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SO_(2)氧化率钒钛基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校艺 赵博 +3 位作者 李浙飞 柯权力 周瑛 卢晗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目前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最主流的技术。商用SCR催化剂主要由V 2O 5-WO_(3)(MoO_(3))/TiO_(2)组成,其中V 2 O 5不仅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有催化还原作用,同时也能促进SO_(2)的氧化,导致硫酸铵盐的生成,进而造...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目前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最主流的技术。商用SCR催化剂主要由V 2O 5-WO_(3)(MoO_(3))/TiO_(2)组成,其中V 2 O 5不仅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有催化还原作用,同时也能促进SO_(2)的氧化,导致硫酸铵盐的生成,进而造成催化剂孔道堵塞,活性位点减少,使催化剂活性降低,脱硝效率下降。基于此,主要探讨了钒钛基SCR催化剂对SO_(2)的氧化机理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降低钒钛基SCR催化剂SO_(2)氧化率的一些主要措施,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钒基催化剂 SO 2 氧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介孔硅材料的微量碳层修饰及VOCs吸附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柯权力 熊烨栋 +7 位作者 卢梅 吴天浩 黄康康 闵炯 金传敏 崔国凯 赵博 卢晗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88-5396,共9页
以孔道规整的介孔分子筛SBA-15和MCM-41作为硅基材料前驱体,以蔗糖作为生物质碳源,通过化学刻蚀方法将生物质碳引入两种介孔分子筛孔道中,从而制备获得碳-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通过对蔗糖浓度条件的优化,可以获得比表面积、碳含量和甲苯... 以孔道规整的介孔分子筛SBA-15和MCM-41作为硅基材料前驱体,以蔗糖作为生物质碳源,通过化学刻蚀方法将生物质碳引入两种介孔分子筛孔道中,从而制备获得碳-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通过对蔗糖浓度条件的优化,可以获得比表面积、碳含量和甲苯吸附性能最佳的碳-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经由TEM-EDS图谱可以证明,碳元素均匀存在于上述两种介孔硅材料的孔道.进一步通过孔径分析,发现碳层修饰后的介孔分子筛(C@MCM和C@SBA)中微孔比例显著提升,因而其甲苯吸附容量明显高于其对应的介孔分子筛(MCM-41和SBA-15).其中,C@SBA在5次吸脱附循环中容量基本保持不变,循环吸附性能相比C@MCM更为优越.此外,碳层修饰后的介孔分子筛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其吸附容量不会随相对湿度的提高而大幅降低.最后,上述复合材料对其他含氧VOCs物种也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但对甲苯等弱极性分子的吸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孔道修饰 碳硅复合材料 VOCs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并破碎模型对T型管分离器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枫 高金明 +2 位作者 邢雷 刘彩玉 关大亮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4,共8页
目前对T型管的报道多集中于分离性能研究及流场特性分析,而关于T型管内油滴聚并与破碎模型的选型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确定出适用于模拟T型管内油滴粒度分布特性的聚并破碎模型,以双支管T型管为研究对象,采用Euler-Euler多相流模型与群... 目前对T型管的报道多集中于分离性能研究及流场特性分析,而关于T型管内油滴聚并与破碎模型的选型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确定出适用于模拟T型管内油滴粒度分布特性的聚并破碎模型,以双支管T型管为研究对象,采用Euler-Euler多相流模型与群体平衡模型(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耦合方法,采用多种不同聚并破碎组合模型对T型管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模型组合方案时T型管内的浓度场分布、油滴聚并破碎特性及分离性能,并开展室内试验研究,对不同模型组合方案的准确性进行筛选。研究表明:turbulent-luo模型组合方案所得T型管出口处的油滴粒度分布在300~600μm范围内,室内试验获得相同参数下出口处油滴粒度分布在200~600μm,呈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同时turbulent-luo模型组合方案模拟的分流比在20%~60%范围内,处理量在2~4 m3/h范围内时T型管分离效率与试验效率变化规律相同,分离效率都随分流比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分流比为50%时达到了效率最大值。模拟与试验结果显示随处理量的增大T型管分离性能逐渐降低,且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管 数值模拟 流场特性 油滴粒度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壳生物炭吸附水中铀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明 邱木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70-73,共4页
以核桃壳为原材料,采用高温裂解法制备成核桃壳生物炭;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核桃壳生物炭的结构表征;通过吸附试验,探讨初始U(VI)浓度、pH、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核桃壳生物炭吸附U(VI)的影响。... 以核桃壳为原材料,采用高温裂解法制备成核桃壳生物炭;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核桃壳生物炭的结构表征;通过吸附试验,探讨初始U(VI)浓度、pH、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核桃壳生物炭吸附U(VI)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壳生物炭表面光滑,所包含的元素主要是C、O、K和Ca;其表面含有大量的官能团,这将有利于其吸附。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模拟核桃壳生物炭对U(VI)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生物炭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净排放中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工艺的优化升级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家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71-376,共6页
针对燃煤机组超净排放的要求,常规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工艺经过技术升级后,当脱硫装置入口SO2浓度低于1 000mg/m3时,脱硫装置出口净烟气中的SO2排放浓度可稳定在35 mg/m3以下,粉尘排放浓度稳定在5 mg/m3以下,脱硫效率达96.5%,实现了脱... 针对燃煤机组超净排放的要求,常规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工艺经过技术升级后,当脱硫装置入口SO2浓度低于1 000mg/m3时,脱硫装置出口净烟气中的SO2排放浓度可稳定在35 mg/m3以下,粉尘排放浓度稳定在5 mg/m3以下,脱硫效率达96.5%,实现了脱硫效率高、粉尘排放浓度低、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燃烧含硫量约为0.4%的煤粉炉和含硫量约为1%的流化床锅炉。相比占主导地位的湿法脱硫工艺,升级后的半干法脱硫工艺投资更省、综合净化效益更高。以浙江某热电厂为实例,从吸收塔、布袋除尘器、控制系统三大环节全方位深入剖析了整个工程的改造过程,从各项运行数据指标来判断,该半干法脱硫工艺不但能满足目前严格的超净排放要求,还有诸多湿法工艺无法企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净排放 吸收塔 布袋除尘器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沸石对染料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明 阳柠灿 邱木清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采用经济且吸附效果良好的天然沸石作为吸附剂进行了染料藏红T、酸性紫红和氨基黑10B的脱色实验,探讨了溶液的pH值、天然沸石的用量、吸附时间以及染料起始浓度对天然沸石吸附染料的影响,且其吸附等温线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 采用经济且吸附效果良好的天然沸石作为吸附剂进行了染料藏红T、酸性紫红和氨基黑10B的脱色实验,探讨了溶液的pH值、天然沸石的用量、吸附时间以及染料起始浓度对天然沸石吸附染料的影响,且其吸附等温线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式。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染料藏红T、酸性紫红和氨基黑10B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1715 mg/g、1.0065 mg/g和0.1069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染料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高硫煤超低排放中单塔单循环高效先进工艺路线的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家军 章志远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109,共7页
针对电厂高硫份燃煤机组实现超低排放的技术路线选择时,传统的单塔单循环烟气脱硫处理工艺无法满足超净排放的要求,将传统的单塔单循环烟气脱硫处理工艺经过一系列技术革新后,可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脱硫效率高、粉尘浓度排放低,是一种投... 针对电厂高硫份燃煤机组实现超低排放的技术路线选择时,传统的单塔单循环烟气脱硫处理工艺无法满足超净排放的要求,将传统的单塔单循环烟气脱硫处理工艺经过一系列技术革新后,可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脱硫效率高、粉尘浓度排放低,是一种投资省、综合净化效益较高的烟气治理创新技术,尤其适合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机组。以贵州某电厂烟气脱硫系统改造工程为实例,分别从除尘、脱硫、尾部烟气"消白"等方面全方位深入剖析了整个工程的改造过程,从系统运行数据来看,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且优于设计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高硫煤 超低排放 单塔单循环 烟气脱硫 工艺优化 交互式喷淋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化木粉与PE-g-MAH对木粉/H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博 杜君楠 +5 位作者 江李贝 马猛 施燕琴 陈思 何荟文 王旭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主要研究了木粉表面甲基化改性和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对木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协同作用。木粉经表面甲基化处理后,与10%PE-g-MAH协同使用,甲基化木粉/PE-g-MAH/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 主要研究了木粉表面甲基化改性和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对木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协同作用。木粉经表面甲基化处理后,与10%PE-g-MAH协同使用,甲基化木粉/PE-g-MAH/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明显高于未改性木粉/PE-g-MAH/HDPE复合材料,其原因在于在PE-g-MAH的作用下,甲基化木粉在聚合物基体中分布更加均匀,两者的界面作用力更高,即甲基化木粉和PE-g-MAH对提升木粉/H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粉 表面改性 相容剂 协同作用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容剂SMA对PPO/PA66/SEBS-g-MAH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博 俞陈诚 +3 位作者 廖文强 施燕琴 陈思 王旭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0,共6页
采用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SMA)提高PPO/PA66/SEBS-g-MAH合金中PPO和PA66的相容性,研究SMA含量对3种PPO/PA66/SEBS-g-MAH合金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MA添加量为1~3份时,PPO/PA66/SEBS-g-MAH合金的... 采用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SMA)提高PPO/PA66/SEBS-g-MAH合金中PPO和PA66的相容性,研究SMA含量对3种PPO/PA66/SEBS-g-MAH合金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MA添加量为1~3份时,PPO/PA66/SEBS-g-MAH合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制备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PPO/PA66合金。但是,当SMA的含量超过3份时,合金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逐渐下降。这是由于,SMA中的MAH与PA66的端氨基发生反应,而SMA中苯乙烯链段与PPO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以促进PA66在PPO中的分散;另外,SMA中的强极性MAH基团导致PA66部分分子链断裂。因此,当SMA含量较低时,增容作用占主导,使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当SMA含量较高时,MAH基团过多,导致基体PA66分子链断裂,使合金的力学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尼龙66 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SMA) 力学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