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需要”的意识形态生成——论布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逻辑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晓珊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布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以"需要"的意识形态生成理论为基点,揭示了隐藏在丰盛的"物"背后的使用价值拜物教,补充了马克思商品交换价值拜物教的缺憾,进而揭示了需要是如何被意识形态所编码,直至最后完成了消费社会... 布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以"需要"的意识形态生成理论为基点,揭示了隐藏在丰盛的"物"背后的使用价值拜物教,补充了马克思商品交换价值拜物教的缺憾,进而揭示了需要是如何被意识形态所编码,直至最后完成了消费社会符号价值体系的建构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 消费社会 布希亚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与青年群体的幸福感——基于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郭小弦 芦强 王建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2,共9页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不断影响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体验。本研究以主观幸福感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幸福感...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不断影响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体验。本研究以主观幸福感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存在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影响了青年群体的社交网络,能够提高网络资源、改变网络结构;并通过网络中蕴含的网络资源和其中的高地位群体提供社会支持,从而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互联网使用 社会网络 中介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职的想象:城市女性的产前检查、身体经验与主体性 被引量:59
3
作者 林晓珊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157,共25页
现代医疗技术的变迁深刻地影响了城市女性的母职体验。在健康的重要性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特点的情境之下,产前检查已经成为一项孕妇必须承担的健康新伦理,并形塑了孕妇独有的母职经验。本文基于作者在一座中等城市的妇幼保健院历时半年多... 现代医疗技术的变迁深刻地影响了城市女性的母职体验。在健康的重要性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特点的情境之下,产前检查已经成为一项孕妇必须承担的健康新伦理,并形塑了孕妇独有的母职经验。本文基于作者在一座中等城市的妇幼保健院历时半年多的民族志观察所获资料和以阿霞的身体经验为个案的深度剖析,揭示了在健康话语占主导地位的医疗化社会中,城市女性是如何在产检过程中体验母职的。文章指出,医疗技术的干预使孕妇自身的身体经验被不断贬低,并屈从于医学话语的建构,而不是由女性自己言说,怀孕的身体亦被医学凝视所客体化并失去其自身的主体性,母职的体验也因此变成了一种经由现代医学健康方案所主导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职 产前检查 身体经验 主体性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遇与体验:一个阶层旅行者的自我民族志 被引量:39
4
作者 林晓珊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23,37,共10页
阶层固化的趋势引发了人们对当前社会流动机制的普遍担忧和不满。大量实证研究已经揭示,家庭背景对教育获得有显著影响。但一些底层农家子弟在缺乏良好家庭背景的情况下同样获得了高学业成就,表明教育依然是底层子弟实现阶层跨越的有效... 阶层固化的趋势引发了人们对当前社会流动机制的普遍担忧和不满。大量实证研究已经揭示,家庭背景对教育获得有显著影响。但一些底层农家子弟在缺乏良好家庭背景的情况下同样获得了高学业成就,表明教育依然是底层子弟实现阶层跨越的有效路径。本文以阶层旅行为核心分析概念,以自我民族志为叙述方式和研究方法,重点围绕着个人生命历程中的境遇,探讨了目标导向、教育期望、成就动机、职业抱负以及知识的无力感等内在的心理因素和情感结构对阶层旅行的影响,以及高学业成就的获得过程究竟是如何促进阶层跨越式的流动。囿于学识和经历,文章对底层子弟阶层流动状况和自我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反思还不够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旅行者 自我民族志 社会流动 阶层固化 底层子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捆绑式发展”与“隐喻型政治” 对汶川地震灾区平坝羌寨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辛允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9-183,共25页
笔者对汶川地震灾区平坝羌寨旅游开发与重建过程进行实地考察,把由政府主导"现代化工程"的社会发展样式称为"捆绑式发展"。在这种发展模式的运作过程中,当地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权力与话语博弈事件,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 笔者对汶川地震灾区平坝羌寨旅游开发与重建过程进行实地考察,把由政府主导"现代化工程"的社会发展样式称为"捆绑式发展"。在这种发展模式的运作过程中,当地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权力与话语博弈事件,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发展话语"被村民巧妙地操作化运用,演绎出某种较新的草根政治"版本",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隐喻型政治"。"捆绑式发展"与"隐喻型政治"之间存在诸多值得关注的联系,透过这种联系,可以从某个视角窥探到中国基层政治形态的一些微妙演化和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灾后重建 捆绑式发展 隐喻型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消费政治:消费不平等研究的历史逻辑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晓珊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3-212,共10页
消费不平等是消费社会中最大的政治。回顾消费革命和消费研究的历史,可以发现,消费曾被当作重要的政治问题而讨论过,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的、文化的或社会的行为,更是一种政治实践的行动策略和社会控制的治理技术。然而,在私人化和浪... 消费不平等是消费社会中最大的政治。回顾消费革命和消费研究的历史,可以发现,消费曾被当作重要的政治问题而讨论过,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的、文化的或社会的行为,更是一种政治实践的行动策略和社会控制的治理技术。然而,在私人化和浪漫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冲击下,消费渐渐疏离了政治,个体化差异成为不平等的华丽外衣,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素被掩盖。但不平等的政治从来都是无法隐藏的,所有的消费不平等问题最终都将以政治问题的形式爆发出来。重返消费政治的分析框架,让个人消费与解放政治再续良缘,不仅是基于历史的发掘,也是对全球化时代日趋扩大的消费不平等现象的一种理论回应和学术关怀,因而有着必然的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政治 消费不平等 公民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消费与城市生活的空间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晓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93,共8页
在现代城市中,汽车作为一种新的空间实践方式对生活世界的空间安排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消费者个体来说,汽车不仅是一种突破生活空间限制的交通工具,也是重新组织现代城市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一种便捷手段。通过对41个广州城市家... 在现代城市中,汽车作为一种新的空间实践方式对生活世界的空间安排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消费者个体来说,汽车不仅是一种突破生活空间限制的交通工具,也是重新组织现代城市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一种便捷手段。通过对41个广州城市家庭汽车消费者的深度访谈发现,在流动性越来越强的城市社会中,汽车不仅在空间维度上使人们的生活世界不断扩大,而且也在社会流动能力的提升与社会关系的再生产等方面重构了现代城市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消费 城市生活 空间实践 空间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