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电能质量扰动下新能源配电网附加损耗量化分析
1
作者 王亭岭 李帅 +2 位作者 熊军华 侯永辉 许鹏辉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184,共9页
分别推导出谐波、三相不平衡和电压偏差扰动下新能源配电网附加损耗计算模型,通过仿真对这3种扰动下新能源配电网附加损耗进行量化分析。利用基波和谐波的三相不平衡度以及电压偏差推导出一种计及3种电能质量共同扰动下新能源配电网损... 分别推导出谐波、三相不平衡和电压偏差扰动下新能源配电网附加损耗计算模型,通过仿真对这3种扰动下新能源配电网附加损耗进行量化分析。利用基波和谐波的三相不平衡度以及电压偏差推导出一种计及3种电能质量共同扰动下新能源配电网损耗计算模型,通过仿真和现场试验对所推导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对典型电能质量共同扰动下新能源配电网损耗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证明:在计及3种电能质量扰动下配网附加损耗计算模型误差与仿真和实验平台对比分别能保持在2%和3%以内;不同电能质量共同扰动下不同附加损耗之间存在耦合,不满足叠加定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新能源配电网 电能损耗 谐波 三相不平衡 电压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掺氢和灵活碳捕集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同优化
2
作者 鲁子凡 熊军华 +3 位作者 王亭岭 康义 李永青 卓嘉玺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2,共11页
为实现综合能源系统中氢能的多元化利用,构建考虑燃气机组动态掺氢和灵活碳捕集耦合电转气的含氢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系统;并基于碳捕集、碳交易和需求响应提出源荷协同降碳策略,充分挖掘系统的低碳经济性。首先,建立燃气机组掺氢和灵活碳... 为实现综合能源系统中氢能的多元化利用,构建考虑燃气机组动态掺氢和灵活碳捕集耦合电转气的含氢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系统;并基于碳捕集、碳交易和需求响应提出源荷协同降碳策略,充分挖掘系统的低碳经济性。首先,建立燃气机组掺氢和灵活碳捕集等模型,构建以氢能为核心的多能耦合模型;其次,构建荷侧需求响应模型实现电热负荷的“削峰填谷”,并结合阶梯碳交易机制和碳捕集设备实现源荷协同降碳,进一步挖掘系统的低碳潜能;最后,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建立优化调度模型。通过设置不同情景进行对比,验证所提优化调度模型可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实现源荷协同互补,提高系统的低碳、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碳捕集 综合能源系统 需求响应 碳交易 低碳 源荷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岩土体运动测量的低频声波传感器的研制
3
作者 刘炳杰 吴秀山 +3 位作者 张宪阳 方元丰 葛仁望 李青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为实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演变过程中岩土体运动产生的次声波的监测,研究设计了一种宽频带、高灵敏度的电容式次声传感器。该次声传感器具有如下特点:频带宽,可检测0.1 Hz~100 Hz频率范围内的声波,该频率范围覆盖了泥石流、滑坡等地... 为实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演变过程中岩土体运动产生的次声波的监测,研究设计了一种宽频带、高灵敏度的电容式次声传感器。该次声传感器具有如下特点:频带宽,可检测0.1 Hz~100 Hz频率范围内的声波,该频率范围覆盖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所产生的大部分次声频段和部分可听声频段;采用声学滤波器和滤波电路结合的方式抑制监测频段外的信号、干扰和噪声;频率响应好,在设计频段范围内,响应平直;动态范围宽,最大声压级可达到117 dB;灵敏度高,可达到15 mV/Pa;采用质量较小的6μm厚的振膜,可做到对振动不敏感;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后腔包裹厚度为5 mm厚的保温棉进行保温,可持续稳定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传感器 宽频带 高灵敏度 地质灾害 次声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光消纳与负荷联盟博弈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成本分摊策略
4
作者 李永青 熊军华 +3 位作者 王亭岭 康义 李润南 鲁子凡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126,共10页
针对传统地区电网调度中不同发电主体与负荷之间因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成本分摊导致的利益冲突问题,提出一种计及风光消纳与负荷联盟博弈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成本分摊策略。为提高风光消纳和火电企业主动参与深度调峰的积极性,引入基于Shap... 针对传统地区电网调度中不同发电主体与负荷之间因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成本分摊导致的利益冲突问题,提出一种计及风光消纳与负荷联盟博弈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成本分摊策略。为提高风光消纳和火电企业主动参与深度调峰的积极性,引入基于Shapley值法的成本分摊机制进行策略研究。首先,建立一个含火电厂、风电场、光伏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等多供能主体的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系统总调峰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其次,根据火电机组调峰市场出清结果计算边际调峰成本。仿真实例表明,利用Shapley值法对联盟成员进行调峰成本的分摊,用户侧主体产生的调峰量化成本实际值的占比与按用电量分摊的占比同各自所需分摊的边际调峰成本实际值相比,相对差值分别为-2.97%、-3.25%、-2.38%和-0.78%、-26.85%、7.58%,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2.37%和13.88%,下降11.51个百分点;风光侧分别从0.6~1.6倍和0.0~2.0倍参与并网,最后根据调峰效应进行各主体调峰成本分摊,得出更加公平合理的风光消纳同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成本分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可再生能源 博弈论 深度调峰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碳配额的灵活碳捕集电厂-广义储能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5
作者 熊军华 李润南 +2 位作者 李灵秀 张启飞 程继范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6-705,共10页
为提高负荷高峰时段碳捕集水平,减少能源过度消耗,提出考虑动态碳配额的灵活碳捕集电厂-广义储能模型。首先对高碳火电机组加装综合灵活运行式碳捕集设备,降低了碳排量,提高了系统低碳收益。其次引入动态碳配额模型与动态碳排放因子,引... 为提高负荷高峰时段碳捕集水平,减少能源过度消耗,提出考虑动态碳配额的灵活碳捕集电厂-广义储能模型。首先对高碳火电机组加装综合灵活运行式碳捕集设备,降低了碳排量,提高了系统低碳收益。其次引入动态碳配额模型与动态碳排放因子,引导并提高了高能耗水平下含碳捕集机组的出力水平。再次将抽水蓄能与电价型需求响应构成广义储能技术辅助调控,缓解火电机组与碳捕集设备的调峰压力。最后以系统经济性最优为目标,优化调度各时段不同机组出力方案,通过仿真验证了考虑动态碳配额模型下,碳捕集-广义储能电力系统的低弃风失负荷率与运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储能 碳捕集 碳排放配额 抽水蓄能 电价型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蛇优化算法的多AUV协同围捕算法
6
作者 陈浩 张美燕 蔡文郁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1-1920,共10页
为了提高围捕系统的围捕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融合蛇优化算法的多AUV协同围捕算法(Multi-AUV Cooperative Hunting Algorithm based on Fusion Snake Optimization algorithm,MACHA_FSO)。MACHA_FSO改进随机目标搜索策略,采用莱维飞行策略... 为了提高围捕系统的围捕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融合蛇优化算法的多AUV协同围捕算法(Multi-AUV Cooperative Hunting Algorithm based on Fusion Snake Optimization algorithm,MACHA_FSO)。MACHA_FSO改进随机目标搜索策略,采用莱维飞行策略设置搜索目标,就近原则变更围捕AUV工作区域,保证围捕AUV的搜索效率。MACHA_FSO构建围捕系统的整体能耗模型,采用最小化围捕距离策略建立围捕联盟,提出融合蛇优化算法合理规划围捕AUV的围捕路径,有效降低围捕AUV能耗。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CPGBNN,RIGBNN和PRACO围捕算法,MACHA_FSO能够合理设置围捕AUV的搜索目标与围捕路径,且围捕系统平均能量消耗降低41%,围捕逃逸目标平均用时降低32%,围捕逃逸目标平均数量提高1倍,围捕系统平均生存时间提高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AUV协同围捕 路径规划 能源消耗 蛇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转速控制的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研究
7
作者 李佳俊 娄尧林 +1 位作者 应京良 林志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7-615,共9页
通过分析各风速下风轮气动转矩特性及发电机在各最大功率跟踪点转矩-转速运行轨迹,依据风电机组在最大功率点上风轮气动转矩与发电机转矩平衡的原理,提出基于发电机电磁转矩的动态最优转速的计算方法,然后以该最优转速为控制目标,设计... 通过分析各风速下风轮气动转矩特性及发电机在各最大功率跟踪点转矩-转速运行轨迹,依据风电机组在最大功率点上风轮气动转矩与发电机转矩平衡的原理,提出基于发电机电磁转矩的动态最优转速的计算方法,然后以该最优转速为控制目标,设计基于转速偏差的反馈控制器,并做恒转速区与变转速区的控制效果分析。仿真与现场测试表明,该直接转速控制策略可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在恒转速区与变转速区具有统一的控制方式,控制逻辑简单实用,有望在风电行业推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最大功率点跟踪 反馈控制 动态最优转速 直接转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FBAR器件性能优化设计
8
作者 周晓伟 吴秀山 +1 位作者 孙坚 徐红伟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0,25,共6页
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薄膜体声波谐振器模型,研究了不同谐振面积(3600~10000μm^(2))条件下,电极形状(矩形、梯形、圆形和正五边形)及变迹角(30°、36°、40°和45°)对寄生谐振的影响,得到史密斯阻抗曲线和不圆度... 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薄膜体声波谐振器模型,研究了不同谐振面积(3600~10000μm^(2))条件下,电极形状(矩形、梯形、圆形和正五边形)及变迹角(30°、36°、40°和45°)对寄生谐振的影响,得到史密斯阻抗曲线和不圆度值,讨论了阶梯负载结构对横向声波泄露的抑制作用。仿真结果表明,电极形状为非正五边形,变迹角为40°时,对寄生谐振的抑制效果最好;在谐振面积为3600μm^(2)时,其不圆度为6.45%,与谐振面积为10000μm^(2)时矩形电极相当。设计的电极阶梯负载结构提升了并联谐振点处的品质因数,当电极横向尺寸为60μm时,二阶电极负载结构的品质因数为1378,比无电极负载结构的品质因数高1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 有限元仿真 谐振面积 寄生谐振 品质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实验室绩效考评与保障体系 提高实验室建设成效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烨 周莉萍 +2 位作者 姜文彪 徐弼军 王登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6-258,276,共4页
在全面剖析影响实验室建设项目投入效益与实验室日常利用率原因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强化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的审核和论证、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共用的运行机制等系列绩效考评方法,开展... 在全面剖析影响实验室建设项目投入效益与实验室日常利用率原因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强化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的审核和论证、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共用的运行机制等系列绩效考评方法,开展了实验室与教室一体化建设的试点,鼓励实验室拓宽创收渠道开展对外服务,推行了实验室用房定额配置的有偿使用等保障体系,实验室的投入与利用效益得到了切实地提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绩效评价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无线消防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启尧 葛泉波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2-555,共4页
分析了现有城市消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物联网的三层结构,提出一种智能无线消防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架构,阐明了系统内火灾信息感知模块、消防设备物资管理模块等各模块的功能以及相互关系,指出各个模块的关键技术。探讨城市... 分析了现有城市消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物联网的三层结构,提出一种智能无线消防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架构,阐明了系统内火灾信息感知模块、消防设备物资管理模块等各模块的功能以及相互关系,指出各个模块的关键技术。探讨城市消防监控中心与智能辅助系统(如智能医疗救护系统、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智能水务系统等)之间的协同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消防 物联网 无线消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模型预测的无线传感网自适应采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美燕 蔡文郁 周丽萍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0-205,共6页
该文利用无线传感网(WSNs)的数据空间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梯度的聚类机制,聚类内簇头节点维护簇成员节点的数据时间域自回归(AR)预测模型,在聚类内范围实施基于预测模型的采样频率自适应算法。通过自适应优化调整采样频率,在保证数... 该文利用无线传感网(WSNs)的数据空间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梯度的聚类机制,聚类内簇头节点维护簇成员节点的数据时间域自回归(AR)预测模型,在聚类内范围实施基于预测模型的采样频率自适应算法。通过自适应优化调整采样频率,在保证数据采样精度的前提下减少了冗余数据传输,提高无线传感网的能效水平。该文提出的时间域采样频率调整算法综合考虑了感知数据的时空联合相关性特点,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 自适应采样 模型匹配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蔡文郁 张美燕 +1 位作者 吴岩 郭嘉豪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8-186,共9页
为了提高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效果,该文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多级残差网络(Multi-level Residual Attention Network,MRAN)作为CycleGAN的重建网络,提出了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的超分辨率重建模型MRA-GAN。MRA-GAN模型中重建网络... 为了提高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效果,该文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多级残差网络(Multi-level Residual Attention Network,MRAN)作为CycleGAN的重建网络,提出了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的超分辨率重建模型MRA-GAN。MRA-GAN模型中重建网络负责将低分辨率(LR)图像重建为高分辨率(HR)图像,退化网络负责将HR图像降采样为LR图像,LR判别器负责鉴别真实LR图像和通过退化网络降采样得到的LR图像,HR判别器负责鉴别真实HR图像和通过重建网络重建得到的HR图像,并且改进了CycleGAN原有的判别器判别方式和损失函数。实验结果验证了MRA-GAN模型与现有算法相比,在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等指标上都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超分辨重建 多级残差网络 循环生成对抗网络 峰值信噪比 结构化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免路由循环和空洞节点的水下传感器网络深度路由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文郁 张铭坤 张美燕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53-1560,共8页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USNs)具有网络传输时延大、节点能量受限、存在路由空洞等固有缺陷,传统的路由方法往往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深度信息的路由协议(Depth Based Routing,DBR)充分利用传...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USNs)具有网络传输时延大、节点能量受限、存在路由空洞等固有缺陷,传统的路由方法往往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深度信息的路由协议(Depth Based Routing,DBR)充分利用传感器节点的深度信息值,实现水下感知数据多跳传输至水面Sink节点。但是DBR无法解决网络中存在空洞节点的问题,容易产生无效的循环路径,严重制约了DBR算法的性能。提出了一种避免路由循环和空洞节点的基于节点深度值的路由协议PE-VAR(Progress Enhanced-Void Avoidance Routing),以循环路径中节点的邻居数、能量、深度等参数综合计算来替换优先值,遴选出需要替代或者避开的节点,从而抑制出现循环路径时的冗余传输。仿真结果表明,与DBR(Depth Based Routing)和E-VAR(Enhanced-Void Avoidance Routing)相比,PE-VAR在数据包投递成功率、数据包投递时延和能量消耗等方面都取得了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传感器网络 深度路由协议 路径循环 空洞节点 替换优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增益未知非参数不确定系统的准最优学习控制
14
作者 严求真 柳向斌 +1 位作者 朱胜 蔡建平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1-1060,共10页
为解决一类非参数不确定系统在任意初态且输入增益未知情形下的轨迹跟踪问题,提出准最优误差跟踪学习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准最优控制和迭代学习控制两种技术设计控制器,在构造期望误差轨迹的基础上,根据控制Lyapunov函数及Sontag公式给... 为解决一类非参数不确定系统在任意初态且输入增益未知情形下的轨迹跟踪问题,提出准最优误差跟踪学习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准最优控制和迭代学习控制两种技术设计控制器,在构造期望误差轨迹的基础上,根据控制Lyapunov函数及Sontag公式给出标称系统的优化控制,以鲁棒方法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处理非参数不确定性.闭环系统经过足够次迭代运行后,经由实现系统误差对期望误差轨迹在整个作业区间上的精确跟踪,获得系统状态对参考信号在预设的部分作业区间上的精确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学习系统在收敛速度方面快于非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最优非线性控制 迭代学习控制 初值问题 误差跟踪学习控制 非参数不确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轴向运动的初始修正自适应反演控制方法
15
作者 余有芳 严求真 蔡建平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5-119,共5页
研究水下航行器在复杂水下环境中轴向运动的轨迹跟踪问题,当航行器质量及初始误差均较大时,根据传统自适应反演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器需要航行器动力系统提供较大的推力,甚至超过动力系统的最大输出。提出初始修正自适应反演控制方法对... 研究水下航行器在复杂水下环境中轴向运动的轨迹跟踪问题,当航行器质量及初始误差均较大时,根据传统自适应反演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器需要航行器动力系统提供较大的推力,甚至超过动力系统的最大输出。提出初始修正自适应反演控制方法对此予以改进,该方法将原来对参考信号的跟踪转换为对修正参考信号的跟踪,并采用自适应方法估计航行器的质量和未知扰动等未知参数,可以获得较好的轨迹跟踪性能且不需较大的推力。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初始修正自适应反演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轴向运动控制 自适应反演控制 初始修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pPAC的模拟实验仪器设计
16
作者 张美燕 蔡文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74,共4页
基于ispPAC20和ispPAC80器件设计,实现了一种模拟电路实验仪器平台,并设计了多种开放性实验。利用该模拟实验仪器平台可以实现信号放大/衰减器、信号滤波器、信号处理器(实现对信号进行求和、求差、积分等运算)、DA转换器、电压监控器... 基于ispPAC20和ispPAC80器件设计,实现了一种模拟电路实验仪器平台,并设计了多种开放性实验。利用该模拟实验仪器平台可以实现信号放大/衰减器、信号滤波器、信号处理器(实现对信号进行求和、求差、积分等运算)、DA转换器、电压监控器及温度测量器等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模拟电路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验证、巩固模拟电子线路基础知识的综合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pPAC器件 在线可编程 模拟电路实验 开放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新能源发电接入的日内滚动发电计划闭环控制系统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怡 张锋 +4 位作者 朱炳铨 项中明 唐律 马翔 莫建国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168,共7页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将对电网的发电计划造成明显的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综合分析新能源发电、关口受电、负荷等变化,考虑各类约束和设置优化目标滚动形成日内发电计划,提高发电计划的可执行性和适...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将对电网的发电计划造成明显的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综合分析新能源发电、关口受电、负荷等变化,考虑各类约束和设置优化目标滚动形成日内发电计划,提高发电计划的可执行性和适应性。结合日前发电计划、机组日前发电排序,根据超短期负荷预测、超短期母线负荷预测、超短期新能源发电预测、滚动水电计划、联络线计划、停电计划、网络拓扑、机组出力申报等信息,充分考虑系统发用电平衡约束、电网安全约束和机组运行约束,按照"三公"调度、电力市场、节能发电调度等不同优化目标以一定周期(一般为5 min)编制日内滚动发电计划,并将此计划闭环下发执行。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控制可靠,满足国网相关日内滚动功能系统建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发电计划 日内滚动 闭环控制 自动发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PLS-LASSO的近红外特征波长选择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梅从立 陈瑶 +4 位作者 尹梁 江辉 陈旭 丁煜函 刘国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6-440,共5页
近红外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检测,具有样品无需预处理、成本低、无破坏性、测定速度快等优点。但是,全光谱数据维数高、冗余信息多,直接应用于建模会导致模型复杂性高、稳定性差等问题。siPLS是最常见的光谱数... 近红外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检测,具有样品无需预处理、成本低、无破坏性、测定速度快等优点。但是,全光谱数据维数高、冗余信息多,直接应用于建模会导致模型复杂性高、稳定性差等问题。siPLS是最常见的光谱数据降维方法,但是难以处理光谱数据的共线性问题。LASSO是一种相对新的数据降维方法,但在小样本应用中具有不稳定性。针对siPLS和LASSO在近红外光谱数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iPLS-LASSO的近红外特征波长选择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秸秆饲料蛋白固态发酵过程pH值监测。该方法首先采用siPLS算法,实现对光谱波长最佳联合子区间的优选;然后,对优选联合子区间使用LASSO算法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在此基础上建立PLS校正模型。同时,将siPLS-LASSO方法与其他传统特征波长选择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立在siPLS-LASSO方法优选33个特征波长基础上的PLS模型预测结果更好,其预测方差(RMSEP)和相关系数(Rp)分别为0.071 1和0.980 8;所提siPLSLASSO方法有效选取了特征波长,提高了模型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波长优选 LASSO siPLS 固态发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QAM-WPM-FH多载波跳频通信系统误码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振亚 唐向宏 +1 位作者 蔡倩 任玉升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51-1057,共7页
为了分析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映射方式、小波滤波器长度和小波包树结构对小波包跳频通信系统(WPM-FH)的影响,首先利用多进制幅移键控(MASK)和MQAM之间的关系,推导了MQAM-WPM-FH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的误码率理论公式,... 为了分析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映射方式、小波滤波器长度和小波包树结构对小波包跳频通信系统(WPM-FH)的影响,首先利用多进制幅移键控(MASK)和MQAM之间的关系,推导了MQAM-WPM-FH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的误码率理论公式,分析了不同小波滤波器长度和小波包树结构对WPM-FH系统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正交频分复用跳频(OFDM-FH)系统相比,MQAM-WPM-FH系统具有较高频带利用率和较好的性能;在给定带宽下,通过增大MQAM数据映射中的星座点数M和小波滤波器长度L,可以有效降低多址干扰(MAI)对系统的干扰;AWGN信道下,不同的小波包树结构对跳频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小,但小波包调制结构的多样性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频通信系统 小波包调制 多载波调制 数据映射 误码率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组调制的多码多载波跳频通信系统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振亚 唐向宏 +1 位作者 蔡倩 任玉升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8,共7页
介绍了一种将多码调制、小波分组调制以及跳频技术相结合的高效通信方式——小波分组多码多载波跳频通信系统。推导了系统在Nakagami-m衰落信道下的误码性能,给出了用户数、小波分组类型、小波分组滤波器长度以及跳频点数与系统性能之... 介绍了一种将多码调制、小波分组调制以及跳频技术相结合的高效通信方式——小波分组多码多载波跳频通信系统。推导了系统在Nakagami-m衰落信道下的误码性能,给出了用户数、小波分组类型、小波分组滤波器长度以及跳频点数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表明:增加小波分组滤波器长度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误码率,但不同小波分组类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不大;跳频技术的引入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多址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码调制 小波分组调制 跳频 NAKAGAMI-M衰落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