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多支线供水工程的爆管水力过渡过程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建永 张健 陈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6,共4页
鉴于爆管是危及大型供水工程安全运行的严重事故工况,基于瞬变流基本理论,结合超压泄压阀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地下埋管爆管工况的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分析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供水系统中最危险的爆管位置的确定方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 鉴于爆管是危及大型供水工程安全运行的严重事故工况,基于瞬变流基本理论,结合超压泄压阀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地下埋管爆管工况的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分析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供水系统中最危险的爆管位置的确定方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爆管过程中管道内压力和流量的瞬变过程,确定的爆管位置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线供水工程 爆管 水力过渡过程 超压泄压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视角探讨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制度及其创新体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文学 李茶青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2期74-77,共4页
分析"水资源-人-社会-水环境"之间多重关系,认为水文化伦理的软规则建设、法规管理的硬制度建设、管理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建设是提升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公众参与意识和行为的引导是从意识形态领域优先构... 分析"水资源-人-社会-水环境"之间多重关系,认为水文化伦理的软规则建设、法规管理的硬制度建设、管理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建设是提升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公众参与意识和行为的引导是从意识形态领域优先构建"水资源-人-社会-水环境"和谐关系的基础,是推进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制度创新体系的重要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环境 管理制度 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加压输水工程事故停泵的应急调度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建永 张健 陈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76,共3页
事故停泵是危及串联加压输水工程安全运行的严重事故工况,分析了串联加压输水工程应急调度的特点,基于非恒定流基本理论,建立了事故停泵的水力过渡过程计算数学模型;以两级串联加压输水工程为例进行了事故停泵应急调度策略的宏观分析,... 事故停泵是危及串联加压输水工程安全运行的严重事故工况,分析了串联加压输水工程应急调度的特点,基于非恒定流基本理论,建立了事故停泵的水力过渡过程计算数学模型;以两级串联加压输水工程为例进行了事故停泵应急调度策略的宏观分析,提出了应急调度的基本原则;结合水力过渡过程分析,制定了应急调度方案。研究表明,应急调度原则与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分析结果相吻合,将应急调度原则用于指导事故停泵的水力过渡过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事故停泵应急调度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加压 事故停泵 应急调度 水力过渡过程 输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大波动过渡过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文学 李茶青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58-61,共4页
在对水力瞬变过渡过程历史背景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水电站大波动过渡过程问题的研究现状,对其基础理论、计算方法、实验研究、模拟计算机方法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特征线方法以其计算方便、能适应不同的边界条件等优点在水电... 在对水力瞬变过渡过程历史背景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水电站大波动过渡过程问题的研究现状,对其基础理论、计算方法、实验研究、模拟计算机方法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特征线方法以其计算方便、能适应不同的边界条件等优点在水电站过渡过程计算中应用最为广泛.最后简要介绍了目前瞬变流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非棱柱体管道中的水击、二维或三维管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一维有限元模拟管道瞬变流、LB方法在模拟水电站水击中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过渡过程 水力计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水工程空气阀的设置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建永 方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9-11,31,共4页
管道供水工程的运行效果与空气阀的设置位置、间距和空气阀的进排气孔口尺寸关系密切。通过对管线中气体动态特性和管线输送气体能力的分析,提出了空气阀设置间距的建议取值原则。以管道充放水为控制工况,按照等体积原则推导了空气阀进... 管道供水工程的运行效果与空气阀的设置位置、间距和空气阀的进排气孔口尺寸关系密切。通过对管线中气体动态特性和管线输送气体能力的分析,提出了空气阀设置间距的建议取值原则。以管道充放水为控制工况,按照等体积原则推导了空气阀进排气孔口尺寸的理论计算方法。实例分析表明,经验取值与理论分析得到的空气阀设置方案存在明显的差异,理论分析得到的空气阀布置间距和进排气孔口直径比经验法更小。研究表明,以经验取值原则为基础,结合理论分析方法,可以为空气阀的设置和优化提供更为明确的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阀 口径 充水 放空 供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混凝土耐久性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远 余学芳 韦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96,共3页
针对水工混凝土工作环境复杂的特点,提出了水工混凝土耐久性评价体系。包括:工程环境调查;混凝土外观检查及现场试验;混凝土劣化机理研究及耐久性试验;流场数值模拟;同类工程的混凝土耐久性调查与比较;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等。对某... 针对水工混凝土工作环境复杂的特点,提出了水工混凝土耐久性评价体系。包括:工程环境调查;混凝土外观检查及现场试验;混凝土劣化机理研究及耐久性试验;流场数值模拟;同类工程的混凝土耐久性调查与比较;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等。对某水电站尾水管混凝土进行了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 耐久性 腐蚀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渠水流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文学 魏恩甲 李茶青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8,共4页
按不同流态及流区对明渠水流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实测资料为依据 ,利用不同的阻力系数计算公式按明渠均匀流理论分别计算了实际输水明渠的过流能力 ,并将计算流量与实测流量进行对比 ,其相对误差在 - 7.9%~ 2 .6 8... 按不同流态及流区对明渠水流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实测资料为依据 ,利用不同的阻力系数计算公式按明渠均匀流理论分别计算了实际输水明渠的过流能力 ,并将计算流量与实测流量进行对比 ,其相对误差在 - 7.9%~ 2 .6 8%之间。其中 ,以紊流粗糙区的指数型公式和对数型公式的相对误差为小 (- 2 .0 %~2 .6 8% )。在粗糙系数一定的条件下 ,不同阻力计算公式求得的阻力系数相差不大。从工程实用和计算方便的角度考虑 ,指数型公式较其它形式有更好的适应性 ,其计算的精确性往往取决于粗糙系数n的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水流 阻力系数 计算公式 粗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置单向塔的输水工程爆管影响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建永 杨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124,129,共4页
管道爆管是输水工程的严重事故工况,危及工程的安全运行。以调压室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单向塔的水力计算模型;对爆管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爆管四个阶段的水流流动特性;从爆管瞬时降压入手,根据水锤波的传播特性,提出了管道爆管时... 管道爆管是输水工程的严重事故工况,危及工程的安全运行。以调压室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单向塔的水力计算模型;对爆管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爆管四个阶段的水流流动特性;从爆管瞬时降压入手,根据水锤波的传播特性,提出了管道爆管时输水系统的安全判据,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爆管时输水工程的安全性受爆管点位置、单向塔位置及水位高度、管线的内水压力及允许的真空度等因素的制约,单向塔对爆管的瞬时降压具有一定隔断和削减作用,单向塔应有足够的体积,保证其爆管过渡过程中不漏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塔 爆管 水锤防护 负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河床演变分析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欧剑 张行南 +1 位作者 左一鸣 马进荣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共3页
河床演变需要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历史数据量大、格式众多、管理分散的状况,对空间及属性数据管理、河道断面、冲淤和边坡风险分析等四个方面的业务需求进行抽象概括,基于3D空间分析控件ArcEngine,采用经纬式系统结构设计... 河床演变需要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历史数据量大、格式众多、管理分散的状况,对空间及属性数据管理、河道断面、冲淤和边坡风险分析等四个方面的业务需求进行抽象概括,基于3D空间分析控件ArcEngine,采用经纬式系统结构设计方法及COM技术,研发了河床演变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冲淤分析 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洪工程对土地增值效益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迎春 《水利经济》 2012年第4期16-18,73-74,共3页
为使水利防洪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更趋客观合理,需要对城市防洪工程所带来的土地增值效益进行量化研究。分析在有、无防洪工程情况下土地价值的差异,建立了防洪工程对土地价值的增值效益模型。以钱塘江标准海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利工... 为使水利防洪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更趋客观合理,需要对城市防洪工程所带来的土地增值效益进行量化研究。分析在有、无防洪工程情况下土地价值的差异,建立了防洪工程对土地价值的增值效益模型。以钱塘江标准海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利工程为例,应用该模型分析防洪工程对该区域土地增值效益的作用,结果表明,钱塘江标准堤塘工程的建设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具有增值作用,开发区土地增值总效益达23.11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洪工程 防洪效益 土地增值效益 钱塘江标准海塘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混合支护体系的变形性状
11
作者 邹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1年第4期29-32,共4页
本文通过对支护结构的连续介质3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深基坑混合支护体系在分阶段开挖支撑杆系位于不同深度情况下的变形性状.从分析结果可知,第一层水平支撑杆系的设置深度与基坑总开挖深度及支护桩和支撑杆的刚度有关,以不超... 本文通过对支护结构的连续介质3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深基坑混合支护体系在分阶段开挖支撑杆系位于不同深度情况下的变形性状.从分析结果可知,第一层水平支撑杆系的设置深度与基坑总开挖深度及支护桩和支撑杆的刚度有关,以不超过开挖深度的三分之一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 有限元分析 空间变形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愈伤组织诱导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俞涵译 蒋玉蓉 +3 位作者 毛泽阳 陆国权 陈国林 毛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30,共5页
以9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品种为材料,对藜麦茎段、子叶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以及愈伤组织增殖体系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外植体为茎段,9个品种在培养基MS+0.5... 以9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品种为材料,对藜麦茎段、子叶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以及愈伤组织增殖体系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外植体为茎段,9个品种在培养基MS+0.5mg/L 2,4-D中用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平均诱导率达90%;在愈伤组织诱导优化试验中,处理Ⅵ(MS+0.5 mg/L 2,4-D+0.5 mg/L KT+0.5mg/L NAA)和处理Ⅱ(MS+0.5 mg/L 2,4-D)对藜麦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相近,但是愈伤形态差别较大,后者诱导形成疏松、有光泽、黄白色愈伤组织,因此MS+0.5 mg/L 2,4-D培养基为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2,4-D与KT、NAA搭配使用时,愈伤组织增殖速率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诱导 增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0
13
作者 王晨静 赵习武 +1 位作者 陆国权 毛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6-301,共6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为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的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已有5 000多年的栽植历史。藜麦品种多样,资源丰富,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根据国内...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为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的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已有5 000多年的栽植历史。藜麦品种多样,资源丰富,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了藜麦喜湿热强光、稍耐冻、短日照,穗状花序、自花授粉、种子繁殖及生长期等生物学特性,耐盐碱、干旱、霜冻、病虫害等生理学特性和总多酚、皂甙、黄酮类、多糖、蛋白质与氨基酸、矿质营养素及其他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藜麦在食用、工业、农用、药用、观赏价值等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藜麦品种资源、抗逆性、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发掘藜麦潜在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生物学特性 生理学特性 化学成分 开发利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叶片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39
14
作者 陆敏佳 蒋玉蓉 +2 位作者 陈国林 毛前 陆国权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4-540,共7页
为了优化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叶片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和分析基因型间的差异,为藜麦黄酮的开发和高黄酮的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因素对藜麦叶片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为了优化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叶片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和分析基因型间的差异,为藜麦黄酮的开发和高黄酮的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因素对藜麦叶片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对10个不同基因型品种藜麦的叶片黄酮得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藜麦叶片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70%乙醇,1∶40料液比,80℃水浴下回流浸提0.5 h。在优化条件下,1次提取工艺得率达85%以上。各因素对叶片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比较结果发现:藜麦叶片黄酮得率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其中品种PI814932的叶片黄酮类物质得率最高,达0.933%。所测藜麦品种的叶片黄酮平均得率为0.619%,变异系数为34.44%。研究表明:乙醇回流法适于提取藜麦总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藜麦 黄酮 提取条件 基因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分析藜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0
15
作者 陆敏佳 蒋玉蓉 +2 位作者 陆国权 陈国林 毛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为了解藜麦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本研究利用SSR引物对所搜集的41个藜麦种质的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5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6对能明显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共检测出139个等位基因条带,每一对引物的等位基因... 为了解藜麦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本研究利用SSR引物对所搜集的41个藜麦种质的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5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6对能明显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共检测出139个等位基因条带,每一对引物的等位基因个数为3~13,平均为8.7;16对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208~0.432,平均为0.366。UPGMA聚类分析显示,41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374~0.906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26。在阀值(GS)约为0.665时,41份材料可分为4大类。其中614929与B.B.Quinoa浙Ⅰ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374,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遗传距离较远,遗传基础较广泛。藜麦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的揭示为藜麦资源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种质资源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叶片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陆敏佳 蒋玉蓉 +3 位作者 袁俊杰 王颖 陆国权 毛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以藜麦叶为原料,研究藜麦叶片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研究,并运用Design Expect8.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条... 以藜麦叶为原料,研究藜麦叶片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研究,并运用Design Expect8.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藜麦叶片多酚类物质的DPPH·和·OH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藜麦叶片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3%,物料比1:20,80℃水浴条件下浸提1.12 h;藜麦叶片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清除DPPH·和·OH清除能力,其IC_(50)分别为1.876μg/mL和6.520μg/mL;同时发现藜麦叶片多酚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其中品种Temuco的多酚含量最高,达到0.675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多酚 响应面分析 工艺优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种子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性 被引量:24
17
作者 孙雪婷 袁俊杰 +2 位作者 蒋玉蓉 陆国权 毛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5-358,共4页
为研究藜麦种子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法,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藜麦种子总黄酮的热回流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种子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80%乙醇,... 为研究藜麦种子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法,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藜麦种子总黄酮的热回流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种子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80%乙醇,料液比1 g∶30 m L,60℃水浴条件下浸提60 min,其黄酮得率为2.64 mg/g。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物料比>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藜麦种子中提取的总黄酮对DPPH·、·OH的清除率分别达90.89%、44.90%,其IC50(半抑制浓度)分别为9.996、56.639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种子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胁迫对藜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袁俊杰 蒋玉蓉 +2 位作者 吕柯兰 陆国权 毛前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13,17,共6页
以藜麦品种"Temuco"、"634920"和"2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对藜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23"的耐盐性最好,"634920"其次,而"Temuco"最差。幼苗... 以藜麦品种"Temuco"、"634920"和"2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对藜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23"的耐盐性最好,"634920"其次,而"Temuco"最差。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3个藜麦品种幼苗叶片的SOD、POD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品种"23"幼苗的SOD和POD活性在1.5%NaC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4.95U/(g·min)(FW)和96.24U/(g·min)(FW),而品种"634920"和"Temuco"幼苗的SOD、POD活性则在1.0%NaCl浓度时达到最大值。参试品种幼苗叶片的MDA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本研究为揭示藜麦的耐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盐胁迫 发芽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健康评价的模糊层次与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 被引量:32
19
作者 秦鹏 王英华 +1 位作者 王维汉 李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69-2175,共7页
为定量评估河流现状、加强河流的可持续管理及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建立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等级标准,以模糊层次评价法确定河流健康系统各级指标的权重,引入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河流健康评价的模糊层次与可变模糊集(FAHP-VFS)耦... 为定量评估河流现状、加强河流的可持续管理及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建立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等级标准,以模糊层次评价法确定河流健康系统各级指标的权重,引入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河流健康评价的模糊层次与可变模糊集(FAHP-VFS)耦合模型,并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作为样本进行实例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河流在"岸绿"和"景美"2个一级指标上属于Ⅱ类"健康"状态,在"流畅"的一级指标上属于Ⅲ类"亚健康"状态,在"水清"的一级指标上属于Ⅳ类"不健康"状态,总评价特征值为2.849,运河健康评价综合指标属于Ⅲ级"亚健康"状态.模型充分利用评价指标样本值与评价标准等级及各指标隶属度的评价信息,物理概念清晰,计算结果合理,建模过程直观简便,为河流健康评价以及其他复杂系统的体系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可变模糊集 相对隶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封育管理措施对沙质草地土壤轻组及全土碳氮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蕙 王辉 +1 位作者 黄蓉 马维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257,共6页
通过地面调查研究不同封育管理措施对甘肃景泰绿洲边缘沙质草地土壤轻组及全土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天然封育和人工抚育措施实施后,研究区沙质草地0-40cm层土壤轻组及全土碳氮含量、单位面积有机碳和全氮储量都明显增加(P<0.... 通过地面调查研究不同封育管理措施对甘肃景泰绿洲边缘沙质草地土壤轻组及全土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天然封育和人工抚育措施实施后,研究区沙质草地0-40cm层土壤轻组及全土碳氮含量、单位面积有机碳和全氮储量都明显增加(P<0.05)。(1)和流动沙地相比,封育19年(人工抚育19年)、封育19年(人工抚育5年)、封育10年(自然恢复)沙质草地0-40cm层土壤轻组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70.8%,150.0%,129.2%,0-40cm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增加372.7%和266.7%,190.9%和183.3%,136.4%和91.7%,土壤轻组干物质量与全土有机碳和氮含量呈高度正相关(r=0.95**)。(2)和流动沙地相比,封育19年(人工抚育19年)、封育19年(人工抚育5年)、封育10年(自然恢复)沙质草地0-40cm层土壤轻组碳和氮储量分别比流动沙地增加422.7%和280.7%,345.7%和232.1%,244.4%和152.1%;全土碳和氮储量分别比流动沙地增加了261g/m2和20g/m2,143g/m2和15g/m2,101g/m2和7g/m2。(3)土壤轻组碳(氮)占全土碳(氮)储量的比例以封育沙质草地高于流动沙地;各封育沙质草地和流动沙地中轻组碳占全土碳的比例都高于轻组氮占全土氮的比例。(4)天然封育+人工抚育措施对沙质草地的影响和改善程度高于纯天然封育措施,它是促进我国北方退化沙质草地恢复的适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封育 轻组有机碳 碳氮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