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转向的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养成新路径--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9
1
作者 项建英 孙炳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1,共6页
具身认知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具身,即认知的身体性、体验性、环境性和生成性。而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离身,出现师德教育遮蔽身体主体、知识学习剥离身体体验、专业能力训练脱离现实情境、自我发展能... 具身认知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具身,即认知的身体性、体验性、环境性和生成性。而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离身,出现师德教育遮蔽身体主体、知识学习剥离身体体验、专业能力训练脱离现实情境、自我发展能力缺乏开放的生成机制等问题。省属师范大学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的离身问题,形成了“身体”转向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养成新路径:师德教育具身,凸显身体主体;专业知识学习具身,注重身体体验;专业能力培训具身,重视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自我发展能力养成具身,着力构筑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省属师范大学 研究生教育 卓越教师 “身体”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昊青 贺凯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于器”将“礼”生活化,个体得以始终浸身于器物无言之教的陶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间顺应了道德要求;最后,依托于实践和体悟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即身的道德智慧后,个体便能在应然的道德律法中觅得道德选择的自由,从而在生活中实现德性生存。研究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既可为当代德育提供镜鉴,亦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即身德育 藏礼于器 身道如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治理体系下县域落实立德树人的行动逻辑与运作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志 梁晨曦 彭年强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59,90,共7页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总体上对落实立德树人具有决定作用。聚焦到基础教育领域,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需要将立德树人的工作融入区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发展的进程,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健全立德树人...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总体上对落实立德树人具有决定作用。聚焦到基础教育领域,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需要将立德树人的工作融入区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发展的进程,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工作主线,把握多元治理格局、弹性法治思维、行政行为转变三大行动逻辑,建立教育治理体系中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环节、治理结果四大要素的运作机制,推动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以及高质量育人成果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实立德树人 治理体系 制度建设 行动逻辑 运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以成德——中国古典之乐的伦理价值
4
作者 李建华 肖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9,共9页
礼乐文化蕴涵着中华文明的奥秘与精髓,其中,乐作为天道之和的象征,不仅代表自然世界的和谐,更是人类社会有序的象征与人伦关系和谐的体现,具有独特的伦理价值。中国古典之乐从起源上看,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天地万物的感通,是古人把握自身... 礼乐文化蕴涵着中华文明的奥秘与精髓,其中,乐作为天道之和的象征,不仅代表自然世界的和谐,更是人类社会有序的象征与人伦关系和谐的体现,具有独特的伦理价值。中国古典之乐从起源上看,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天地万物的感通,是古人把握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伦理必须发生在一定的主客关系之中,在此意义上看,乐强调了伦理中人的主体价值。伦理是调节人伦关系的规范,脱离作为个体的人就不复存在,因此其和谐依赖于个体生命状态的和谐,也就是说,古代社会人伦之和谐有序建立在个体的道德完满之上。《礼记·乐记》云“德音之谓乐”,古典之乐内涵德性,以追求君子人格为目标,又因其与人之心灵的特殊关联,即本源于人心又反过来感动人心的双重特性,而呈现情理交融的特性,因此,乐基于人性之善为伦理问题提供了善恶标准。要实现伦理之善,需要通过教化激发个体之善,即涵养道德、完善人格,而乐与传统道德在目标、过程和演化机制上具有同构性,因此,乐作为个体修身成德的重要途径,具有独一无二的教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勿以恶小而为之:滑坡效应的心理机制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7
5
作者 欧红蕾 孙炳海 +1 位作者 张文海 李伟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0-660,共11页
滑坡效应是指个体的不道德程度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剧的倾向,即不道德行为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它广泛存在于个体自身层面以及人际互动过程中,会影响个体正常社会交往,甚至阻碍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滑坡效应的研究方式包括实验者操纵法... 滑坡效应是指个体的不道德程度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剧的倾向,即不道德行为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它广泛存在于个体自身层面以及人际互动过程中,会影响个体正常社会交往,甚至阻碍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滑坡效应的研究方式包括实验者操纵法和自发性欺骗法,心理机制包括道德推脱、内隐偏差、自我非人化等,对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提升预防定向动机和塑造积极的描述性社会规范。未来研究可从心理过程和生理机制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滑坡效应的适用范围、神经干预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效应 道德推脱 内隐偏差 自我非人化 预防定向 描述性社会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高等教育法权规范的创新进取之作——评左崇良的《高等教育治理的变革与转型》
6
作者 鲍嵘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法权理论是既古老又现代的法学理论,是阐述法权概念、内容、体系、方法原则的法哲学,其主要价值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国家、法律的性质,理解法权的根源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高等教育治理以高等教育系统分权与共治的矛盾、冲突与平衡... 法权理论是既古老又现代的法学理论,是阐述法权概念、内容、体系、方法原则的法哲学,其主要价值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国家、法律的性质,理解法权的根源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高等教育治理以高等教育系统分权与共治的矛盾、冲突与平衡为核心命题,深度关涉高等教育权利与权力关系的规范,离不开作为法哲学的社会主义法权理论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系统 高等教育治理 高等教育法 法学理论 创新进取 变革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