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植物保护机械保有量及使用情况调查初报
1
作者 宋涛 戚利潮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2089-2091,共3页
调查浙江省植保机械保有量及使用情况,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加快植保机械装备的更新换代,以提升农药利用率,反馈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发展。另外,该文还展望了植保机械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植保机械 保有量 农药利用率 统防统治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许松 鲁艳辉 +5 位作者 钟列权 黄贤夫 徐法三 姚晓明 徐红星 吕仲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明确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进行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丛间距的香根草条带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作用距离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为害程度远低于防治指标的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了一年和二年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 为明确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进行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丛间距的香根草条带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作用距离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为害程度远低于防治指标的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了一年和二年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心率均显著低于没有种植香根草的对照田,其中种植了二年香根草的稻田比种植了一年香根草的稻田对螟虫的控制效果更好,丛间距为5、3和1m的二年生香根草条带对早稻的平均保苗效果分别为63.6%、47.5%和69.7%,有效作用距离达到20m以上。在二化螟常年发生较重(85.45头/百丛)的地区,大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丛间距4m、行间距50m时,稻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4.2%。通过研究明确了稻田四周田埂或路边种植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为:丛间距3~5m、行间距50~6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二化螟 控制效果 丛间距 作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重大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控 被引量:4
3
作者 林云彪 杨金云 +2 位作者 王荣洲 李艳敏 薛惠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384-1386,共3页
通过对浙江省柑橘黄龙病、扶桑绵粉蚧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发生与防控情况概述,分析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的必然性与防控持续性,提出加强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加快建立健全植物疫情早期监测预警系统,创新建立植物疫情... 通过对浙江省柑橘黄龙病、扶桑绵粉蚧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发生与防控情况概述,分析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的必然性与防控持续性,提出加强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加快建立健全植物疫情早期监测预警系统,创新建立植物疫情封锁扑灭补偿救济机制3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疫性有害生物 发生与防控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现状及建议
4
作者 李艳敏 王荣洲 +1 位作者 卢英 戚利潮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944-1946,共3页
介绍浙江省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提出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监测防控管理;加强防控阻截力量,强化队伍素质建设;落实责任考核机制,加强疫情防控法制建设;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形成疫情监控合力等完善阻截带建... 介绍浙江省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提出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监测防控管理;加强防控阻截力量,强化队伍素质建设;落实责任考核机制,加强疫情防控法制建设;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形成疫情监控合力等完善阻截带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疫情 阻截带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果蔬灰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皇甫运红 戴德江 +2 位作者 时浩杰 徐志宏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4-510,共7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连续监测了2010—2012年间浙江省果蔬灰霉病菌对QoI类杀菌剂嘧菌酯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病菌群体中的低敏感性亚群体的比例明显上升,EC50值>5 mg/L菌株的比例分别为12.5%、15.8%和28.3%;在菌丝生长阶段和孢子...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连续监测了2010—2012年间浙江省果蔬灰霉病菌对QoI类杀菌剂嘧菌酯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病菌群体中的低敏感性亚群体的比例明显上升,EC50值>5 mg/L菌株的比例分别为12.5%、15.8%和28.3%;在菌丝生长阶段和孢子萌发阶段,旁路氧化在灰霉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中的平均相对贡献值(F)分别为2.91±0.89和5.72±2.82;嘧菌酯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菌核数和致病力与敏感菌株相比无显著差异。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灰霉病菌中存在2种类型的cyt b基因:Ⅰ型cyt b基因在第143位密码子后紧跟内含子;Ⅱ型cyt b基因在第143位密码子后没有紧跟内含子。大多数的灰霉病菌菌株属于Ⅱ型。Ⅰ型菌株均为嘧菌酯敏感菌株,Ⅱ型菌株为嘧菌酯敏感菌株或抗性菌株。抗性菌株的cyt b基因的第143位密码子由甘氨酸(GGC)突变为了丙氨酸(GCC),抗药性机制为G14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QoI类杀菌剂 旁路氧化 抗药性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上灰飞虱适合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乔慧 刘芳 +4 位作者 罗举 赖凤香 傅强 王华弟 戴德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8,共8页
通过室内笼罩饲养法观察了水稻、玉米、高粱、稗草等57种植物上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n)的生长发育繁殖情况。不同供试植物上灰飞虱羽化率、若虫历期、初羽化成虫体质量、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参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通过室内笼罩饲养法观察了水稻、玉米、高粱、稗草等57种植物上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n)的生长发育繁殖情况。不同供试植物上灰飞虱羽化率、若虫历期、初羽化成虫体质量、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参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种群趋势指数分析,发现57种供试植物中,适宜灰飞虱生存的寄主植物有稗草等5种,这些植物上灰飞虱羽化率介于59.4%~86.9%,种群趋势指数在27.8以上;较适宜灰飞虱生存的寄主植物有黑麦草等9种,灰飞虱羽化率在27.0%~64.5%,种群趋势指数多在10以上;较不适宜灰飞虱生存的寄主植物有牛筋草等5种,羽化率介于13.0%~35.6%,种群趋势指数为1~10;不适宜灰飞虱生存的植物有无芒雀麦等13种,羽化率在10%以下,种群趋势指数在1以下;玉米等25种植物上灰飞虱若虫不能羽化为成虫。其中,黑麦草、棒头草、菵草、白顶早熟禾、野燕麦和荠菜等为新证实的寄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寄主植物 种群参数 主成分分析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武义2009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毒源地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悦 吴璀献 +3 位作者 朱旭东 蒋学辉 张孝羲 翟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49-959,共11页
2009年,浙江省境内首次出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且仅武义县有发病现象。因为该病毒病是一种虫媒病毒,且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主要传毒介体,所以本文通过白... 2009年,浙江省境内首次出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且仅武义县有发病现象。因为该病毒病是一种虫媒病毒,且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主要传毒介体,所以本文通过白背飞虱灯下诱虫情况调查、迁飞轨迹模拟、天气学背景分析以及毒源地分析,阐释了2009年浙江省武义县发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供毒源地分布情况,以及白背飞虱携毒的传递路径,并讨论了轨迹模拟中各生物学参数的设定方法,从而为剖析该病毒的宏观流行规律奠定科学基础。结果显示:(1)通过对白背飞虱迁入武义的主要虫源地与经鉴定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区域的叠加分析,明确了浙江武义的可能毒源地分布于两广、闽南、赣南四省区境内;(2)西南低空急流及偏南气流是白背飞虱将我国南方的病毒远距离传送到武义县境内的动力源;(3)白背飞虱随下沉气流和降雨在武义境内的集中降落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当地暴发的触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白背飞虱 迁飞轨迹 虫源地 毒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枝黄花属植物的花及花粉形态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韦 商晗武 +4 位作者 高永生 赵永旭 姚青 何黎平 王荣洲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
利用体视解剖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一枝黄花属植物一枝黄花、加拿大一枝黄花和黄莺的花及花粉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其差异性。结果表明,一枝黄花同其他两种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差异明显,而黄莺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均为头状花序只有数量和大小上... 利用体视解剖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一枝黄花属植物一枝黄花、加拿大一枝黄花和黄莺的花及花粉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其差异性。结果表明,一枝黄花同其他两种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差异明显,而黄莺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均为头状花序只有数量和大小上的差别;在花粉形态结构观察中,三者萌发孔的形状类型有差别,一枝黄花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均为下凹沟底,呈宽而浅的木楔形,而黄莺为下凹沟底深切的裂缝沟。3种一枝黄花属植物花及花粉形态存在显著的解剖学种间差异性,可通过花的解剖结构的观察和比较对3种一枝黄花属植物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枝黄花属 花粉 形态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南亚果实蝇行为趋性及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小亚 陈国庆 +1 位作者 孟幼青 黄振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537-539,共3页
比较不同寄主植物对南亚果实蝇成虫取食趋性、产卵趋性及幼虫化蛹后蛹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所比较的寄主植物冬瓜、丝瓜、黄瓜、南瓜、苦瓜、蜜橘中,南亚果实蝇成虫对丝瓜的取食趋性最好,对南瓜的产卵趋性和发育最好。
关键词 南亚果实蝇 行为趋性 幼虫发育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玉米播期对浙江省玉米粗缩病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海亮 王桂跃 +1 位作者 苏婷 王华弟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542-543,共2页
通过调查东阳本地2010-2011年玉米田间灰飞虱的消长动态,结合分期播种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试验,确定5月1日以前和6月1日以后为浙江省玉米播种的安全时期,从生产实际出发,建议在5月1日以前播种。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灰飞虱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11
作者 赵敏 张国忠 +4 位作者 李荣 吴传伟 何丽娟 王华弟 杨廉伟 《生物灾害科学》 2012年第2期194-197,共4页
为了提高对黑条矮缩病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水平,对浙西北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侵染循环及空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病病丛的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或趋随机分布为主,其次为均匀分布。在丛发病率较高或... 为了提高对黑条矮缩病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水平,对浙西北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侵染循环及空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病病丛的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或趋随机分布为主,其次为均匀分布。在丛发病率较高或较低时,为聚集分布型。根据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在田间以聚集分布居多的特点,抽样调查以选择单行或双行直线平行跳跃法等较宜。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1.96)2/D2(1.08541/m-0.1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黑条矮缩病 侵染循环 空间格局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纹叶枯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华弟 孙国昌 +5 位作者 张恒木 朱黎明 蒋学辉 朱晓群 王金良 戴德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360-363,共4页
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回归法测定了水稻条纹叶枯病株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扩散、病菌本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建立了理论抽... 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回归法测定了水稻条纹叶枯病株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扩散、病菌本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2=180.37/-X+19.57和序贯抽样模型TO′(n)=0.3n±0.7615n,确定了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提高了调查抽样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条纹叶枯病 空间分布格局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轻发生条件下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金良 陈跃 +2 位作者 王光华 王华弟 祝增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4-468,共5页
通过田间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函数法,研究油菜菌核病的田间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空间分布型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高,少量田块呈随机、均匀分布。轻发生时油菜菌核病的空间分布型... 通过田间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函数法,研究油菜菌核病的田间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空间分布型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高,少量田块呈随机、均匀分布。轻发生时油菜菌核病的空间分布型倾向随机和均匀分布。抽样数量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而递减,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2=103.33/m-0.86,在茎株发病率为轻发生的10%时,每田的理论抽样样方数为103,即1 030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空间分布 聚集度指标法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寿螺的寄主植物及其对福寿螺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叶建人 冯永斌 +2 位作者 林贤文 王华弟 祝增荣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2期124-131,共8页
为了明确福寿螺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进一步掌握其可能的危害及入侵暴发机制,对稻田水域及周边的24科43种植物进行了室外取食试验,分别在取食后3、5d对受试样品及成螺称重,比较其无选择条件下的取食偏好性及其对成螺增长率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明确福寿螺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进一步掌握其可能的危害及入侵暴发机制,对稻田水域及周边的24科43种植物进行了室外取食试验,分别在取食后3、5d对受试样品及成螺称重,比较其无选择条件下的取食偏好性及其对成螺增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寿螺对受试的24科43种植物(样品)的根、茎、叶、果实以及块根(茎)均能取食,对水生(湿生)和陆生植物没有偏好性;在取食过程中,优先取食细嫩的植株和部分,硬老部分需经水浸泡软化后才能被取食;辣椒、苦瓜等果实的辣苦味对福寿螺无驱避作用;取食率与体重增长率呈显著正相关,取食越多生长越快;但体重与植物的总酚含量呈负相关。福寿螺的广食性、取食量、植物总酚含量、植物丰盛度等种群和生态系统特征是影响其快速扩散的重要原因,同时可以借助福寿螺对植物的不同利用类型防范其扩散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取食量 体重 寄主植物 选择性 总酚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杂草灰飞虱的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华弟 朱金良 +4 位作者 俞晓平 杨廉伟 汪恩国 张国鸣 王国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293-296,共4页
通过聚集度指标法测定和*m--X回归法分析,研究了浙江地区农田杂草越冬代灰飞虱成若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混合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抽样数量随虫口密度增加而递减... 通过聚集度指标法测定和*m--X回归法分析,研究了浙江地区农田杂草越冬代灰飞虱成若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混合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抽样数量随虫口密度增加而递减,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2=105.95/-X+31.2,当灰飞虱虫口密度每样方2,5,10和20头以上时,分别抽查80,50,40和30样方。以棋盘式、五点式或Z字型等取样方法较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杂草 灰飞虱 空间格局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3年浙江省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检测及防控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艳敏 臧宪朋 +2 位作者 王荣洲 林云彪 周晓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409-1410,1465,共3页
对2012-2013年送检样品中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进行检测,其中2012年检测样品249份,以寄主西瓜叶片为主,另有少量西瓜及砧木种子,阳性样品124个,检出率49.8%;2013年1-7月检测样品98份,有甜瓜、西瓜嫁接苗、西瓜砧木葫芦种子和南瓜种子等... 对2012-2013年送检样品中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进行检测,其中2012年检测样品249份,以寄主西瓜叶片为主,另有少量西瓜及砧木种子,阳性样品124个,检出率49.8%;2013年1-7月检测样品98份,有甜瓜、西瓜嫁接苗、西瓜砧木葫芦种子和南瓜种子等,阳性样品37个,检出率37.8%。根据该病毒发生分布和发病特点,提出相应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CGMMV 检测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红火蚁发生防控现状与未来对策思考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艳敏 孟幼青 +4 位作者 王荣洲 李月红 黄俊 应俊杰 卢英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167-2170,共4页
浙江省红火蚁主要通过花卉苗木从外省传入,发生面积大,蚁巢密度高,发现时间较晚,蚁巢数量与形态受生境影响。采取的疫情防控主要措施有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开展普查与应急防控,做好染疫苗木检疫监管,加强宣传培训与技术研究。提出政府主... 浙江省红火蚁主要通过花卉苗木从外省传入,发生面积大,蚁巢密度高,发现时间较晚,蚁巢数量与形态受生境影响。采取的疫情防控主要措施有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开展普查与应急防控,做好染疫苗木检疫监管,加强宣传培训与技术研究。提出政府主导是保障,科学防控是关键,疫情监测是基础,加强检疫保长效的未来防控工作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发生特点 防控措施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富阳柿园桔小实蝇发生危害规律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燕琴 李晓刚 孟幼青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3,60,共3页
通过在柿园内诱捕监测,初步摸清了柿园内桔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柿果转色期至采摘前期采果测定果实相关性状及调查果实受害情况发现,桔小实蝇对柿果硬度、果面颜色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具有一定的嗜好和选择性。
关键词 桔小实蝇 柿园 发生危害规律 浙江富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空间分布格局与参数特征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幼青 汪恩国 +2 位作者 李艳敏 明珂 袁亦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9-587,共9页
为了揭示浙江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空间分布信息和染病特征,2017—2018年对7个柑橘黄龙病发生样地2 900株橘树进行黄龙病菌PCR检测,按10株1样方取得290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数据测定,结果达到C>1、I>... 为了揭示浙江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空间分布信息和染病特征,2017—2018年对7个柑橘黄龙病发生样地2 900株橘树进行黄龙病菌PCR检测,按10株1样方取得290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数据测定,结果达到C>1、I>0、K>0、C_A>0、■,均为聚集分布格局,表明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田间分布趋向聚集分布。经Iwao的M~*-线性模型回归检验表明,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病株间相互吸引,表现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经Taylor的■幂法则模型检验分析表明,黄龙病菌阳性病株的空间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阳性病株密度越高越趋向聚集分布,即聚集强度随阳性率上升而增强。其理论抽样数模型为■及序贯抽样公式为T_n=1.6976/[D■+0.9296/n]。应用这些参数特征对提高田间柑橘黄龙病早期预警效率和决策防控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菌 PCR阳性病株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褐飞虱抗药性监测与治理 被引量:13
20
作者 施德 虞轶俊 +2 位作者 盛仙俏 孙会锋 张丽莉 《中国稻米》 2008年第1期67-68,共2页
对浙江省稻区采集的水稻褐飞虱,应用稻茎浸渍法测定其对主要防治药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褐飞虱对吡虫啉仍维持高水平抗性,但抗性水平比2005年有下降,对噻嗪酮和氟虫腈仍为敏感。根据褐飞虱的抗药性水平,制定用药方案,是治理抗性褐飞虱... 对浙江省稻区采集的水稻褐飞虱,应用稻茎浸渍法测定其对主要防治药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褐飞虱对吡虫啉仍维持高水平抗性,但抗性水平比2005年有下降,对噻嗪酮和氟虫腈仍为敏感。根据褐飞虱的抗药性水平,制定用药方案,是治理抗性褐飞虱,控制褐飞虱为害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抗药性 抗性监测 抗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