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群共享性资源对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作用机制研究——以浙江中小企业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范轶琳 吴晓波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8,共11页
用问卷调查法对"集群共享性资源对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制"这一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集群共享性资源是影响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集群制度环境和企业能力是影响集群共享性资源和中小企业包容... 用问卷调查法对"集群共享性资源对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制"这一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集群共享性资源是影响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集群制度环境和企业能力是影响集群共享性资源和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关系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揭示了集群共享性资源对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的影响作用,同时剖析了企业能力和集群制度环境对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共享性资源 中小企业 包容性增长 企业能力 集群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一定会提升制造业的生产率吗?--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9
2
作者 黎日荣 周政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80,共11页
制造业依然有进一步向城市集聚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在什么条件下集聚才能避免拥挤效应,从而有效地提高集聚效应,对此,现有文献尚未作出很好的解释。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 制造业依然有进一步向城市集聚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在什么条件下集聚才能避免拥挤效应,从而有效地提高集聚效应,对此,现有文献尚未作出很好的解释。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可使用中国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分析。与已有文献普遍认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提升制造业生产率不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单元表现不同,在全市范围表现为显著的集聚效应,每平方公里增加100个生产性服务就业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提升19.52%;在市辖区表现为显著的拥挤效应,每平方公里增加100个生产性服务就业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下降19.87%。这表明只有与集聚区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通过分析不同规模城市发现,集聚效应只显著发生在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聚的大城市,说明生产性服务业要集聚到一定程度才显著发挥外溢作用。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地级市政府宜提高辖市辖县与辖区之间的交通便利性,辖市辖县专业发展制造业,以接受市辖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企业生产率 集聚效应 拥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生产率——差异化学习效应、选择效应与分类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黎日荣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35,共16页
根据异质性企业理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城市的生产率:即集聚的专业化分工和学习效应直接提升企业的生产率;企业的选址行为形成选择效应和分类效应,从而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提升生产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3-2007... 根据异质性企业理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城市的生产率:即集聚的专业化分工和学习效应直接提升企业的生产率;企业的选址行为形成选择效应和分类效应,从而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提升生产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3-2007年的数据对理论预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学习效应是集聚效应的主要来源,并且与企业生产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高生产率企业倾向选址在集聚区,存在选择效应。(2)拥挤效应显著存在,市辖区尤其严重,市辖区的拥挤效应平均比全地区高1. 22%。(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增加市辖区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每平方公里增加100个生产性服务就业,企业退出的概率增加26. 91%,分类效应在市辖区显著存在。(4)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是学习效应、分类效应和选择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可发展大都市圈,使制造业适度分散或与中心城区保持适度的距离,以更大程度地获得集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异质性企业 城市生产率 差异化学习 集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创新模式演化——基于淘宝村的纵向案例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范轶琳 吴东 黎日荣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5-203,I0035,I0036,共11页
本文在构建包容性创新模式演化路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东风和掘山两个典型淘宝村的纵向对比,通过案例研究,探析了包容性创新模式的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家精神和学习能力作为内部驱动因素,竞合压力和机会牵引作为外部驱动因... 本文在构建包容性创新模式演化路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东风和掘山两个典型淘宝村的纵向对比,通过案例研究,探析了包容性创新模式的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家精神和学习能力作为内部驱动因素,竞合压力和机会牵引作为外部驱动因素,合力推动了模式Ⅱ和模式Ⅳ两类包容性创新模式的动态演化;(2)"模式Ⅱ→模式Ⅰ"和"模式Ⅳ→模式Ⅰ"两条演化路径的不同阶段分别由不同的驱动因素发挥主导作用;(3)地域文化传统和产业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模式Ⅱ→模式Ⅰ"和"模式Ⅳ→模式Ⅰ"两条演化路径不同阶段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与拓展现有的包容性创新理论,同时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包容性创新实践亦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创新模式 演化路径 演化机理 淘宝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融资约束、退出与资源误配 被引量:5
5
作者 黎日荣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6-137,共12页
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融资约束通过两个渠道增加企业的退出风险:一是流动性约束;二是使用外部资金需要支付融资成本,这会提高企业退出的临界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的退出风险。信贷市场效率的提高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迫使低生产... 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融资约束通过两个渠道增加企业的退出风险:一是流动性约束;二是使用外部资金需要支付融资成本,这会提高企业退出的临界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的退出风险。信贷市场效率的提高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迫使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进一步,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确实增加了企业的退出风险;随着融资约束程度的增加,企业的退出风险加速递增;信贷市场效率的提高增加了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风险,随着生产率的上升,企业的退出风险显著下降。因此,信贷市场效率提高会优化经济中的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约束 生产率 企业退出 资源误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及动态测度 被引量:26
6
作者 徐波 汪波 朱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21-125,共5页
文章在回顾1978-2017年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历程的基础上,运用摩尔结构变化值法测度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度。结果表明:无论是两者演进历程还是波动度,大体均可分为三个阶段,产业结构变动度和就业结构变动度的均值分别为1.6... 文章在回顾1978-2017年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历程的基础上,运用摩尔结构变化值法测度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度。结果表明:无论是两者演进历程还是波动度,大体均可分为三个阶段,产业结构变动度和就业结构变动度的均值分别为1.67度和1.41度;同时就业结构总体滞后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经历了三种类型而就业结构经历了四种,基于双重二元结构与制度变迁假说阐释了上述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摩尔结构变化值 双重二元结构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