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起源地的认识误区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映婕 张虎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74-79,共6页
在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经常会出现多个地方竞争同一个"非遗"代表名录,并声称自身所在地即是该文化项目"起源地"的情形。民间文学由于其草根性、口耳相传和集体性等文化属性,在时空的变迁中经常会发生复... 在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经常会出现多个地方竞争同一个"非遗"代表名录,并声称自身所在地即是该文化项目"起源地"的情形。民间文学由于其草根性、口耳相传和集体性等文化属性,在时空的变迁中经常会发生复杂的传播与流变,因此在多处地理区域都有可能产生数个相似的口头文本,而其具体的起源地往往难以断定。对"起源地"、"故里"等术语的使用应持慎重态度,或可改为"传承地",以免出现无谓的争执。进入名录的地方文化项目,应理解为是具有历史传承性、地方代表性、活态且濒危的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代表即是所谓的"正宗"或"源头",而未入选的同类项目,依然有其独特的地方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文学 起源地 传承地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市蜃楼:流行歌曲中的西藏叙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映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3期93-99,共7页
当代消费社会的语境中,基于西藏社会特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围绕"西藏"这一关键词建构起来的本真式想象,成为西藏题材的流行歌曲成功地进入以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演唱为主的流行乐坛的重要内因。其中的音乐叙事内在地交织着... 当代消费社会的语境中,基于西藏社会特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围绕"西藏"这一关键词建构起来的本真式想象,成为西藏题材的流行歌曲成功地进入以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演唱为主的流行乐坛的重要内因。其中的音乐叙事内在地交织着东方与西方、艺术与经济、想象与现实、形式与象征,成为存在于大众流行音乐形态中一类值得阐释与分析的"西藏叙事"。该类叙事运用高度模式化的视觉表象与标签式的民族文化象征指符,去书写满足现代人心灵治疗的乌托邦叙事以及全球化下被共同需要的"故乡叙事"。由此,"西藏"一词成为一个意义不断弥散和丰富的时代术语,它不仅是一个客观实存与文化事实,还被"发明"为一类大众情绪、一次消费体验和一种叙事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歌曲 西藏叙事 本真式想象 精神治疗 故乡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