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在林业上研究和应用的概况及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史忠礼 高智慧 +1 位作者 俞世群 江志标 《浙江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73-76,共4页
综述了树木种苗快速繁殖、优良树种选育、部分林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及林产品中特有物质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概况与展望。
关键词 生物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人工种子 精深加工 林业 研究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退耕还林主要生态治理模式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谢相林 高智慧 +2 位作者 卢国耀 江志标 洪利兴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53-56,共4页
概述了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研究,从浙江省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根据近几年的退耕还林实践,总结归纳了几种退耕还林主要生态治理模式,并提出了退耕还林生态治理思路。
关键词 浙江省 退耕还林 生态治理 生态林模式 林药治理模式 林果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庐县定向封山育林技术措施及成效初报 被引量:5
3
作者 江志标 孙鹏峰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2-64,68,共4页
桐庐县采取分阶段规划,稳步推进定向封山育林,采用人工造林、无林地封育、伐针留阔人工促进、定株抚育间伐封育类型4种主要模式进行定向封育。经过20多年的定向封育,林分质量得到改善,林分的活立木株数比人工造林(补植)增加近50%,针叶... 桐庐县采取分阶段规划,稳步推进定向封山育林,采用人工造林、无林地封育、伐针留阔人工促进、定株抚育间伐封育类型4种主要模式进行定向封育。经过20多年的定向封育,林分质量得到改善,林分的活立木株数比人工造林(补植)增加近50%,针叶林封育可使蓄积量增长33.7%。同时封山育林有利于形成丰富多样的森林植被类型,改善林分结构,增加地表的有机质,从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庐 定向封育 技术措施 成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庐县松材线虫病预防形势与对策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钟一平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77,共5页
根据桐庐县特定的区域特点,分析了桐庐县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的严峻形势,总结了桐庐县多年来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并从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杭州市旅游西进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网络建设,强化动态监测;加强内查外拒,严... 根据桐庐县特定的区域特点,分析了桐庐县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的严峻形势,总结了桐庐县多年来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并从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杭州市旅游西进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网络建设,强化动态监测;加强内查外拒,严防病源人为传播;加快松林改造,构建自然屏障等预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预防 防治 对策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庐县板栗溃疡病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5
作者 包春泉 俞福仁 +3 位作者 肖金荣 张敏 方祖良 童金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3,共3页
介绍了板栗溃疡病的病害种类、病原、症状和发生规律,提出了适地适树、良种壮苗造林、加强栗园管理、增强树势、及时清除病原、抓好防治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板栗 病害 溃疡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纸浆材重要经济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周志春 金国庆 +2 位作者 秦国峰 张均民 罗小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57,共6页
报道了马尾松不同种源优良无性系 6× 6全双列交配的 7a生遗传测定林的分析结果。研究发现 ,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干物质积累及木材基本密度等纸浆材主要经济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GCA)和特殊配合力 (SCA)效应极为显著 ,但显性基因... 报道了马尾松不同种源优良无性系 6× 6全双列交配的 7a生遗传测定林的分析结果。研究发现 ,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干物质积累及木材基本密度等纸浆材主要经济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GCA)和特殊配合力 (SCA)效应极为显著 ,但显性基因效应起主导地位 ,加性基因效应次之。基因上位效应则因性状而异 ,仅对木材基本密度作用显著 ,而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作用较小或可忽略。马尾松生长和材质材性指标的遗传控制模式不同于玉米、杉木等研究结果 ,这可能与交配亲本来源于不同地理种源及经过一般配合力间接选择有关。马尾松生长性状普遍存在自交衰退现象 ,一般配合力小的亲本自交衰退程度有增加的倾向。马尾松不同交配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差异巨大 ,正反交杂种优势在总体上大致相似。研究虽然发现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间杂交在材积增加和干物质积累等性状上会产生强杂种优势的倾向 ,却无明显的规律可寻。以干物质指数作为主要筛选指标 ,初选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纸浆材 经济性状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双列交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舒根型容器与半轻型基质培育马尾松苗的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秦国峰 吴天林 +3 位作者 金国庆 鄢振武 陈高杰 蔡忠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91-497,共7页
主要报道应用舒根型容器与半轻型基质,培育马尾松优质容器苗3a的研究结果。(1)舒根型容器培育苗木,根系顺导向槽往下伸展,不会形成卷曲根,并可通过空气自然截根,促使产生大量侧、须根,同时根系与基质紧密结合形成牢固的根团... 主要报道应用舒根型容器与半轻型基质,培育马尾松优质容器苗3a的研究结果。(1)舒根型容器培育苗木,根系顺导向槽往下伸展,不会形成卷曲根,并可通过空气自然截根,促使产生大量侧、须根,同时根系与基质紧密结合形成牢固的根团,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2)两种舒根型容器相比较,以合式容器为优,苗高生长与苗株生物量要比管形容器分别大12.8%和24.6%,茎根比小,根系发达,苗木质量高。(3)在基质比较试验中,按苗木生长、根系数量、理化性能与保水供肥性能4项综合权衡,半轻型基质以20%~40%树皮粉、20%~40%锯木屑、10%~20%猪栏粪、30%~40%营养土、2%~3%钙镁磷肥的(体积)比例配制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容器育苗 舒根型容器 半轻型基质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生防促生效果初步测定 被引量:47
8
作者 郭芳芳 谢镇 +3 位作者 卢鹏 郭岩彬 张立钦 王勇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9-496,共8页
菌株CF05是从浙江天目山柳杉中分离得到的1株细菌,经形态、16S rDNA序列、生理生化指标检测,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平板拮抗结果表明,该菌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菌株CF05是从浙江天目山柳杉中分离得到的1株细菌,经形态、16S rDNA序列、生理生化指标检测,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平板拮抗结果表明,该菌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发酵液和菌悬液对番茄幼苗均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其中发酵液处理最佳,鲜重增长272.0%,干重增长266.7%。菌株CF05接种27 d后,番茄根际细菌浓度仍很高。种子萌发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F05处理后发芽率提高11.7%,番茄猝倒病防治测定结果显示,发病率降低38.6%,效果均优于Bacillus subtilis 168处理。综上结果,表明P.polymyxa CF05是1株生防性状优良的促生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促生 番茄猝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产七叶树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志春 金国庆 +2 位作者 张均民 费学谦 吴云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4,共6页
从北美东部引进红花七叶树、光叶七叶树、黄花七叶树、欧洲七叶树等在浙江桐庐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连续4a的引种试验表明,较之于浙江七叶树,北美产七叶树早期生长较慢,树高生长期较短。在引种的4种北美产七叶树中,黄花七叶树、红花七叶... 从北美东部引进红花七叶树、光叶七叶树、黄花七叶树、欧洲七叶树等在浙江桐庐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连续4a的引种试验表明,较之于浙江七叶树,北美产七叶树早期生长较慢,树高生长期较短。在引种的4种北美产七叶树中,黄花七叶树、红花七叶树和光叶七叶树生长表现较好,虽然在苗期和1-2年生时的叶和芽在夏季比渐江七叶树更易受高温灼伤,但随着树龄的增大,抗灼伤等适应能力增强,年生长量不断增加;而欧洲七叶树易受冻害,生长不良,不宜引种。观察发现,红花七叶树和光叶七叶树分别在1年生和3年生时就始花始果,黄花七叶树营养生长最旺,生长速度不亚于浙江七叶树。七叶树种子适时采收,并利用具有自动喷雾设施的温室大棚沙藏,可使七叶树失活和腐烂种子的比率低于10%。在气温较低的冬季采用小包装方式进行长途运输可保证七叶树种子的质量。通过种子沙藏催芽和切根移床可促进根系发达和苗木生长。在苗期,夏季高温期间宜用50%透光度遮阳网遮阳。圃地培育大苗要求控制定植密度,施足基肥,加强水肥管理,以利苗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七叶树 光叶七叶树 黄花七叶树 欧洲七叶树 引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实含油率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黎章矩 华家其 曾燕如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5-940,共6页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种子含油率(出油率)是油茶的重要经济性状。多年多点的调查和采样分析表明,影响油茶含油率的因素有遗传品质、种子成熟度、结果数量和油茶林地的成土母质。实生繁殖的油茶林内个体之间果实、种子的含油率变...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种子含油率(出油率)是油茶的重要经济性状。多年多点的调查和采样分析表明,影响油茶含油率的因素有遗传品质、种子成熟度、结果数量和油茶林地的成土母质。实生繁殖的油茶林内个体之间果实、种子的含油率变异大而且相对稳定;种子充分成熟是采种的最适期;对果实及种子含油率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结果多少,结果越多,含油率越低;果实发育期的气候条件与含油率之间,除个别极端干旱年度外,未见有显著相关;首次发现分布于石灰土和含钙丰富的紫砂土上油茶种子含油率相对较高,与国内外有关油料作物(树种)喜钙的结论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油茶 含油率 种子成熟度 气候条件 成土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种源鲜叶抑燃和助燃性化学组分的差异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萍 周志春 +2 位作者 金国庆 吴云生 范辉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3,共4页
选择木荷15个代表性种源,以研究火险期鲜叶主要抑燃性和助燃性化学组分的种源差异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叶片含水量、灰分、木质素、粗脂肪和苯 乙醇抽出物5个化学组分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最高和最低种源测定值分别相差5%... 选择木荷15个代表性种源,以研究火险期鲜叶主要抑燃性和助燃性化学组分的种源差异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叶片含水量、灰分、木质素、粗脂肪和苯 乙醇抽出物5个化学组分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最高和最低种源测定值分别相差5%、31%、80%、66%和33%,尤以灰分和粗脂肪两组分的种源差异最大。木荷种源鲜叶的上述5个化学组分都呈现随纬度变化的地理模式,木质素和粗脂肪质量分数还与产地经度有关。较之于分布区北部的种源,木荷南部种源鲜叶的含水量、灰分等抑燃性组分质量分数高,粗脂肪、苯醇抽出物等助燃性组分质量分数低。木质素作为一种不易燃烧但燃烧时能释放大量热量的组分,呈与产地纬度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有异于含水量和灰分两个抑燃性组分的地理变异模式。结合苗期种源试验结果,可以初步判定分布区南部的种源生长快,根系发达、叶片数量多,鲜叶抑燃性组分质量分数高,助燃性组分质量分数低,因此防火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种源 抗火性能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生杉木木材液体渗透性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掌法 李延军 +1 位作者 陶金星 丁观芬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用加压浸渍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压力、时间和染料溶液质量浓度对速生杉木液体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在加压浸渍试验的条件下 ,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比之常压法有很大的提高。②外界压力和加压时间对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有显著的影... 用加压浸渍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压力、时间和染料溶液质量浓度对速生杉木液体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在加压浸渍试验的条件下 ,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比之常压法有很大的提高。②外界压力和加压时间对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的外界压力和加压时间范围内 ,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随外界压力的增高和加压时间的延长而加大 ,其理想取值为外界压力 0 3~ 0 4MPa ,加压时间 60~ 90min。③染料溶液质量浓度对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影响极小。考虑生产实践的要求 ,染料溶液质量浓度以 5~ 1 0g·L-1为宜。图 2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速生材 渗透性 加压法 木材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竹7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月英 夏海涛 +2 位作者 金川 李效文 张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9-482,共4页
为了探明绿竹7个种源间的亲缘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3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0条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73个位点,其中176个位点表现多态性,占总数的64.5%,并通过聚类分析将绿竹7个种源分成3组,不同种源... 为了探明绿竹7个种源间的亲缘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3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0条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73个位点,其中176个位点表现多态性,占总数的64.5%,并通过聚类分析将绿竹7个种源分成3组,不同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为0.015~0.465。绿竹栽培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花秆绿竹和花绿竹的原产地应为瑞安和苍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种源 ISSR分析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47
14
作者 金爱武 郑炳松 +1 位作者 陶金星 方道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对雷竹光合速率及光照强度、气温、湿度和气孔阻力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干热条件下 ,雷竹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中午前后光合速率下降 ,出现“午睡”现象。“午睡”是大气饱和差引起的气孔阻力增加所致。光... 对雷竹光合速率及光照强度、气温、湿度和气孔阻力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干热条件下 ,雷竹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中午前后光合速率下降 ,出现“午睡”现象。“午睡”是大气饱和差引起的气孔阻力增加所致。光照强度、气温、湿度和气孔阻力等因子对光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雷竹光合作用适宜气温为 2 8 2~ 32 2℃ ,适宜光强为 860~ 1 0 2 0 μmol·m2 ·s-1。图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光合作用 细胞间隙CO2浓度 气温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木节痕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锦茹 袁位高 +3 位作者 江波 戚连忠 吴发荣 申屠福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节痕是影响杨木质量的最主要因子。有效地控制杨木节痕和减少虫眼是提高杨木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表明 :整枝、控制虫眼和科学造林是提高杨木无节化程度的重要措施。可根据加工工艺要求 ,采用等高整枝或等径整枝。加强对天牛的预防... 节痕是影响杨木质量的最主要因子。有效地控制杨木节痕和减少虫眼是提高杨木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表明 :整枝、控制虫眼和科学造林是提高杨木无节化程度的重要措施。可根据加工工艺要求 ,采用等高整枝或等径整枝。加强对天牛的预防是减少杨木木材虫眼的重要手段。若发现天牛危害 ,采用甲胺磷原液注射或用 40 %氧化乐果药棉堵塞。引进抗虫能力强的杨树优良无性系 ,采用多无性系造林、萌蘖造林和 2根 1干苗造林 ,可以大大提高杨木自然无节的比例。图 1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质量 节痕 虫孔 整枝 虫眼控制 造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幼苗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的昼夜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梦云 周国璋 金正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50-653,共4页
杉木幼苗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的昼夜变化*苏梦云周国璋金正法关键词杉木、蔗糖、淀粉、昼夜变化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不同无性系间的生长存在明显差... 杉木幼苗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的昼夜变化*苏梦云周国璋金正法关键词杉木、蔗糖、淀粉、昼夜变化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不同无性系间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从光合作用方面探讨杉木速生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幼苗 叶片 蔗糖 淀粉 昼夜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滩地多功能用材林经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位高 江波 +3 位作者 戚连忠 朱锦茹 吴发荣 申屠福军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滩地多功能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配置原则、配置方式、经营模式、采伐更新技术及其它相关经营技术等试验研究,集中分析了主要滩地树种的耐水性及选择原则,提出了长短轮伐周期结合、主导功能优先等配置原则和阶梯式带状混交、松阔复层... 通过滩地多功能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配置原则、配置方式、经营模式、采伐更新技术及其它相关经营技术等试验研究,集中分析了主要滩地树种的耐水性及选择原则,提出了长短轮伐周期结合、主导功能优先等配置原则和阶梯式带状混交、松阔复层混交等8种配置方式;总结出林农、林--游等6种经营模式;在对不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作业技术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约束下的采伐更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用材林 经营模式 生态约束 采伐更新 江河滩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炬松建筑材林栽培模式研究阶段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迟健 李桂英 +4 位作者 王伟雄 沈克勤 许心一 金正法 张建中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6-30,共5页
1992~199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中层红壤上栽植火炬松,施过磷酸钙0.5kg/株效果显著;但块状整地(1.2m见方)与全面整地、40cm×40cm×30cm穴与70cm×70cm×60cm穴以... 1992~199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中层红壤上栽植火炬松,施过磷酸钙0.5kg/株效果显著;但块状整地(1.2m见方)与全面整地、40cm×40cm×30cm穴与70cm×70cm×60cm穴以及每年5月幼林抚育1次与每年2次的其生长差异均不显著。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以及对浙江与皖东丘陵现有火炬林分生长分析,初步认为火炬松建筑材林合理栽培模式为:造林密度1665株/hm2,1m见方块状整地,挖40cm×40cm×30cm植树穴,施基肥过磷酸钙0.5kg/株,造林当年抚育2次,第2~3年每年1次。上述栽培模式经经济分析表明:造林成本不到旧栽培模式(全垦大穴、大量施肥、每年抚育2次以上,造林密度1050株/hm2)的1/2,而收入增加2/3,旧的栽培模式造林无盈利可言,而新的栽培模式主伐时可盈利12750~2325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收入会计核算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梅娟 孙鹏峰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3,共3页
森林生态效益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所及范围内所提供的各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被人类社会实际利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它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防护土地和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和住区防护、景观游... 森林生态效益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所及范围内所提供的各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被人类社会实际利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它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防护土地和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和住区防护、景观游憩等方面。森林生态效益具有典型的外在经济性和公共物品性。外在经济性在林业中是最普遍的现象。当森林发挥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等多种生态效益的时候,这种生态效益却被非林业经营部门乃至全社会无偿地享用,而不必为此付出相应的费用。同时森林生态效益是一种无形效用,不能贮藏和移动,生产者难以对其进行控制,于是无法迫使受益者偿付了补偿费后才能享用其生态效用。因此,森林生态效益服务又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森林生态效益具有的这种典型的外部经济性,它超越了进行森林经营活动的林业经营组织以外的外部影响,即不通过市场机制反映的影响,进而会产生不能反映到私人收益中的社会收益。一般认为,森林生态效益产权难以界定,而且交易成本很高,主张通过庇古的方法加以解决——即强调政府的参与。为此,通过政府进行干预修正森林生态效益外在性就成为我国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及措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会计核算 外部经济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树种间和种内生长与形态差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永胜 周志春 +4 位作者 金国庆 江志标 饶龙兵 陈仲良 余雪琪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1-585,共5页
Two genetic trails including eight seed sources of three native Aesculus species and twenty plus tree families of A.chinensis var.chekiangensis from Tonglu of Zhejiang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genetic variation betwee... Two genetic trails including eight seed sources of three native Aesculus species and twenty plus tree families of A.chinensis var.chekiangensis from Tonglu of Zhejiang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genetic variation between and within Aesculus species for seed,growth and morphology traits at seedling and young stage.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growth and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among eight provenances of three Aesculus species.Among three Aesculus species,seeds of A.wilsonii were the biggest,seeds of A.chinensis the middle and seeds of A.chinensis var.chekiangensis the least.Seed sources of A.wilsonii with bigger seeds were generally from the southern and southwestern areas.It was found that the species/provenances from the seed sources with big seeds possessed greater seedling growth,extensive tap and lateral root system,and larger leaves.Seedling test result of species/provenance growth was not used to predicted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t young stage,because of marked seed maternal effect.A.chinensis var.chekiangensis from Lin’an of Zhejiang with least seeds have best growth performance,and while A.wilsonii from Mabian of Sichuan with biggest seeds exhibited mediate growth performance at age two.Moreover,there existed rich family variation for growth and morphology of seedling and young trees in A.chinensis var.chekiangensis.Seedling growth of families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young tree growth.Early selection of growth traits could conduct at seedling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树 种源 家系 生长 形态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