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沈明卫 郝飞麟 +1 位作者 何勇 冯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6-178,共3页
根据生物系统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国内外该学科领域的迅速发展,对创新性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①对原有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加强实验内容的设计综合性和研究探索性,采用灵活的实验形式;②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聘... 根据生物系统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国内外该学科领域的迅速发展,对创新性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①对原有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加强实验内容的设计综合性和研究探索性,采用灵活的实验形式;②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聘请技术人员担任实验教学指导教师;③开展与学科和科研实验室共享的尝试和实践,在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和运行方面形成了一些制度和规范,以保障创新性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创新性 生物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共生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瑛涵 任伟征 +4 位作者 赵璐峰 郭梁 刘益曦 胡亮亮 陈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5-877,共13页
【目的】研究稻鱼共生系统(Rice-fish co-culture system,RF)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分析其碳氮循环相关功能与水稻单作系统(Rice monoculture system,RM)的差异。【方法】水稻生长季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保... 【目的】研究稻鱼共生系统(Rice-fish co-culture system,RF)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分析其碳氮循环相关功能与水稻单作系统(Rice monoculture system,RM)的差异。【方法】水稻生长季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地开展稻田土壤取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RF和RM中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结果】RF土壤细菌和古菌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与RM保持一致,但α多样性均显著提高;RF促进土壤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和网络优势模块功能多样化,但是对于群落网络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明确。基于FAPROTAX功能预测,相较于RM,RF增强了甲烷氧化和氮固定作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减弱了硝化作用与甲烷产生和反硝化作用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甲烷氧化与反硝化作用之间的相关性。典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RM相比,RF降低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增强了土壤总磷含量和土壤pH的影响。【结论】青田传统稻鱼共生系统有助于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整体上增强土壤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网络复杂性,但是减弱了甲烷和氮素循环过程相关微生物功能群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水稻−水生动物共生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学过程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生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网络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超声辅助萃取/LC-MS法测定环境水中痕量五氯酚 被引量:16
3
作者 闵剑青 陈梅兰 +1 位作者 陈晓红 金米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42,共5页
建立了离子液体超声辅助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环境水中痕量五氯酚(PCP)的方法。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为萃取剂,考察了试样体积、p H值、温度、超声萃取时间和无机盐含量等因素对PCP萃取效率的影... 建立了离子液体超声辅助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环境水中痕量五氯酚(PCP)的方法。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为萃取剂,考察了试样体积、p H值、温度、超声萃取时间和无机盐含量等因素对PCP萃取效率的影响,试样在XDB C18(150 mm×2.1 mm,5μm)色谱柱上,以甲醇-2 mmol/L醋酸铵溶液(70∶30)为流动相,电喷雾(ESI)电离负离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测定。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PCP在0.005-1.0μ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2,回收率为91.0%-97.0%,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5.4%,日间RSD为3.8%-8.3%,定量下限为0.005μg·L^-1。建立的方法简便、干扰少、特异性强,可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PCP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萃取 液-液微萃取 离子液体 五氯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化法合成天然香料香精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虹 陈蔚青 梅建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7-320,共4页
分析了生物转化法合成天然香料香精的优势与发展前景,概述了生物转化法合成天然香料香精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生物转化法合成天然香兰素和2-苯乙醇的方法,旨在推动对生物转化法合成天然香料香精的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 天然香料 生物转化 香兰素 2-苯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蚁肠道微生物 被引量:32
5
作者 陈虹 梅建凤 闵航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5-79,共5页
对近年来白蚁肠道微生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主要强调白蚁肠道中存在的原生动物、发酵性细菌、固氮菌、螺旋体、同型产乙酸细菌、产甲烷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对白蚁消化木质纤维素类食物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白蚁肠道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OS类有机污染物在水土环境中的污染现状 被引量:6
6
作者 许晓路 张德勇 申秀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40-444,共5页
PFOS是随人类生产活动而排放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已呈世界性分布,尤以北美、欧洲、日本、中国等地区污染程度为高、研究报道也较多。美洲地区大部分水系中的PFOS的含量大致在每升水几个到几十纳克,污水处理厂排出水中一般是浓... PFOS是随人类生产活动而排放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已呈世界性分布,尤以北美、欧洲、日本、中国等地区污染程度为高、研究报道也较多。美洲地区大部分水系中的PFOS的含量大致在每升水几个到几十纳克,污水处理厂排出水中一般是浓度最高的地方,可高达每升水几百甚至上千纳克。欧洲的大部分水系全氟烷类物质也污染严重,如鲁尔河某主支流则最高达4385ng/L(以PFOA为主)。整个欧洲大陆的主要水系直至滨海区域,据估算大概每年排放20t的PFOS和30t的PFOA。各水系中PFOS类物质的含量一般表现出点状分布,与污水处理厂等工业厂区的相关性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OS 全氟化合物 水土环境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苯胺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成平 陈雪松 +1 位作者 许惠英 严小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基于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介质中,痕量苯胺能灵敏地阻抑过氧化氢氧化溴甲酚绿褪色。研究了该阻抑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动力学参数,建立了测定痕量苯胺的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45.0μg·L^-1,检出限为4.30μg·L^-1。用于环... 基于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介质中,痕量苯胺能灵敏地阻抑过氧化氢氧化溴甲酚绿褪色。研究了该阻抑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动力学参数,建立了测定痕量苯胺的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45.0μg·L^-1,检出限为4.30μg·L^-1。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苯胺的测定,结果的RSD值在2.35%~3.78%之间,回收率在95.8%~1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抑 动力学光度法 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中苯酚含量 被引量:4
8
作者 沈宋利 卢珩俊 +1 位作者 魏超 陈梅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5,68,共4页
提出了离子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中苯酚含量的方法。样品采用三相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法萃取,以正辛醇为萃取溶剂,在600 r·min^(-1)转速下萃取40 min。经SH-2 Anion色谱柱分离,以12 m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为淋洗液洗脱。苯酚的... 提出了离子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中苯酚含量的方法。样品采用三相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法萃取,以正辛醇为萃取溶剂,在600 r·min^(-1)转速下萃取40 min。经SH-2 Anion色谱柱分离,以12 m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为淋洗液洗脱。苯酚的质量浓度在1.00~5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8μg·L^(-1)。方法用于地表水中苯酚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0.1%~10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 三相液相微萃取 离子色谱法 环境水样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类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中的污染现状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德勇 许晓路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39-646,共8页
以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erfluorooctanesulphonate,PFOS)为代表的全氟化合物是一类新型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因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而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目前已成为一种全球性污染物.近年来对PFOS等物质的污染检测已经从水土环境转向... 以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erfluorooctanesulphonate,PFOS)为代表的全氟化合物是一类新型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因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而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目前已成为一种全球性污染物.近年来对PFOS等物质的污染检测已经从水土环境转向了生物有机体,在鸟类、鱼类、海洋动物、哺乳动物、人类等各个层次上的生物均已开始了广泛的检测分析.北美、欧洲、日本、中国等国是受此类物质污染程度较高并且研究报道较多的区域.论文总结了PFOS在上述地区不同生物体和不同人群的污染现状及暴露水平,为全面了解并控制PFOS污染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OS PFOA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对猪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建平 郑平 +1 位作者 胡宝兰 黄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4-828,共5页
研究了阿莫西林对猪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活性污泥降解模拟废水的最大甲烷产生速率为614mL/(L·d),饱和常数为3236mg COD/L;降解实际猪场废水的最大甲烷产生速率为367mL/(L·d),饱和常数为2760mg COD/L... 研究了阿莫西林对猪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活性污泥降解模拟废水的最大甲烷产生速率为614mL/(L·d),饱和常数为3236mg COD/L;降解实际猪场废水的最大甲烷产生速率为367mL/(L·d),饱和常数为2760mg COD/L。在无抗生素的情况下,水解发酵是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存在10mg/L阿莫西林时,厌氧活性污泥降解模拟废水的最大甲烷产生速率降低59.1%,饱和常数降低14.6%,阿莫西林对厌氧污泥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和饱和常数均产生显著影响。基质COD浓度超过5000mg/L,在阿莫西林抑制作用下,厌氧活性污泥降解蔗糖的最大产甲烷速率稍低于丁酸盐,而两者的最大产甲烷速率远远低于乙酸,水解发酵和产氢产乙酸可能是猪场废水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模拟废水 厌氧污泥 抑制作用 限速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生物酸化浸米与浸米浆水的利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波 谢广发 +4 位作者 李国龙 孙国昌 金建明 朱炜俊 刘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8-174,共7页
传统黄酒浸米工艺时间长,浸米浆水处理成本高。该研究从黄酒自然浸米浆水中分离筛选出65株细菌,通过产酸以及产生物胺实验得到1株适合用于生物酸化浸米的乳酸菌D3,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传统黄酒浸米工艺时间长,浸米浆水处理成本高。该研究从黄酒自然浸米浆水中分离筛选出65株细菌,通过产酸以及产生物胺实验得到1株适合用于生物酸化浸米的乳酸菌D3,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将D3应用于生物酸化浸米,与自然浸米相比,浸米浆水气味良好,将浸米周期从5 d缩短为3 d。在浸米浆水循环回用过程中,随着乳酸菌的积累,总酸、pH、OD 600值在后期基本保持稳定,确定回用比例为30%。将生物酸化浸米用于黄酒酿造,其发酵过程正常,所酿黄酒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GB/T 17946—2008《地理标志产品绍兴酒(绍兴黄酒)》的要求。相对于自然浸米酿造的黄酒,生物酸化浸米酿造黄酒的酒精度有所升高,感官品评得分略优于前者。表明生物酸化浸米是米浆水循环利用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浸米浆水 乳酸菌 生物酸化 生物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浸米水中微生物及细菌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彩琴 陈虹 +1 位作者 王楠 金建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2期4-6,共3页
黄酒浸米过程中微生物是由群落控制的,大量的微生物和丰富的发酵产物是保障黄酒发酵在开放条件下正常和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浸米水中微生物及作用、具有抑菌活性的微生物及抑菌物质、乳酸菌产细菌素的特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 黄酒浸米过程中微生物是由群落控制的,大量的微生物和丰富的发酵产物是保障黄酒发酵在开放条件下正常和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浸米水中微生物及作用、具有抑菌活性的微生物及抑菌物质、乳酸菌产细菌素的特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浸米水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利用生物技术对麦糟进行高值化开发利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德勇 郑志航 许晓路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2,共8页
近年来国外在废弃麦糟的增值化开发利用方面主要是利用生物技术转化生产各种微生物产品,尤其是生物乙醇、乳酸、木糖醇、阿魏酸及一系列微生物酶等。生物乙醇方面,主要对麦糟的预处理工艺、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超声波、非热等离子体等手... 近年来国外在废弃麦糟的增值化开发利用方面主要是利用生物技术转化生产各种微生物产品,尤其是生物乙醇、乳酸、木糖醇、阿魏酸及一系列微生物酶等。生物乙醇方面,主要对麦糟的预处理工艺、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超声波、非热等离子体等手段被引入麦糟的预处理环节;连续发酵法、整合生物处理法(CBP)等则被引入发酵环节,普遍提高了乙醇产量或降低了成本。乳酸方面主要集中在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多种乳杆菌、根霉菌等均能以麦糟为原料获得高产乳酸。微生物酶方面,至少已有淀粉酶、纤维素酶、漆酶等近20种产品能用微生物发酵麦糟来制备。此外,麦糟还被用于提取抗氧化物质、益生低聚糖、免疫调节剂等高附加值产品,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糟 生物乙醇 乳酸 木糖醇 微生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城北不同水系中的主要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14
作者 张德勇 许晓路 +5 位作者 陆胤 申秀英 胡文浪 马姜维 祝振锋 陈明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5-39,共5页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在水质净化、营养再生和生物化学循环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某些微生物还与人类疾病相关,而目前对城市河流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关注尚且不够。为了分析杭州城北区域水系中的微生物,选取3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取样点采集...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在水质净化、营养再生和生物化学循环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某些微生物还与人类疾病相关,而目前对城市河流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关注尚且不够。为了分析杭州城北区域水系中的微生物,选取3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取样点采集水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半山工业区的水样中培养出的微生物最多,平均每个平板长出的细菌菌落数为127个,运河水样为20个,而龙山水库水样则为7个。放线菌与霉菌也大致表现出相应的规律。典型对应性分析显示水系中微生物的丰富性主要与硝基氮、总磷、总氮等最相关。从这些水样中分离鉴定出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共7种优势细菌,它们在分类学上分属7个不同的属,有些被认为有致病能力,在抗生素敏感性分析中这些细菌均对四环素表现出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河流 微生物 典型对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化法提高木糖醇产量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雪松 杨胜利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1012-1015,共4页
为实现木糖醇低成本、绿色生产、环境友好的关键技术突破,以柑橘皮渣为原料,采用生物转化法生产木糖醇,可省去多次提纯、精制步骤,提高木糖利用率和木糖醇转化率。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Y-3号菌株为出发菌株,柑橘皮水解液为木糖来源,优... 为实现木糖醇低成本、绿色生产、环境友好的关键技术突破,以柑橘皮渣为原料,采用生物转化法生产木糖醇,可省去多次提纯、精制步骤,提高木糖利用率和木糖醇转化率。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Y-3号菌株为出发菌株,柑橘皮水解液为木糖来源,优化了木糖发酵工艺的初始pH、温度、装液量、接种量及转速等参数,确定木糖醇生产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转速140 r·min-1,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60 mL,温度为30℃,接种量为6%,起始pH 5.5。最后木糖转化率达到64.4%,较未优化时的木糖转化率大幅提高。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转化生产木糖醇,可以省去脱色和离子交换步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皮 木糖醇 优化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用碱性溶液清洗膜微生物污染
16
作者 张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微生物的污堵成为膜技术应用时的主要故障,本文根据微生物荷电性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从理论上说明了必须选用碱性清洗液的依据。
关键词 微生物 膜技术 水处理系统 粘液层 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非生物稳定性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广发 陆健 +8 位作者 孙军勇 陆胤 彭祺 钱斌 金建顺 王兰 傅祖康 鲁振东 刘彩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8,共8页
为建立黄酒非生物稳定性预测模型来评估其货架期的浊度,研究了与黄酒混浊相关的成分,包括总酚、儿茶素、敏感多酚、总氮、隆丁区分、敏感蛋白和铁离子水平,分析了各成分与黄酒浊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与黄酒稳定性相关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为建立黄酒非生物稳定性预测模型来评估其货架期的浊度,研究了与黄酒混浊相关的成分,包括总酚、儿茶素、敏感多酚、总氮、隆丁区分、敏感蛋白和铁离子水平,分析了各成分与黄酒浊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与黄酒稳定性相关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瓶装黄酒的浊度(Y1)与样品浊度增加4 NTU所需冷热处理循环数(X1)、敏感蛋白含量(X2)、总氮质量浓度(X3)、低分子质量氮质量浓度(X4)和中分子质量氮质量浓度(X5)均显著相关(P<0.05),其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2.79-0.485X1+0.663X2+0.327X3+1.577X4-3.864X5。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瓶装黄酒浊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值与存放12个月后的实测值具有较好的对应性,说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蛋白 多酚 非生物稳定性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12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丹 国明 +1 位作者 吴慧珍 陶星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0-325,共6页
自行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零价纳米铁(GO@nZVI)磁性材料。称取此磁性材料15mg置于小烧杯中,依次用甲醇和水清洗和活化。将经过0.22μm滤膜过滤除去悬浮颗粒物的环境水样10mL加入于磁性材料中,用乙酸和氨水调节其酸度至pH 7.0,振荡5min,使... 自行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零价纳米铁(GO@nZVI)磁性材料。称取此磁性材料15mg置于小烧杯中,依次用甲醇和水清洗和活化。将经过0.22μm滤膜过滤除去悬浮颗粒物的环境水样10mL加入于磁性材料中,用乙酸和氨水调节其酸度至pH 7.0,振荡5min,使磁性材料对水样中的喹诺酮抗生素充分吸附。用磁铁在烧杯外侧将磁性材料吸引在烧杯底部,弃去上清液,在磁性材料中加入氨水超声洗脱3次,每次用氨水1.0mL。合并洗脱液,并吹氮至近干,用100μL水溶解残留物,所得溶液过0.22μm滤膜过滤,滤液供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在仪器工作条件下进行分析。在色谱分离中,选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和以不同比例的(A)甲醇和(B)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并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条件下进行MS/MS测定。测得12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在1~50μg·L-1之间,其检出限(3S/N)为1.6~9.6ng·L^-1。其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3.4%~6.1%(日内)和7.2%~13%(日间)。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90.3%~103%。经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两种方法对GO@nZVI磁性材料的表征,说明GO已紧密吸附在nZVI的表面;试验还证明此材料经重复使用10次,第10次的萃取回收率比第一次的数值降低约10%,说明此材料可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喹诺酮类抗生素 环境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介导的低产尿素黄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文娟 吴殿辉 +3 位作者 李晓敏 蔡国林 谢广发 陆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5-51,共7页
通过代谢工程改造构建低产尿素的酿酒酵母工程菌,从根源上减少黄酒发酵液中尿素的含量及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的形成。该研究利用融合PCR构建DUR3过表达组件“HOL-PGK1p-DUR3-PGK1t-HOR”,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 通过代谢工程改造构建低产尿素的酿酒酵母工程菌,从根源上减少黄酒发酵液中尿素的含量及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的形成。该研究利用融合PCR构建DUR3过表达组件“HOL-PGK1p-DUR3-PGK1t-HOR”,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转化酿酒酵母S.cerevisiae Na DUR1,2-Δcar1,在敲除CAR1和过表达DUR1,2基因的基础上过表达DUR3基因,获得工程菌S.cerevisiae Na DUR1,2/DUR3-Δcar1。实验室黄酒发酵实验结果表明,与亲本菌株S.cerevisiae Na相比,工程菌S.cerevisiae Na DUR1,2/DUR3-Δcar1所酿黄酒发酵液中尿素含量降低了92.1%,EC含量降低了58.6%;与出发菌株S.cerevisiae Na DUR1,2-Δcar1相比,工程菌S.cerevisiae Na DUR1,2/DUR3-Δcar1所酿黄酒发酵液中尿素含量降低了43.4%,EC含量降低了16.2%。过表达DUR3的工程菌S.cerevisiae Na DUR1,2/DUR3-Δcar1具有“尿素吸收”的能力,减少EC的形成。借助CRISPR/Cas9系统,构建的酵母工程菌无外源抗性基因的引入,具有工业化应用的潜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酿酒酵母 尿素 氨基甲酸乙酯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敏杰 钱懿宏 +3 位作者 于青燕 郭倩 洪智程 徐冬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6-283,共8页
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在畜禽养殖中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导致其在动物粪便中高浓度残留。随着畜禽粪便有机肥的农田施用,TCs持续进入土壤并且不断累积,由此带来的土壤生态危害和健康风险值得关注。以四环素(TC)、土霉素(OTC)为研究对象,... 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在畜禽养殖中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导致其在动物粪便中高浓度残留。随着畜禽粪便有机肥的农田施用,TCs持续进入土壤并且不断累积,由此带来的土壤生态危害和健康风险值得关注。以四环素(TC)、土霉素(OTC)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法,考察2种典型TCs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及对植物生长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TC和OTC作用下,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即显著降低,土壤细菌较真菌对TCs的污染更为敏感。除TC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OTC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表现为激活作用外,总体上TC、OTC作用后土壤酶活性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变化趋势。80 mg·L-1的TC、OTC暴露下,绿豆芽芽伸长被显著抑制,并且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大,绿豆芽伸长抑制率大幅升高。相同浓度、相同暴露时间条件下的TC对绿豆芽伸长的毒性大于O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微生物 土壤 植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