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演变对知识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基于fsQCA与IIS图分析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文涛 朱玲林 +1 位作者 陶雨晴 周跃良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128,共8页
当前关于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研究主要聚焦生成性角色类型和不同角色的学习效果影响两大方面,但存在角色类别划分不完善、只关注单个角色的净效应等问题,忽视了生成性角色之间的交互作用,难以解释角色演变对协作学习知识点学习效果的组... 当前关于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研究主要聚焦生成性角色类型和不同角色的学习效果影响两大方面,但存在角色类别划分不完善、只关注单个角色的净效应等问题,忽视了生成性角色之间的交互作用,难以解释角色演变对协作学习知识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为此,研究重新划分了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并利用行为分析、IIS图分析与fsQCA方法,从微观视角揭示生成性角色演变作用于知识点学习效果的多重并发路径,提出了生成性角色演变影响知识点学习效果的内容交互型、组织指令型、复合影响型和媒体影响型四种组态。研究认为,协作学习交互效果并不是某个生成性角色的单独作用决定的,而是由多个角色组合复合影响的结果,角色演变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会因活动类型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改善协作学习效果需提升教师组织指导水平、合理使用媒体、平衡生成性角色间的组态效应及调动组员的有效交互,不可盲目借鉴经验总结得来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学习 生成性角色 学习效果 定性比较分析 知识点激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的复合脑启发:群体认知失调情境下学习者生理—心理—行为耦合的新模式
2
作者 韩中美 张歆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9,共10页
教育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群体认知联结与跃升的驱动力,其(外脑)协同人类智慧(内脑)解析群体生理—心理—行为作用过程,为缓解群体认知失调提供人机复合脑启发的新思路。群体认知失调因个体与群体观点分歧、新旧经... 教育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群体认知联结与跃升的驱动力,其(外脑)协同人类智慧(内脑)解析群体生理—心理—行为作用过程,为缓解群体认知失调提供人机复合脑启发的新思路。群体认知失调因个体与群体观点分歧、新旧经验悖离等触发,其协调是人类学习与心智发展的基础。然而,当前研究多聚焦个体认知,鲜有涉及群体认知失调的生理、心理等多维要素,尤其在人机复合脑下,其耦合机制仍不清晰。因此,文章厘清群体认知失调内涵及其在学习者生理、心理和行为层面的全过程耦合特征,明确人机协同复合脑对群体认知失调的调节作用,阐明复合脑在生理(感知脑)、心理(认知脑)和行为(执行脑)层面的启发机制,并解析“生理—心理”“心理—行为”和“生理—行为”三个耦合调节过程,提出人在旁路(辅助)、人在回路(共生)和人在领路(主导)三种耦合新模式,凸显人机复合脑助力学习者适应失调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复合脑 群体认知失调 生理—心理—行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