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9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婺城南山落叶阔叶林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汤瑞麒 吴奇 +7 位作者 郑蓉 卞玉宣 问青青 庄前进 傅佳琴 谢家杰 王云泉 陈建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3,共11页
【目的】浙江婺城南山自然保护区在植被分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在其中高海拔区域分布着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群落,是保护区重点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分析浙江婺城南山1 hm^(2)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等特征,为保护区的生... 【目的】浙江婺城南山自然保护区在植被分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在其中高海拔区域分布着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群落,是保护区重点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分析浙江婺城南山1 hm^(2)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等特征,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特色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动态研究提供参考,也为研究中国亚热带地区落叶阔叶林群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婺城南山1 hm^(2)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具体分析了该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的径级结构与垂直结构等信息。【结果】(1)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39科65属97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36科62属94种),其中蔷薇科Ros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和樟科Lauraceae所占物种数最多;(2)样地内木本植物区系成分中,属级层面温带成分为热带成分的1.63倍,温带成分明显占优势;(3)样地内木本植物总计11 019株,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和石灰花楸Sorbus folgneri重要值居前3位,是该群落的优势物种;群落中落叶物种、常绿物种和针叶物种的重要值分别为0.709、0.180和0.111,意味着该群落为典型的落叶阔叶林;(4)样地内植株平均胸径3.66 cm,径级结构呈现倒“J”型,小.径级和较小径级的植物数量占比达95.16%。(5)群落垂直结构上,灌木层、亚冠层和林冠层的植株占比分别为73.79%、23.44%和2.77%,这说明该群落灌木层植株比例较高且林冠层不明显。【结论】浙江婺城南山1 hm^(2)固定样地为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植株密度较大,但群落中植株径级总体较小,垂直结构分层不明显,在中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自然保护区 落叶阔叶林 物种组成 区系分布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教育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使用浅析
2
作者 张亦飞 陈秉初 施群芬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26,共2页
由朱清时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与以往初中理科教材相比,在结构设计、内容编排、各种图形图表运用、特别是所提倡的科学素养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本文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谈谈半学期来使用本教材教... 由朱清时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与以往初中理科教材相比,在结构设计、内容编排、各种图形图表运用、特别是所提倡的科学素养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本文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谈谈半学期来使用本教材教学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科学》 教材 中学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病原线虫对蛹期甜菜夜蛾的致病力评价
3
作者 刘敏 林雅 章金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001-1004,共4页
为筛选防治甜菜夜蛾的优良昆虫病原线虫品系,本研究以室内生测的方式评价并比较了4种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甜菜夜蛾预蛹和蛹的致病力,同时评估了土壤含水量对线虫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昆虫病原线虫对甜菜夜蛾预蛹和蛹均有一定的致病... 为筛选防治甜菜夜蛾的优良昆虫病原线虫品系,本研究以室内生测的方式评价并比较了4种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甜菜夜蛾预蛹和蛹的致病力,同时评估了土壤含水量对线虫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昆虫病原线虫对甜菜夜蛾预蛹和蛹均有一定的致病力,且其对甜菜夜蛾蛹的致病力低于预蛹。当线虫浓度相同时,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All、X-7和JY-90品系对甜菜夜蛾预蛹的致死效果均优于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indica)LN_(2)品系。当线虫浓度为100 IJs·头^(-1)时,斯氏线虫X-7、JY-90和All品系对甜菜夜蛾预蛹的致死率均超过80%,异小杆线虫LN_(2)品系的致死率仅为40%左右。当线虫浓度为1600 IJs·头^(-1)时,斯氏线虫X-7、JY-90和All品系对甜菜夜蛾蛹的致死率分别为67.5%、40.0%、18.7%,而异小杆线虫LN_(2)品系对甜菜夜蛾蛹的致死率仅为38.6%。试验进一步评估了15%和20%土壤含水量对X-7品系线虫致死率的影响,发现在含水量20%的土壤中X-7品系对甜菜夜蛾蛹的致死率更高,说明昆虫病原线虫在甜菜夜蛾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甜菜夜蛾 预蛹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茭白及其复水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坤霖 刘瑞玲 +6 位作者 房祥军 王冠楠 牛犇 陈慧芝 陈杭君 吴伟杰 郜海燕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919,共11页
为探究茭白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工艺及其对茭白复水后水分迁移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茭白在不同热泵温度和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下的干燥特性,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对干燥茭白进行弛豫特性分析,测定复水率,并利用成像技术研究... 为探究茭白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工艺及其对茭白复水后水分迁移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茭白在不同热泵温度和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下的干燥特性,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对干燥茭白进行弛豫特性分析,测定复水率,并利用成像技术研究干燥后的复水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热泵温度下,茭白干基含水率随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处理温度越高,干燥速率的最高点越大;热泵温度为60℃时,茭白的复水性好于其他处理温度。在60℃热泵干燥30 min后,启用热泵(60℃)联合不同远红外辐射强度(0、400、800 W)进行后程干燥处理,随着干燥时间延长,自由水的流动性逐渐降低;干燥结束时,60℃、60℃+400 W、60℃+800 W处理组T 23对应的弛豫峰消失,自由水完全去除。复水茭白的主要水分状态是不易流动水,集中在茭白外部。60℃+400 W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制成的干燥茭白其复水水分信号明显强于其他处理组,与60℃单一热泵处理相比,其复水能力更强,并且干燥所需时间更短。总体上,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能显著提升茭白干的复水效率,LF-NMR技术可精准解析干燥过程中水分动态迁移规律,为果蔬联合干燥工艺优化提供无损检测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热泵联合远红外干燥 低场核磁共振 水分分布 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体系对盐碱土壤微生态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叶玢妤 俞跃 +9 位作者 何沛益 谢启晓 杨瑞滢 吴嘉睿 刘怡琳 林子然 赖威宇 许凌祎 刘鹏 洪华嫦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0-449,共10页
为缓解盐碱化对土壤微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探究双菌组合体系对盐碱土壤微生态的修复作用,本文以中蔬四号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品种为试验材料,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菌剂,分别采用盆栽培养法和灌根法接种菌... 为缓解盐碱化对土壤微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探究双菌组合体系对盐碱土壤微生态的修复作用,本文以中蔬四号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品种为试验材料,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菌剂,分别采用盆栽培养法和灌根法接种菌剂,通过盆栽实验,设置15(SA_(1)),75(SA_(2)),150mmol/L(SA_(3))盐碱溶液浓度,探明外施AMF与枯草芽孢杆菌对盐碱胁迫下供试番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AMF+枯草芽孢杆菌灭菌液(Gm)、AMF灭菌物+枯草芽孢杆菌(B)组对盐碱土壤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而双菌处理(Gm+B)组具有更强的治理效果.双菌处理下,株高较空白对照组(CK1)增长最为显著,提高了57.52%,较添加灭活菌液对照组(CK2)提高了58.04%.Gm+B组与对应浓度盐胁迫下CK1相比,土壤有机质最高上升47.15%,大于Gm、B组增幅,同时全氮(N),速效磷(P)和速效钾(K)含量显著提高,分别提升38.85%(SA_(2)+Gm+B)、465.20%(SA_(1)+Gm+B)、和157.75%(SA_(3)+Gm+B).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于双菌处理下得到显著增强,分别提高了63.64%(SA_(2)+Gm+B)、209.63%(SA_(3)+Gm+B)和45.26%(SA_(3)+Gm+B).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目最大增长幅度为CK1的1.93倍(SA_(2)+Gm+B)、1.25倍(SA_(2)+Gm+B)和4.37倍(SA_(3)+Gm+B),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接种的两种生态功能菌群协同互作使盐碱土pH值和电导率降低,含水量显著增加.N、P、K含量呈上升趋势,提高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削弱盐碱土壤对酶活性的损害程度,促进植物根茎发育.因此,丛枝菌根真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体系具有对盐碱土壤微环境进行有效生态恢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F 枯草芽孢杆菌 盐碱胁迫 土壤微生态 修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作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桂萍 许小妹 卢立志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3-653,共11页
稻鸭共作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具有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改善鸭肉肉质、控制稻田杂草病虫害、改善土壤质地和降低综合温室效应等作用,是发展循环农业,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种养模式。该文介绍了稻鸭共作的原理、应用现状... 稻鸭共作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具有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改善鸭肉肉质、控制稻田杂草病虫害、改善土壤质地和降低综合温室效应等作用,是发展循环农业,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种养模式。该文介绍了稻鸭共作的原理、应用现状和技术要点,综述了稻鸭共作模式下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旨在为稻鸭共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原理 技术要点 农田生态系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石斛属植物和小叶石仙桃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22
7
作者 吕洪飞 郭卫东 +3 位作者 罗文姬 沈锦波 周春红 毛灵芝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3,共5页
为对不同年龄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铜皮石斛(D.moniliforme)及石斛伪品-小叶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不同器官中的多糖进行组织化学定位,选择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石斛类药用植物和药用部位,确定铁皮石斛的最佳采收期,... 为对不同年龄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铜皮石斛(D.moniliforme)及石斛伪品-小叶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不同器官中的多糖进行组织化学定位,选择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石斛类药用植物和药用部位,确定铁皮石斛的最佳采收期,根据多糖的理化性质,材料经冰冻切片,用改良的高碘酸-席夫试剂(PAS)对多糖进行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多糖类物质主要存在茎的薄壁细胞、根的皮层细胞、叶的叶肉细胞中。其总多糖含量有如下顺序:二年生的铁皮石斛茎>铜皮石斛茎≈>小叶石仙桃茎,铁皮石斛根≈铜皮石斛根>小叶石仙桃根,铁皮石斛叶≈小叶石仙桃叶>铜皮石斛叶。另外,在不同的器官中,铜皮石斛的多糖含量呈现“茎≈根>叶”和小叶石仙桃的多糖含量呈现“叶>茎≈>根”的规律,而二年生的铁皮石斛则为“茎>叶>根”。这表明在种间及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不同年龄,其多糖的含量存在差异。而3种兰科植物中,以二年生铁皮石斛茎的多糖含量最高,表明其药用价值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铜皮石斛D.moniliforme 小叶石仙桃Pholidota chinemis 多糖 组织 化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甜槠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66
8
作者 徐学红 于明坚 +2 位作者 胡正华 李铭红 张方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45-653,共9页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浙江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甜槠种群进行调查 ,将 2 5个样地分为不同演替阶段和不同生境的森林群落两大类型。对甜槠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分析 ,绘制甜槠种群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 ;并用泊松方差 /均值比率等 5个聚...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浙江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甜槠种群进行调查 ,将 2 5个样地分为不同演替阶段和不同生境的森林群落两大类型。对甜槠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分析 ,绘制甜槠种群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 ;并用泊松方差 /均值比率等 5个聚集度指标测定其种群分布格局。结果显示 :马尾松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次生常绿阔叶林→成熟山坡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 ,马尾松林中甜槠个体极少 ,针阔叶混交林中种群结构为增长型 ;次生和成熟常绿阔叶林中其种群结构都比较稳定 ,但从群落外貌和结构仍可看出前者的次生性。不同生境的群落包括成熟沟谷常绿阔叶林、成熟山坡常绿阔叶林、黄山松林和黄山松针阔叶混交林 ,甜槠由沟谷地带的零星个体变为山坡上的稳定型种群 ,中山地带的黄山松林和黄山松针阔叶混交林中甜槠种群呈增长型 ,但不会取代黄山松的优势地位。种群空间格局大都为集群分布 ,并符合负二项式分布 ,仅两个次生群落的甜槠种群因缺 、 、 级幼苗而呈随机分布。此外 ,对成熟常绿阔叶林中不同大小级个体分布格局动态的研究表明 :甜槠在幼苗、幼树时为集群分布 ,随着甜槠个体进一步增大 ,其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变为随机分布。甜槠以其较强的更新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 甜槠 种群结构 动态 相邻格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诱导植物根细胞壁化学成分变化的FTIR表征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晓斌 刘鹏 +2 位作者 李丹婷 徐根娣 蒋敏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7-1070,共4页
随着制革、电镀等行业的发展,铬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铬在植物体内主要积累于根部,植物根细胞壁化学变化与金属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蓄积行为有密切关系。与其他方法比较,应用OMNI采样器-FTIR直接测定法表征细胞化学... 随着制革、电镀等行业的发展,铬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铬在植物体内主要积累于根部,植物根细胞壁化学变化与金属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蓄积行为有密切关系。与其他方法比较,应用OMNI采样器-FTIR直接测定法表征细胞化学成分变化具有简便、快速和准确的优点。文章用FTIR对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根细胞壁进行了测定、分析和指认,并利用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铬处理和对照处理下根细胞壁红外光谱的差异。结果表明,铬处理的凤眼莲和空心莲子草根细胞壁上的—OH向低频分别发生了20和6 cm-1的位移,同时凤眼莲的根细胞壁上—OH和自由羧基COO-等吸附位点数目较对照均有所增加,而空心莲子草则相反。说明这些基团与铬的结合密切相关,进一步解释了凤眼莲耐铬及其在根部积累铬的机理,说明FTIR在监测逆境诱导植物化学成分变化和环境绿色修复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细胞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晚粳稻耐低氮品种的筛选和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翟荣荣 余鹏 +5 位作者 叶胜海 王俊梅 吴明国 林建荣 朱国富 张小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5-572,共8页
以14个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和大田栽培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低氮胁迫对水稻苗期形态与分蘖期分蘖数和成熟期有效穗数、株高、穗长及其他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供试品种的主要形态、产量等性状均有... 以14个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和大田栽培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低氮胁迫对水稻苗期形态与分蘖期分蘖数和成熟期有效穗数、株高、穗长及其他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供试品种的主要形态、产量等性状均有影响。在低氮胁迫下,苗高、苗干质量、分蘖数、株高、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分别降低15.61%、36.92%、38.88%、5.98%、12.98%和29.44%;根尖数、根长、根干质量、根冠比、穗长、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分别提高2.68%、1.83%、8.31%、74.78%、0.05%、1.18%和0.26%。根据性状相对值的变异系数大小,筛选出根尖数、苗干质量、根干质量、根冠比、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6个性状作为耐低氮能力的筛选指标。据此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耐低氮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重合率达80%。本试验筛选出具有一定耐低氮特性的常规晚粳稻品种浙粳88、祥湖301和秀水42,对低氮胁迫表现较为敏感的品种湖251、浙湖3号和矮糯21。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耐低氮胁迫的遗传机制以及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氮高效品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稻品种 低氮胁迫 模糊隶属函数法 主成分分析法 系统聚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阔叶丰花草入侵群落物种多样性、生态位及种间联结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洪思思 缪崇崇 +2 位作者 方本基 胡仁勇 丁炳扬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1-508,共8页
基于对浙江省10个代表性样地的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了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latifolia)入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通过测定群落中20个种的生态位宽度、生... 基于对浙江省10个代表性样地的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了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latifolia)入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通过测定群落中20个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χ2测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从多个方面探讨了阔叶丰花草在群落中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和相对地位。结果表明:(1)阔叶丰花草的入侵降低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2)群落中阔叶丰花草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阔叶丰花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很容易与其他物种发生竞争;(3)阔叶丰花草与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野塘蒿(Conyza bonariensis)、莎草(Cyperus rotundus)次之;(4)阔叶丰花草入侵群落中所有种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阔叶丰花草只与升马唐、野塘蒿有一定的正联结,与莎草、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等有一定的负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丰花草 物种多样性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方法的浙江省11个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磊 于明坚 +5 位作者 陈建华 王云泉 刘常幸 胡广 仲磊 刘金亮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7,共10页
为了探讨样方法在木本植物区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通过设置固定样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到了浙江省11个自然保护区样地内木本植物名录,应用Czechanowski系数对11个自然保护区的科、属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自然保护区的66个30m&... 为了探讨样方法在木本植物区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通过设置固定样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到了浙江省11个自然保护区样地内木本植物名录,应用Czechanowski系数对11个自然保护区的科、属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自然保护区的66个30m×30m的样方内,共计木本植物435种,隶属于169属70科;科、属的亚热带性质显著,其热带与温带类型占比分别为57.89%,41.07%和40.72%,53.89%,从属级区系成分看,样地内木本植物区系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有13个大的分布类型;11个自然保护区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类型.各保护区的区系相似性数值分析结果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山脉分支相关性较大.研究表明,样方调查法对植物区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方法 木本植物 区系 相似性关系 Czechanowski系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及邻近地区蛇足石杉依存环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沛玲 黄朝表 +1 位作者 郭水良 钟艳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对浙江及邻近地区产的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7个种群的自然环境进行野外观察,测定了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有机质含量、pH值,植株和土壤中K、Ca、Mg、Fe、Zn、Cu、Mn、Na、Al、Pb、Cd11种元素的含量,以及植株中石杉碱甲(HupA)含量... 对浙江及邻近地区产的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7个种群的自然环境进行野外观察,测定了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有机质含量、pH值,植株和土壤中K、Ca、Mg、Fe、Zn、Cu、Mn、Na、Al、Pb、Cd11种元素的含量,以及植株中石杉碱甲(HupA)含量。结果表明,蛇足石杉种群多分布于海拔350-1700m的山地密林下或沟谷阴湿土中,郁闭度、年均降雨量、空气相对湿度均较大;环境中土壤含水量为10%-30%,pH值4.57-5.31,电导率0.061-0.385mscm-1,有机质含量6.18%-9.75%;蛇足石杉对K、Ca、Zn和Na的需要程度较高,对Pb、Cu、Cd3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在人工栽培中应注意协调各元素的合理配给;蛇足石杉较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为:土壤电导率以及pH值相对较低;郁闭度高,年均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对7个种群分布点进行除趋势对应分析,表明石杉碱甲含量高的磐安种群分布点具有特殊性,提示环境条件对蛇足石杉中HupA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足石杉 环境 土壤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晚粳稻品种对PEG胁迫的反应和耐旱性鉴定 被引量:17
14
作者 翟荣荣 叶胜海 +3 位作者 余鹏 赵小燕 金庆生 张小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91-1997,共7页
为了解浙江省晚粳稻品种的耐旱性,以8个浙江省晚粳稻主栽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芽期不同浓度PEG处理的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及相对根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发芽高峰时间随着PEG浓度的提高逐渐推迟,PEG胁迫对发芽率、根长和芽长的抑制作用... 为了解浙江省晚粳稻品种的耐旱性,以8个浙江省晚粳稻主栽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芽期不同浓度PEG处理的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及相对根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发芽高峰时间随着PEG浓度的提高逐渐推迟,PEG胁迫对发芽率、根长和芽长的抑制作用依次为芽长>发芽率>根长。25%PEG处理下芽期品种间的耐旱性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对25%PEG胁迫下不同材料的耐旱性进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嘉33、浙粳27和浙粳88芽期耐旱性较强,宁82芽期耐旱性较差。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和相对根长与隶属值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相对根长与相对芽长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和相对根长可作为8个水稻品种芽期耐旱性的评价指标,通过选择幼苗地上部达到间接选择根系的目的。研究为芽期水稻抗旱品种筛选及耐旱性遗传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稻品种 PEG胁迫 耐旱性 芽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余鹏 李小华 +4 位作者 叶胜海 赵小燕 翟荣荣 金庆生 张小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8-987,共10页
为探明播期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的影响,确定大部分品种的最适播期,以16个浙江省常规晚粳稻代表品种为材料,依据浙江省生产实践,设置6个播期,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种农艺性状和... 为探明播期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的影响,确定大部分品种的最适播期,以16个浙江省常规晚粳稻代表品种为材料,依据浙江省生产实践,设置6个播期,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影响。播期推迟,新品种的齐穗期相应延迟,全生育期缩短,叶龄、株高降低,穗长呈变短趋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多数品种适宜6月中旬播种。本研究为常规晚粳稻品种在生产上的合理播种与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常规晚粳稻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绍兴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结构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16
作者 钟田 杨速 +9 位作者 许小妹 操勇清 李国勤 曾涛 田勇 陶争荣 陈黎 沈军达 卢立志 林致中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共8页
为探索绍兴鸭稻鸭共作的养殖效果,试验选择同批次孵化、相同条件下饲养的18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的绍兴公鸭408只,随机分为稻鸭共作组(试验组)和圈养组(对照组),研究稻鸭共作对绍兴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结构和盲肠菌群的影... 为探索绍兴鸭稻鸭共作的养殖效果,试验选择同批次孵化、相同条件下饲养的18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的绍兴公鸭408只,随机分为稻鸭共作组(试验组)和圈养组(对照组),研究稻鸭共作对绍兴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结构和盲肠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鸭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鸭胸肌C14∶0(肉豆蔻酸)和C16∶1(棕榈油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腿肌C16∶1(棕榈油酸)和C20∶4(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18∶1(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鸭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鸭的回肠肠壁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鸭盲肠微生物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试验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稻鸭共作对绍兴公鸭的屠宰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以及盲肠微生物Alpha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对其生长性能、部分长链脂肪酸含量、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回肠肠壁厚度和盲肠菌群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肠道形态结构 盲肠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对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亚洲 蔡磊明 +4 位作者 孟智启 刘新洋 王彦华 蒋金花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为探明毒死蜱对鱼类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以稀有的鲫Gobiocyprisrarus为测试生物,评价了毒死蜱对其的急性毒性及对胚胎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对稀有的鲫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h—LC铀值分别为7.59(5.14~9... 为探明毒死蜱对鱼类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以稀有的鲫Gobiocyprisrarus为测试生物,评价了毒死蜱对其的急性毒性及对胚胎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对稀有的鲫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h—LC铀值分别为7.59(5.14~9.86)、0.393(0.326~0.447)、0.0478(0.0382~0.0549)和0.0272(0.0219~0.0419)mg/L,毒死蜱对稀有的鲫4个生命阶段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成鱼〉幼鱼〉仔鱼〉胚胎;稀有的鲫暴露于毒死蜱后最明显的中毒症状是脊柱畸形;此外,质量浓度为6.13—35.8mg/L的毒死蜱在48h时可明显促进稀有绚鲫胚胎的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稀有的鲫 胚胎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17
18
作者 章金明 张蓬军 +5 位作者 黄芳 宋亮 刘敏 吕要斌 林小勇 叶鑫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为明确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主要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趋势,采集了浙江三门和萧山地区田间斜纹夜蛾,监测其对1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三门种群和萧山种群对这些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且萧山种群对测试药剂的敏感性高于... 为明确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主要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趋势,采集了浙江三门和萧山地区田间斜纹夜蛾,监测其对1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三门种群和萧山种群对这些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且萧山种群对测试药剂的敏感性高于三门种群。参考抗性诊断剂量(田间推荐浓度)处理后存活率和11种杀虫剂LC99致死浓度与田间推荐浓度的比值,推断三门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溴虫腈敏感,对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隆、丁醚脲和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抗性;同样,萧山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和多杀菌素敏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丁醚脲、啶虫隆、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性。因此,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大部分监测杀虫剂的抗性正在形成,已产生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虫酰肼应暂停使用1~2年;其余药剂则需要控制用药次数和采用不同种类杀虫剂轮用、混用的方式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杀虫剂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高磷合金晶化行为的现场XRD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牛振江 吴廷华 李则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05-708,共4页
从柠檬酸-酒石酸-乳酸-EDTA混合体系中得到含P12%(质量比)的化学镀高磷Ni-P合金,其差热曲线显示,在350和420℃出现两个放热过程.现场XRD分析结果显示,镀层在300℃以下保持非晶态结构,在320℃之后开始晶化,首先析出介稳的Ni5P2和Ni12P5相... 从柠檬酸-酒石酸-乳酸-EDTA混合体系中得到含P12%(质量比)的化学镀高磷Ni-P合金,其差热曲线显示,在350和420℃出现两个放热过程.现场XRD分析结果显示,镀层在300℃以下保持非晶态结构,在320℃之后开始晶化,首先析出介稳的Ni5P2和Ni12P5相,在360℃后开始有稳定的Ni3P和Ni相的衍射峰出现,400℃以上只有Ni3P和Ni相.325℃恒温时,镀层在4min内保持非晶态的衍射特征,随即析出Ni5P2和Ni12P5相,并在2h内基本保持不变.350℃恒温时,析出的Ni5P2和Ni12P5介稳相只存在40min.实验结果表明,DTA曲线上350℃的放热峰不仅有非晶相转变为介稳相的过程,也包含部分介稳相转化为稳定相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镍-高磷合金 晶化行为 XRD NI-P合金 热分析 电化学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中部七子花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郝朝运 刘鹏 邬周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8-784,共7页
为揭示七子花的种群特征,在浙江中部3个七子花主要分布地设置500 m2样方10个,应用相邻格子法对七子花的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子花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极少,大树也不多,种群主要集中在幼树、小树和中树阶段,显示... 为揭示七子花的种群特征,在浙江中部3个七子花主要分布地设置500 m2样方10个,应用相邻格子法对七子花的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子花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极少,大树也不多,种群主要集中在幼树、小树和中树阶段,显示出衰退的变化趋势,不同样地的七子花种群结构特征有所差异;由于生境条件的不同,不同样地表现出复杂的分布格局,其中生境条件较差的种群集群程度较高,在人为干扰后,集群程度有减弱的趋势,而某些生境条件较好种群的集群强度较弱,甚至呈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总体上有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变化的趋势;不同区组大小的七子花种群分布格局不同,不同样地之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子花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浙江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