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思维培养:基于精准标注技术的智能化课堂教学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宋宇 许昌良 +1 位作者 朱佳 柴少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89,共11页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新型课堂教学以课堂对话为载体,以思维培养为主要目标,智能技术为课堂教学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手段。为了发挥智能技术的作用、赋能课...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新型课堂教学以课堂对话为载体,以思维培养为主要目标,智能技术为课堂教学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手段。为了发挥智能技术的作用、赋能课堂教学分析和高阶思维发展,本研究创设了基于音视频转录文本的课堂教学自动标注方法,以面向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依据,借助卷积神经网络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相结合的混合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大规模课堂数据的快速精准标注,能够有效提炼课堂教学中的思维特征。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适应课堂教学场域的序列模式挖掘技术,揭示了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发展模式和思维进阶规律。为了验证以上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分析和学生思维培养中的作用,本文以广东省A学校为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验并进行了全过程监测,通过对比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监测结果发现,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涉及高阶思维的课堂对话比例得到显著提升,思维链条更长且能体现由低阶思维朝向高阶思维进阶的规律,其中较为显著的长链条对话呈现出知识习得→观点表达→分析阐释→总结归纳→迁移创新的进阶模式。未来智能化课堂教学分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眼:发展以课堂对话为主、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协同标注与分析技术;以发展评测体系为基础,研究覆盖多样态课堂的教学模式;智能技术的选择和运用要更加精准科学地服务于思维发展、认知能力提升等教育教学目标,从而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转型,创建优质高效的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高阶思维 智能技术 自动标注 序列模式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时代教育哲学的技术观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润洲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4,92,共7页
在教育哲学看来,技术不仅指名词意义上的各种教育技能、技巧、方法与手段以及各种物化的工具、设备与信息媒介系统等,而且意味着动词意义上的技术过程,是名词意义上的技术对教育的解蔽、敞亮与构造,是“进行教育的技术”,表现为教育者... 在教育哲学看来,技术不仅指名词意义上的各种教育技能、技巧、方法与手段以及各种物化的工具、设备与信息媒介系统等,而且意味着动词意义上的技术过程,是名词意义上的技术对教育的解蔽、敞亮与构造,是“进行教育的技术”,表现为教育者为了育人运用知识、技能凭借各种工具、媒介技术传授系统知识、培育学生情感、磨砺学生意志与健美学生身体的过程,它具有育人性、情感性与艺术性等特征。按照不同的标准,教育技术至少可分为本源技术与介入技术,“硬”技术与“软”技术,通用技术与专用技术。教育哲学技术观的践行则需秉承教育初衷,为技术“立心”;提升技术素养,将硬技术“软化”;达成人机协同,让技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技术观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龄儿童人工智能启蒙教育框架和实施途径 被引量:15
3
作者 柴阳丽 杜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9-97,共9页
未来智能社会的公民,需要具备与社会相适应的智能素养。当前有关低龄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了培养未来社会有竞争力的公民,有必要探讨面向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低龄儿童的人工智能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内容和途径等。本... 未来智能社会的公民,需要具备与社会相适应的智能素养。当前有关低龄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了培养未来社会有竞争力的公民,有必要探讨面向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低龄儿童的人工智能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内容和途径等。本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和低龄儿童认知特点,探讨低龄儿童人工智能教育价值取向、人工智能教育教育目标和内容、实践形式、实施途径等,强调低龄儿童人工智能教育要承担好启蒙作用,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计算思维、创新能力和人工智能应用意识、促进人工智能素养的后续发展作为AI启蒙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提出通过趣味性方式、简易性工具和方法、生活化和情境化活动的途径开展包括认知体验、思维训练、编程创新和伦理理解等的AI教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儿童 人工智能 启蒙教育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FC知识图的协作学习支架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文涛 崔馨怡 +1 位作者 朱玲林 陶雨晴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5,共11页
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是教育改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提供学习支架是解决协作学习效果欠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以往研究多是教师凭个人经验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所需资源或工具作为学习支架,较少考虑支架设计... 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是教育改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提供学习支架是解决协作学习效果欠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以往研究多是教师凭个人经验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所需资源或工具作为学习支架,较少考虑支架设计步骤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难以回答支架内容设计是否合理、支架位置是否准确、对问题探究过程是否有益、还需进行哪些优化等细节问题。为此,研究倡导利用扩展FC知识图呈现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卡点、思维错路、易遗忘与混淆知识等信息作为学习支架设计的依据,提出了基于扩展FC知识图的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支架设计原型,详细阐述了学习支架设计的具体流程与方法。此外,研究还据此进行了个案研究,分析了支架的启用率及其对协作学习的交互效果、言语交互水平、知识点激活范围和行为转换的影响,证明了该原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指出:支架内容量与表述方式是优化学习支架的两个重要维度,学习支架的启用并非越频繁越好,中等程度的支架启用率更利于协作学习的开展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知识图 问题解决 协作学习 学习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深度推荐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东坡 何彬 +1 位作者 张明焱 段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了向用户推荐符合兴趣偏好的项目,设计一种基于注意力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深度推荐模型。将双层注意力机制设置于网络中,该模型由五个部分构成,在输入层中生成联合深度推荐模型的输入矩阵,通过序列编码层对项目评论文本语义展开正向和... 为了向用户推荐符合兴趣偏好的项目,设计一种基于注意力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深度推荐模型。将双层注意力机制设置于网络中,该模型由五个部分构成,在输入层中生成联合深度推荐模型的输入矩阵,通过序列编码层对项目评论文本语义展开正向和反向编码,获得隐藏状态输出,并将其输入双层注意力机制中,提取项目特征,利用全连接层提取用户偏好特征。在预测层中建立项目与用户的交互模型,获得项目评分,为用户推荐高评分的项目。为了提高模型精度,加权融合MSE损失函数、CE损失函数和RK损失函数建立组合损失函数,对深度联合训练模型展开训练,提高模型的推荐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推荐效果,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注意力机制 循环神经网络 用户偏好 组合损失函数 交互模型 联合深度推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人机协同教育的教师教育变革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周跃良 吴茵荷 蔡连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11,共7页
随着智能技术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教育的人机协同转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软素养和人机协同素养的新要求,进而从需求侧吁求教师教育的深层变革。传统教师教育的特点为培养目标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者”、课程体系倾向于“工具理性至... 随着智能技术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教育的人机协同转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软素养和人机协同素养的新要求,进而从需求侧吁求教师教育的深层变革。传统教师教育的特点为培养目标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者”、课程体系倾向于“工具理性至上”、教学模式局限于“物理课堂空间”,培养的师资难以胜任人机协同教育。应对教育技术革新,教师教育变革的核心理念应为: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培养人机协同教育的合格师资。在人机协同理念指引下对教师教育进行体系再造,包括:重塑培养目标,重视培育未来教师的教育软素养与人机协同素养;重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融合与创生;改革教学模式,开展多模式的协同化智能教学;重建教育评价体系,使用技术实现评价的全过程与成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教育 教师教育变革 核心理念 体系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教育学的精准教学--走向人机协同 被引量:48
7
作者 王良辉 夏亮亮 何文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近年来,精准教学作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脱离甚至违背教育初衷的隐忧。为弥补当前精准教学的这一不足,促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文章在反思传统的精准教学和大数据支持下... 近年来,精准教学作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脱离甚至违背教育初衷的隐忧。为弥补当前精准教学的这一不足,促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文章在反思传统的精准教学和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回归教育学的精准教学,并以人机协同为主要特点构建了一种新的精准教学模式。该模式将精准教学细分为精准导学、精准目标、精准研学、精准诊断、精准干预、精准反馈、精准评估、精准反思和精准拓展等九个方面,并以人机协同作为首要原则对整个模式进行了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教学 人机协同 教育大数据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积极事件显著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来自微信朋友圈分享的证据
8
作者 王春生 叶春斐 +1 位作者 罗劲 任俊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249,共8页
智能设备使人们习惯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前人主要关注人们在线上的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间的关系,但忽视了人们分享的内容本身的价值。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人们记录和分享内容本身的效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 智能设备使人们习惯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前人主要关注人们在线上的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间的关系,但忽视了人们分享的内容本身的价值。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人们记录和分享内容本身的效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人们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内容的效价能够预测其主观幸福感;主动地或刻意地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积极效价的内容都能提升人们的情感幸福感。本研究证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积极内容这件小事,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微信朋友圈 情感幸福感 积极事件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促进知识理解:以概念转变为目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杜华 顾小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77,共11页
理解被广泛认为是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为理解而教,为理解而学”已然成为学界共识。知识理解是概念转变的基础,知识应用与创新的前提,是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关键,是深度学习的旨向。人工智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样的知识呈现方式与形态,... 理解被广泛认为是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为理解而教,为理解而学”已然成为学界共识。知识理解是概念转变的基础,知识应用与创新的前提,是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关键,是深度学习的旨向。人工智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样的知识呈现方式与形态,提供更精准的学习分析,创设智能化的真实学习情境,为学习者的概念转变与知识理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以概念转变为切入点,以上海方略教育研发的智能全息盒子为主要的智能仿真学习环境,开展了一项实证研究,旨在探究智能仿真学习环境对学习者概念转变的影响,由此窥察人工智能促进知识理解的诸多可能。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所建构的智能仿真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概念转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知识理解 概念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乃启 狄伟锋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90,共3页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实现碳达峰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能源、经济、环境、科技所组成的复杂系统中,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推动和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资源。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在碳达峰背景下有所作为...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实现碳达峰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能源、经济、环境、科技所组成的复杂系统中,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推动和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资源。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在碳达峰背景下有所作为。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高校应该加快从理念、范式、国际化等方面入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优秀人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游戏如何支持孤独症儿童教育?——基于国际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艳双 朱立新 +1 位作者 逯行 高红英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孤独症儿童常具有社会交往障碍、行为重复刻板和兴趣固定狭隘等特征,教育训练为其主要治疗手段。虚拟游戏以其可视化、交互性与场景性等特点,有助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干预。利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国际上利用虚拟游戏支持孤独症儿童干预... 孤独症儿童常具有社会交往障碍、行为重复刻板和兴趣固定狭隘等特征,教育训练为其主要治疗手段。虚拟游戏以其可视化、交互性与场景性等特点,有助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干预。利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国际上利用虚拟游戏支持孤独症儿童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1)虚拟游戏支持孤独症儿童教育的关键技术包括可视化技术、虚拟代理技术和新兴技术。可视化技术将人的肢体与面部情绪以3D动画的形式突显,促进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与识别能力的培养;虚拟代理技术帮助孤独症儿童通过化身与其他对象交互,提升其社交能力;利用新兴技术构建可交互的虚拟现实环境,可强化孤独症儿童因果关系理解与独立出行体验。(2)虚拟游戏可作为孤独症儿童教育中的认知工具和教与学支持工具,帮助其进行词汇学习、数字化阅读与编程学习。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发展可运用多模态分析技术,拓展虚拟游戏教学效果的测评方式;重视虚拟游戏教育应用伦理风险,构建“政—企—校”协同联动的多元共治机制;以学习需求为导向,构建虚拟游戏设计框架;在职业培训与就业支持中,重视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游戏 孤独症儿童教育 特殊教育 系统性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EM教育的学习者创造力测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刚 吴童 李菲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8,共8页
对学习者的创造力进行测评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实践的难题。STEM教育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为评估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境。研究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和吉尔福德的创造力结构划分理论,解析了STEM教育活动中... 对学习者的创造力进行测评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实践的难题。STEM教育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为评估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境。研究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和吉尔福德的创造力结构划分理论,解析了STEM教育活动中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和思维同一性特征,构建了面向STEM教育情境的创造力评价模型。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机器人教育活动中学生在S.T.E.M学科维度的创造性表现和思维过程特征,设计了面向教育机器人活动的创造力观测量表,并在小学生机器人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开展实践应用。研究表明,基于该模型的测评工具和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学习者的创造力水平,支持对学习者创造力学科倾向的深度分析,有助于厘清学习者知识基础对创造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创造力 机器人教育 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数字化转型框架研究:比较与镜鉴 被引量:6
13
作者 钟志贤 杨佳 +1 位作者 张义 蒋云良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8,共10页
数字化转型框架是转型实践中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工具,有利于引导组织机构明确战略愿景、核心使命,以及实现转型目标的核心场景、动力机制和关键能力,最终帮助组织机构制定转型行动计划。以国际上75个有关企业(37个)、政府(15个)和教育(23... 数字化转型框架是转型实践中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工具,有利于引导组织机构明确战略愿景、核心使命,以及实现转型目标的核心场景、动力机制和关键能力,最终帮助组织机构制定转型行动计划。以国际上75个有关企业(37个)、政府(15个)和教育(23个)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为研究样本,采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分别对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进行编码。在词频和聚类编码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研究发现,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共同关键行动域是“数字战略和规划、数字技术和数据、数字人才和文化、数字信息安全与伦理、数字生态系统”;在个性特征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框架关注客户需求和创新商业模式;政府数字化转型框架注重利用数据革新公共服务模式及其流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聚焦在培养师生数字素养方面。镜鉴国际经验,基于数字文明时代、转型内涵、框架特征、行动要素、实践逻辑五大视域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框架应用的成效和转型智慧的涌现,必须彰显“使用者设计”,遵循“自发秩序原理”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国际镜鉴 比较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同学习的群体动力理论模型、案例设计与实现策略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晶晶 胡卫平 逯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9,共9页
后疫情时代,以在线、合作、开放为特征的在线协同学习已成为学习的新常态。群体动力是激发学习者产生强烈求知欲和引发在线协同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力,它不仅强调团队成员的个体投入,还特别重视团队成员之间的群体互动行为。群体动力与在... 后疫情时代,以在线、合作、开放为特征的在线协同学习已成为学习的新常态。群体动力是激发学习者产生强烈求知欲和引发在线协同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力,它不仅强调团队成员的个体投入,还特别重视团队成员之间的群体互动行为。群体动力与在线协同学习效果紧密相关,群体动力模型的构建是深度推进在线协同学习研究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基于群体动力理论和社会凝聚力理论,通过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明确关键要素,从现实旨归、动力机制、空间形态和实践向度四个维度构建在线协同学习群体动力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创新思维及其培养方法》为例,从学习者个体的任务驱动和学习者群体的合作驱动视角进行案例设计。最后,提出了提升在线协同学习群体动力的策略,包括注重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营造在线协同氛围、提升教师情感与社会性支持服务、开展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同学习 群体动力 理论模型 案例设计 实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测评模型及指标赋权 被引量:11
15
作者 洪清玉 康春花 +1 位作者 曾平飞 俞向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5,共8页
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测量与评估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议题,其测评模型及指标赋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研究者关注的首要问题.该文在梳理数学问题的定义、已有的测评内容和方式的基础上,从问题的本质特征、数学特征和语言特征这3个维度构... 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测量与评估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议题,其测评模型及指标赋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研究者关注的首要问题.该文在梳理数学问题的定义、已有的测评内容和方式的基础上,从问题的本质特征、数学特征和语言特征这3个维度构建数学问题提出的测评模型,并对该模型中的指标进行了2级赋权.研究结果表明:(i)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指标均较好,所提测评模型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并且各维度的内部信度也较高;(ii)最大特征根计算的一致性指标C_(I)和一致性比例C_(R)表明,基于矩阵判别表的专家赋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赋权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测评模型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为如何测量及评估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提供了较为合理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问题提出能力 测评指标 测评工具 指标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文本挖掘深度混合推荐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婧 陈增照 +1 位作者 段超 王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3-740,共8页
当前,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获取满足用户需求的视频资源变得越来越困难,用户面临严重的信息焦虑和信息过载问题,然而各种辅助信息中蕴含着大量的与用户兴趣偏好及项目特征相关的信息并没有在经典推荐系统中得到利用.鉴于深度学习在特征... 当前,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获取满足用户需求的视频资源变得越来越困难,用户面临严重的信息焦虑和信息过载问题,然而各种辅助信息中蕴含着大量的与用户兴趣偏好及项目特征相关的信息并没有在经典推荐系统中得到利用.鉴于深度学习在特征提取和注意力机制在特征选择方面的突出表现,充分有效利用各种辅助信息缓解矛盾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利用文本上下文信息的深度混合推荐方法.该方法将视频标题和视频简介组合,经过预训练的词嵌入模型Glove转化为词向量,通过融合多头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项目潜藏因子,再结合概率矩阵分解实现用户对视频资源的评分预测.在ML-100k、ML-1m、ML-10m、Amazon四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结果优于PMF、CDL、ConvMF等基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信息 多头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协同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博士后”制度的生成逻辑、不足及展望——从《“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实施办法》说起 被引量:3
17
作者 苌光锤 陈晨 刘剑虹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100,112,共10页
博士后制度作为高层次人才供给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博士后制度依然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广而全的泛精英化发展模式致使博士后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博士后制度改革的呼声愈发高涨。而“超级博士后”制度... 博士后制度作为高层次人才供给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博士后制度依然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广而全的泛精英化发展模式致使博士后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博士后制度改革的呼声愈发高涨。而“超级博士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当前博士后人才培养制度的升级与转型。然而,作为初生之物,其制度还存在概念与遴选条件模糊不清、选才门户存在偏见,以及制度供给与治理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和不足。未来,“超级博士后”制度应打破选才藩篱,秉持公平与开放原则揽四海人才;加快“超级博士后”人才培养生态链上的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治理与决策由“单一集中”模式走向“多元民主”模式,以便提高“超级博士后”制度的生命力和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博士后 博士后制度 生成逻辑 高端拔尖人才 制度 人才培养 变革 生态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属性:动允性概念的方法论蕴含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佳佳 任俊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4-218,共5页
动允性是指环境提供给有机体的行动可能性。1977年,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首次提出了“动允性”概念。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方法论含义。首先,动允性超越了传统二元论思维的束缚。它既不是环境方面的物理属性,也不是动物方面的主观属性,而是... 动允性是指环境提供给有机体的行动可能性。1977年,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首次提出了“动允性”概念。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方法论含义。首先,动允性超越了传统二元论思维的束缚。它既不是环境方面的物理属性,也不是动物方面的主观属性,而是环境与动物交互作用中的一个关系属性。其次,动允性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和意义与动允性的关系属性是一致的。它主张意义既不外显于事物的外部,也不隐藏于事物的内部,而是嵌入于有机体和环境的互动互补关系之中。最后,这种关系属性使它免于被归结为物理的或心理的性质,从而超越了还原论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允性 生态心理学 关系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教师培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换芳 张书宁 林一钢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6期39-43,共5页
培养复合型教师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众多创新举措之一,它的提出是顺应当前社会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时代之举。那么,究竟什么是复合型教师以及如何培养复合型教师?这是当下改革者和研究者较为关心的问题。文章尝试提... 培养复合型教师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众多创新举措之一,它的提出是顺应当前社会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时代之举。那么,究竟什么是复合型教师以及如何培养复合型教师?这是当下改革者和研究者较为关心的问题。文章尝试提出复合型教师的含义以及其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理念三方面的素质结构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创新职前教育模式和健全职后成长机制两条路径,以此推进复合型教师的培养与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复合型教师 教师培养 素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环境中自我调节学习和同伴互动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韩中美 田甜 +1 位作者 何涛 黄昌勤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06,共8页
同伴互动是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知识构建的关键,也是提升在线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自我调节学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而同伴互动作为学习行为的一种,同样可以被其影响,由于当前缺乏对在线学习过程数据的全面挖掘并量化自我调... 同伴互动是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知识构建的关键,也是提升在线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自我调节学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而同伴互动作为学习行为的一种,同样可以被其影响,由于当前缺乏对在线学习过程数据的全面挖掘并量化自我调节学习和同伴互动,导致两者之间具体关系仍然有待深入探究。该文通过采集学习者的日志数据和讨论文本数据,首先采用两阶段聚类法量化自我调节学习水平,然后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社会认知网络分析和LSTM方法全方位挖掘和量化同伴互动水平的行为水平、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三个维度,最后进一步分析自我调节学习水平和同伴互动水平不同维度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显示,在线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习者还不具备高水平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而且同伴互动也更多停留在浅层的行为层面;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互动时的认知结构会受到教师发布学习主题的影响;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对同伴互动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调节学习 同伴互动水平 社会网络分析 认知网络分析 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