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烧结Si_(3)N_(4)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 被引量:1
1
作者 叶超超 王伟 +2 位作者 茹红强 王远鑫 刘家臣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85,共7页
用静态气压与流动氮气气氛进行对比实验,探究了反应烧结Si_(3)N_(4)陶瓷中硅粉质量分数对Si_(3)N_(4)陶瓷材料氮化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静态2 MPa氮气气压对硅粉进行氮化时,氮化率达到97%,明显高于流动氮气气氛下硅... 用静态气压与流动氮气气氛进行对比实验,探究了反应烧结Si_(3)N_(4)陶瓷中硅粉质量分数对Si_(3)N_(4)陶瓷材料氮化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静态2 MPa氮气气压对硅粉进行氮化时,氮化率达到97%,明显高于流动氮气气氛下硅粉的氮化率(91%).这说明在使用静态氮气时,较高的气压更有利于氮气的扩散和氮化反应.同时,利用SEM等手段观察静态气压反应烧结Si_(3)N_(4)陶瓷材料,发现当硅粉质量分数大于10%时,Si_(3)N_(4)陶瓷材料表面出现气孔.这是因为随着硅粉质量分数的增加,硅粉在熔融状态下发生团聚现象,这造成了坯体内部再生空隙增加,从而导致Si_(3)N_(4)陶瓷材料的维氏硬度和抗折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反应烧结 硅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软管接头复合弯管抽芯机构模具设计
2
作者 郑子军 刘晓彬 +3 位作者 张涛 陈燕红 李亚峰 肖国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7,共7页
针对汽车软管接头塑件的弯管特征成型难点,设计了一种复合弯管抽芯机构和两板冷流道模具用于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该塑件的弯管包含2个分段,一段为直管,一段为90°弯管。直管分段需要针对内、外壁的脱模设计抽芯机构,弯管段需要... 针对汽车软管接头塑件的弯管特征成型难点,设计了一种复合弯管抽芯机构和两板冷流道模具用于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该塑件的弯管包含2个分段,一段为直管,一段为90°弯管。直管分段需要针对内、外壁的脱模设计抽芯机构,弯管段需要对弯管内壁设计旋转抽芯机构。因而限于塑件弯管外壁周边局部特征的特点,针对直管段设计了一个内、外壁同步抽芯子机构,外壁的局部特征采用一个下降成型块成型,并由内壁的抽芯滑块驱动而实施二次抽芯动作。针对弯管段则设计一个油缸驱动扇形齿轮抽芯的旋转抽芯子机构,机构的扇形齿轮直接安装在型芯镶件的圆弧槽内,并由油缸驱动齿条进行驱动。闭模时扇形齿轮由第一个子机构的内壁抽芯滑块锁紧。复合机构在设计空间狭窄的条件下,巧妙地解决了塑件弯管的自动脱模难题。模具中,基于分区脱模方法还设计了2个斜导柱滑块用于塑件一个直管和一个安装板局部特征的成型与脱模。模具结构布置合理,机构结构设计恰当,能有效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模具中复合机构的设计能为同类塑件的模具结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 软管接头 复合机构 插锁机构 模具设计 弯管抽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气氛下烧结温度对430L不锈钢块体的性能影响
3
作者 曹立军 冯宏伟 +5 位作者 蒋博宇 汪明明 董鑫 王远鑫 陈燕红 黄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1,共7页
为系统研究N/H气氛下不同烧结温度对430不锈钢粉末冶金件微观结构、密度、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用模压成型-脱脂-气氛烧结工艺,在1100~1330℃烧结不锈钢粉末。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块体致密度显著提升,但晶粒粗化严重,导致性... 为系统研究N/H气氛下不同烧结温度对430不锈钢粉末冶金件微观结构、密度、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用模压成型-脱脂-气氛烧结工艺,在1100~1330℃烧结不锈钢粉末。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块体致密度显著提升,但晶粒粗化严重,导致性能衰减。1290℃时制备的不锈钢块的综合性能优异,抗拉强度为454 MPa,伸长率为7%,冲击功为58 J/cm^(2)。在N_(2)-H_(2)气氛下高温烧结块体表层生成了梯度分布的Cr_(2)N相,不锈钢硬度高达100.5HRB。这是因为基体组织均匀、具有梯度结构的Cr_(2)N富集层及弥散分布的平均粒径为2.27μm的Si颗粒钉扎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该工艺流程短、能耗低,无需后续处理即可制备出满足要求的粉末冶金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430L不锈钢 气氛烧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助剂对氮化硅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叶超超 王伟 +2 位作者 茹红强 王远鑫 刘家臣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0-235,共6页
使用Al_(2)O_(3)-Y_(2)O_(3)和MgO-Y_(2)O_(3)两种烧结助剂进行对比实验,分别利用热压和气压烧结完成氮化硅粉体的致密化烧结,探究了Al_(2)O_(3)-Y_(2)O_(3)和MgO-Y_(2)O_(3)两种烧结助剂对氮化硅(Si_(3)N_(4))陶瓷材料致密化、抗折强... 使用Al_(2)O_(3)-Y_(2)O_(3)和MgO-Y_(2)O_(3)两种烧结助剂进行对比实验,分别利用热压和气压烧结完成氮化硅粉体的致密化烧结,探究了Al_(2)O_(3)-Y_(2)O_(3)和MgO-Y_(2)O_(3)两种烧结助剂对氮化硅(Si_(3)N_(4))陶瓷材料致密化、抗折强度和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分析了材料抗折强度的韦布尔分布.结果表明:MgO-Y_(2)O_(3)作为烧结助剂时,两种烧结方式下热压烧结制备的Si3N4陶瓷材料力学性能更佳,且材料的抗折强度、维氏硬度和弹性模量与Al_(2)O_(3)-Y_(2)O_(3)作为烧结助剂热压烧结时相比分别提高了19%,4%和17%;利用SEM和阿基米德法分析后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相对致密度及微观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烧结助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