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山核桃油脂香气萃取条件优化及组分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丽霞 盛希茜 +2 位作者 吴峰华 韩素芳 付红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1,73,共5页
采用HS-SPME-GC-MS方法对浙江山核桃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建立山核桃油脂香气组分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50μm/30mm DVB/CAR-PDMS萃取头,加入2g样品量,在50℃条件下萃取40min,... 采用HS-SPME-GC-MS方法对浙江山核桃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建立山核桃油脂香气组分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50μm/30mm DVB/CAR-PDMS萃取头,加入2g样品量,在50℃条件下萃取40min,GC-MS色谱图峰面积最大;经HS-SPME-GC-MS分析,从浙江山核桃油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42种,主要包括醛类、醇类、烯类、酯类、酮类以及其他一些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浙江山核桃油脂 香气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常山胡柚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时海香 仲山民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35,共4页
以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常山胡柚外果皮色素粗产品为原料,研究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对常山胡柚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味剂蔗糖和葡萄糖、防腐剂苯甲酸钠、酸味剂柠檬酸、还原剂Na2SO3等对常山胡柚色素有护色作用;稳定剂和凝固剂氯化... 以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常山胡柚外果皮色素粗产品为原料,研究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对常山胡柚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味剂蔗糖和葡萄糖、防腐剂苯甲酸钠、酸味剂柠檬酸、还原剂Na2SO3等对常山胡柚色素有护色作用;稳定剂和凝固剂氯化钙、品质改良剂六偏磷酸钠、氧化剂H2O2等对常山胡柚色素有褪色作用;大多数金属离子对常山胡柚色素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常山胡柚 色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试验设计方法》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存山 杨虎清 +2 位作者 庞林江 常银子 王允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4期145-145,153,共2页
本文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食品试验设计方法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食品安全、粮油加工、畜牧产品加工等)课程的改革方向。从内容、方法以及改革措施等方面对食品试验设计方法课程... 本文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食品试验设计方法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食品安全、粮油加工、畜牧产品加工等)课程的改革方向。从内容、方法以及改革措施等方面对食品试验设计方法课程的教学进行了详细地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试验设计方法 教学改革 措施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院校《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6
4
作者 常银子 杨虎清 仲山民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期173-174,共2页
针对林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从教学大纲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善等方面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注重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在今后毕业课题完成和顺利就业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林业院校 食品营养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化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和考核体系改革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存山 王允祥 +1 位作者 余筱洁 杨虎清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20期129-130,共2页
为了深化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食品类具有较高实际动手能力人才的需求,根据浙江林学院近年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开放式实验教学运行模式,为同类课程的实验教... 为了深化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食品类具有较高实际动手能力人才的需求,根据浙江林学院近年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开放式实验教学运行模式,为同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另外在实验考核体系的改革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地、独立地、积极地进行思考,提升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及综合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化学 开放实验 考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性教学法及其在《绿色食品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志平 王允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7期214-215,共2页
该文概述了研究性教学法的内涵和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并以《绿色食品概论》课程为例,着重介绍了研究性教学法在《绿色食品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内涵 应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院校食品专业实施“质量工程”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志平 王华森 刘畅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5期188-189,共2页
该文主要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经验进行了介绍,探讨了我国高等林业院校食品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 林业院校 食品专业 质量工程 改革与探索
全文增补中
1-MCP对不同成熟度白凤桃冷害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杨虎清 王允祥 +2 位作者 庞林江 吴峰华 张民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以白凤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低温冷藏条件下果实成熟生理和冷害发生的影响。实验采用25μL/L1-MCP分别对底色转白期(MG)和成熟期(RR)桃果实进行处理,然后置于(0±1)℃冷库中贮藏24d。结果表明,1-MCP处理都能够... 以白凤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低温冷藏条件下果实成熟生理和冷害发生的影响。实验采用25μL/L1-MCP分别对底色转白期(MG)和成熟期(RR)桃果实进行处理,然后置于(0±1)℃冷库中贮藏24d。结果表明,1-MCP处理都能够延缓MG和RR果实的后熟软化进程,降低乙烯释放量,并抑制了果实快速软化阶段的PG酶活性;1-MCP处理提高了贮藏后期MG果实的硬度,降低了出汁率,加剧了冷害的发生程度,1-MCP处理对RR果实的冷害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1-MCP对桃冷害的发生程度与果实成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败 1-MCP 冷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花菊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飞 房伟民 +2 位作者 陈发棣 赵宏波 贾文珂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通过了解目标性状在基因型中的遗传变异特性,可以对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a目标性状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调查了52个切花菊品种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度、广义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等相关遗传特性。结果表明,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 通过了解目标性状在基因型中的遗传变异特性,可以对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a目标性状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调查了52个切花菊品种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度、广义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等相关遗传特性。结果表明,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28.66%(花径)至82.63%(舌瓣数)。遗传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28.20%(花径)至82.10%(舌瓣数)。就单个性状而言,表型变异系数略大于遗传变异系数。5个花器性状遗传力均较高(>96%),其中舌瓣数和管瓣数的遗传力最大(分别为99.36%和99.07%),而且具有较高的遗传进度(分别为168.59%和149.42%),表明舌瓣数和管瓣数为加性遗传基因控制,可以在早世代进行直接选育。另外,相关性分析表明,5个花器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遗传育种学 切花菊 花器性状 遗传变异 遗传力 遗传进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下卡特兰和蝴蝶兰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 被引量:26
10
作者 吴根良 何勇 +2 位作者 王永传 孙瑶 朱祝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3-738,共6页
以卡特兰Cattleya×hybrida和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全光照、36%光照和18%光照)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卡特兰和蝴蝶兰净光合速率变化呈V型。... 以卡特兰Cattleya×hybrida和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全光照、36%光照和18%光照)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卡特兰和蝴蝶兰净光合速率变化呈V型。从10∶00开始,全光照和36%光照下卡特兰和蝴蝶兰净光合速率下降为负值,到18∶00,全光照处理下净光合速率仍为负值,36%光照下恢复为正值。在午间,18%光照处理光合速率下降幅度低于36%光照及全光照,恢复速度快于前两者。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表明,在全光照下,卡特兰和蝴蝶兰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非环式电子传递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光照强度增加而降低,到18∶00未能恢复至上午8∶00的值,光合器官受到伤害;在36%光照下,Fv/Fm,ΦPSⅡ,qP随光强增加而降低,至下午18∶00基本恢复至上午8∶00的值;18%光照处理下各值均较为稳定。在36%光照及18%光照下,PSⅡ电子传递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全光照处理下则相反。说明卡特兰和蝴蝶兰在500μmol·m-2·s-1以上光照强度时,受到严重的光抑制,能忍受310μmol·m-2·s-1的光照强度,在16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卡特兰 蝴蝶兰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梨皮黄酮提取及大孔树脂纯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存山 余筱洁 +1 位作者 杨虎清 王允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71-274,共4页
该文研究了油梨皮黄酮的提取及大孔树脂纯化条件。结果表明:油梨皮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h、料液比(m/V)1︰20。乙醇浓度和提取温度对提取得率有显著性(P<0.05)影响。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得... 该文研究了油梨皮黄酮的提取及大孔树脂纯化条件。结果表明:油梨皮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h、料液比(m/V)1︰20。乙醇浓度和提取温度对提取得率有显著性(P<0.05)影响。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得率为1.12%;AB-8型树脂对油梨皮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洗脱效果,其纯化油梨皮黄酮的条件为柱体积250mL,上样量2.03g,水洗,接着用75%的乙醇洗脱(约500mL),在此条件下AB-8型树脂可重复使用6次。经纯化后油梨皮黄酮相对纯度为82.37%,纯化后总黄酮回收率为7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皮 黄酮 大孔树脂 提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大麦赤霉病识别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光明 杨凯盛 +3 位作者 张传清 吴迪 何勇 冯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04-207,共4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根据大麦多光谱图像实时识别大麦赤霉病害的方法。首先利用阈值分割以及形态学的处理算法去除大麦穗图像背景和麦芒干扰信息;其次从预处理后的多光谱图像中提取图像的颜色统计特征;最后将这些颜色统计特征数据经过预处理... 该文提出了一种根据大麦多光谱图像实时识别大麦赤霉病害的方法。首先利用阈值分割以及形态学的处理算法去除大麦穗图像背景和麦芒干扰信息;其次从预处理后的多光谱图像中提取图像的颜色统计特征;最后将这些颜色统计特征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LS)进行模式特征分析,经过交互验证法判别选取最佳的主成分数,输入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least square-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建立病害识别模型。经过比较发现多元散射校正处理后,最佳主成分为1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病害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3.9%。表明利用多光谱成像信息可对大麦赤霉病进行准确识别,为植物病害监测与防治提供了一条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 识别 大麦 大麦赤霉病 植物保护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76
13
作者 张传清 周明国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80,共9页
回顾了稻瘟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历史,从早期的无机杀菌剂到农用抗生素、有机氯类、有机磷类与稻瘟灵、烯丙苯噻唑、黑色素合成抑制剂(melanin biosynthesis inhibitors,MBIs)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简要评述了各类药剂的主要优缺点,介绍了这... 回顾了稻瘟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历史,从早期的无机杀菌剂到农用抗生素、有机氯类、有机磷类与稻瘟灵、烯丙苯噻唑、黑色素合成抑制剂(melanin biosynthesis inhibitors,MBIs)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简要评述了各类药剂的主要优缺点,介绍了这几类化合物目前在稻瘟病防治中应用的主要品种及其抗药性发生情况,重点论述了三环唑的病害防治机制与抗药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化学防治药剂 作用机制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的β-苯乙醇 被引量:13
14
作者 诸葛庆 李博斌 +2 位作者 郑云峰 葛乐勇 刘兴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75-177,共3页
建立一种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β-苯乙醇的方法。采用反相C18色谱柱SynergiHrdro-RPC18(4.6mm×250mm,4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50:50,V/V),流速1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0nm,对黄酒中的β-苯乙醇进行检测。结果表... 建立一种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β-苯乙醇的方法。采用反相C18色谱柱SynergiHrdro-RPC18(4.6mm×250mm,4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50:50,V/V),流速1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0nm,对黄酒中的β-苯乙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5.00~30.00mg/L添加量范围内,回收率水平在99.5%~9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6%(n=6),方法的检出限为0.05mg/L,线性范围为0.5~50mg/L(r=0.9999),测定结果与标准气相色谱方法基本相同。所建立的方法可以作为黄酒中β-苯乙醇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酒 Β-苯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种子活力的新技术——Q 2技术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能阜 赵光武 +1 位作者 何勇 朱祝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2-114,共3页
Q2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的氧气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氧气消耗情况来鉴定种子活力和质量。Q2技术可以快速且精确测量大量单粒种子的活力,可以应用于发芽试验和种子处理如包衣、引发、老化等结果的快速预测,在种子研究领域... Q2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的氧气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氧气消耗情况来鉴定种子活力和质量。Q2技术可以快速且精确测量大量单粒种子的活力,可以应用于发芽试验和种子处理如包衣、引发、老化等结果的快速预测,在种子研究领域和商业上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活力 Q2技术 ASTE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储藏中的褐变及相关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南羿 金群力 +1 位作者 刘春滟 蔡为明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6,共4页
测定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储藏中的色差,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储藏期间L值逐渐变小,褐变度不断增加。总酚含... 测定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储藏中的色差,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储藏期间L值逐渐变小,褐变度不断增加。总酚含量在15℃储藏的第1~4天升高,之后逐渐下降,4℃储藏时,总酚含量变化不大。PPO在15℃储藏时活性水平较4℃储藏时高,在15℃时,第1天就显著上升,第3天达到最高值后下降,而4℃储藏时在第2天急剧上升,而后下降。双孢蘑菇在15℃和4℃储藏时PAL活性在第1~2天升高,而后的变化无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双孢蘑菇中PPO与PAL可能参与了酶促褐变,其中PPO活性可能是引起双孢蘑菇褐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褐变 总酚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山茶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超 方柔 +1 位作者 仲山民 郑旭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7-269,共3页
采用水相酶解法提取山茶油,分别采用3种酶对山茶籽进行提油。结果表明:Alcalase2.0L蛋白酶的效果最好,在其用量为0.02mL/g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应用SAS软件分析得出水酶法提取山茶油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5℃... 采用水相酶解法提取山茶油,分别采用3种酶对山茶籽进行提油。结果表明:Alcalase2.0L蛋白酶的效果最好,在其用量为0.02mL/g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应用SAS软件分析得出水酶法提取山茶油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5℃,pH=8,固液比1g∶6mL,水解时间4h,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7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水解酶 油脂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水稻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路兴花 吴良欢 庞林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含量的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对水稻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水作累积耗水量显著高于覆膜未淹水处理,但稍低于覆膜淹水处理;覆膜轻度水分胁迫或无胁迫处理不仅能够维持和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也有所...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含量的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对水稻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水作累积耗水量显著高于覆膜未淹水处理,但稍低于覆膜淹水处理;覆膜轻度水分胁迫或无胁迫处理不仅能够维持和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也有所提高。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全生育期水稻累积耗水量、各生育期耗水量及耗水强度逐渐降低,且田间持水量与全生育期累积耗水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无水分胁迫覆膜处理下拔节孕穗期耗水量及模比系数高于其他生育期,其他处理耗水量和模比系数在乳熟期最高。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抽穗开花期前各生育期水稻耗水模比系数有降低趋势,其后则有升高趋势;耗水强度下降;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减少,产量逐渐降低,水分生产率先上升后下降。水稻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具有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水稻 水分利用特征 水分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腐柴叶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峰华 杨虎清 何志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1,244,共3页
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和料液比对豆腐柴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为50℃,时间为80min,pH为11,料液比为1∶30,豆腐柴叶蛋白提取率可达到82.04%;豆腐柴叶蛋白等电点为pH4.2.
关键词 豆腐柴 叶蛋白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技术在香菇甲醛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庞林江 王允祥 +1 位作者 王俊 杨虎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02,共2页
尝试采用电子鼻检测手段,对两种不同甲醛含量的香菇进行快速检测与识别。以两种不同甲醛含量的香菇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PCA)、BP神经网络对电子鼻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CA)能够很好的进行识别区分,用BP... 尝试采用电子鼻检测手段,对两种不同甲醛含量的香菇进行快速检测与识别。以两种不同甲醛含量的香菇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PCA)、BP神经网络对电子鼻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CA)能够很好的进行识别区分,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析,训练样本回判率达到100%,测试样本识别率达到90%以上。电子鼻可以识别两种不同甲醛含量的香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甲醛 电子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