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走在“田野”的课程思政模式与路径探索——以浙江师范大学地理学科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枝文 李凤全 《地理教学》 2021年第3期4-5,24,共3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也是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效应的必然要求。行走在"田野"的课程思政模式,紧扣地理学科特点,通过"创设情境—主题探究—活动体验"三维实...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也是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效应的必然要求。行走在"田野"的课程思政模式,紧扣地理学科特点,通过"创设情境—主题探究—活动体验"三维实践路径,在具身体验中达成"认知—认同—践行"递进式育人目标,实现地理课程学习与思政育人的融合、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科 课程思政 田野 具身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校园定向运动辅助决策和地图制作——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金华 赵淑姝 《绿色科技》 2014年第8期295-296,300,共3页
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运用ARCGIS软件,以安全性、干扰性以及爬坡量三个因素作为定向运动适宜性评价标准,完成了浙江师范大学范围内的定向运动场地选择的辅助决策,并提出了GIS支持下的定向运动场地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定向运动 GIS 辅助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具象化融入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以“荒漠化”教学设计为例
3
作者 张佳欣 池雨梦 +3 位作者 李舒璇 梁晓雨 葛佳浩 张建珍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25,共5页
为促进科学家精神在地理教学中的具象化融入,本文创新地提出“矛盾导入—知识学习—矛盾反转—影响感知”四阶段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矛盾—激发—钻研—攻坚—创新—成果—影响—价值”八个环节,将地理科学家的实践成果有效转化为系... 为促进科学家精神在地理教学中的具象化融入,本文创新地提出“矛盾导入—知识学习—矛盾反转—影响感知”四阶段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矛盾—激发—钻研—攻坚—创新—成果—影响—价值”八个环节,将地理科学家的实践成果有效转化为系统化、递进式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本文最后以“荒漠化”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推动科学家精神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VAAV教学模式 荒漠化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新理念·新课程·新起点——浙江省第二届地理名师名校长联盟高峰论坛暨国际地理与环境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程锋 郭家俊 +2 位作者 梅培茹 王聪聪 张建珍 《地理教学》 2015年第24期61-64,共4页
2015年10月9日-10日,浙江省第二届地理名师名校长联盟高峰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代表围绕"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课程改革与卓越教师培养"、"新高考背景下的浙江地理教育改革"、"世界地理教育研究进展"等文题开展交流与研讨。... 2015年10月9日-10日,浙江省第二届地理名师名校长联盟高峰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代表围绕"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课程改革与卓越教师培养"、"新高考背景下的浙江地理教育改革"、"世界地理教育研究进展"等文题开展交流与研讨。高考制度改革不仅引起中学学生指导、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以及教师管理等一系列变革,还影响了地理学科地位,引发课堂教学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学校管理 地理教学 名师名校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正转型的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董柯 胡晓辉 刘敏思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1-742,共12页
为推动贯彻《巴黎协定》,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需摆脱石化能源依赖,构建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和能源消费方式。可持续转型是指新旧技术体制的替代过程,但这一过程不可避免产生利益分配与补偿等社会公平性相关问题。如何实现区域公正转型... 为推动贯彻《巴黎协定》,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需摆脱石化能源依赖,构建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和能源消费方式。可持续转型是指新旧技术体制的替代过程,但这一过程不可避免产生利益分配与补偿等社会公平性相关问题。如何实现区域公正转型已成为当前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聚焦公正转型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探究该议题地理学研究的背景基础、关注热点与知识特征,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研究发现:1)公正转型的地理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学者对西方老工业区(资源型地区)社会-技术转型问题的关注:即这些地区为解决环境问题,推广绿色技术与产业转型,由此产生传统工人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2)公正转型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理论构建与实证观点。地理学因介入较晚,相关研究仍处于公正转型主流学术圈的边缘,但“地方”“尺度”“时空语境”等地理视角和概念开始逐步被认可;3)公正转型的理论话语体系由西方发达国家构建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转型实践和语境特征缺乏足够考量和理论反思,但中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转型推动者和城市/区域试点推动者,公正转型地理学具有广阔的实证和理论再构建空间。本文认为:中国地理学者应抓住历史机遇,关注诸如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地方转型实例;特别关注边缘和弱势地区(如老工业区、资源型城市和生态脆弱区等)转型及其社会公正问题,将公正转型研究视为当前与未来区域发展不平等性研究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转型 公正转型 地理学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北湖桥岩芯记录的早—中全新世环境演变 被引量:4
6
作者 叶玮 程龙娟 +3 位作者 朱丽东 李凤全 王天阳 金莉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3-554,共12页
通过对浙江余杭北湖桥钻孔(简称BHQ孔)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碳同位素(δ^(13)C_(org))的分析,结合碳氮比(C/N)、粒度参数、年代和孢粉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域早中全新世期间气候演变规律。结果表明,BHQ孔所在区域早中全新世期间,环境变... 通过对浙江余杭北湖桥钻孔(简称BHQ孔)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碳同位素(δ^(13)C_(org))的分析,结合碳氮比(C/N)、粒度参数、年代和孢粉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域早中全新世期间气候演变规律。结果表明,BHQ孔所在区域早中全新世期间,环境变化可以划分为3段:111.4~8.7 ka B.P.,δ^(13)C_(org)在-27.24‰^-23.4‰范围内波动升高,TOC含量(0.19%~0.69%)呈显著增加趋势,指示气候由冷干逐渐转向温湿。2 8.7~8.0 ka B.P.,TOC含量偏低,δ^(13)C_(org)(-24.91‰^-22.93‰)较为偏正,指示气候呈冷干—温湿—温干。38.0~4.2 ka B.P.,TOC含量(0.18%~2.18%)和δ^(13)C_(org)(-26.33‰^-19.09‰)变化频繁且幅度较大,但整体上TOC含量偏高,δ^(13)C_(org)偏负,指示该段时期内气候总体呈暖湿特征,且存在不同尺度的冷暖波动。其中在8.0~5.7 ka B.P.期间,TOC含量(0.43%~2.18%)明显偏高,δ^(13)C_(org)(-25.79‰^-23.15‰)明显偏负,指示气候温暖湿润,对应于区域全新世大暖期;此外本段时期内还记录到5.5 ka B.P.和4.2 ka B.P.两次冷事件。由此表明湖沼相沉积物TOC及δ^(13)C_(org)可以记录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状况,能有效指示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浙北地区早中全新世期间气候演变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Q钻孔 总有机碳 有机碳同位素 早中全新世 全新世大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师范专业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姜海宁 陈秋羽 +1 位作者 周梦雅 朱丽东 《地理教学》 2015年第12期4-6,共3页
野外实践教学是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影响人文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应当从组织模式、教学模式和学生成绩评价模式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人文地理 野外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地理科学探究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建珍 夏志芳 汤瑷宾 《地理教学》 2013年第10期8-11,共4页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行)》及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行)》均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倡导科学探究学习。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至今已有10余年时间,为了更好...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行)》及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行)》均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倡导科学探究学习。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至今已有10余年时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实施地理科学探究学习的状况,从而深化课改,纠偏扶正,我们进行了"地理科学探究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一、问卷设计自编问卷"地理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情况调查问卷",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地理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现状、教师实施地理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与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科学 探究学习 中学 科学探究活动 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地理教师 学习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高师乡土地理教学改革初探——以《浙江地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珍 李凤全 +1 位作者 肖中海 贺蕾 《地理教学》 2015年第18期12-14,共3页
本文从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角度揭示高师乡土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据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地理"课程教学的现状,构建"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改革,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内容,并从实践经验中进行教学改革效果的反思分析... 本文从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角度揭示高师乡土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据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地理"课程教学的现状,构建"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改革,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内容,并从实践经验中进行教学改革效果的反思分析,为高师乡土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地 问题驱动 合作探究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佐卿 蒋慧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633-635,共3页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1-2010年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关联关系,环境问题对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气...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1-2010年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关联关系,环境问题对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总量>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说明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应该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保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来发展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 经济增长 环境问题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曹娥江下游XYC孔色度特征及其全新世环境记录 被引量:4
11
作者 莫东坡 朱丽东 +5 位作者 李凤全 叶玮 乔枢杰 何俊杰 王天阳 张伟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XYC孔位于钱塘江南岸曹娥江下游地区。在对1717个样品的色度、粒度、总有机碳(TOC)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该钻孔沉积物色度特征及环境意义,并结合年代框架讨论该地区环境变化特征。初步结论如下:(1)钻孔沉积物呈现高亮度、较低黄度... XYC孔位于钱塘江南岸曹娥江下游地区。在对1717个样品的色度、粒度、总有机碳(TOC)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该钻孔沉积物色度特征及环境意义,并结合年代框架讨论该地区环境变化特征。初步结论如下:(1)钻孔沉积物呈现高亮度、较低黄度和低红度特征,纵向看,(1)、(2)层色度波动明显,(3)层至(8)层下段色度变化稳定,(8)层上段至(9)层色度波动变化再次增强,呈波动—稳定—再波动特征。(2)亮度值与砂含量及TOC含量相关性较好,沉积动力强,砂含量高,亮度值高;TOC含量高,亮度值低。黄度、彩度值与TOC含量呈较好负相关,对气候的状况及海面变化有较好指示意义。(3)色度及其变化过程指示多水或水下沉积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响应该地区海平面变化以及河流相—潮坪相—浅海相—湖沼相的沉积相变化过程:9690—9107 cal a BP时段,该区以河流沉积为主,水动力变化不稳定,气候偏干,TOC含量较低,亮度高,红黄度低;9107—8613cal a BP时段,黄度、彩度值降低,气候转湿,半咸水贝类生物及毕克卷转虫为主的底栖有孔虫的出现,表明研究区发生海侵并逐步由低潮坪转为高潮坪环境;8613—7330 cal a BP时段,黄度、彩度值最低,气候更湿润,伴有正常盐度的异地希望虫和少量抱球虫、圆辐虫等浮游有孔虫,海面进一步上升,成为浅海环境;7330—5131 cal a BP时段,黄度、彩度值升高,海面降低,气候变干,研究区转化为湖沼环境,泥炭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娥江 钱塘江南岸 全新世 色度特征 环境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评估金华市主要水系的环境风险
12
作者 孙洪杰 丁彦 +5 位作者 单夕颜 彭贵梦 徐泽琼 洪华嫦 管冬兴 尉小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4,共9页
近年来,金华市实施了一系列“治水”工程,以便将水体的各项理化指标控制在标准以下,改善水环境质量。考虑到水中多种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或加成等效应,在各理化指标达标情况下仍可能存在对水生生物正常生长发育构成潜在威胁的因素... 近年来,金华市实施了一系列“治水”工程,以便将水体的各项理化指标控制在标准以下,改善水环境质量。考虑到水中多种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或加成等效应,在各理化指标达标情况下仍可能存在对水生生物正常生长发育构成潜在威胁的因素。为了准确评估“治水”工程对金华市水环境的改善效果,本研究综合运用化学分析与生物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治水”工程后金华市主要水系的水环境质量。研究发现,在以三江交汇点为中心的9个采样点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检出浓度均低于我国地表水Ⅰ类标准,金华市主要水系中有机物相对含量较低。对19种金属元素的浓度检测表明:Cd在梅溪采样点的检出浓度(1.22μg·L^(-1))略高于其地表水I类标准,Mn在秋滨污水厂出水(210.4μg·L^(-1))、Sb在梅溪(8.88μg·L^(-1))和义乌江(6.24μg·L^(-1))水样中的检出浓度均高于其国家地表水特定标准限值。此外所检测的金属元素在所研究区域内均可达到相应的地表水水质要求。生物评价结果表明,斑马鱼胚胎可以在所有采样点水样中正常生长发育,且其体内的热休克蛋白(HSP70)和金属硫蛋白(MT)及抗氧化系统均未受到明显干扰。由此可见,金华市实施的系列“治水”工程可以有效控制水环境中重金属及有机物的含量,且水质总体良好,对鱼类早期的生长发育并未产生任何干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斑马鱼 早期发育阶段 抗氧化系统 化学需氧量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加积型红土网纹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玲玲 李凤全 +4 位作者 吴开钦 王天阳 叶玮 朱丽东 蒋旭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4-544,共11页
【目的】第四纪加积型网纹红土发育具有独特的网纹结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是对第四纪环境变化的记录和响应。以往对网纹理化性质关注较多,但对网纹形态特征研究较少,结合理化性质去全面分析网纹特征有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其... 【目的】第四纪加积型网纹红土发育具有独特的网纹结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是对第四纪环境变化的记录和响应。以往对网纹理化性质关注较多,但对网纹形态特征研究较少,结合理化性质去全面分析网纹特征有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其环境意义。【方法】根据对江西九江网纹红土剖面的网纹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在理解理化性质可能对形态的影响和网纹化机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网纹形态特征的环境意义。【结果与结论】(1)该剖面的网纹形态具有较为系统的变化特征,剖面上部的网纹相对较细小,而下部的网纹则相对较粗大;(2)从风化指标ba等和网纹形态指标的对应程度来看,总体上网纹形态与气候由暖湿到冷干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对应性,但网纹形态对气候指示意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白网纹 网纹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索——以“象山的海洋发展历程”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祝清波 周翔 朱丽东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3,共4页
海洋世纪的背景下,海洋发展战略已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为何融入、融入什么、如何融入三方面,探讨其融入地理教学的适切性。本文基于主题式教学设计,依托象山的海洋发展历程的真实案例,融入中国式现代... 海洋世纪的背景下,海洋发展战略已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为何融入、融入什么、如何融入三方面,探讨其融入地理教学的适切性。本文基于主题式教学设计,依托象山的海洋发展历程的真实案例,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深化学生的海洋素养,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素养目标的落实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主题式教学 高中地理 海洋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地化教育培养高中生地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设计——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素琴 安珍妮 +2 位作者 吴涛 张建珍 葛佳浩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地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应对复杂地理问题的关键能力。在地化教育通过联结学校、地方和社区,将地方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眼光看待真实问题,与地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紧密联系。本研究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地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应对复杂地理问题的关键能力。在地化教育通过联结学校、地方和社区,将地方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眼光看待真实问题,与地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紧密联系。本研究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在把握地理批判性思维概念框架的基础上,依托图尔敏论证教学模型,构建在地化教育新模式,为中学地理教学开展在地化教育、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化教育 地理批判性思维 农业区位因素 图尔敏论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模式的高中地理论证教学研究——以“冰川地貌”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晴雯 朱丽东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4,共3页
SNP模式是一种将科学建模与论证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加强学生对地理事象的本质理解,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本文在构建SNP模式与高中地理教学联系的基础上,以“冰川地貌”为例,阐述SNP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并从情境选择、核心问题设... SNP模式是一种将科学建模与论证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加强学生对地理事象的本质理解,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本文在构建SNP模式与高中地理教学联系的基础上,以“冰川地貌”为例,阐述SNP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并从情境选择、核心问题设计、建模与论证、反思与评价四个方面对SNP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模式 地理论证教学 冰川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核心素养的地理“问题链导学”链式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作允 沈丹丹 胡忠行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随着高中新版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实施推进,课堂教学转型面临严峻挑战。“问题链导学”秉持问题导向、亲历探究与学生立场,通过以学定标、依标施策、因策设法三条链式导学路径,实现在学习经历中推进学习进阶,在学习进阶中落实地理学科核... 随着高中新版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实施推进,课堂教学转型面临严峻挑战。“问题链导学”秉持问题导向、亲历探究与学生立场,通过以学定标、依标施策、因策设法三条链式导学路径,实现在学习经历中推进学习进阶,在学习进阶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问题链导学 链式路径 学习进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专业(师范)本科生学科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融合发展途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凤全 张建珍 +2 位作者 王天阳 朱丽东 吴涛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2,共3页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以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中地理教师为目标,学科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融合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为此,本文以促进本科生学科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融合为目标,结合所承担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探讨优化教学目标,...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以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中地理教师为目标,学科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融合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为此,本文以促进本科生学科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融合为目标,结合所承担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探讨优化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实施,完善教学评价等促进学科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融合提升的基本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度和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专业 学科能力 学科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千年气候环境快速变化的长江中游石笋δ^(13)C记录
19
作者 柳静 张伟宏 +4 位作者 徐昊 邵庆丰 卢海欣 李茂霞 陈剑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6-969,共14页
【目的】研究亚洲季风区中世纪气候异常期(Medieval Climate Anomaly,MCA)和小冰期(Little Ice Age,LIA)的生态水文过程及其两个阶段的转变特征,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区域水文生态环境变化与季风气候之间的联系。【方法】基于长江中游湖北... 【目的】研究亚洲季风区中世纪气候异常期(Medieval Climate Anomaly,MCA)和小冰期(Little Ice Age,LIA)的生态水文过程及其两个阶段的转变特征,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区域水文生态环境变化与季风气候之间的联系。【方法】基于长江中游湖北省永兴洞两支高分辨率石笋的δ^(13)C记录,采用ISCAM(Intra-Site Correlation Age Modelling)程序对这两条记录进行客观拼接,重建了该地区1 044~1 954 A.D.期间局域地表水文环境的变化历史。【结果】δ^(13)C在MCA和LIA时期表现为完全不同的两个状态,δ^(13)C在MCA整体减小,而在LIA整体增大。此变化特征与西南以及长江中游地区众多石笋δ^(13)C一致,表明MCA到LIA局域地表植被呼吸活动和降水发生了从强到弱的转变。永兴洞δ^(13)C显示由MCA向LIA的转变过程迅速,Rampfit方法分析得出此转变过程发生在1 434~1 460 A.D.,持续时间为26年。永兴洞记录支持MCA向LIA的转变可能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所致的认识。通过与其他记录对比,发现永兴洞δ^(13)C与太阳总辐射量、热带辐合带、我国东部温度、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在MCA和LIA事件尺度上存在对应关系,表明过去千年长江中游地表生态水文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动力联系;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可能与区域或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相关联。【结论】通过对过去千年永兴洞石笋δ^(13)C序列的研究,发现MCA与LIA的生态水文特征差异显著,其变化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关。该研究不仅清晰地确立了MCA与LIA在长江中游地区的时间界限,而且加深了对过去千年长江中游地区两个时期的生态水文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碳同位素 地表植被 转变 小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地理绘图题的历史嬗变、特征探骊与教学纾解——以近五年新高考试题为例
20
作者 张现瑶 元杰 朱丽东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57-61,共5页
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试题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元素。地理绘图题作为反映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方式,彰显着地理学科意涵和育人价值。本文首先梳理了高考地理绘图题“常规考查—冷门考查—多元特色... 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试题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元素。地理绘图题作为反映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方式,彰显着地理学科意涵和育人价值。本文首先梳理了高考地理绘图题“常规考查—冷门考查—多元特色考查”的历史脉络和考查理念,再以近五年新高考地理绘图题为例,抽提出在绘图类型、情境、思维层级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最后提出了高考地理绘图题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地理 绘图题 历史嬗变 考查特征 纾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