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演变对知识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基于fsQCA与IIS图分析视角
被引量:
1
1
作者
何文涛
朱玲林
+1 位作者
陶雨晴
周跃良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128,共8页
当前关于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研究主要聚焦生成性角色类型和不同角色的学习效果影响两大方面,但存在角色类别划分不完善、只关注单个角色的净效应等问题,忽视了生成性角色之间的交互作用,难以解释角色演变对协作学习知识点学习效果的组...
当前关于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研究主要聚焦生成性角色类型和不同角色的学习效果影响两大方面,但存在角色类别划分不完善、只关注单个角色的净效应等问题,忽视了生成性角色之间的交互作用,难以解释角色演变对协作学习知识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为此,研究重新划分了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并利用行为分析、IIS图分析与fsQCA方法,从微观视角揭示生成性角色演变作用于知识点学习效果的多重并发路径,提出了生成性角色演变影响知识点学习效果的内容交互型、组织指令型、复合影响型和媒体影响型四种组态。研究认为,协作学习交互效果并不是某个生成性角色的单独作用决定的,而是由多个角色组合复合影响的结果,角色演变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会因活动类型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改善协作学习效果需提升教师组织指导水平、合理使用媒体、平衡生成性角色间的组态效应及调动组员的有效交互,不可盲目借鉴经验总结得来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学习
生成性角色
学习效果
定性比较分析
知识点激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机协同的复合脑启发:群体认知失调情境下学习者生理—心理—行为耦合的新模式
2
作者
韩中美
张歆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9,共10页
教育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群体认知联结与跃升的驱动力,其(外脑)协同人类智慧(内脑)解析群体生理—心理—行为作用过程,为缓解群体认知失调提供人机复合脑启发的新思路。群体认知失调因个体与群体观点分歧、新旧经...
教育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群体认知联结与跃升的驱动力,其(外脑)协同人类智慧(内脑)解析群体生理—心理—行为作用过程,为缓解群体认知失调提供人机复合脑启发的新思路。群体认知失调因个体与群体观点分歧、新旧经验悖离等触发,其协调是人类学习与心智发展的基础。然而,当前研究多聚焦个体认知,鲜有涉及群体认知失调的生理、心理等多维要素,尤其在人机复合脑下,其耦合机制仍不清晰。因此,文章厘清群体认知失调内涵及其在学习者生理、心理和行为层面的全过程耦合特征,明确人机协同复合脑对群体认知失调的调节作用,阐明复合脑在生理(感知脑)、心理(认知脑)和行为(执行脑)层面的启发机制,并解析“生理—心理”“心理—行为”和“生理—行为”三个耦合调节过程,提出人在旁路(辅助)、人在回路(共生)和人在领路(主导)三种耦合新模式,凸显人机复合脑助力学习者适应失调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复合脑
群体认知失调
生理—心理—行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演变对知识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基于fsQCA与IIS图分析视角
被引量:
1
1
作者
何文涛
朱玲林
陶雨晴
周跃良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全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128,共8页
基金
2023—2024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人机协同视域下教师主体性消解风险预警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40N141)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知识整合的碎片化学习诊断与学习路径引导研究”(项目编号:62207027)。
文摘
当前关于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研究主要聚焦生成性角色类型和不同角色的学习效果影响两大方面,但存在角色类别划分不完善、只关注单个角色的净效应等问题,忽视了生成性角色之间的交互作用,难以解释角色演变对协作学习知识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为此,研究重新划分了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并利用行为分析、IIS图分析与fsQCA方法,从微观视角揭示生成性角色演变作用于知识点学习效果的多重并发路径,提出了生成性角色演变影响知识点学习效果的内容交互型、组织指令型、复合影响型和媒体影响型四种组态。研究认为,协作学习交互效果并不是某个生成性角色的单独作用决定的,而是由多个角色组合复合影响的结果,角色演变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会因活动类型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改善协作学习效果需提升教师组织指导水平、合理使用媒体、平衡生成性角色间的组态效应及调动组员的有效交互,不可盲目借鉴经验总结得来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协作学习
生成性角色
学习效果
定性比较分析
知识点激活量
Keyword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Generative Role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Activation of Knowledge Pints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机协同的复合脑启发:群体认知失调情境下学习者生理—心理—行为耦合的新模式
2
作者
韩中美
张歆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全省
智能
教育
技术与
应用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9,共10页
基金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协作学习中基于混合超图神经网络的多层级认知失调发现与协调机制研究”(项目编号:62407749)
2022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模态协同交互中学习者具身情感不确定性因果推理研究”(项目编号:LQ22F020023)。
文摘
教育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群体认知联结与跃升的驱动力,其(外脑)协同人类智慧(内脑)解析群体生理—心理—行为作用过程,为缓解群体认知失调提供人机复合脑启发的新思路。群体认知失调因个体与群体观点分歧、新旧经验悖离等触发,其协调是人类学习与心智发展的基础。然而,当前研究多聚焦个体认知,鲜有涉及群体认知失调的生理、心理等多维要素,尤其在人机复合脑下,其耦合机制仍不清晰。因此,文章厘清群体认知失调内涵及其在学习者生理、心理和行为层面的全过程耦合特征,明确人机协同复合脑对群体认知失调的调节作用,阐明复合脑在生理(感知脑)、心理(认知脑)和行为(执行脑)层面的启发机制,并解析“生理—心理”“心理—行为”和“生理—行为”三个耦合调节过程,提出人在旁路(辅助)、人在回路(共生)和人在领路(主导)三种耦合新模式,凸显人机复合脑助力学习者适应失调的潜力。
关键词
人机协同
复合脑
群体认知失调
生理—心理—行为耦合
Keywords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Composite Brain
Group Cognitive Dissonance
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Behavioral Coupling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演变对知识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基于fsQCA与IIS图分析视角
何文涛
朱玲林
陶雨晴
周跃良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机协同的复合脑启发:群体认知失调情境下学习者生理—心理—行为耦合的新模式
韩中美
张歆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