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地应力隧道滞后型岩爆时空特征影响因素
1
作者 刘宇 张均清 +1 位作者 罗驰 杨新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99,共6页
木匪岭隧道滞后型岩爆频发,对于其时空破坏特征影响因素研究不足。本文基于现场岩爆统计资料和地应力测试,阐释了滞后型岩爆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诱因。通过有限差分软件计算并总结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滞后型岩爆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滞后型... 木匪岭隧道滞后型岩爆频发,对于其时空破坏特征影响因素研究不足。本文基于现场岩爆统计资料和地应力测试,阐释了滞后型岩爆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诱因。通过有限差分软件计算并总结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滞后型岩爆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滞后型岩爆约占所有统计岩爆的13%,以中等烈度为主,且具有明显的时空破坏特征。水平向高地应力作用下洞周局部应变能密度较大,加之围岩局部节理裂隙较发育,容易诱发岩爆。随着水平向构造应力逐渐提高,滞后型岩爆发生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且呈现向突变型岩爆转变的趋势。应力释放系数较小或较大都会导致岩爆的发生,建议围岩应力释放系数在30%~60%时进行初期支护,以有效抑制滞后型岩爆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和抑制滞后型岩爆发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隧道 滞后型岩爆 地应力测试 数值模拟 弹性应变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聚能管锥角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铁军 唐潮 +2 位作者 宋鹏伟 杨新安 马明杰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7,共8页
在聚能爆破技术中,为了获得C型聚能管的最佳锥角,在保持聚能管其他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利用LS-DYNA建立聚能单孔爆破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对4种不同锥角时聚能射流的侵彻特征和围岩中裂缝的扩展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能管... 在聚能爆破技术中,为了获得C型聚能管的最佳锥角,在保持聚能管其他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利用LS-DYNA建立聚能单孔爆破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对4种不同锥角时聚能射流的侵彻特征和围岩中裂缝的扩展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能管其他参数一致的情况下,随着锥角的增大,压碎区半径先减小、后增大,射流侵彻深度与聚能方向上的径向裂缝长度先增大、后减小;当锥角为50°时,聚能射流侵彻深度最大,压碎区范围最小,聚能方向上的径向裂缝最长,对保留围岩的损伤最小。故在其他条件保持一致的情况下,C型聚能管的最佳锥角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掘进 C型聚能管 锥角 数值模拟 聚能射流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地铁隧道曲线段下穿施工对上方建筑物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旭平 徐立明 +1 位作者 李杨 杨新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4-191,共8页
目的:青岛地铁13号线嘉陵江路站—香江路站区间在线路转弯处下穿年代久远的建筑物。由于隧道埋深较浅,地层软弱且含水量较大,为达到保障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安全,需进行施工的影响性分析。方法: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 目的:青岛地铁13号线嘉陵江路站—香江路站区间在线路转弯处下穿年代久远的建筑物。由于隧道埋深较浅,地层软弱且含水量较大,为达到保障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安全,需进行施工的影响性分析。方法: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并进行了黏土地层不同含水率下渗透能力测试试验,建立了相应的地层建筑物模型,计算了多个循环开挖进尺工况,以此开展浅埋曲线隧道施工对于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分析。结果及结论:黏土的透水能力会受到含水率的影响,表现为含水率越大,透水能力越强;曲线隧道下穿对于既有建筑物的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建筑物部分位置变形较大,部分位置出现隆起,这与隧道的穿越方式、建筑物形态等因素有关;隧道开挖到建筑物下方不同位置时,建筑物受到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双洞开挖的前后顺序使得变形特征呈现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下穿建筑物 施工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渗流作用和围岩损伤的地铁隧道下穿古运河区段变形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杨 吴旭平 +1 位作者 徐立明 杨新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121,126,共8页
目的:青岛地铁13号线香江路站至井冈山路站区间隧道下穿古运河,为确保该区间典型富水松散地层的施工安全,需研究地铁隧道施工对古运河的影响。方法:阐述了该地铁区间的工程概况,分析了土体的初始含水率、粒径及饱和度3个参数对渗流系数... 目的:青岛地铁13号线香江路站至井冈山路站区间隧道下穿古运河,为确保该区间典型富水松散地层的施工安全,需研究地铁隧道施工对古运河的影响。方法:阐述了该地铁区间的工程概况,分析了土体的初始含水率、粒径及饱和度3个参数对渗流系数影响。开展室内试验,对富水松散地层中的非饱和渗流特性进行研究。对FLAC3D软件中内置的饱和渗流-应力耦合计算模块进行修正,并考虑围岩损伤后强度变化情况,得到改进型的渗流-应力耦合计算模块。将实测值和计算值进行对比,以验证改进型计算模块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将改进型计算模块运用于实际计算中,分析地铁隧道开挖对于古运河的影响。结果及结论:经验证,该改进型计算模块合理、有效;下穿古运河的隧道区间的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不能忽视;土体的初始含水率越大,其渗透系数也越大;隧道施工使得古运河整体下沉和部分结构扭转,需采取相应的施工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下穿古运河 渗流作用 围岩损伤 结构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