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生成的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秩序研究
1
作者 骆琳 张棉好 邓哲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1-99,共9页
教材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载体,其知识秩序的建构直接影响教学效能。新形态教材的生成本质上是知识秩序的革新,但当前教材的开发实践仍存在“重形式、轻逻辑”的症结,根源在于长期固守表征主义下的知识秩序,难以适应AIGC时代下知识边界... 教材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载体,其知识秩序的建构直接影响教学效能。新形态教材的生成本质上是知识秩序的革新,但当前教材的开发实践仍存在“重形式、轻逻辑”的症结,根源在于长期固守表征主义下的知识秩序,难以适应AIGC时代下知识边界扩张所带来的动态挑战。为此,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秩序应从表征走向生成。通过分析生成主义的内涵本质与核心理念,发现职业教育教材需重构知识选择、知识结构与知识迁移的秩序逻辑。在实践层面,教材内容应:以遵循“经验逻辑”为导向,建构“行动到知识”的知识秩序;教材体例旨在实现知识应用的有序,辅助学习者生成自主知识秩序;搭建情境、认知与方法等“脚手架”,从“教教材”走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与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秩序 生成主义 职业教育教材 表征主义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项目式教材体例研究——基于“技术的本质”的分析
2
作者 骆琳 张棉好 +1 位作者 董可雷 任金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2-27,共6页
教材体例作为教材的组织结构和编排方式,决定着教材的意义涌现效果。技术的本质是优化职业教育项目式教材体例的逻辑起点,应深入探究技术的本质,以技术的演化机制编排技术知识,进而重构教材内容促进技术知识组合进化。在技术逻辑下,项... 教材体例作为教材的组织结构和编排方式,决定着教材的意义涌现效果。技术的本质是优化职业教育项目式教材体例的逻辑起点,应深入探究技术的本质,以技术的演化机制编排技术知识,进而重构教材内容促进技术知识组合进化。在技术逻辑下,项目式教材的内容应与动态的产业技术协同耦合,教材结构应有助于学习者遍历工作过程,并且其中的项目或环节应动态组合与演化。为此,职业教育项目式教材体例发展应紧跟产业变化重组技术知识,使教材内容与产业技术协同进化;依据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实现多元主体共建共享项目式教材;树立新形态教材的观念,实现从有限“教材”到无限“学材”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项目式教材 教材体例 技术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数字化教材开发研究——基于认知负荷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骆琳 张棉好 +1 位作者 张国红 董可雷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87-95,共9页
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海量知识信息容易导致学习者的认知过载,教材的开发应着重关注学习者如何有效应对认知负荷。职业教育强调学习者在具体学习情境中的“体知”,在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分析认知负荷的内在机理,并从内容、体例及使用三个... 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海量知识信息容易导致学习者的认知过载,教材的开发应着重关注学习者如何有效应对认知负荷。职业教育强调学习者在具体学习情境中的“体知”,在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分析认知负荷的内在机理,并从内容、体例及使用三个维度探究产教融合型数字化教材的应然转向。为优化认知负荷,教材应过滤冗余信息,遵循行动导向原则,使教材内容“无痕”融入学习情境;契合工作逻辑,重组技术知识,编排“行知有序”的教材体例;教师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教学设计开发配套学材,以促进学习者技术知识的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数字化教材开发 认知负荷 具身认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教育与职业共鸣的中间变量
4
作者 朱孝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共1页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世界的共鸣?主流的思维逻辑是“以变应变”,即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职业、行业的发展状况,预测职业、行业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教育体系的调整与优化。然而,当前还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采用可...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世界的共鸣?主流的思维逻辑是“以变应变”,即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职业、行业的发展状况,预测职业、行业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教育体系的调整与优化。然而,当前还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采用可靠的方法对未来十年的职业结构作出准确而权威的判断,而且现实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元素的变化很可能会引发整个系统结构的变化。以不可把握的“变”应对不可预测的“变”,必然会带来认知上的迷茫、行动上的慌乱。因此,需要改变思路,重置逻辑起点。这一逻辑起点就是“以相对的不变应对相对的不变”,实现方式可以从分析职业世界的时间结构与个人世界的时间结构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世界 共鸣 职业变化 行业变化 社会高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工科人才培养定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唐林伟 黄思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需要培养大量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从先进制造企业需求视角对专科层次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职工科人才培养除了在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方面...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需要培养大量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从先进制造企业需求视角对专科层次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职工科人才培养除了在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方面能基本满足企业需求外,在知识学习、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以及素养层面都与企业需求有差距。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适应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专科高职工科人才培养应以数字工匠为基本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培养规格;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强化技性科学知识基础;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进学习与评价方式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先进制造业 高职工科专业 人才培养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课程教学该呈现怎样的类型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孝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共1页
2022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该具备什么样的类型特征,本文认为,其应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动性知识的学习领域。这一... 2022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该具备什么样的类型特征,本文认为,其应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动性知识的学习领域。这一特征回答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在这一的问题上,普通教育更多指向的是符号性知识的学习,即通过符号表达的知识与范畴,它们是人类发现的规律性认知。而职业教育要传授的主要是行动性知识,这些知识表达的是人类的经验、技巧以及做事的智慧,与符号性知识一样,它们都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共同组成了学校课程教学的内容集合,它们既相互区别又深刻关联。当我们在“怎么做”的基础上,追求为什么的时候,行动性知识就与符号性知识产生深刻联系,导向“理实一体”与“知行合一”。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理想内容组织方式是“项目化”,通过项目化把理论性知识与行动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理实一体;在教材的呈现上则需要“立体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实一体 职业教育课程 教学领域 性知识 知识表达 普通教育 知行合一 符号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教学进程优化:教学样式时序的分级匹配
7
作者 郭恩来 朱孝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7-103,112,共8页
技能教学反映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技能教学内容与教学样式的合理匹配是高质量实训教学的必然要求。基于课堂观察与访谈,对技能教学常见样式进行了编码,分析其关键特征;对技能难度作量化分级,统计了三种难度等级技能教学点匹配的样式,通... 技能教学反映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技能教学内容与教学样式的合理匹配是高质量实训教学的必然要求。基于课堂观察与访谈,对技能教学常见样式进行了编码,分析其关键特征;对技能难度作量化分级,统计了三种难度等级技能教学点匹配的样式,通过行为序列分析提取出典型样式时序。发现“引发(I)—示范(D)—操作(O)—支持(S)”结构具有通适性,对于“容易”等级技能,教学样式组合可简化或部分省略;对难度“适中”技能,样式组合需要齐全且时序性增强;对于“难”等级技能,样式时序中应增加“支持”成分并与“反馈”形成组合(F-S)反复出现。这一结果可应用于动作技能教学领域的进程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教学 教学样式 样式匹配 难度分级 时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时代高职“人工智能+”专业课程:逻辑理路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唐林伟 李小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3-13,共11页
AIGC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融入各种职业实践中,成为诸多行业必备的生产工具。开发设计“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面向行业企业提高适应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这一课程体系的外部逻辑是:“人机协作”是AIGC时代工作的基... AIGC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融入各种职业实践中,成为诸多行业必备的生产工具。开发设计“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面向行业企业提高适应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这一课程体系的外部逻辑是:“人机协作”是AIGC时代工作的基本状态;“分形生产”成为企业适应市场的组织方式;数字工匠成为柔性生产企业员工的内在要求。内在的知识论基础包括:具有“软知识”特征的个体知识在高职教育中重要性不断提升;与精益生产相关的技术斡件知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知识的重要基础;系统的工作过程知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知识的核心要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目的知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知识的方向引领。基于以上理论分析,通过课程目标的厘定和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的梳理,构建了高职“人工智能+”专业课程的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 AIGC时代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