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共聚物稠油降黏剂的合成及分子模拟研究
1
作者 乔亮 李尚 +3 位作者 刘新亮 王明 张沛 侯影飞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86-3695,共10页
油溶性降黏剂因能耗低、操作简便,被认为是稠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极具应用前景的降黏剂,但存在降黏效率低、降黏机理尚不明确等问题。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苄酯和马来酸酐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三元共聚物降黏剂SBM... 油溶性降黏剂因能耗低、操作简便,被认为是稠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极具应用前景的降黏剂,但存在降黏效率低、降黏机理尚不明确等问题。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苄酯和马来酸酐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三元共聚物降黏剂SBM,探究其降黏效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其在不同类型稠油中的降黏过程进行微观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降黏剂对胜利稠油降黏效果最好,表观降黏率可达66.67%,净降黏率可达27.34%;对原油1的降黏效果优于原油2,在原油1中降黏效果主要与π-π相互作用有关,在原油2中降黏效果主要与氢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油溶性降黏剂 动力学 分子模拟 聚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技术在昭通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梁兴 王松 +3 位作者 刘成 严海滔 宋煜 周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40,共9页
光纤既是传输介质又是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耐腐蚀和高灵敏度等先天优势,因其分布式/准分布式监测的特性而适用于油气井的多参数实时评估和动态监测。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主要介绍了分布式声波传感(DAS)和分布... 光纤既是传输介质又是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耐腐蚀和高灵敏度等先天优势,因其分布式/准分布式监测的特性而适用于油气井的多参数实时评估和动态监测。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主要介绍了分布式声波传感(DAS)和分布式温度传感(DTS)在昭通国家级示范区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进展,包括了VSP井地联采和DAS/DTS动态监测技术,系统分析了井下光纤采集处理解释的特殊性和优势。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VSP井地联采中,相对于传统检波器接收,光纤DAS接收具有高密度、全井段等优势,可以准确地提取地层的吸收衰减系数以及井驱参数,从而有助于地面地震高精度成像;同时,由于光纤能长期布设于井中,因而可以动态监测生产井的温度和声波响应变化,进而指导页岩气的开发和生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声波传感(DAS) 井地联合勘探 分布式温度传感(DTS)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含量监测系统在页岩气泡排井的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亮 王瑞宇 +4 位作者 陈昶旭 魏锋儒 薛伟宾 昝青海 郑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70,共8页
页岩气在开采中后期普遍面临着井底积液问题,需采用排水采气工艺来维持气井的稳定生产。泡沫排水采气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益、易操作的排水采气工艺被广泛应用。但目前页岩气泡沫排水采气井的泡沫含量主要通过现场人员定期取样确定,并... 页岩气在开采中后期普遍面临着井底积液问题,需采用排水采气工艺来维持气井的稳定生产。泡沫排水采气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益、易操作的排水采气工艺被广泛应用。但目前页岩气泡沫排水采气井的泡沫含量主要通过现场人员定期取样确定,并以此作为调整消泡制度的依据。为了解决页岩气泡排过程中泡沫含量监测的无人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问题,研发了一套泡沫含量监测系统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泡沫含量检测系统满足现场工况要求,机械装置密封、抗压及信号传输性能均可靠;②现场试验得到的电压与泡沫含量的关系模型与室内实验一致,均为对数关系;③人工取样的泡沫含量与系统监测的泡沫含量的最大绝对误差为13.44%,最小绝对误差为1.13%;④管道中泡沫含量小于50.00%时,泡沫含量检测系统在现场较为适用,泡沫含量小于25.00%时,系统检测精度较高。结论认为,泡沫含量监测系统的研发与试验,验证了基于红外线检测泡沫含量的可行性,建立了适合现场工况的泡沫含量与电压值映射模型,对实现页岩气泡排井泡沫含量监测的自动化、网络化和云端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泡沫排水采气 泡沫含量 监测系统 红外线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区块煤层气井分类评价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晨虹 石军太 +7 位作者 刘成 彭丽莎 王珊 常玉翠 韩永胜 杜悦 彭云晖 刘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74-79,共6页
原有地质储量决定了煤层气井产能的大小,煤储层物性差异和排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M区块煤层气井的生产效果。为此,在综合考虑影响单井控制储量以及煤层气井产气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气藏工程原理,建立了一种动静结合煤层气井分类评... 原有地质储量决定了煤层气井产能的大小,煤储层物性差异和排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M区块煤层气井的生产效果。为此,在综合考虑影响单井控制储量以及煤层气井产气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气藏工程原理,建立了一种动静结合煤层气井分类评价方法:(1)对煤层厚度和煤岩含气量综合分析,将煤层气井所在煤储层划分为4类;(2)根据单井平均日产气量将煤层气井再分为4类井;(3)综合静态的煤储层物性以及动态的单井平均日产气资料将煤层气井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4)从M区块中选取生产时间超过2年的150口煤层气井进行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Ⅰ类井占24%、Ⅱ类井占6%、Ⅲ类井占50%、Ⅳ类井占20%,其中Ⅲ类井占比大,煤层气井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结论认为,改善Ⅲ类煤层气井的生产效果是M区块整体获得高产的关键所在,也是后期生产制度调整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制度 分类评价 生产效果 地质储量 煤层 厚度 煤岩含气量 平均日产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筠连地区煤层气低产低效井成因及增产改造措施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莹 郑瑞 +2 位作者 罗凯 朱延茗 张毅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6-155,共10页
四川筠连地区煤层气田开发潜力较好,但大量低产低效井的存在制约了产能提升。为查明低效井成因,针对性地提高煤层气井产能,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角度,结合地质条件并从工程因素出发,剖析高产井与地质因素的耦合关系,揭示地质、排采及工... 四川筠连地区煤层气田开发潜力较好,但大量低产低效井的存在制约了产能提升。为查明低效井成因,针对性地提高煤层气井产能,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角度,结合地质条件并从工程因素出发,剖析高产井与地质因素的耦合关系,揭示地质、排采及工程3个方面影响下的低效井成因,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结果表明,低效井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西部,受含气性、断层分布、开采层位、排采节奏及压裂窜井的影响,而高产井主要位于研究区中、南部,其产水量多低于1m3/d,普遍具有流压低、持续产气时间长、产煤粉量低、矿化度高的特点。综合分析低效井治理效果发现,酸洗效果较好,震荡解堵效果不明显,二次压裂应严格控制施工参数。解决煤层气井低产低效问题,应从井位部署着手,围绕地质–工程–排采一体化开展井位设计和施工,开展有效合理的增产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低效井成因 增产技术 酸洗效果 二次压裂 四川筠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筠连区块煤层气产能主控因素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维旭 贺满江 +3 位作者 王希友 蒋佩 彭丽莎 杜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4-200,共7页
四川南部地区煤层气资源量丰富,为精细评价该区域煤层产气潜力,以筠连区块为研究对象,选取65口进入稳产期的生产井数据,综合地质、工程参数,展开产能主控因素研究。选取地质因素和压裂效果2项一级指标、以及下属7项二级指标建立煤层气... 四川南部地区煤层气资源量丰富,为精细评价该区域煤层产气潜力,以筠连区块为研究对象,选取65口进入稳产期的生产井数据,综合地质、工程参数,展开产能主控因素研究。选取地质因素和压裂效果2项一级指标、以及下属7项二级指标建立煤层气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类比法和灰色关联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一、二级指标的权重,并运用基于2级权重的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法进行气井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区内110口稳产井进行验证,气井评分与实际产气能力吻合度高,综合评分大于85分为高产井,75~85分为中产井,低于75分的产气效果较差,同时该评价方法还可用于气井产量预测、有利区域划分等,为本区块煤层气开发后评价工作和开发技术政策调整提供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产能 主控因素 灰色关联法 模糊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脱水装置TEG重沸器火管结垢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3
7
作者 方超 李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25,共5页
重沸器作为TEG再生系统的关键装置,其内部U型火管结垢会导致局部变形凹陷,严重情况下甚至会破裂,导致整个TEG再生系统停运,天然气脱水系统失效,对生产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针对此项问题,通过对结垢物、TEG溶液取样进行组分分析,将化验... 重沸器作为TEG再生系统的关键装置,其内部U型火管结垢会导致局部变形凹陷,严重情况下甚至会破裂,导致整个TEG再生系统停运,天然气脱水系统失效,对生产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针对此项问题,通过对结垢物、TEG溶液取样进行组分分析,将化验结果和现场实际页岩气开采方式、TEG脱水系统运行工艺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页岩气生产采出的高矿化度返排液进入TEG脱水系统是重沸器火管结垢的主要成因;②气井采用泡排工艺后会加大高矿化度返排液进入TEG脱水系统的量,应及时采取措施。结论认为:通过对工艺设备和生产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可以很好地预防重沸器U型火管结垢,为页岩气处理净化站解决类似生产问题提供参考,保障天然气TEG脱水系统设备设施的安全平稳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G 重沸器火管 结垢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中水分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飞英 王永清 +2 位作者 王林 章双龙 张强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3期97-101,共5页
为了探索煤岩中水分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对我国北方某煤层气区块3号和15号煤层的原煤煤样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干燥煤样、3%水分含量煤样及6%水分含量煤样这3种煤样的渗透率均随孔隙压力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大致呈"... 为了探索煤岩中水分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对我国北方某煤层气区块3号和15号煤层的原煤煤样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干燥煤样、3%水分含量煤样及6%水分含量煤样这3种煤样的渗透率均随孔隙压力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大致呈"抛物线"变化;干燥煤样的渗透率明显高于含水煤样的渗透率;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煤样渗透率下降。在实验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水分含量煤样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了考虑水分含量煤岩收缩/膨胀的渗透率模型,最后运用实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试井渗透率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相对误差不大。该研究成果对煤层气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水分含量 渗透率 对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裂缝动态变形对堵漏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何新星 李皋 +3 位作者 段慕白 杨旭 徐欢欢 谢强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70,共6页
钻井过程中井筒压力的波动易导致地层裂缝动态变形,影响堵漏效果。为了找到消除该影响的技术措施,模拟分析了裂缝闭合变形的特征,通过室内试验评价了裂缝动态变形对堵漏效果的具体影响。模拟发现,裂缝闭合分为初始阶段、局部变形阶段和... 钻井过程中井筒压力的波动易导致地层裂缝动态变形,影响堵漏效果。为了找到消除该影响的技术措施,模拟分析了裂缝闭合变形的特征,通过室内试验评价了裂缝动态变形对堵漏效果的具体影响。模拟发现,裂缝闭合分为初始阶段、局部变形阶段和最后阶段3个阶段,随着闭合裂缝面的接触应力不断增大,接触面积与位移呈幂函数关系;在裂缝动态变形情况下,使用非弹性堵漏剂堵漏会出现反复漏失的情况,使用弹性堵漏剂则能使之趋于稳定,不再发生漏失。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变形会对封堵层产生破坏,裂缝变形程度越大对封堵层的破坏越强,弹性堵漏剂能够更好地适应裂缝变形。因此,在裂缝性地层堵漏时,建议在堵漏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弹性堵漏材料,在堵漏的后续作业中尽量降低井筒压力波动,以减小裂缝动态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波动 裂缝变形 几何模型 堵漏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会泽铅锌矿区地下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宋煜 李保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089,共9页
本文通过调查和采样测试,分析云南会泽铅锌矿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划分其水化学类型;根据不同水文年、不同埋深δ2 H和δ18 O的变化,分析了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认为矿区中部含水层受到地表水的入渗,地表水与深部岩溶水的混合... 本文通过调查和采样测试,分析云南会泽铅锌矿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划分其水化学类型;根据不同水文年、不同埋深δ2 H和δ18 O的变化,分析了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认为矿区中部含水层受到地表水的入渗,地表水与深部岩溶水的混合作用加大,中部岩溶含水层水力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相对长江流域同位素分布规律,矿区降雨中重同位素偏富,深部岩溶水有显著的埋深效应,季节效应不明显。提供了一个矿区地下水水化学和同位素研究实例,对同类研究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岩溶水 氢氧同位素 水化学 三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筠连地区煤储层敏感性及配伍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宝石 郑瑞 +3 位作者 计玉冰 蒋一欣 呼赞同 李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3-199,共7页
储层敏感性,包括速敏、水敏、盐敏、酸敏和应力敏感性(五敏),直接影响钻井、压裂等施工过程中的流体选择和煤层气井产能。为查明筠连地区煤储层敏感性和注入流体配伍性,采集筠连地区二叠系乐平组C2+3和C7+8号煤层样品,分析其低温液氮吸... 储层敏感性,包括速敏、水敏、盐敏、酸敏和应力敏感性(五敏),直接影响钻井、压裂等施工过程中的流体选择和煤层气井产能。为查明筠连地区煤储层敏感性和注入流体配伍性,采集筠连地区二叠系乐平组C2+3和C7+8号煤层样品,分析其低温液氮吸附和核磁共振分析孔渗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岩心流动试验进行五敏性测试,并选择不同井的地层水与压裂液进行配伍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测试样品主体为半暗型煤、中高灰分、镜质体反射率在2.2%以上。煤层渗流孔发育较少,孔隙类型以吸附孔为主,微孔和小孔占优势且微孔-小孔与较大孔连通性差。低温液氮吸附测试的煤岩比表面积平均为4.55 m^(2)/g,总孔体积平均值为0.0049 mL/g。针对JL-1和JL-2两口井段煤岩样品,测试的速敏伤害率为20.74%和25.26%;水敏伤害率分别为12.52%和19.29%;盐敏损害程度分别为14.68%和19.84%;酸敏损害率为负伤害,分别为-0.077%和-0.057%;应力敏感性损害程度分别为76.82%和47.67%。根据SY/T 5358—2010《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煤储层呈现弱速敏、弱水敏、弱盐敏性和无酸敏性,但分别表现出了中等偏弱和强应力敏感性。将地层水与压裂液过滤后分别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0∶1、1∶1、1∶2)测其浊度,总体压裂液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浊度清亮,无沉淀产生。相关成果对查明煤储层敏感性影响因素,指导后续压裂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煤层气开发 压裂改造 储层孔渗特征 配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低共熔溶剂萃取油基岩屑的工艺优化
12
作者 张鼎 唐培林 +3 位作者 张琳婧 张益臣 宋英发 方申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7-721,共5页
为开发安全、高效的萃取剂,满足油田安全生产要求,探索了利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DES)萃取处理油基岩屑的可行性。首先,利用搅拌萃取优选了构成DES的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及两者的组成比例;然后,以萃取后的岩屑含油量为指标,分别对搅拌萃取... 为开发安全、高效的萃取剂,满足油田安全生产要求,探索了利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DES)萃取处理油基岩屑的可行性。首先,利用搅拌萃取优选了构成DES的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及两者的组成比例;然后,以萃取后的岩屑含油量为指标,分别对搅拌萃取、超声波萃取和微波萃取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萃取性能最佳的DES为物质的量之比为0.8∶1的月桂酸和麝香草酚组合。3种萃取工艺中超声波萃取处理油基岩屑的工艺条件相对温和,萃取后岩屑含油量可降至1%以下。推荐超声波萃取条件为DES与油基岩屑质量比6∶1、超声时间30min、萃取温度40℃,此时岩屑含油量可降至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岩屑 低共熔溶剂 萃取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