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常春藤口服液中4种皂苷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立国 王晓敏 +5 位作者 孙磊 栾绍嵘 倪力军 金汉台 朱美鹏 金志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56-1762,共7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常春藤口服液(常春藤)中4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XTERRA R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05 nm。...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常春藤口服液(常春藤)中4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XTERRA R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05 nm。以常春藤皂苷C为内标,计算其他3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有量。结果常春藤皂苷C、常春藤皂苷D、常春藤皂苷B、α-常春藤皂苷分别在0.009 5~0.191 0、0.001 7~0.033 1、0.001 2~0.024 1、0.001 9~0.038 6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8.97%(1.12%)、99.83%(1.37%)、98.47%(1.19%)、99.57%(1.82%)。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常春藤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春藤口服液 常春藤皂苷C 常春藤皂苷D 常春藤皂苷B α-常春藤皂苷 一测多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洋常春藤中8种成分含量 被引量:4
2
作者 倪力军 文丹瑶 +5 位作者 胡甜甜 高丽丽 胡江宁 金汉台 金志文 张立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69-1373,1378,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洋常春藤中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烟花苷、常春藤皂苷C、常春藤皂苷D、常春藤皂苷B和α-常春藤皂苷8种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以80%甲醇为溶剂,将药材粉末于85℃、料液比1∶100条件下水浴回流1 h,制备供试品... 建立了同时测定洋常春藤中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烟花苷、常春藤皂苷C、常春藤皂苷D、常春藤皂苷B和α-常春藤皂苷8种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以80%甲醇为溶剂,将药材粉末于85℃、料液比1∶100条件下水浴回流1 h,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C 18(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表明,上述8种成分均获得良好的分离度;仪器精密度、方法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0%;样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24 h内稳定;8种成分在对应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检出限为0.40~10.58μg·mL^-1,定量下限为1.31~34.61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7.3%~108%,RSD(n=6)为0.51%~3.2%。该方法适用于洋常春藤中上述8种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常春藤 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 常春藤皂苷 有机酸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分析中华常春藤与洋常春藤化学成分 被引量:6
3
作者 倪力军 诸葛敏 +3 位作者 高丽丽 胡江宁 金汉台 金志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采用HPLC-MS/MS法分析中华常春藤与洋常春藤的化学成分。方法中华常春藤与洋常春藤8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3μm);流动相0.05%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检测波长205 n... 目的采用HPLC-MS/MS法分析中华常春藤与洋常春藤的化学成分。方法中华常春藤与洋常春藤8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3μm);流动相0.05%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检测波长205 nm。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相对分子质量、参考文献、对照品和数据库等提供的化学信息,从2种常春藤中鉴定或推断出53种成分。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中华常春藤叶和洋常春藤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常春藤 中华常春藤 定性分析 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