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资料在热红外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徐保华 徐秀登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7期542-545,共4页
首次引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进行地震短临预测的应用性研究。与气象卫星红外资料相比,NCEP资料具有时空连续、标准统一,排除了云层阻挡等优势。通过对近期伊朗地震的震例分析表明:NCEP资料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地震... 首次引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进行地震短临预测的应用性研究。与气象卫星红外资料相比,NCEP资料具有时空连续、标准统一,排除了云层阻挡等优势。通过对近期伊朗地震的震例分析表明:NCEP资料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地震短临期间地面增温异常的时空动态演变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对应关系,并揭示了该地震的成因是由于阿拉伯板块向北运动,导致伊朗板块周边断裂活动,牵动NNE向巴姆断裂右旋剪切活动。该震例验证性地分析表明:利用NCEP资料作地震短临预测是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再分析资料 地震短临预测 伊朗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用于地震短临预测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秀登 徐保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2-327,共6页
介绍了在利用气象卫星热红外异常作地震短临预测的探索中,如何开发已有的气象卫星资料分析处理系统来捕捉、确定和提取地震前兆异常,分析震兆异常时空演变规律,计算地震"三要素"指标,建立地震预测思路。
关键词 地震预测 气象卫星 处理系统 增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的系统研究Ⅱ ——异常基本特征与预测基本思路 被引量:6
3
作者 徐秀登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年第6期540-543,共4页
肯定了用卫星红外异常预测作短临地震新方法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地震主震前卫星红外异常与地面增温异常对应的规律,并发现有时震前出现线状云和“热通道”。总结了震兆红外异常的定性和半定量判据;红外异常预测地震的基本思路,并用它... 肯定了用卫星红外异常预测作短临地震新方法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地震主震前卫星红外异常与地面增温异常对应的规律,并发现有时震前出现线状云和“热通道”。总结了震兆红外异常的定性和半定量判据;红外异常预测地震的基本思路,并用它进行过多次较成功的预测。同时评述了10多年来该方法取得的试用效果。指出了尚存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认为:该方法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可望成为短临地震预报的新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红外异常 短临地震预测 临震异常 地气增温异常 线状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的系统研究Ⅰ——研究历史与可行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秀登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年第6期533-539,共7页
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首先开发研究试用的开创性新方法。简介了该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我国震前增温异常反映地震的历史到运用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的开发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从红外异常时空动态与... 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首先开发研究试用的开创性新方法。简介了该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我国震前增温异常反映地震的历史到运用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的开发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从红外异常时空动态与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的统计分分析,论证了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新方法的科学性、普适性和可行性,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地形、地物、气象等的干扰和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红外异常 短临地震预测 卫星红外遥感 地面增温异常 临震增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云图在地震短临预测中的使用及处理
5
作者 徐保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2期66-68,73,共4页
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进行地震短临预测是我国地震工作者开发研究的新方法。现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关注和参与。在无地震监测卫星和接收处理系统情况下,如何利用已有的气象卫星来捕捉地震前兆,显示震兆异常及其时空规律,计... 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进行地震短临预测是我国地震工作者开发研究的新方法。现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关注和参与。在无地震监测卫星和接收处理系统情况下,如何利用已有的气象卫星来捕捉地震前兆,显示震兆异常及其时空规律,计算异常面积、实行地震预测,是新方法开发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云图 地震短临预测 热红外异常 气象卫星 异常面积 震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云预测地震续探 被引量:5
6
作者 徐保华 徐秀登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22期1705-1709,共5页
概述了地震云预测地震的历史;简介了国内外主要地震工作者关于地震云的识别标志、时空动态与地震三要素关系的论述及其实际预测效果;剖析了地震云的形成机制;列举了作者用其预测的几个震例;最后对其作了评价和结论,认为:震前地震云和红... 概述了地震云预测地震的历史;简介了国内外主要地震工作者关于地震云的识别标志、时空动态与地震三要素关系的论述及其实际预测效果;剖析了地震云的形成机制;列举了作者用其预测的几个震例;最后对其作了评价和结论,认为:震前地震云和红外增温异常是地震构造加剧活动派生的同源异象的气象效应。两者结合利于互相补充、验证,前者出现时间早些,可达3个多月,后者一般10多天。可形成地震地质为基础,长、中、短、临一体化的卫星预测地震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云 地震前兆 识别标志 震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场的异常变化与台风的趋暖运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行才 王建新 《海洋预报》 2007年第4期13-19,共7页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的温度资料,以近年来在我国华东登陆或近海转向的台风为例,对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与未来移动方向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中、高层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对台风未来的移动趋势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尤...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的温度资料,以近年来在我国华东登陆或近海转向的台风为例,对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与未来移动方向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中、高层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对台风未来的移动趋势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尤其是对台风的移动方向突然改变具有预报意义,强增温区及脊(轴)线方向预示着台风未来的移动方向。由此得出了一条台风路径预报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异常增温 台风路径 趋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增温区及其形态变化对台风转向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行才 王建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1,共5页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的温度资料,以近年来在我国华东登陆或近海转向的台风为例,对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与未来的移动方向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发现:中、高层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对台风未来的移动趋势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的温度资料,以近年来在我国华东登陆或近海转向的台风为例,对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与未来的移动方向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发现:中、高层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对台风未来的移动趋势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尤其是对台风移动方向的突然改变具有预报意义,强增温区及脊(轴)线方向预示着台风未来的移动方向。由此得出了一个台风路径预报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异常增温 台风路径 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域非完全贝塔变换增强红外图像对比度
9
作者 张行才 张长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747-748,共2页
对红外图像进行离散平稳小波变换后,对分辨率较好的各高频子带直接利用所提出的去噪方法去噪;对分辨率较差的各高频子带利用非完全贝塔变换法结合文中的去噪法进行增强;并给出一种评价增强图像质量的准则。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有... 对红外图像进行离散平稳小波变换后,对分辨率较好的各高频子带直接利用所提出的去噪方法去噪;对分辨率较差的各高频子带利用非完全贝塔变换法结合文中的去噪法进行增强;并给出一种评价增强图像质量的准则。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有效地增强红外图像对比度的同时,又能很好的抑制红外图像中白噪声和1/f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平稳小波变换 广义交叉确认 阈值去噪 对比度增强 非完全贝塔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地震的红外增温异常分析
10
作者 徐秀登 徐保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8,共4页
地震三要素的短临预测对抗震减灾意义重大,但实现的难度很大,仍是个世界难题。笔者应用卫星红外异常增温时空演变规律对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作了研究,并在2013年4月21日全国天灾预测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上作出了分析。文中简要剖析了芦... 地震三要素的短临预测对抗震减灾意义重大,但实现的难度很大,仍是个世界难题。笔者应用卫星红外异常增温时空演变规律对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作了研究,并在2013年4月21日全国天灾预测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上作出了分析。文中简要剖析了芦山地震的构造背景和成因机理。芦山地震是我国西部地震构造区新发生的MS7.0级大地震,其成因同汶川地震相似,主要受到印度板块NE向对青藏地块推挤,南北压缩挤出断块向SEE滑动,受到四川盆地以西龙门山断裂带强烈阻挡,积能释放后发震。文中重点介绍了红外增温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短临地震预测的过程。震前红外增温异常的动态变化是地震构造活动的反应,时间上一般经历初始增温—加强增温—高峰增温—衰减到发震的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临震预测 红外增温异常 龙门山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