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造国家精品课程 促进教育技术学科发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剑平 夏洪文 +3 位作者 楼广赤 章苏静 黄立新 张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4,共4页
《现代教育技术》已进入国家级精品课程行列,本文结合该课程的发展历程,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精品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夏洪文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4-36,共3页
本文就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及对教育技术学的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良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1-19,共9页
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不仅指教学研究中技术问题的显性化,更是指教学研究中技术思维的意识形态化,最终将会引起教学研究的范式变迁。长期以来,由于理论传统对技术的排斥、技术本身的自我隐蔽,以及人们对物质技术的偏爱,使得技术主题在教... 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不仅指教学研究中技术问题的显性化,更是指教学研究中技术思维的意识形态化,最终将会引起教学研究的范式变迁。长期以来,由于理论传统对技术的排斥、技术本身的自我隐蔽,以及人们对物质技术的偏爱,使得技术主题在教育理论中一直处于历史性缺席状态。现代教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变革了传统教育理论赖以成立的基础,为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提供了实践基础。而学习科学凭借其跨学科与综合研究、以设计研究为研究方法论的优势迅速崛起,为技术走进教学研究指明了可行之路。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科中最具活力的学科,将成为教育学研究技术问题最为可靠的倚重者。教育技术学应在培育技术时代的教育哲学与建设教育的临床学两个方面做出建树,因为技术时代的教育哲学将为教育变革提供理论的指引,而教育临床学又为技术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入口。教育技术学可以借此逐步提升自己在教育学中的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转向 教育临床 学习科学 教育技术学 教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剑平 章苏静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5-41,共7页
近年来各级各类教育技术学科竞赛活动络绎开展,作为大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科专业建设的推动力量,学科竞赛已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阐述教育技术学科竞赛与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关系、教育技术学科竞赛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各类教育技术学科竞赛活动络绎开展,作为大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科专业建设的推动力量,学科竞赛已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阐述教育技术学科竞赛与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关系、教育技术学科竞赛的现状与发展、提升竞赛水平的基本策略,并就"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为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学科竞赛 大学生 教育技术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中信息技术用途及限度的伊德技术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良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15-20,共6页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缺乏对其应用方式与限度的理性分析。以当前技术哲学主流的技术现象学,特别是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作为分析框架,来理性分析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缺乏对其应用方式与限度的理性分析。以当前技术哲学主流的技术现象学,特别是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作为分析框架,来理性分析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必要的。技术现象学中最基础的问题就是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伊德指出人与技术存在4种关系,即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与背景关系,这4种关系形成了"人-技术"关系的连续统,具有较好的理论自洽性与普适性。用这一框架来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则分别对应于教育传播技术、教育数据挖掘、教育游戏技术和默会教学法。作为"双刃剑"的另一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限度应重点考虑技术对人的知觉的片面转化、人工智能的局限和技术的文化适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技术现象学 具身关系 解释关系 它异关系 背景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技术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良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26-34,共9页
在教育研究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节一直是一个困惑学界的难题。虽然理论由于更加强调内在逻辑的一致而将复杂的现实精简了,实践由于无限复杂而将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事物绑定在了一起,但是由于人们常常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内在一致性... 在教育研究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节一直是一个困惑学界的难题。虽然理论由于更加强调内在逻辑的一致而将复杂的现实精简了,实践由于无限复杂而将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事物绑定在了一起,但是由于人们常常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内在一致性而忽视了其内在差异,因而导致两者的脱节。事实上,理论指导实践并不是必然的、无条件的,而是需要在人类知行统一的要求下寻找到一个实现两者相互转换的中介。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康德通过判断力(或理性)对休谟法则的解决,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观,都可以推导出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这一观点。以此观之,教育技术或可成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教育技术对理论的态度是实用的,这是理论向实践转换的前提;教育技术对实践的态度是批判的,这是实践向理论转换以及实践创新的前提;教育技术对工具的态度是批判的,这是实践对理论的反作用。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其主要任务就是创建理论与实践工具。如此教育技术将超越原有的学科范畴,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建构主义: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回归 被引量:7
7
作者 夏洪文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7,共3页
近年来 ,西方一些教育学家和专业杂志已经对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出质疑 ,认为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必须牢固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这个问题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方法和对学... 近年来 ,西方一些教育学家和专业杂志已经对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出质疑 ,认为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必须牢固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这个问题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方法和对学习动力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建构主义 复杂事件 具化认知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教育:现状、问题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23
8
作者 张剑平 王益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5-68,共4页
教育机器人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载体,机器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机器人教育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在阐述教育机器人概念和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机器人教育的现状和... 教育机器人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载体,机器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机器人教育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在阐述教育机器人概念和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机器人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从产品研发、教育应用、标准研制、协作研究等方面提出推进机器人教育的若干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机器人 机器人教育 标准 现状 问题 推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线追踪技术及其在e-Learning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家华 彭超云 张剑平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09年第5期74-78,共5页
视线追踪作为视觉心理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正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将视线追踪技术应用于e-Learning系统中,将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介绍了视线追踪技术及其特点,并通过两个眼动实验案例论述了该技术在e-Learning研究中的应用,以及... 视线追踪作为视觉心理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正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将视线追踪技术应用于e-Learning系统中,将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介绍了视线追踪技术及其特点,并通过两个眼动实验案例论述了该技术在e-Learning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对e-Learning系统设计的启示。最后以AdeLE项目为例,阐述了视线追踪技术在适应性e-Learning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线追踪 E-LEARNING 眼动 适应性 学习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语义网:网络学习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洪文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7,共4页
本文阐述了教育语义网的定义和优点,并从学生代理、教师代理、内容代理、教育语义网的本体语言等方面对教育语义网作了较详细介绍,论述了教育语义网是网络学习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教育语义网 网络学习 代理 本体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剑平 李慧桂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基于信息技术的问题解决。本文在阐述问题解决概念、过程与策略的基础上,从问题解决的视野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模块设置、知识建构与教学策...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基于信息技术的问题解决。本文在阐述问题解决概念、过程与策略的基础上,从问题解决的视野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模块设置、知识建构与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 信息技术 课程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7
12
作者 夏洪文 柏忠贤 刘芳华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年第6期56-58,共3页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北咸宁学院719名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和报刊成为大学生最喜欢的大众媒介,大学生使用媒介呈现"复合化"趋势,"了解生活咨讯"和&q...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北咸宁学院719名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和报刊成为大学生最喜欢的大众媒介,大学生使用媒介呈现"复合化"趋势,"了解生活咨讯"和"娱乐"成为大学生接触大众媒介的主要动机。但同时存在媒介接触状况有不良倾向,媒介道德规范认识模糊、自律意识不足,大学生利用大众媒介进行创作的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需要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文化建设的范畴,树立大学生选择和使用媒介的自我教育意识等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师范生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arning系统管理的科学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洪文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6-29,共4页
提出和促进e-Learning需要明确组成这个复杂系统的几个关键要素:所要传递的内容,相关理论模型,技术的选择,涉及到的人力资源,以及计划使用e-learning的环境,与e-learning的教育和最优整合相关的组织问题等。
关键词 E-LEARNING系统 管理 I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多媒体在线测试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洪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100,共4页
本文从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相融合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基于Web的多媒体在线测试系统,并从教师和学生参入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探讨了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 在线测试系统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R范式下教学系统质量的评测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文涛 周跃良 +2 位作者 李鸣华 朱玲林 李菲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5,共8页
基于DBR创生的情境性知识进行教学评测,多依赖从教者或专家的个人经验与个人智慧,主观性较强。为克服这一不足,研究基于DCR下的教学系统概念模型及IIS图分析法,以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教学系统的质量评测应从教学系统的一致性、适应... 基于DBR创生的情境性知识进行教学评测,多依赖从教者或专家的个人经验与个人智慧,主观性较强。为克服这一不足,研究基于DCR下的教学系统概念模型及IIS图分析法,以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教学系统的质量评测应从教学系统的一致性、适应性和学生参与度三维度考虑,并以此为思考框架,构建出评测教学系统质量的指标体系,包括目标知识点的学习水平与任务类型的一致性、被激活的IIS子图与任务的知识组块的一致性、学习目标的层级多元性、媒体多元性、目标知识点的活动多元性、学生言语参与度、学生知识参与度、知识点总激活量、目标知识点总激活量等九大指标。这些指标值多通过教学系统中信息处理主体输出的信息流推算得来,难以干预,客观性较强。通过这些指标数据能客观、清楚地说明课堂教学的整体交互水平如何、教学手段与学习目标是否一致、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如何、教学系统能否应对突发教学问题及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如何等反映教学系统质量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R IIS图 教学系统 一致性 适应性 参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FC知识图的协作学习支架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文涛 崔馨怡 +1 位作者 朱玲林 陶雨晴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5,共11页
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是教育改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提供学习支架是解决协作学习效果欠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以往研究多是教师凭个人经验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所需资源或工具作为学习支架,较少考虑支架设计... 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是教育改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提供学习支架是解决协作学习效果欠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以往研究多是教师凭个人经验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所需资源或工具作为学习支架,较少考虑支架设计步骤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难以回答支架内容设计是否合理、支架位置是否准确、对问题探究过程是否有益、还需进行哪些优化等细节问题。为此,研究倡导利用扩展FC知识图呈现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卡点、思维错路、易遗忘与混淆知识等信息作为学习支架设计的依据,提出了基于扩展FC知识图的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支架设计原型,详细阐述了学习支架设计的具体流程与方法。此外,研究还据此进行了个案研究,分析了支架的启用率及其对协作学习的交互效果、言语交互水平、知识点激活范围和行为转换的影响,证明了该原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指出:支架内容量与表述方式是优化学习支架的两个重要维度,学习支架的启用并非越频繁越好,中等程度的支架启用率更利于协作学习的开展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知识图 问题解决 协作学习 学习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屏”网络课程界面的眼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家华 张剑平 +2 位作者 黄丽英 彭超云 林晓芬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09年第6期74-78,共5页
"三分屏"是当前网络课程界面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呈现方式,本文对这种界面的有效性进行实验研究。结合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运用眼动追踪技术,从认知心理学的层面探讨"三分屏"网络课程中教师形象的呈... "三分屏"是当前网络课程界面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呈现方式,本文对这种界面的有效性进行实验研究。结合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运用眼动追踪技术,从认知心理学的层面探讨"三分屏"网络课程中教师形象的呈现方式对学习者的信息加工、认知负荷和学习效果的影响,试图揭示网络学习的基本规律,为网络课程的有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课程 三分屏 眼动实验 认知负荷 学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协作学习中的智能代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剑平 陈天云 王利兴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46,共5页
网络学习日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学习方式被大家所接受 ,协作学习作为网络学习的有效方式 ,在实际开展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利用智能代理技术构建由学生代理、教师代理、信息代理组成的网络协作学习智能代理模型 。
关键词 网络协作学习 学生代理 教学代理 信息代理 学习方式 智能代理模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过程信息加工模型的演变与思考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家华 张剑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从信息加工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学习过程模型研究的几次转向:从认知加工到意义建构、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认知、从一般过程到具体过程、从认知因素到非认知因素;结合当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学习过程研究的未来趋势:从计算机隐喻转向人脑... 从信息加工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学习过程模型研究的几次转向:从认知加工到意义建构、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认知、从一般过程到具体过程、从认知因素到非认知因素;结合当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学习过程研究的未来趋势:从计算机隐喻转向人脑隐喻、从个体认知转向整体认知、从实验室研究转向现实研究以及对认知科学新成果的不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过程 信息加工 模型 演变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剑平 李慧桂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3-37,共5页
本文分析了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信息化环境对教学系统的影响,以及教学设计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对信息化环境下现代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教学模式的设计与选择,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过程的整合,有效学习环... 本文分析了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信息化环境对教学系统的影响,以及教学设计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对信息化环境下现代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教学模式的设计与选择,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过程的整合,有效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问题的症状鉴别与根源分析,客观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环境 教学设计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