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1034所乡镇成校的调研
1
作者 杨淑珺 陈美楠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9,共8页
乡镇成校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的学习基地,也是培养乡村全面振兴人才的重要场所。对浙江省1 034所乡镇成校调研发现,乡镇成校教育功能日趋综合化,面向农村各年龄段居民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成为提升农村普惠性人力资本的重要平台,在农村继续教... 乡镇成校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的学习基地,也是培养乡村全面振兴人才的重要场所。对浙江省1 034所乡镇成校调研发现,乡镇成校教育功能日趋综合化,面向农村各年龄段居民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成为提升农村普惠性人力资本的重要平台,在农村继续教育网络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乡镇成校存在办学保障薄弱、人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困难等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推进乡镇成校建设,应加强成校发展的制度建设、明确成校办学功能定位、保障成校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支持成校办学体系化发展探索以及协同创新发展农村继续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政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教育何以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基于参与者视角下的混合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傅蕾 吴思孝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积极老龄化强调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水平,老年教育则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关于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理论价值得到反复重申,然而实证研究却有所匮乏。因此,有必要在实证研究范式的指导下,选择参与者视角,采用... 积极老龄化强调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水平,老年教育则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关于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理论价值得到反复重申,然而实证研究却有所匮乏。因此,有必要在实证研究范式的指导下,选择参与者视角,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老年教育“能否”以及“如何”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论断加以验证与探索。运用自行编制的《老年群体社会参与调查问卷》对1079位老年人展开调研、通过目的抽样对18名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可以发现,老年教育能够影响并预测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且对参加社区治理预测性最强;老年教育通过更新观念、促进健康、培育技能、积累资本等方式可以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主动性、可能性、有效性与可及性,形成了“观念先行-资本储备-技能提升”的交互作用内在机制。未来的老年教育工作需在观念宣导上从消极观转向积极观,在功能上从休闲型走向参与型,在办学容量上从“一座难求”面向各取所需,在技能提升上从有权无能走向知权增能,在资本积累上从形单影只到抱团取暖,在机制建构上从教育价值拓向治理功能,继而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 社会参与 参与者视角 混合研究 高质量发展 积极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技能发展的实践进路——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洁曼 杨淑珺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7-47,共11页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和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协同驱动的必然结果,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行动领域之一。基于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职业教育数字技能发展的学理认识和价值意蕴探讨,研究分析浙江...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和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协同驱动的必然结果,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行动领域之一。基于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职业教育数字技能发展的学理认识和价值意蕴探讨,研究分析浙江省职业教育数字技能发展的实践进路,通过梳理浙江省职业教育数字技能发展的政策文本,考察浙江省职业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支撑情况,以及3所职业院校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情况,分析浙江的经验与优势,不足与挑战。为应对挑战,政策层面上需出台职业教育数字技能发展专项规划;专业保障层面上需研制职业教育数字技能标准框架,开发“微证书”;运行机制层面上需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培养机制,推进数字技能人才培育生态圈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技能 教育生态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性社区家庭教育课程规范化研究——以湖州市八里店成校隔代教育课程建设实践为个案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师红 朱春明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38,共9页
为推动我国基层社会的家教家风建设,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代表的基层社区家庭教育机构针对家长等群体,探索开发普惠性家庭教育课程。然而,由于缺乏省级层面统一的顶层设计与科学的业务指导,许多地方出现了课程开发不规范问题。为此,提... 为推动我国基层社会的家教家风建设,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代表的基层社区家庭教育机构针对家长等群体,探索开发普惠性家庭教育课程。然而,由于缺乏省级层面统一的顶层设计与科学的业务指导,许多地方出现了课程开发不规范问题。为此,提出“基于设计研究”的课程建设规范、构建“三空三境”一体化融合的教学情境、“多跨”共同体共建共享课程建设及“评价+认证+应用”式教学效果评价激励等观点,深刻剖析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成校隔代教育课程建设实践案例。采用明确课程特质、通过课程分类分层的方法,确立课程结构;以特色模块开发、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的方法,加强学习成果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银行 普惠性 社区家庭教育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学习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浙江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淑珺 吴思孝 夏文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60-67,共8页
基于浙江县级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构建县级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数对于探索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浙江示范,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借鉴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和评价指标,研制浙江省县级学习型城市评价指导性指标体系,原创性地提... 基于浙江县级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构建县级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数对于探索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浙江示范,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借鉴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和评价指标,研制浙江省县级学习型城市评价指导性指标体系,原创性地提出构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四个力",即政府推动力、学习者参与力、社会协同力和城市学习活力,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了评估依据。并基于2020年底前的区划信息,以浙江全省90个县级(市、县、区)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分析,就全省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现象,提出进一步谋划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路径和办法。通过指数指标的导向作用,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划性、系统性和独特性,增强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城市 指标体系 评价分析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学分银行政策变迁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10
6
作者 厉毅 吕长生 +1 位作者 吴伟赋 张创伟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全面收集与分析2004年以来我国有关“学分银行”制度的政策文件,发现我国学分银行政策变迁经历了启动发展、稳步推进和战略提升三个阶段。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从宏观看,我国学分银行政策在变迁中受协...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全面收集与分析2004年以来我国有关“学分银行”制度的政策文件,发现我国学分银行政策变迁经历了启动发展、稳步推进和战略提升三个阶段。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从宏观看,我国学分银行政策在变迁中受协同效应、高昂的变革成本和政策的高密集性发布等影响,存在着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从微观看,我国学分银行在路径依赖中还发生着政策微调、政策置换和政策转换三种渐进式变迁类型。展望未来,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学分银行制度的未来建设可以新时期学习型大国的建设为目标,以标准建设和实践试点为手段,从整体上实现学分银行政策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制度 学习成果转换 制度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区域发展的学分银行建设:逻辑、难点与路向 被引量:12
7
作者 厉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83,共8页
学分银行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育变革。在区域一体化受到重视和关注的当下,学分银行应当成为融入区域发展的实践者和先行者。面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定位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诉求,学分银行融入区域发展存在就业、教育、治理三... 学分银行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育变革。在区域一体化受到重视和关注的当下,学分银行应当成为融入区域发展的实践者和先行者。面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定位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诉求,学分银行融入区域发展存在就业、教育、治理三个层面的需求逻辑,以及标准统一、行政壁垒、竞合博弈三个方面的现实难点。可以从三个维度形成反应链,以资历框架建设为突破点,以制度体系建设为着力点,以机构创新整合为关键点,探索区域学分银行共建新模式,实现趋同、协同、平衡和充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学分银行 融合发展 学分银行共建 学分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分银行制度建设:长三角地区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虞江锋 王洁曼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37,共9页
学分银行建设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不少先行先试经验。与此同时,如何促进区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间有效的合作和联合,成为当前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一... 学分银行建设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不少先行先试经验。与此同时,如何促进区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间有效的合作和联合,成为当前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现状及文本资料,聚焦四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治理体系、运行模式、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技术平台建设等内容,全面比较和分析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差异情况。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四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均通过组建以教育机构为主的联盟实现治理,但政府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学习者等更广泛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还没有形成;缺乏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标准,造成自建标准缺乏科学依据且无法跨省适用;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功能同质雷同,缺乏为学习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遵循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政策趋向,长三角地区学分银行一体化发展需要共建标准互通的区域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加强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统一与运维,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领域破解区域藩篱,促进长三角地区终身学习立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 学分银行 学习成果认证 开放教育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