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汪臻 夏谷鸣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61,共3页
自2004年浙江省高考实施三科自主命题以来,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就备受关注。尤其是今年,因为这是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后的相应的高考第一年。认真分析和解渎今年的高考试卷,无疑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今后的高考命题,使之更好地... 自2004年浙江省高考实施三科自主命题以来,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就备受关注。尤其是今年,因为这是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后的相应的高考第一年。认真分析和解渎今年的高考试卷,无疑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今后的高考命题,使之更好地发挥积极的反拨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英语 阅读理解测试 浙江省 内容效度 高考试卷 新课程改革 自主命题 高考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
作者 李力 赵晶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共5页
英语学科作为基础课程和文化桥梁,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全球理解”的开发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突破时空限制,以新技术为平台,开... 英语学科作为基础课程和文化桥梁,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全球理解”的开发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突破时空限制,以新技术为平台,开发和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该课程具有新技术赋能、跨学科互动、交互式体验和沉浸式交流等特色,推动和深化了校际的交流合作,发展了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英语 校本课程 国际理解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结构化思维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旦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48,共5页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建构结构化知识让很多一线教师感到困惑。本文结合2023年浙江省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评审案例,呈现教师如何在听说课的主题情境下发挥结构化思维优势,通过思维工具使用、话轮分析、明暗线梳理、多模态文本创编、多维度评价...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建构结构化知识让很多一线教师感到困惑。本文结合2023年浙江省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评审案例,呈现教师如何在听说课的主题情境下发挥结构化思维优势,通过思维工具使用、话轮分析、明暗线梳理、多模态文本创编、多维度评价等策略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语篇信息、语篇结内容、主题意义、教学情境、教学评价的结构化。本研究表明,上述策略对改进初中英语听说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听说 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情感目标的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贵新 张克龙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66,共3页
我国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其中情感目标主要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要素。在日常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施力度和效果与另两个目标相比,还是稍显薄弱。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学生情感 标的 培育 三维课程目标 化学课程改革 化学课堂教学 情感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教学中对书本例题的使用例谈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传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69,共2页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新课标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新课标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不是把教材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经”,也不能“无教材论”,采取“舍本逐末”的做法,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即要求“用好教材,超越教材”。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对课本例题处理的一个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本例题 书本 教材论 舍本逐末 叶圣陶 教育家 新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传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49,共3页
“男女生数学成绩有差异吗?”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文化环境有不同的答案,一些研究认为有差异,一些研究显示,差异并不显著。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一些... “男女生数学成绩有差异吗?”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文化环境有不同的答案,一些研究认为有差异,一些研究显示,差异并不显著。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一些男性与女性享有同等权利和机会的国家,性别引起的数学成绩差异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数学学习 高中 数学成绩 文化环境 西北大学 成绩差异 男女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垦英语课堂的思维荒地——谈谈如何实施创造性思维教学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灵滨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4,44,共4页
一、引言 进人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国民创造力的竞争,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审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中只是被动地服从,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与机会... 一、引言 进人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国民创造力的竞争,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审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中只是被动地服从,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与机会;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轻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过多地控制了学生的思维而剥夺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几乎成为“教学的荒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教学 英语课堂 荒地 能力的培养 开垦 21世纪 创造思维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语法复习中的习题编制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琴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70,共2页
语法是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在中考前进行语法知识的总复习是整个初中英语学习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做一定量的语法习题能够帮助学生重温初中阶段已经学会的语法知识、强化记忆,因此是复习阶段必不可少的复习活动之一... 语法是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在中考前进行语法知识的总复习是整个初中英语学习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做一定量的语法习题能够帮助学生重温初中阶段已经学会的语法知识、强化记忆,因此是复习阶段必不可少的复习活动之一。可是教师通常是让学生购买各式各样的教辅书、模拟卷,而很少尝试自己编制习题。本文将从分析教师自编习题的必要性入手,谈谈在中考前的复习阶段英语教师如何编制习题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复习语法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复习 编制策略 初中英语 习题 语言基础知识 语法知识 英语教师 复习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海尔蒙特的疑问 被引量:1
9
作者 蔡锦曦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60,共2页
海尔蒙特的柳枝实验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上是非常重要而著名的事件,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科学》教科书(八年级下)中介绍了这一实验,但关于海尔蒙特的实验时间、国籍等的描述不准确。
关键词 海尔 实验时间 光合作用 《科学》 出版社 发现史 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鸭子”汪曾祺的语言味道及其感情密码
10
作者 江晨曦 程东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48,共3页
学习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有两个教学要点:一是“品味语言”,鉴赏汪老独特的语言风格;二是“体味乡情”,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故乡情怀。
关键词 品味语言 汪曾祺 密码 感情 味道 鸭子 教学要点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感》如何“感”——从结构入手解读《夏感》
11
作者 程东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55,共3页
《夏感》是人教版初中教材修订后调入的新课文。梁衡的散文以描写精当见长,更以思想深刻而著称。这类文章的教学,容易产生两个弊端:要么是只注重景物情感等外部内容,在语言的形式特点上多下工夫;要么是抛开山川风物等具体内容,直... 《夏感》是人教版初中教材修订后调入的新课文。梁衡的散文以描写精当见长,更以思想深刻而著称。这类文章的教学,容易产生两个弊端:要么是只注重景物情感等外部内容,在语言的形式特点上多下工夫;要么是抛开山川风物等具体内容,直奔主题去追求其“理性的光辉”。具体到《夏感》这篇文章,要避免上述不足,把“形象”与“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文章的结构来人手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感》 解读 结构 “感” “理性” 教材修订 形式特点 山川风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三《英语(新目标)》教材词汇复习教学策略
12
作者 李力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58,共3页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和基本要素之一。《英语(新目标)》教材呈现了大量的高频词汇,但教材在词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册教材词汇分布不均衡,词汇量随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教材中部分词汇的词频过低,分布不合理等(张伟、马广...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和基本要素之一。《英语(新目标)》教材呈现了大量的高频词汇,但教材在词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册教材词汇分布不均衡,词汇量随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教材中部分词汇的词频过低,分布不合理等(张伟、马广惠,2007)。进入中考复习阶段,怎样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巩固和运用词汇是值得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考英语复习经验,根据《2011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命题细则》)中的英语学科说明,谈谈初三英语词汇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复习 英语教师 教材 教学策略 初三 考试命题 语言学习 词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互证读《公输》
13
作者 程东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6,共3页
《公输》一文选自于《墨子》,先秦时代儒墨并称,《公输》是中学生初次接触的墨家代表作。要解读好这篇从内容到思想都相当有深度的文章.首先是要立足课文文本。挖掘其丰富的内涵:然后又要跳出章句,合理运用各类超文本和互文本,与... 《公输》一文选自于《墨子》,先秦时代儒墨并称,《公输》是中学生初次接触的墨家代表作。要解读好这篇从内容到思想都相当有深度的文章.首先是要立足课文文本。挖掘其丰富的内涵:然后又要跳出章句,合理运用各类超文本和互文本,与课文进行互证,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输》 文章内容 《墨子》 先秦时代 互文本 代表作 中学生 超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庄子“我知之濠上”真的是诡辩吗
14
作者 程东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47,共3页
一、庄子是如何“诡辩”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选了两则庄子的故事,第二篇记载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时一段著名的对话。文章中的惠子,是庄子一生的论敌兼朋友。惠子在认定庄子不应该“知鱼之乐”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
关键词 庄子 诡辩 《语文》 九年级 人教版 惠子 总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的角色定位及性格层次——《我的母亲》解读
15
作者 程东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47,共3页
胡适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但是,这位中国新文化的主将.真诚而热烈地追求民主自由j提出了“反传统”的观念,却在他的身上出现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那就是他的婚姻。
关键词 《我的母亲》 解读 性格 “反传统” 中国新文化 民主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情境为主线的“群落”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16
作者 张松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1,共3页
“群落”一节一轮复习课以情境为主线:以生活案例为情境设疑导入;以经典例题及阅读材料为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分析及合作探究;以情境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复习课中的情境主线可有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等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群落 情境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互动的群体效应
17
作者 耿英姿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师生互动 群体效应 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阅读,让考试成为享受
18
作者 屠美玲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11期51-53,共3页
从某种程度来说,考试是一种被动的强制性行为,考生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试卷中的选文简单也好,艰深也好,你都得读.即使有文质兼美、赏心悦目的选文,你也得做那些分析解剖式的索然无味的试题,你得苦心孤诣地一厢情愿地琢磨作者的意图,思... 从某种程度来说,考试是一种被动的强制性行为,考生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试卷中的选文简单也好,艰深也好,你都得读.即使有文质兼美、赏心悦目的选文,你也得做那些分析解剖式的索然无味的试题,你得苦心孤诣地一厢情愿地琢磨作者的意图,思考来思考去,都是在替作者"着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阅读 中考 语文 现代文阅读试题 考试改革 试题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教学中的散点式提问
19
作者 楼佳钰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语文 阅读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方式 课程改革 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课堂效率 中学 散点式提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例沙龙
20
作者 程东文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2期19-20,共2页
主持人:这期课例所讨论的话题“旁逸”,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开放和发散。请程老师谈谈想法。 程东文:所谓开放和发散,是相对于过度封闭与内敛而言的。要阐述这两类问题,应该先说说我所观察到的几种课堂表现。我以为,目前语文课堂上... 主持人:这期课例所讨论的话题“旁逸”,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开放和发散。请程老师谈谈想法。 程东文:所谓开放和发散,是相对于过度封闭与内敛而言的。要阐述这两类问题,应该先说说我所观察到的几种课堂表现。我以为,目前语文课堂上大致存在两种弊端。姑且称之为“向心式聚拢”与“离心式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例 沙龙 课堂教学 课堂表现 语文课堂 主持人 发散 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