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红 李爱霞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145,共4页
从测绘科技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分析了测绘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主线、二融合、三统一"的测绘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 从测绘科技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分析了测绘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主线、二融合、三统一"的测绘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具体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工程 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 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水共治”的浙江省水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申开丽 孔蕾 +2 位作者 李倩倩 姜利杰 欧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6,122,共7页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结合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实践,建立了包括6个准则层、42个评价指标的浙江省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障碍度诊断模型,对2006—2020年浙江省水安全的障碍因子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结合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实践,建立了包括6个准则层、42个评价指标的浙江省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障碍度诊断模型,对2006—2020年浙江省水安全的障碍因子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省的水安全状况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除驱动力子系统外,各子系统水安全指数基本呈波动上升趋势;(3)不同时段的主要障碍度因子各不相同,2006—2013年,压力和响应子系统是水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2016年起,状态和驱动力子系统成为制约水安全的主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 DPSIRM模型 障碍度 “五水共治”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AHP集成的浙江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26
3
作者 蒋雯京 程春梅 +1 位作者 张艳蓓 赵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将GIS技术引入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弥补传统方法评估结果空间化显示不足的缺点。本文针对浙江省洪涝灾害的发生特点,从危险性和易损性两方面选择了浙江省洪涝灾害的影响因素,包括降雨量、地形、河网密度、人口密度和耕地百分比等因子... 将GIS技术引入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弥补传统方法评估结果空间化显示不足的缺点。本文针对浙江省洪涝灾害的发生特点,从危险性和易损性两方面选择了浙江省洪涝灾害的影响因素,包括降雨量、地形、河网密度、人口密度和耕地百分比等因子。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各因子进行空间化,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浙江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制图,并基于SuperMap i Objects平台设计与开发了浙江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普遍偏高,高风险区域位于浙北和浙东南的沿海地带,较高风险区域位于浙东、浙南和浙北地区及金衢盆地中间地区,中等风险区位于浙南的西面、浙北及浙西地区。本文分析结果可为浙江省洪涝灾害预防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层次分析法 洪涝灾害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一二维水动力模型的城市社区暴雨内涝模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朝晖 李鹏 +5 位作者 张煜洲 王品 王锣洋 娄艺涵 肖刘涛 胡潭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9,共15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持续增加,水文水动力模型是理解暴雨内涝产生机理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暴雨内涝模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法】通过耦合一维管网水动力模型(SWMM)和二维水动力模型...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持续增加,水文水动力模型是理解暴雨内涝产生机理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暴雨内涝模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法】通过耦合一维管网水动力模型(SWMM)和二维水动力模型(LISFLOOD-FP),建立城市社区尺度的暴雨内涝模型,以大学社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多场次实测降水和设计暴雨的内涝情景模拟。【结果】结果表明:(1)以2023年7月11日实测降水为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高度一致性,表明耦合模型的精度满足城市社区尺度内涝模拟需求;(2)以1 a、5 a、10 a、20 a、50 a、100 a重现期设计暴雨为例,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雨水管网负荷、积水淹没范围和深度明显提升,高风险管网数量增长3.17倍,积水淹没范围增长170%,积水淹没范围和深度与重现期成正相关关系,在重现期20~50 a期间社区内排水能力达到饱和;(3)模拟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暴雨内涝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教学区边界、生活区南侧、教学区与生活区交界区,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耦合SWMM和LISFLOOD-FP的暴雨内涝模型在雨水管网状态和地面积水淹没模拟方面均具有较高精度,适用于城市社区尺度的暴雨内涝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降水 洪水 SWMM LISFLOOD-FP 模型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尖山滩地短期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沈鸣 李颖 +1 位作者 陈刚 潘冬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共5页
滩槽冲淤演变是潮汐河口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尖山河段位于钱塘江河口的过渡段,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滩地冲淤变化幅度大、主槽摆动频繁。以往研究多局限于物理模型或数值模拟,缺乏与现场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因此,以尖山滩地2020~... 滩槽冲淤演变是潮汐河口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尖山河段位于钱塘江河口的过渡段,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滩地冲淤变化幅度大、主槽摆动频繁。以往研究多局限于物理模型或数值模拟,缺乏与现场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因此,以尖山滩地2020~2021年的实测地形数据为基础,结合近期水动力过程,分析滩面坡度、地形冲淤和典型断面高程的变化,并研究径潮动力对近期滩地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滩地呈现阶段性冲淤交替,汛前滩地成台阶状分布,横向存在多级陡坎;汛中近岸边滩大幅冲刷,离岸心滩略有淤积;汛后滩地普遍淤涨,近岸水流集中形成冲刷潮水沟。下泄径流和上溯潮流是尖山滩地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径潮动力与滩地相互作用,形成“洪冲潮淤、大冲大淤”的形态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演变 钱塘江 潮汐 径流 强潮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覆被数据产品精度评价
6
作者 闫兆进 孙雨晴 +4 位作者 HE Rong 王冉 阮晓光 杨慧 慈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2-1862,共11页
土地覆被产品为全球各种地球系统科学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地表覆被信息,如CLCD30(30 m)、GlobeLand30(30 m,简称Globe30)、GLC_FCS30(30 m)、FROM-GLC10(10 m)、Esri_Land_Cover_2020(10 m,简称Esri10),以及ESAWorldCover2020(10 m,简称ESA... 土地覆被产品为全球各种地球系统科学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地表覆被信息,如CLCD30(30 m)、GlobeLand30(30 m,简称Globe30)、GLC_FCS30(30 m)、FROM-GLC10(10 m)、Esri_Land_Cover_2020(10 m,简称Esri10),以及ESAWorldCover2020(10 m,简称ESA10),然而其在局地的精度和适用性如何尚不明确。基于Sentinel-2影像,通过样本精度评价和类别混淆评价对上述6套土地覆被数据产品在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精度及误差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探讨了误差成因和不同数据产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6套数据产品中,除Esri10外,其余5套数据产品的类型构成、面积占比相对一致。(2)GLC-FCS30、Globe30、CLCD30、FROM-GLC10、ESA10、Esri10的总体精度分别为0.8080、0.8147、0.7880、0.8531、0.8047、0.4725。(3)从产品适用性来看,GLC_FCS30适用于对耕地、裸地的分析,CLCD30适用于对林地、裸地的分析,FROM-GLC10适用于对草地、水体、冰/雪以及建筑的分析,ESA10适用于对耕地和草地的分析,Esri10适用于对林地、冰/雪以及建筑的分析,Globe30在各类别精度评价结果上更均衡。(4)类别混淆主要是耕地、林地以及草地之间及与其他类别的相互混淆,尤其是在土地覆被复杂的地区,如城市边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数据产品 遥感 精度分析 类别混淆 天山北坡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超宽带定位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大占 宁一鹏 +2 位作者 赵文硕 孙英君 王川阳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针对室内视距环境下超宽带(UWB)观测值中的测距误差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网络(CNN-LSTM)相结合的UWB测距误差改正模型:将基站与标签之间的测距值和Chan算法解算的标签初始坐标作为卷积神经网络(CNN... 针对室内视距环境下超宽带(UWB)观测值中的测距误差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网络(CNN-LSTM)相结合的UWB测距误差改正模型:将基站与标签之间的测距值和Chan算法解算的标签初始坐标作为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输入,借助CNN良好的数据特征提取能力,充分挖掘UWB测距值的特征;然后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进行进一步的特征学习,并进行训练和预测UWB测距值,以减少测距误差对UWB测距值精度的影响;最后,利用高斯-牛顿迭代算法求解出最终的UWB定位结果,同时,建立多项式和指数函数UWB测距误差改正模型,并与本文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和动态实验下,基于CNN-LSTM网络模型结果的精度均优于其他2种模型,证明该算法可有效降低测距误差,提高UWB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UWB) 定位 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CNN-LSTM) 多项式函数 指数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30年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华 潘奕好 陈怡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4,共13页
陆地生态系统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碳,在缓解温室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转变,对区域碳汇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理解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气候变化缓解策略具有重... 陆地生态系统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碳,在缓解温室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转变,对区域碳汇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理解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气候变化缓解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耦合PLUS-InVEST模型,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2000-2030年杭州市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杭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呈现耕地、林地和水体减少,草地和建设用地扩张的趋势。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以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主,转移面积达642.59 km^(2)。(2)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杭州市碳储量分别为2.74×10^(8)t、2.73×10^(8)t和2.72×10^(8)t。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预计到2030年,杭州市的碳储量相较于2020年将分别减少1.14×10^(6)t、7.90×10^(5)t和5.28×10^(5)t。(3)土壤碳储量对总碳储量变化的影响最大,其变化占总碳储量变化比例最高可达64.39%。2000-2020年,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对土壤碳储量及总碳储量变化的负向作用最显著,林地的转出对总碳储量及土壤碳储量变化均具有负向影响。而耕地转为林地、水体转为耕地对总碳储量及土壤碳储量变化具有正向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双碳目标下杭州市土地利用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情景预测 贡献率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静止气象卫星Meteosat-8 SEVIRI海面温度验证
9
作者 康正武 涂乾光 +1 位作者 闫运伟 邢小罡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9,共14页
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海洋和气象研究中的关键气候变量,广泛应用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混合、边界层过程及海洋状态预报等领域。欧洲静止气象卫星Meteosat-8 SEVIRI(M8)提供的逐小时SST数据是上述工作的重要数据源,... 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海洋和气象研究中的关键气候变量,广泛应用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混合、边界层过程及海洋状态预报等领域。欧洲静止气象卫星Meteosat-8 SEVIRI(M8)提供的逐小时SST数据是上述工作的重要数据源,但其误差的时空变化尚不明确。为评估M8卫星SST数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利用实测SST质量监测平台(iQuam)提供的船只、漂流浮标和Argo浮标的SST数据,对M8卫星在印度洋区域的逐小时SST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M8卫星与三种实测数据的平均偏差为-0.06~-0.10℃,均方根误差为0.48~1.03℃,决定系数为0.96~0.99。其中,漂流浮标与M8卫星的匹配数据量最大、覆盖最广,因此漂流浮标是理想的验证数据源。分析M8卫星SST数据偏差的时空分布发现:在阿拉伯海西北部和孟加拉湾西北部夜间存在0.6℃的负偏差,在该海域白天的负偏差更大,而在40°S—60°S部分海域白天则出现了超过1.0℃的负偏差;M8卫星SST在夏季较易出现正偏差的极大值,在春、夏转换季则存在极小负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Meteosat-8 SEVIRI 海面温度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催化Oxone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靖 卢遇安 +2 位作者 马晓雁 倪梦婷 刘振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9,共8页
介绍了基于硫酸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情况,叙述了不同类型非均相催化剂如钴系催化剂、锰氧化物和铁氧体等的开发和研究现状,剖析了该技术存在的局限性,虽然以Co(II)/Oxone为代表的均相系统能够高效降解... 介绍了基于硫酸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情况,叙述了不同类型非均相催化剂如钴系催化剂、锰氧化物和铁氧体等的开发和研究现状,剖析了该技术存在的局限性,虽然以Co(II)/Oxone为代表的均相系统能够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但也存在着金属离子释放带来的健康危害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发新型非均相催化剂,既保持均相系统高效的催化性能,又能最大程度减少金属离子的释放;研制更加高效、稳定、方便回收的非均相催化剂是该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自由基(SO4^-·) 高级氧化 非均相催化 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Ox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张量投票的道路表面裂缝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爱霞 管海燕 +1 位作者 钟良 于永涛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1-549,共9页
以车载LiDAR数据为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张量投票技术的道路表面裂缝提取方法.首先沿行车路线从剖面图中提取道路路坎,通过行车轨迹线约束提取道路数据.再根据强度和距离信息将道路数据转换成二维特征图像,采用多尺度张量投票法增强... 以车载LiDAR数据为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张量投票技术的道路表面裂缝提取方法.首先沿行车路线从剖面图中提取道路路坎,通过行车轨迹线约束提取道路数据.再根据强度和距离信息将道路数据转换成二维特征图像,采用多尺度张量投票法增强特征图像的裂缝信息提取道路表面裂缝.利用点云数据和道路影像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抗噪能力强,裂缝检测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量投票 车载LiDAR数据 裂缝 道路特征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唐钰嫣 潘耀忠 +5 位作者 范津津 陈燕 王锣洋 张煜洲 王品 胡潭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共11页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类型以及空间配置)变化是诱发城市内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探究其对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杭州市临安建成区为例,提取含有内涝点的子汇水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指标体系方法评估城市内涝灾害风险,并计算区...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类型以及空间配置)变化是诱发城市内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探究其对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杭州市临安建成区为例,提取含有内涝点的子汇水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指标体系方法评估城市内涝灾害风险,并计算区域内最大斑块面积比例等5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数,同时结合不透水率、植被覆盖度及地形地势等影响因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对内涝灾害风险影响的重要性程度依次为:林地>住宅用地>工矿用地;(2)在景观格局特征方面,建设用地斑块的聚集度越高、破碎度越低,内涝灾害风险就越高,绿地斑块对内涝风险的影响则相反;(3)地形地势以及人为因素等其他影响因子对城市内涝灾害风险也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不透水率越高、地表粗糙度越低,内涝灾害风险就越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城市景观格局以及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内涝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景观格局 灾害风险 杭州临安 极端降水 降雨 土地利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湖滨带藻类水华期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书占 尤本胜 +6 位作者 姜磊 吴越 陈东强 朱华 古小治 叶晔 陈开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3-1211,共9页
为探究湖滨带藻类水华期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规律,2019年6—10月对巢湖湖滨带水体理化参数和异味物质进行月度调查,分析湖滨带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巢湖湖滨带藻类水华期水体... 为探究湖滨带藻类水华期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规律,2019年6—10月对巢湖湖滨带水体理化参数和异味物质进行月度调查,分析湖滨带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巢湖湖滨带藻类水华期水体异味物质浓度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西北部湖区最高,南部湖区次之,东北部湖区和北部湖区最低的分布特征,藻类生物量高低及其分解是水体异味物质产生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风向和风速间接影响了湖滨带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其中北部湖区受风速和风向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南部湖区和东北部湖区,西北部湖区影响最小。此外,湖滨带植被通过影响该区域藻类水华堆积及消散过程加剧了水体中异味物质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湖滨带 藻类水华 异味物质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淮河流域径流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朝达 宋晓猛 宋明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39-151,共13页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了流域产汇流机制,进而改变了流域洪水响应过程,成为流域径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特别是城市化流域最为明显。为深入探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该研究以南京市秦淮河流域为例,利用2005、2010、...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了流域产汇流机制,进而改变了流域洪水响应过程,成为流域径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特别是城市化流域最为明显。为深入探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该研究以南京市秦淮河流域为例,利用2005、2010、2015和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和2003-2020年18场小时尺度洪水过程,基于HEC-HMS(hydrologic engineering center-hydrologic modeling system)平台构建秦淮河流域水文模型系统,量化变化环境下降雨径流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流域不透水面积增加了99.53%,而农田面积减少了6.57%,且增加的不透水面积主要来自农田转入,占比约96.42%;2)秦淮河流域洪水过程模拟结果显示HEC-HMS模型在秦淮河适用性较好,率定期洪峰流量相对误差、洪量相对误差、Nash-Sutcliffe系数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63%、-11.79%、0.854和159.73 m^(3)/s,验证期洪峰流量相对误差、洪量相对误差、Nash-Sutcliffe系数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30%、1.58、0.856和133.91 m^(3)/s;3)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不透水面积增加,流域平均CN值由2005年79.6增长至2020年80.2,而洪峰滞时则显著减少,由2005年的1 188.2 min降至2020年的835.04 min,造成洪水过程线由“矮胖”变“尖瘦”的趋势,峰现时间整体提前;4)城市化背景下流域不透水率增加,洪水洪量及洪峰流量都随不透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不透水率增加对小规模洪水的影响最显著。研究可为复杂条件下水文过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过程响应及流域防洪减灾与综合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径流 HEC-HMS模型 降雨径流过程 秦淮河流域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风电场对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晓娜 魏怀东 +4 位作者 郭树江 胡小柯 张元恺 杨雪梅 尚雯 《甘肃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0-15,共6页
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风能资源丰富,发展风电产业得天独厚。为探究风电场对荒漠植被的影响,本文以民勤风电场为对象,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和自动气象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风电场对植被覆盖状况、物种成分、物种结构无影响;对植被建群种... 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风能资源丰富,发展风电产业得天独厚。为探究风电场对荒漠植被的影响,本文以民勤风电场为对象,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和自动气象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风电场对植被覆盖状况、物种成分、物种结构无影响;对植被建群种合头草株冠生长、泡泡刺高生长具有促进效应,对红砂、绵刺、珍珠猪毛菜3个建群种的生长无影响或影响轻微;对灌木生物量积累具有局域性促进效应;03:00—06:00晨前时段对近地表空气具有增温效应。总之,干旱荒漠区风电场不影响植被覆盖状况、物种成分、物种结构,对植被建群种生长影响总体不大,可局域性促进灌木生物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干旱荒漠 植被 建群种 夜间增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尺度的景观格局对流溪河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朱爱萍 原升艳 +3 位作者 温姗姗 黄波波 冯小蕾 谢正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5-1495,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的景观格局对流溪河水质的影响,于2020年6月和2021年1月在流溪河干流15个采样点进行了水样的采集,测定了水温、溶解氧、pH、氨氮、硝态氮、硫酸盐和氯化物等水质指标。结合遥感解译所得的土地利用数据,提取了不同空... 为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的景观格局对流溪河水质的影响,于2020年6月和2021年1月在流溪河干流15个采样点进行了水样的采集,测定了水温、溶解氧、pH、氨氮、硝态氮、硫酸盐和氯化物等水质指标。结合遥感解译所得的土地利用数据,提取了不同空间尺度(子流域和河岸带缓冲区)的景观格局指数,采用Bioenv分析、Mantle检验、方差分解和层次分割理论等方法揭示了景观格局对水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氨氮是流溪河的主要污染物。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特征对水质的影响存在空间尺度效应。在100 m河岸带缓冲区,水域是影响水质的主要贡献源;而在其他空间尺度建设用地是影响水质的主要贡献源。在子流域尺度,林地和建设用地的斑块密度(PD指数)是影响水质变化的核心特征;而在河岸带缓冲区尺度,水域和建设用地的连通性(CONTAG指数)和林地的多样性(SHDI指数)是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特征。在各个空间尺度,土地利用与空间格局的交互作用对驱动水质变化起主导作用,尤其在1000 m河岸带缓冲区对水质的贡献率最高。因此,加强1000 m缓冲区尺度土地利用的管理和减少建设用地成片建设规划等对保护流域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溪河 景观格局 空间尺度 水质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WFV的钱塘江叶绿素a和总悬浮物浓度遥感估算 被引量:18
17
作者 程春梅 李渊 +2 位作者 丁奕 涂乾光 秦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了探究高分一号(GF-1)卫星对河流水体水质参数遥感反演的效果,使用GF-1卫星数据的16 m分辨率的GF-1/WFV传感器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基于地面实测光谱反射率数据模拟WFV波段组合,构建水体叶绿素a和总悬浮物浓度遥感模型,从而对钱塘江流... 为了探究高分一号(GF-1)卫星对河流水体水质参数遥感反演的效果,使用GF-1卫星数据的16 m分辨率的GF-1/WFV传感器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基于地面实测光谱反射率数据模拟WFV波段组合,构建水体叶绿素a和总悬浮物浓度遥感模型,从而对钱塘江流域杭州段水体水质参数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1-B3差值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可用于叶绿素a浓度估算(R^2=0.83,RMSE=0.74μg/L),基于B3波段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可用于总悬浮物浓度的估算(R^2=0.92,RMSE=1 mg/L);通过模型应用于准同步的GF-1/WFV数据,较好反映了低潮位钱塘江杭州段水体叶绿素a和总悬浮物浓度的空间分布,为高分一号卫星数据遥感监测钱塘江水色参数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性工作。研究方法及结果对其他流域河流水色遥感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浓度 总悬浮物浓度 钱塘江 高分一号卫星 遥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LCI数据的杭州湾悬浮物浓度估算及其产品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渊 郭宇龙 +4 位作者 程春梅 张毅博 胡耀躲 夏忠 毕顺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6-169,共14页
悬浮物含量及其时空分布是河口海岸环境中关心的热点问题。2016年2月16日,欧洲航天局发射了新一代海洋水色传感器(OLCI),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时空及光谱分辨率。本研究结合2017年7月杭州湾同步采样数据,对比了6种大气校正算法和8种悬浮... 悬浮物含量及其时空分布是河口海岸环境中关心的热点问题。2016年2月16日,欧洲航天局发射了新一代海洋水色传感器(OLCI),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时空及光谱分辨率。本研究结合2017年7月杭州湾同步采样数据,对比了6种大气校正算法和8种悬浮物浓度(TSM)估算模型,遴选和分析了适宜于杭州湾和OLCI数据的大气校正方法和TSM估算模型,验证了OLCI数据二级产品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1)基于紫外光谱的大气校正算法(UVAC)精度最高,同步4个采样点的大气校正平均相对误差(MAPE)分别为34.21%、13.11%、5.92%和20.28%。在除Oa1以外的14个波段的MAPE均值为15.23%,Oa4至Oa10波段的MAPE低于8%;(2)基于Oa16/Oa5的波段比值模型,具有良好的建模(MAPE为16.49%,RMSE为50.92 mg/L)和验证(MAPE为19.08%,RMSE为19.29 mg/L)精度及模型稳健性;(3)基于C2RCC算法的固有光学量和TSM含量产品及OLCI二级TSM含量产品在杭州湾精度较差,不适用于杭州湾TSM和固有光学量遥感监测应用;(4)空间上,TSM在杭州湾中部区域含量较低,在杭州湾南岸和湾口区域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OLCI数据 悬浮物浓度 适用性分析 大气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8年东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晓斌 周俊杰 +1 位作者 陈熙 李颖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1-24,共4页
为研究新形势下洞庭湖的江湖格局变化情况,基于2013~2018年Landsat 8-OLI卫星9个时相的遥感数据,提取近期东洞庭湖水域面积时程变化特征,并利用已有的水位观测资料,建立了水域面积与城陵矶站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2013~2018... 为研究新形势下洞庭湖的江湖格局变化情况,基于2013~2018年Landsat 8-OLI卫星9个时相的遥感数据,提取近期东洞庭湖水域面积时程变化特征,并利用已有的水位观测资料,建立了水域面积与城陵矶站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2013~2018年东洞庭湖水域面积呈现动态变化,介于229.55~996.32 km^(2),平均502.00 km^(2);②年内汛期6~7月份水域面积最大,枯季水域面积则最小,空间分布上东洞庭湖沿湘江深水河槽以及湖区西北部较深的分叉型水槽为常年水体,其面积占比不足湖区总面积的20%;③东洞庭湖水域面积与城陵矶站水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96。水位变化是湖区水域面积变化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进一步验证了洞庭湖涨丰枯退水情下的江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面积 江湖格局 遥感监测 Landsat 8-OLI 东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球形张量投票的SAR图像边缘提取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莹 李爱霞 赵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9-63,共5页
张量投票方法根据平滑度、邻近度及连续性原则收集邻域内其他点的张量信息,从而提取各种几何结构,对噪声数据具有较强的稳健性。通过分析球形张量投票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球形张量投票的SAR图像边缘提取方法。该方法根据一定的... 张量投票方法根据平滑度、邻近度及连续性原则收集邻域内其他点的张量信息,从而提取各种几何结构,对噪声数据具有较强的稳健性。通过分析球形张量投票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球形张量投票的SAR图像边缘提取方法。该方法根据一定的尺度范围对图像进行迭代球形张量投票,迭代过程中利用广义非线性增强函数对像素的特征值进行增强处理,进而提高目标边缘提取的精度。利用真实的SAR图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边缘提取效果,提取的边缘定位准确、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边缘提取 张量投票 图像增强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