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构建教育硕士“一点二线三面”培养模式——以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文教育硕士培养为例 |
张先亮
陈玉兰
蔡伟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2
|
在文学和语言之间筑路前行--高玉教授访谈录 |
高玉
孙伟民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中西会通与现代汉语“文学”概念的形成 |
高玉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明清世情小说梦境插图的图像隐喻与文学功能 |
曾礼军
刘宇颂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对《西游记》在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中呈现方式的考察 |
罗炅
高玉海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鲁迅研究的语文学路径——以李冬木的翻译和研究为中心 |
蒋永国
姚洁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学院批评”与“作家批评”——当代文学批评的两种路向及其问题 |
高玉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
8
|
论浙江现代儿童文学作家群体的生成及其历史贡献 |
郑欢欢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9
|
论浙江新文学作家群对两浙文化传统的承传 |
王嘉良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2004 |
3
|
|
10
|
聚焦文学:《新青年》中浙江作家群凸现的意义 |
王嘉良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1
|
中国儿童文学知识生产的机制与路径 |
吴翔宇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2
|
引领新潮:浙江作家群领衔新文学流派的意义 |
王嘉良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3
|
地域文化视阈中的浪漫文学诉求--论“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浪漫主义思潮 |
王嘉良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4
|
阮元“文”论在晚清民国的回响——兼论近代文学观念的建立 |
普慧
周洁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中国儿童文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逻辑进路 |
吴翔宇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地方路径视域下湖南儿童文学的知识生产 |
吴翔宇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石榴籽符号:构建、运用及其意蕴 |
冯建勇
黄嵩杰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8
|
国语建立之后现代文写作用典状况 |
高玉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论早期新诗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借鉴与误读 |
李蓉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清末文字改革的简字想象 |
高玉
|
《学术界》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