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理学视域的冥想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任俊 黄璐 张振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7-864,共8页
冥想(meditation)是一些综合性的心理和行为训练,它有助于个体建立一种特殊的注意机制,达到心理上的整体提升。心理学目前对冥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冥想的脑机制及冥想的功能(心理恢复、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常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量表和EE... 冥想(meditation)是一些综合性的心理和行为训练,它有助于个体建立一种特殊的注意机制,达到心理上的整体提升。心理学目前对冥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冥想的脑机制及冥想的功能(心理恢复、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常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量表和EEG、fMRI、SPECT等仪器设备。未来的冥想研究应该在进一步规范冥想训练技术的基础上,侧重于各种冥想技术的比较并对冥想结果开展长期的跟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想 沉浸 专注 自我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心理学视野下共情自我报告量表简评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海形 孙炳海 +1 位作者 黄小忠 李伟健 《心理研究》 2010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社会心理学为背景,从量表发展的背景、概念内涵、量表简介和评价等角度分别介绍了Hogan认知性共情量表、Mehrabian和Epstein的情感性共情量表、Davis的多维共情量表与Wang等人的多元多维共情量表。从共情内涵的演变角度阐述了共情工... 以社会心理学为背景,从量表发展的背景、概念内涵、量表简介和评价等角度分别介绍了Hogan认知性共情量表、Mehrabian和Epstein的情感性共情量表、Davis的多维共情量表与Wang等人的多元多维共情量表。从共情内涵的演变角度阐述了共情工具的发展规律,指出了未来共情测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量表 自我报告 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 文化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别学习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万伦 张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1,共6页
类别学习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是检验类别学习理论的一种有效研究范式,它有助于我们对类别学习理论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认知活动过程和脑机制的认识。作者对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患者、遗忘症患者和其他类型的神经症患者的类别学习研究进行了回... 类别学习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是检验类别学习理论的一种有效研究范式,它有助于我们对类别学习理论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认知活动过程和脑机制的认识。作者对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患者、遗忘症患者和其他类型的神经症患者的类别学习研究进行了回顾,对这些研究可能存在的单系统理论和多系统理论解释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取样偏差问题和未来研究中需要在研究手段、研究设计、被试取样等方面加以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别学习 单系统理论 多系统理论 神经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法”的传统与“后法”时代
4
作者 任俊 周素香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7-33,共7页
"法"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使心理学独立于哲学并获得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使心理学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哲学心理学到现代心理学确实是一个进步,但这种进步也许并不应该完全由方法来界定,我们应该对现代... "法"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使心理学独立于哲学并获得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使心理学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哲学心理学到现代心理学确实是一个进步,但这种进步也许并不应该完全由方法来界定,我们应该对现代心理学对"法"所保持的不理性的热情持几分慎重和担忧。事实上,就现代心理学而言,一旦"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心理学的发展就已经步入了"后法"时代。"后法"时代的心理学应该始于机会,必须要和民众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同时要对各种研究方法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 “后法”时代 哲学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启动技术对心理干预的启发
5
作者 王乾东 胡超 傅根跃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第2期21-23,共3页
传统的心理干预治疗强调来访者需要有意识地改变当前的心理、情绪或行为状态,但是近年来许多基于启动技术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却发现,认知、情感甚至行为的调控可以在脱离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因此,以启动技术为基础,对来访者进行无意识的心... 传统的心理干预治疗强调来访者需要有意识地改变当前的心理、情绪或行为状态,但是近年来许多基于启动技术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却发现,认知、情感甚至行为的调控可以在脱离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因此,以启动技术为基础,对来访者进行无意识的心理干预治疗便成为了可能。本文探讨了启动技术应用于心理干预的机制,并列举了该技术可能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 无意识 目标追求 具身认知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情绪诱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任俊 张璐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15期12-14,共3页
诱导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诱导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诱导的时机、诱导的强度、诱导的地点、诱导的方式等都会对诱导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我们的研究从实证角度对这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检验。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我们... 诱导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诱导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诱导的时机、诱导的强度、诱导的地点、诱导的方式等都会对诱导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我们的研究从实证角度对这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检验。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我们的推测情绪变化可能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从原始情绪区域到情绪崩溃区应该存在不同的区域,而各区域间变化的规律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情绪 心理资源 情绪变化 最近发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疗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唐水玲 张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22期7-9,12,共4页
叙事疗法是一种在家庭治疗和社会建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叙事疗法的理论基础、理论假设和基本技术,探讨了将叙事疗法引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并从课程的视角出发.详... 叙事疗法是一种在家庭治疗和社会建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叙事疗法的理论基础、理论假设和基本技术,探讨了将叙事疗法引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并从课程的视角出发.详细阐述了叙事疗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疗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情教育——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范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涂春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第8期4-6,共3页
理情教育(简称REE)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学校情境中的一种应用,是一种预防性、教育性的心理辅导课程。本文对理情教育的理论基础、理情教育课程的内涵和实施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对它的有效性研究,最后总结了理情教育对我... 理情教育(简称REE)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学校情境中的一种应用,是一种预防性、教育性的心理辅导课程。本文对理情教育的理论基础、理情教育课程的内涵和实施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对它的有效性研究,最后总结了理情教育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情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课程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助人者的心理健康:共情疲劳的涵义、结构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95
9
作者 孙炳海 楼宝娜 +2 位作者 李伟健 刘宣文 方侠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18-1526,共9页
共情疲劳是心理咨询师、消防战士、急救医护人员等助人者救助受创伤人员后出现的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共情疲劳的二因素模型含二次创伤与职业倦怠,三因素模型还包括共情满足。共情疲劳的临床症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二次创伤、替代(间接... 共情疲劳是心理咨询师、消防战士、急救医护人员等助人者救助受创伤人员后出现的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共情疲劳的二因素模型含二次创伤与职业倦怠,三因素模型还包括共情满足。共情疲劳的临床症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二次创伤、替代(间接)性创伤、倦怠相似,但上述概念并不等同于共情疲劳。共情疲劳是助人者在间接接触创伤性事件并向他人共情的前提下,产生共情压力,降低了对他人共情的兴趣与能力,出现二次创伤症状,产生工作倦怠感。同时,助人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个人创伤史等)、接触或暴露于创伤事件的程度、个人心理资源都会影响共情疲劳发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人者 心理健康 共情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48
10
作者 胡晓晴 傅根跃 施臻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现使得研究者从一个较为统一的神经机制层面了解人类多个层次的社会认知活动。在猕猴大脑F5区发现的镜像神经元可以在抽象的层面上帮助猕猴理解他人行为的意图。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发现人类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能够匹...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现使得研究者从一个较为统一的神经机制层面了解人类多个层次的社会认知活动。在猕猴大脑F5区发现的镜像神经元可以在抽象的层面上帮助猕猴理解他人行为的意图。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发现人类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能够匹配外界的知觉表征和内在的动作表征从而通过"居身模仿"这一过程来进行模仿、语言理解、理解他人的意图及情绪这些重要的社会认知活动。另外,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交往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最后,就镜像神经元系统在心理理论中的作用、了解自我-他人问题和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关系、动机、经验等因素对镜像神经元系统活动的调控等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系统 社会认知 模仿 心理理论 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心理理论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6
11
作者 林佳燕 傅根跃 刘文庆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6-463,共8页
成人心理理论领域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受到关注。成人心理理论在发展模式和水平上与儿童存在差异,高级的心理理论任务被广泛使用,但各种研究范式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正常成人心理理论能力伴随个体老化而下降的趋势已得到多数研究证实,... 成人心理理论领域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受到关注。成人心理理论在发展模式和水平上与儿童存在差异,高级的心理理论任务被广泛使用,但各种研究范式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正常成人心理理论能力伴随个体老化而下降的趋势已得到多数研究证实,而更多的研究者关注特殊成人的心理理论发展。成人的心理理论亦与执行功能、语言、社会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研究应注意在提高成人心理理论任务效度的基础上,拓展研究的年龄范围,重视特殊成人心理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从干预和治疗角度出发,拓宽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心理理论 心理状态 特殊成人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音识人——语音频谱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超 傅根跃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9-813,共5页
本研究探索不同情绪状态下说话时单个音素的语音频谱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45个被试参加了16PF人格特质测验,然后对人格测评的虚假结果进行反馈,同时报告自己的情绪感受。通过记录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回答"是"和"不是&... 本研究探索不同情绪状态下说话时单个音素的语音频谱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45个被试参加了16PF人格特质测验,然后对人格测评的虚假结果进行反馈,同时报告自己的情绪感受。通过记录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回答"是"和"不是",然后用语音软件Praat分析辅音/Sh/的频谱参数:前三个共振峰的频率和波段,结果发现:在平均0.14秒时长的辅音/Sh/上就有了显著的情绪效应,而且,频谱参数从中性情绪状态到积极情绪状态的变化量与说话者的情绪稳定性、敢为性存在显著相关;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音素/Sh/的频谱参数与部分人格特质有显著相关,尤其是敢为性、敏感性这类与个体情绪、人际交往行为有密切关系的特质;此外,不同情绪状态和回答类型下语音频谱参数与人格特质相关不同。本研究结果预示了从语音频谱揭示说话者人格特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频谱 人格特质 情绪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理论的自发反应范式:方法、结果与解释 被引量:5
13
作者 钱淼 傅根跃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7,共11页
近30年来,心理理论一直是认知发展领域关键而充满挑战的研究主题,儿童理解他人错误信念的能力是心理理论发展的标志。诱导反应范式(elicited-response tasks)的研究结果表明4岁时儿童获得心理理论,但是自发反应范式(spontaneous-respons... 近30年来,心理理论一直是认知发展领域关键而充满挑战的研究主题,儿童理解他人错误信念的能力是心理理论发展的标志。诱导反应范式(elicited-response tasks)的研究结果表明4岁时儿童获得心理理论,但是自发反应范式(spontaneous-response tasks)的研究结果表明婴儿15个月大时就已经具备心理理论。自发反应范式(spontaneous-response task)是近些年来心理理论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研究范式。针对幼儿能通过自发反应范式却不能通过诱导反应范式这一问题,已有三种相关的理论解释:早期能力掩盖说、内隐知识解释论和观点追踪解释论。未来心理理论研究应注意将自发反应范式运用于特殊儿童,并进一步验证和研究心理理论的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自发反应范式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岁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发展趋势及心理理论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庆功 吴小双 +2 位作者 翟羽佳 张自爱 张宁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2年第5期433-440,共8页
研究选取147名3~5岁学前儿童为有效被试,考察了模拟诱拐场景下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发展趋势以及心理理论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4~5岁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显著好于3岁,而4岁和5岁之间没有差异;(2)控制了年龄、性别与抑制控制后,心理理... 研究选取147名3~5岁学前儿童为有效被试,考察了模拟诱拐场景下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发展趋势以及心理理论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4~5岁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显著好于3岁,而4岁和5岁之间没有差异;(2)控制了年龄、性别与抑制控制后,心理理论能正向预测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尤其是在知与不知和伪装情绪任务中表现越好的儿童越倾向于拒绝跟陌生人离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选择性信任 拐卖儿童 陌生人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弹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海东 张振新 石书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21期17-19,共3页
研究以初中留守学生为被试,非留守学生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考察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在心理弹性以及各维度上的差异,并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心理弹性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 研究以初中留守学生为被试,非留守学生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考察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在心理弹性以及各维度上的差异,并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心理弹性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认知和人际支持这两个维度上,留守学生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学生。(2)男女留守学生在心理弹性总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但是在问题解决和人际支持这两个维度上女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3)不同年级的留守在心理弹性总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但在目标感这个维度上,初三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留守学生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元认知教育干预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婷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13期15-17,共3页
元认知对于学习不良儿童提高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剖析元认知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学习不良儿童的元认知特点,并就如何对学习不良儿童进行教育干预提出见解。
关键词 元认知 学习不良儿童 教育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咨询中的释梦疗法
17
作者 段海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第8期47-48,共2页
一、梦对来访者的暗示作用 我们知道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多数来访者由于处于心灵相对脆弱的阶段,都有容易受暗示的特点,比如说考试焦虑者会因为当天早上出门时听到乌鸦叫,而在考试时过度地紧张。在众多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事件中,... 一、梦对来访者的暗示作用 我们知道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多数来访者由于处于心灵相对脆弱的阶段,都有容易受暗示的特点,比如说考试焦虑者会因为当天早上出门时听到乌鸦叫,而在考试时过度地紧张。在众多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事件中,梦可以说是对人们影响最深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 伪装 愿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品味的中介作用
18
作者 戴扬慧 任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10期4-7,共4页
为探索品味(savoring)对自尊和幸福感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牛津幸福感量表(Oxford Happiness Questionnaire,OHQ)、品味信念量表(Savoring Beliefs Inventory,SBI)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SES),在全国... 为探索品味(savoring)对自尊和幸福感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牛津幸福感量表(Oxford Happiness Questionnaire,OHQ)、品味信念量表(Savoring Beliefs Inventory,SBI)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SES),在全国东、中、西部的14个省市的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幸福感得分与自尊得分、品味信念得分显著正相关,且品味在自尊和幸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结论:高自尊个体通过影响品味能力,即通过增加积极体验的能力,可以产生更多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味 自尊 幸福感 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业拖延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及应对方式
19
作者 陈丹超 杜月月 周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29期61-63,共3页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着减负,希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减去外部负担很重要,学生的内部负担也不容忽视,这就是学业拖延行为,改变学业拖延习惯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从心理...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着减负,希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减去外部负担很重要,学生的内部负担也不容忽视,这就是学业拖延行为,改变学业拖延习惯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拖延行为 学习效率 时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w研究概述 被引量:125
20
作者 任俊 施静 马甜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0-217,共8页
Flow是一种重要的积极情绪,它是指人们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Flow体验具有九个特征,即所感知到的活动挑战性与技能水平相平衡、行动与意识相融合、明确的活动目的、清晰的... Flow是一种重要的积极情绪,它是指人们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Flow体验具有九个特征,即所感知到的活动挑战性与技能水平相平衡、行动与意识相融合、明确的活动目的、清晰的即刻反馈、对当前活动的高度投入、控制感、丧失自我意识、活动的内在奖励以及时间体验失真。心理学界的Flow研究已主要在Flow自身属性和应用两个领域展开,而对Flow的测量主要有面谈、问卷调查和ESM等三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心理机制 通道模型 E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