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培训消费研究——基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城乡4所学校的调研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天平 周兰芳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2,共6页
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四所具有鲜明城乡特点学校的学生课外培训消费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的问卷对这四所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培训消费现象非常普遍,但是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家庭子女数、父母... 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四所具有鲜明城乡特点学校的学生课外培训消费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的问卷对这四所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培训消费现象非常普遍,但是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家庭子女数、父母亲学历、年级不同等,对学生的课外培训消费不同程度的影响。城镇学生和家庭月收入高的学生课外培训消费规模和支出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应从政府、教育部门、社会及家庭四个方面规范和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培训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补习 特长培训 义务教育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与高等教育市场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天平 刘爱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4,共3页
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与高等教育市场化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从根源上讲,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是受高等教育市场化所驱动的,是其必然选择。但由于高等教育市场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又决定了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必然要超越它,做到趋利避害和... 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与高等教育市场化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从根源上讲,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是受高等教育市场化所驱动的,是其必然选择。但由于高等教育市场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又决定了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必然要超越它,做到趋利避害和坚持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 特色创建 高等教育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隐喻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天平 刘爱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9年第3期30-34,共5页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隐喻也存在于大学之中。比如,对"象牙塔"、"动力站"和"有机体"这三个经典的大学隐喻进行分析,可以本质地把握大学的发展脉络。实际上,它们曲折地反映了大学教育的理性主义、工具...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隐喻也存在于大学之中。比如,对"象牙塔"、"动力站"和"有机体"这三个经典的大学隐喻进行分析,可以本质地把握大学的发展脉络。实际上,它们曲折地反映了大学教育的理性主义、工具主义和存在主义三种哲学思想以及大学理念的不断演化和人们对大学认识的深化。作为人类对大学的一种认知,隐喻有其合规律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的怀旧、愉悦和忧郁之情,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这三种隐喻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隐喻 象牙塔 动力站 有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属性的大学学科治理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天平 薛长凤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25,共8页
学科是形而上的知识门类、形而下的组织建制和社会实践的统一体。学科治理是对大学治理的纵深推进。学科治理要以学科的知识体系属性、组织建制属性、实践属性为依据,确定学科治理的一系列规范,从而提高学科治理的有效性。我国学科治理... 学科是形而上的知识门类、形而下的组织建制和社会实践的统一体。学科治理是对大学治理的纵深推进。学科治理要以学科的知识体系属性、组织建制属性、实践属性为依据,确定学科治理的一系列规范,从而提高学科治理的有效性。我国学科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学科治理范围受限,学科治理主体权力缺失,学科治理制度不健全,学科治理文化的行政化和功利化取向。因此,应努力跨越学科壁垒,激发学科治理的内生动力;基于多元主体协商共治,促进学科治理结构的形成;加强学科组织建设,夯实学科治理的组织基础;基于学科的知识属性、组织属性与实践属性,培育民主自治开放的学科治理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学科属性 学科治理 行政权力 学术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英化阶段的中国大学特色:回顾与反思
5
作者 杨天平 刘爱生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66,共5页
从19世纪末的萌芽到20世纪末的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大学探索形成自身特色的百年。作为后发外生型的中国大学,其特色之路充满了障碍和矛盾。中国大学一直处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之中,处在学术自主与外在控制的挣扎之中,处在借鉴模仿... 从19世纪末的萌芽到20世纪末的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大学探索形成自身特色的百年。作为后发外生型的中国大学,其特色之路充满了障碍和矛盾。中国大学一直处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之中,处在学术自主与外在控制的挣扎之中,处在借鉴模仿与追寻特色的徘徊之中,处在"致力于高深学问"与"升官发财之阶梯"的矛盾之中。现代中国大学要追求其最原始的特色,必然要从内向外进行根治,回归大学的本性,遵循大学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化阶段 中国大学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洛尼亚进程述论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天平 金如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2,共14页
作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重大举措的博洛尼亚进程,即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进程,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以建构欧洲高等教育区为目标,旨在加强各成员国之间高等教育的可比性和兼容性,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吸... 作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重大举措的博洛尼亚进程,即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进程,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以建构欧洲高等教育区为目标,旨在加强各成员国之间高等教育的可比性和兼容性,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重塑欧洲高等教育的辉煌。1999年6月,欧洲29国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提出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具体构想、行动纲领和工作计划。其后,经过历次会议特别是5次部长峰会的评估和改革,逐步形成"学位体系建设、质量保证、学位互认、促进流动、联合学位、终身学习、社会维度和机会均等、提升就业力、全球化背景下的欧洲高等教育"等新的行动目标,并在学制改革、质量保证、学分互换、学位互认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2007年的伦敦会议明确提出,要建设"全球化背景下的欧洲高等教育区"。从《索邦宣言》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设想到EHEA的形成规模,从当初的4个发起国到现在的46个成员国,博洛尼亚进程走过了10年,其内容不断丰富,目标日益完善,原则广受认同,且一直处于发展、改革和完善之中,致力于协调进程在各国实施进度的差异、保持进程趋同化发展中的多样性、寻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区域性合作和竞争中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洛尼亚进程 欧洲高等教育 欧洲高等教育区 高等教育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