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靶向治疗研究
1
作者 陈振光 罗瑶 +2 位作者 吴松阳 于金源 叶再元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259-261,265,共4页
目的分析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靶向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PubMed等数据库,以“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neurofibromatosis type 1/von Recklin... 目的分析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靶向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PubMed等数据库,以“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neurofibromatosis type 1/von Recklinghausen’s disease”,“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及间质瘤”为关键词,对2000年1月至2024年5月间发表的中英文献进行检索,并提取相关资料。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24年5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GIST患者(n=52)的资料。分析两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征。结果纳入文献167篇,共335例NF1相关GIST患者,男149例,女186例,诊断年龄(53.4±12.3)岁。肿瘤直径(5.2±4.7)cm,60.1%为多发病灶,65.0%发生于小肠,91.2%(147/161)为梭形细胞型,核分裂象计数≤5/50高倍镜视野者占84.2%,50.4%为风险度极低/低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77、DOG-1及CD34阳性率分别为99.0%、90.9%及86.9%。KIT/PDGFRA基因突变率为7.9%。与本院52例散发性GIST相比,NF1相关GIST患者在平均诊断年龄、多发病灶、发病部位、肿瘤直径、核分裂计数及KIT/PDGFRA基因突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临床症状、肿瘤形态、免疫组化及风险度分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NF1相关GIST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未手术或术前新辅助治疗5例,客观缓解率为40%(2/5),疾病控制率为80%(4/5)。术后辅助治疗18例,其中2例复发。姑息性切除或复发治疗13例,客观缓解率为7.7%(1/13),疾病控制率为38.5%(5/13)。结论NF1相关GIST发病年龄早,肿瘤多发病灶,好发于小肠,病理以梭形细胞型为主,免疫组化CD177、DOG-1高表达,KIT/PDGFRA基因突变极低。主要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伊马替尼靶向治疗获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胃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铁蛋白水平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龚化兰 何佳 +2 位作者 蒋银淼 任晴叶 高海女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0期1442-1444,共3页
目的分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H)的肠道菌群与铁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体检中心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632例患者的体检资料,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普拉梭菌、丁酸梭菌,柔嫩梭菌、肠杆菌六种肠道细菌(q-PCR方法),以及铁... 目的分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H)的肠道菌群与铁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体检中心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632例患者的体检资料,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普拉梭菌、丁酸梭菌,柔嫩梭菌、肠杆菌六种肠道细菌(q-PCR方法),以及铁蛋白、CRP相关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AH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铁蛋白、CRP及代谢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AH的危险因素;Sperman相关分析肠道细菌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H组的双歧杆菌明显降低(P=0.025);铁蛋白、BMI水平升高,TC、TG、LDL升高,HDL降低(P<0.05)。铁蛋白和BMI是AH的危险因素(铁蛋白:OR=1.002,95%CI:1.000~1.003;BMI:OR=1.156,95%CI:1.034~1.292)。铁蛋白和尿酸的相关性(r=0.523,P<0.001)显著高于铁蛋白与BMI(r=0.0.313,P<0.001)。双歧杆菌与铁蛋白显著负相关(R=-0.134,P=0.001)。结论双歧杆菌与铁蛋白负相关。临床上适当补充双歧杆菌有利于减轻AH对机体的氧化应激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铁蛋白 氧化应激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