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法的修改与历史转型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珂 竺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3-79,共7页
我国可以新制定一部环境基本法或修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基本法,以实现环境法的历史转型。环境基本法的修改坚持国家生态安全与公民生态环境生存权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建设... 我国可以新制定一部环境基本法或修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基本法,以实现环境法的历史转型。环境基本法的修改坚持国家生态安全与公民生态环境生存权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建设相结合、国家干预与公众参与相结合、行政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相结合等原则。环境基本法的基本框架应包括总则、政府环境保护管理的组织体制与决策机制、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损害救济、附则等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历史转型 环境基本法 修改 原则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小城镇发展进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伯煌 陈永富 +1 位作者 张文龙 唐志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前浙江省小城镇的发展非常迅速 ,其环境保护工作也日渐加强。但由于小城镇自身的规模偏小 ,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原因 ,造成的水、大气、噪声等污染依然存在。这些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危害人类的健康 ,并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前浙江省小城镇的发展非常迅速 ,其环境保护工作也日渐加强。但由于小城镇自身的规模偏小 ,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原因 ,造成的水、大气、噪声等污染依然存在。这些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危害人类的健康 ,并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完善环境保护机制 ,强化政府职能等一系列措施 ,推进环境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分析框架:环境法与民法的对话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明华 侯佳儒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15,共7页
为促进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环境法与民法需要对话。环境法与民法进行对话的实质, 是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对话。环境法与民法在问题意识、历史视域、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上存在着重大冲突, 这种冲突实际上是... 为促进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环境法与民法需要对话。环境法与民法进行对话的实质, 是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对话。环境法与民法在问题意识、历史视域、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上存在着重大冲突, 这种冲突实际上是民法采取的个人主义理论范式与环境法采取的整体主义理论范式之间的差异所导致。在环境法与民法的对话中, 环境法旨在借助民法的理论范式审视环境问题, 为解决环境问题探寻新的出路; 民法的目的是研究环境问题如何影响了民法、民法学, 而这恰是民法典立法急欲从环境法中获得的启示。为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法与民法需要合作, 以公序良俗原则为联结点, 确立二者在调整范围上的界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民法 对话 环境问题 民法典 个人主义范式 整体主义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拓展——兼论“权利公平”应成为环境法法律目的之要素 被引量:2
4
作者 竺效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155,共5页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素,目前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是“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我国环境法学者关于应否对这一内涵增加“权利公平”要素曾有过反思。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拓展。已被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素,目前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是“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我国环境法学者关于应否对这一内涵增加“权利公平”要素曾有过反思。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拓展。已被发展了的、以“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权利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该是我国环境法之法律目的形成的环境伦理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修改环境法之法律目的内涵的政治思想基础。应将“权利公平”增加为环境法法律目的内涵之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法律目的 发展内涵 环境法 权利 “可持续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 可持续发展思想 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 内涵要素 国际社会 伦理基础 思想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立琴 张敏生 胡云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7,共5页
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环保职能弱化 ,而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探讨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的基础上 ,提出通过扩展环境权益 ,确保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环境决策参与权和环境自卫权 ,... 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环保职能弱化 ,而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探讨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的基础上 ,提出通过扩展环境权益 ,确保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环境决策参与权和环境自卫权 ,完善公众的环境索赔权和诉讼权 ,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应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经营的理念 ,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成为日常生活准则和人人应尽的义务。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环境权益 制度建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及修改意见 被引量:9
6
作者 夏少敏 张云杰 赵赤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7-581,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颁布的,反映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已经过时。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应该体现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颁布的,反映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已经过时。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应该体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法》创制成促进资源和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基本法,并对《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法 目的 可持续发展 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法治保障 被引量:9
7
作者 姜双林 姜群华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8-442,共5页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法治保障。立法方面,缺乏良法;执法方面,缺乏法治化的农业生态环境执法体制,机构职能重叠,执法不严,执法无效,且缺乏程序的控制和保障;利益平衡方面,管理机构自身利益与环境利益...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法治保障。立法方面,缺乏良法;执法方面,缺乏法治化的农业生态环境执法体制,机构职能重叠,执法不严,执法无效,且缺乏程序的控制和保障;利益平衡方面,管理机构自身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环境保护者与受益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排污企业与受害者的利益冲突等,缺乏有效的法律调节手段等。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立法,健全法治化的行政执法体制,依法调整各方利益,强化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制度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立法 行政执法体制 利益平衡 法治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明华 徐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89-94,共6页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通过的《2 1世纪议程》把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但在《中国 2 1世纪议程》中却没有专章提到山区的发展问题 ,值得人们深思。本文指出了保护山区环...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通过的《2 1世纪议程》把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但在《中国 2 1世纪议程》中却没有专章提到山区的发展问题 ,值得人们深思。本文指出了保护山区环境的特殊性与必要性 ,剖析了我国山区环境问题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 ,在借鉴国外对山区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法律措施基础上 ,探讨我国山区环境保护的若干对策 ,呼吁最终建立一部《山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环境问题 制度导向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立琴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以分散风险,使企业的损害赔偿责任由社会来分担,避免企业因巨额赔偿而破产,同时又能给受害者迅速、有效的救济。主要分析了该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功能和特点,及西方国家环境责任保险的主要模式。针对我国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以分散风险,使企业的损害赔偿责任由社会来分担,避免企业因巨额赔偿而破产,同时又能给受害者迅速、有效的救济。主要分析了该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功能和特点,及西方国家环境责任保险的主要模式。针对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现状,提出了制定强制责任保险,扩大责任保险范围,合理确定保险费率,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等完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环境侵权 损害赔偿 责任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伯煌 陈永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90,共4页
环境侵权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侵权行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污染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已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中国目前尚缺乏对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全面深入研究 ,有关... 环境侵权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侵权行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污染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已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中国目前尚缺乏对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全面深入研究 ,有关立法也不完善 ,而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环境侵权救济法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较为成熟。拟借鉴西方国家的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 ,并立足中国国情 ,提出了完善中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救济 法律制度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初探
11
作者 竺效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82,106,共4页
《行政许可法》和《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暂行办法》在立法上创设了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该制度实施近一年,引起了理论界和事务界的广泛关注。在学理上,专题研讨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类型等主要问题将有利于更... 《行政许可法》和《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暂行办法》在立法上创设了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该制度实施近一年,引起了理论界和事务界的广泛关注。在学理上,专题研讨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类型等主要问题将有利于更好地完善和实践该项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 概念 特征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探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夏少敏 闫献伟 +1 位作者 茜坤 梁晓燕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从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以及管理体制的特点出发,找出它们在分类型管理、分级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从法学的角度提出在...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从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以及管理体制的特点出发,找出它们在分类型管理、分级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从法学的角度提出在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方面:一是要明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和功能,二是要实行多种管理费用负担原则,三是要遵守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理学 环境保护 自然保护区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安市实施清洁生产和发展绿色产业总体构思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杭园 李明华 田信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3-245,256,共4页
以临安市为例 ,通过对该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制约“瓶颈”的分析 ,指出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存在强烈的路径依赖 ,即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以清洁生产与绿色产业为目标取向 。
关键词 总体构思 县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 绿色产业 临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济理论分析及必要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贾爱玲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98,共5页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刺激手段,排污权的卖方出售剩余排污权获得的经济回报,实质上是市场对其有利于环境的外部经济性的补偿;因削减污染的代价过高而不愿意削减的企业购买其必须排污的排污权,其支出的费用实质上是为其外...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刺激手段,排污权的卖方出售剩余排污权获得的经济回报,实质上是市场对其有利于环境的外部经济性的补偿;因削减污染的代价过高而不愿意削减的企业购买其必须排污的排污权,其支出的费用实质上是为其外部不经济性而付出的代价。因此排污权交易对实现环境外部性的内在化,加强治污环保技术的应用,促进环境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顺利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必须建立起配套机制,如实施环境容量控制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指标商品化和价格化,排污权交易与其他防治污染的经济手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外部不经济 排污权 排污权交易 排污许可证 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立法史与《森林法》之修改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可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我国森林立法史显示,生态化和公益化是森林法的大势所趋。在新的森林法的修改中,健全森林生态系统是其主要方向,实现林业的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林业的市场化与公益化等方面的结合是其主要方面。在探索林业新模式时,创新林业经营方式要... 我国森林立法史显示,生态化和公益化是森林法的大势所趋。在新的森林法的修改中,健全森林生态系统是其主要方向,实现林业的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林业的市场化与公益化等方面的结合是其主要方面。在探索林业新模式时,创新林业经营方式要以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林等原则作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法 修改 林业 生态建设 市场化 公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安市林业习惯法探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少敏 叶俊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4,共7页
明清以前封建政府推行的“列树表道”、“广植蚕桑”、保护“禅林”和“永业田”等政令,对保护临安森林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驰禁山泽”、砍伐缓坡丘陵地区的森林以种茶的作法则破坏了森林。天目山的僧侣护林制度使临安至今仍享有“... 明清以前封建政府推行的“列树表道”、“广植蚕桑”、保护“禅林”和“永业田”等政令,对保护临安森林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驰禁山泽”、砍伐缓坡丘陵地区的森林以种茶的作法则破坏了森林。天目山的僧侣护林制度使临安至今仍享有“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美誉。明清的禁碑显示临安地区林业中存在长期稳定的私人或团体对林木的私业权。民国时期的苗圃制度顺应了林木需求大大增长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后,天目山地区的联防委员会与突击队制度有效地满足了防火护林的需要;30余种林业管理规章,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临安地区林业规章制度的成熟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 习惯法 林业习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滥伐林木行为之行政法律责任评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竺效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1-15,37,共6页
对滥伐林木行为追究行政责任时存在行政处罚的执法阻力较大,征收罚款的理论依据不足,行政罚款责任得来的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当等缺陷。本文认为,应当恢复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合理分界的状态,行政责任必须退出且应当完全可以由民事责任发... 对滥伐林木行为追究行政责任时存在行政处罚的执法阻力较大,征收罚款的理论依据不足,行政罚款责任得来的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当等缺陷。本文认为,应当恢复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合理分界的状态,行政责任必须退出且应当完全可以由民事责任发生作用的领域;应当对滥伐林木行为人追究惩罚性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伐林木行为 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损害赔偿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处罚 行政罚款 应当 惩罚性 行为人 追究 征收 管理 资金 分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