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流动的交易:多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因素——以浙江省义乌市后乐村为个案的实地研究 |
张兆曙
|
《社会》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2
|
经济行动与社会关系——对浙江省义乌市H村的调查分析 |
许放明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3
|
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 |
程郁
陈雪
|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69
|
|
4
|
新型城镇化中外来农民工社会融入服务及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基于浙江省武义县桐琴镇的调查 |
鲁可荣
周洁
刘红凯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4
|
|
5
|
大学教师学术品质的认识与构建 |
舒志定
方湖柳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6
|
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现状、问题与政策 |
鲁可荣
刘红凯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7
|
浙江省小企业集群现象产生的历史与文化解释 |
胡晓飞
范叙春
|
《华东经济管理》
|
2003 |
6
|
|
8
|
论能人治理型村庄的领导体制——以浙江省两个能人治理型村庄为例 |
卢福营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9
|
农村经济社会变迁与村治发展 |
卢福营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2002 |
4
|
|
10
|
“工具性表达”:发达农村社区礼物交换的实质——对浙江省临海市A村一起丧葬事件中“礼物”的叙说 |
董金松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1
|
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雁溪乡为例 |
葛深渭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2
|
村社区公共权力的监督——兼以浙江省的两个村为例分析 |
卢福营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
|
|
13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体和集体主义 |
李志远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4
|
西部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户经济能力 |
王景新
|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5
|
浙江中部城市群整合发展的新模式:产业集群化 |
李杰义
|
《华东经济管理》
|
2006 |
3
|
|
16
|
欠发达山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雁溪乡为例 |
葛深渭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7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 |
应小丽
|
《学术论坛》
|
2002 |
1
|
|
18
|
集体经济的历史演进:从家族公社到合作经济 |
王景新
|
《古今农业》
|
2012 |
1
|
|
19
|
热带地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政府责任与决策取向 |
熊晚珍
车裕斌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20
|
论邓小平经济法制思想 |
戴建庭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