚发 《电气制造》 2011年第12期18-20,共3页
电力变压器利用电磁原理,通过分接开关来改变一次绕组匝数,从而达到调整输出电压的目的,这种传统的调压方式自电力变压器发明之日起一直延用到现在。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提高电力系统的... 电力变压器利用电磁原理,通过分接开关来改变一次绕组匝数,从而达到调整输出电压的目的,这种传统的调压方式自电力变压器发明之日起一直延用到现在。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水平、无功功率就地平衡和降低线损的需要,这种传统的调压方式,不能满足电力系统无功/电压优化运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接开关 开关变压器 智能电网 电力变压器 电力系统 输出电压 调压方式 无功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机械国产轴承维保浅析
16
作者 马旭峰 王德才 《湖北农机化》 2009年第3期58-58,64,共2页
在转动机械故障中,轴承原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又以国产轴承为甚。通过对转动机械轴承故障中听音诊断的机理分析,并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可以有效发现故障的听音诊断方法及处理思路,对如何提高轴承动态性能提出了一些建... 在转动机械故障中,轴承原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又以国产轴承为甚。通过对转动机械轴承故障中听音诊断的机理分析,并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可以有效发现故障的听音诊断方法及处理思路,对如何提高轴承动态性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机械 国产轴承 维护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