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茅盾传统”及其对中国新文学的范式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嘉良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5期81-87,共7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茅盾传统作了概括 :其一是积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 ;其二是气势阔大的创作“史诗”传统 ;其三是注重社会分析的“理性化”叙事传统。并对这种传统的孕育、确立。
关键词 茅盾传统 新文学 范式意义 中国 现实主义 史诗 社会分析 理性化叙事 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人文学者文人化倾向之批判 被引量:4
2
作者 宣炳善 《学术界》 2002年第3期105-121,共17页
回顾 90年代学术规范的大讨论 ,我们不难发现那次讨论是在社会科学中而不是在人文科学中形成规模并引起巨大反响的。当社会科学学者意识到学术规范对于学术发展的重要性时 ,人文学者却在质疑学术规范的有限适用性并越来越往文人化方向... 回顾 90年代学术规范的大讨论 ,我们不难发现那次讨论是在社会科学中而不是在人文科学中形成规模并引起巨大反响的。当社会科学学者意识到学术规范对于学术发展的重要性时 ,人文学者却在质疑学术规范的有限适用性并越来越往文人化方向发展。学术规范是一种学科的科学化努力 ,这在科学传统与科学精神极为薄弱的中国 ,是学术界当下迫切需要的学术自律。 90年代学术规范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外部原因上 ,对于社会科学来说 ,学术的外部环境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但对于人文科学来说 ,最重要的还是学术的内部环境 ,即人文学者本人的学术素质。本文将对人文学者根深蒂固的文人病症状予以分析和批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者 文人化 批判 学术规范 人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动着的意义——论什克洛夫斯基文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彦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9-136,共8页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快感,而且此阅读快感体现为涌动着、兴发着的时间性过程,因而他从"注意"的自动化及其被打破出发,针对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之间的微妙差异,认为三种语...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快感,而且此阅读快感体现为涌动着、兴发着的时间性过程,因而他从"注意"的自动化及其被打破出发,针对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之间的微妙差异,认为三种语言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用,奠基于文学作品语言之上的阅读快感是直观的、新鲜的、新奇的,不仅强度被增强,而且长度被延长。在其论著中,对作品中"延缓"、"阻滞"等的精彩分析都透露出他对文学阅读过程这一内时间意识构成的远见卓识,而且在晚年更提出文学作品意义存在的运动性思想,来反对结构主义(雅各布森)过于执著于对文学作品形式进行孤立分析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克洛夫斯基 时间性 内时间意识 陌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一代小资产阶级命运的人物世界——简论茅盾小说的“时代女性”形象系列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嘉良 《学术研究》 1987年第2期81-87,共7页
“时代女性”,作为具体的文学形象来看待,它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质的规定性的概念,而是一种形象类型的统称。考其出处,大约最早要见于茅盾1933年的《几句旧话》:“终于那‘大矛盾’又‘爆发’了!我眼见许多人出乖露丑,我眼见许多‘时代... “时代女性”,作为具体的文学形象来看待,它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质的规定性的概念,而是一种形象类型的统称。考其出处,大约最早要见于茅盾1933年的《几句旧话》:“终于那‘大矛盾’又‘爆发’了!我眼见许多人出乖露丑,我眼见许多‘时代女性’发狂颓废,悲观消沉”。这里,“时代女性”是对大革命时代知识分子女性的泛指;正同茅盾在别处提及的“新女性”、“时代的新型女性”之类字眼一样,强调的是形象的“时代性”,并非特指某种人物,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极为宽泛的。如果只注意到《蚀》与《虹》中的某些“特异女子”,或以这些“特异女子”去概括“时代女性”的本质,显然是很不全面的。研究必须从形象的总体性上去把握,思考作家描绘出一个庞大的人物世界,为历史所提供的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女性 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人物世界 形象系列 女性形象 茅盾小说 大革命时期 女子 新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化交流与现代汉语体系的形成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4-158,共5页
在语言工具的层面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主要是形式上的不同,但在语言思想的层面上,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西方语言因素是促使汉语发生变革的最重要因素。从西方输入的术语、概念和范畴在中国现代思想领域占据了显... 在语言工具的层面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主要是形式上的不同,但在语言思想的层面上,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西方语言因素是促使汉语发生变革的最重要因素。从西方输入的术语、概念和范畴在中国现代思想领域占据了显著的位置,这些词语在数量上虽然不多,但它却构成了现代思想的"关键词",从而促进了现代汉语作为体系的形成。同时,西方语言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汉语,使汉语词语在思想内涵上发生了变化,既具有传统的内涵,又增加了西方的维度。现代汉语作为语言体系既不同于古代汉语体系,也不同于西方的语言体系。现代汉语学术研究迄今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方面,对于在思想的层面上现代汉语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种形成对现代思想和现代文化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语言体系 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
6
作者 陈兰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07-113,共7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上日益重视人的价值问题,人们对名人的生平事迹及个性在经历中的表现与作用,越来越感兴趣,因而传记文学这种文学形式日益受到读者的欢迎。当代传记文学在西方国家出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上日益重视人的价值问题,人们对名人的生平事迹及个性在经历中的表现与作用,越来越感兴趣,因而传记文学这种文学形式日益受到读者的欢迎。当代传记文学在西方国家出现了热潮。我国古代传记文学有着丰富的遗产。今天探讨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以认识古代传记文学的传统,对当代新传记文学创作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传记文学 杂传 我国古代 司马迁 作品 《史记》 纯粹性 人物传记 基本特征 陈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民族资产阶级的艺术造型——论茅盾小说的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
7
作者 王嘉良 《浙江学刊》 1986年第Z1期119-126,共8页
在茅盾小说中,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的创造,是形象塑造中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方面。他在这个领域里取得的成功,标志了为一般作家所少有的才具和胆略。在各方面,他的创作起着开辟草莱的作用,他为文学作出的是开创性的历史贡献。然而,当我... 在茅盾小说中,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的创造,是形象塑造中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方面。他在这个领域里取得的成功,标志了为一般作家所少有的才具和胆略。在各方面,他的创作起着开辟草莱的作用,他为文学作出的是开创性的历史贡献。然而,当我们全面考察这一形象系列时,就会发现,兼具艺术家和思想家气质的茅盾对一个重要的课题,是不会仅仅满足开创性一点上,他的艺术追求是见得更广阔和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家 三十年代 民族工业 历史贡献 抗战时期 历史命运 殖民地化 半殖民地 中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儿童文学创作的读者意识
8
作者 黄云生 《探索(浙江)》 1988年第3期71-73,52,共4页
何谓读者意识?我把它看作是存在于作者的创作心理之中的为读者着想的那种意向和观念,再具体一点说,就是作者在创作之前和创作之中对读者的需求、意愿的考虑,对作品将在读者中间产生怎样效果的关注。 那么,读者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是否具有... 何谓读者意识?我把它看作是存在于作者的创作心理之中的为读者着想的那种意向和观念,再具体一点说,就是作者在创作之前和创作之中对读者的需求、意愿的考虑,对作品将在读者中间产生怎样效果的关注。 那么,读者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也即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是否普遍地具有读者意识?对此,不妨留待一般文艺创作心理学的“情境”理论和“反馈”理论去深入研究,暂不作简单的结论;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意识 儿童文学创作 创作心理 创作主体 文艺创作 审美意识 文学作品 “反馈” 心理学 儿童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是儿童文学的主宰
9
作者 楼飞甫 《探索(浙江)》 1988年第3期74-75,70,共3页
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的区别,就是因其读者对象的不同而产生的。供少年儿童阅读、欣赏,为少年儿童服务,是儿童文学的天职。因此,一个文学作品是否属于儿童文学作品,或是否属于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必须得到少年儿童读者的首肯。这原本是一个... 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的区别,就是因其读者对象的不同而产生的。供少年儿童阅读、欣赏,为少年儿童服务,是儿童文学的天职。因此,一个文学作品是否属于儿童文学作品,或是否属于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必须得到少年儿童读者的首肯。这原本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近年来有不少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与儿童文学理论工作者却对此提出了质疑甚至否决,认为“这个世界交由孩子们来判定,就完了。儿童文学世界也一样。”我总觉得这种看法有某种盲目性。从理论的角度看,缺乏足以令人信服的依据,从实践的角度看,恐怕也根本行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少年儿童读者 文学作品 理论工作者 作家 审美意识 儿童文学创作 读者对象 中青年 天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与《史记》:实录精神与托愤精神的二重变奏 被引量:4
10
作者 梅新林 俞樟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史记》与《红楼梦》分别为中国史学与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各自的独特魅力究竟何在?彼此的内在相通之处又究竟何在?一直是史学界与红学界所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统中抽绎出"实录精神"与"托... 《史记》与《红楼梦》分别为中国史学与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各自的独特魅力究竟何在?彼此的内在相通之处又究竟何在?一直是史学界与红学界所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统中抽绎出"实录精神"与"托愤精神"两个工具性概念,并通过这两个层面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史记》与《红楼梦》的内在相通之处即在于都是"实录精神"与"托愤精神"的二重组合,前者以"实录精神"为主而蕴含"托愤精神",后者以"托愤精神"为主而蕴含"实录精神";各自的独特魅力则在于都深刻地表现了历史与道德二律背反的文化悖论,具有为一般史书和小说所缺少的哲理意味与美感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与《史记》 实录精神 托愤精神 文化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的集体创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诞生 被引量:17
11
作者 袁盛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53,125,共4页
该文主要论述延安时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集体创作”的诞生,指出此种写作方式在延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在一定意义上,集体创作既是新的意识形态话语逻辑的必然产物,是与“党的文学”观相适应的文艺生产方式,也是处... 该文主要论述延安时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集体创作”的诞生,指出此种写作方式在延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在一定意义上,集体创作既是新的意识形态话语逻辑的必然产物,是与“党的文学”观相适应的文艺生产方式,也是处于思想改造之中的延安文人所必然采取的一种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集体创作 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 应对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性同体”与创造力问题──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理论批评 被引量:12
12
作者 姜云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艺术创造力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诗学理论 创造力问题 王安忆 女性自我 莎士比亚 自我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隔膜”的发现和“双向批判”的开展──鲁迅乡土小说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家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18,共12页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乡村主人公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现代知识分子 鲁迅 文化变革 隐含作者 现代文化 叙述者“我”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与古代姓氏 被引量:4
14
作者 俞樟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0-85,79,共7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研究人的姓名称谓,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叫做“姓氏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历史和文学巨著,不是专治古代姓氏之书,但是司马迁撰述古史时,却有意在这方面进行了整理,记录了许多有关先秦与西汉时代姓氏制度的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研究人的姓名称谓,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叫做“姓氏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历史和文学巨著,不是专治古代姓氏之书,但是司马迁撰述古史时,却有意在这方面进行了整理,记录了许多有关先秦与西汉时代姓氏制度的可靠史料,为今天研究古代姓氏制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司马迁对古代姓氏学的贡献,是《史记》研究中的空白,笔者有鉴于此,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1、中华民族是个古老文明的国度,因此中国人的姓氏也源远流长,从伏羲氏“正姓氏,别婚姻”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氏制度 《史记》 司马迁 黄帝 赐姓 越王 帝喾 刘邦 世家 里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的人生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卫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29,共8页
审美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它的最终意义在于它的人生价值。关于这一点,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和马克思的美学都具有鲜明的体现和明确的阐释。审美的人生价值是通过审美表现即以创造形式为中介的情感释放和升华,以及审美超越即人生的... 审美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它的最终意义在于它的人生价值。关于这一点,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和马克思的美学都具有鲜明的体现和明确的阐释。审美的人生价值是通过审美表现即以创造形式为中介的情感释放和升华,以及审美超越即人生的境界的转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主体 审美表现 人生价值 审美超越 情感意识 个性情感 情感释放 中国美学 生存状态 审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复古及其作品考辨三题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继定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2期76-80,共5页
戴复古及其作品考辨三题张继定戴复古是江湖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继承了杜甫和陆游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多悯时忧国之作,诗风清健自然,自成一家。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视为“晚宋之冠”。有《右屏诗集》、《石屏词》传世。但是,... 戴复古及其作品考辨三题张继定戴复古是江湖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继承了杜甫和陆游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多悯时忧国之作,诗风清健自然,自成一家。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视为“晚宋之冠”。有《右屏诗集》、《石屏词》传世。但是,也许由于戴复古一生不曾人仕,布衣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复古 《石屏诗集》 《千家诗》 台州黄岩 考辨 《诚斋集》 《宋诗钞》 黄岩县 东皋子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比较语言学分期辨 被引量:2
17
作者 聂志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国内语言学界一般认为 ,历史比较语言学以 1870年为界分做前后两段。本文认为 ,这种分期思想来自《普通语言学教程》 ,但却是对索绪尔的误解 :索绪尔实际上是将辉特尼语言理论的出现作为真正意义的语言学的开始(1870年 ) ;因为辉特尼将... 国内语言学界一般认为 ,历史比较语言学以 1870年为界分做前后两段。本文认为 ,这种分期思想来自《普通语言学教程》 ,但却是对索绪尔的误解 :索绪尔实际上是将辉特尼语言理论的出现作为真正意义的语言学的开始(1870年 ) ;因为辉特尼将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惯例 ,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 ,具有任意性 ,而这是索绪尔将语言看作以任意性为基石的符号系统理论的真正来源。从这个意义上看 ,辉特尼应该是现代语言学的先驱 ;而将辉特尼语言理论的提出定为 1870年 ,或是索绪尔记忆的失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比较语言学 语言学史 分期 索绪尔 辉特尼 语法学派 符号系统理论 阿斯戈里 《语言学教程》 《西方语言学流派》 刘润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镇海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6-128,共3页
蔡元培倾心美学并积极投身美育实践,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浸润着中国思想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他不是传统的因袭者,但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肯定的一面,传统思想文化对他起过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同整个的蔡元培精神、他... 蔡元培倾心美学并积极投身美育实践,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浸润着中国思想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他不是传统的因袭者,但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肯定的一面,传统思想文化对他起过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同整个的蔡元培精神、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是分不开的。其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值得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美学选择 美育实践 传统生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提高学生语感的素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尚文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17-20,共4页
谈提高学生语感的素质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尚文叶圣陶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①吕叔湘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②语文教学训练主要是通过学习规范的美的课文言语对象,培养学生的语感,... 谈提高学生语感的素质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尚文叶圣陶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①吕叔湘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②语文教学训练主要是通过学习规范的美的课文言语对象,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感的素质。马克思早就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感图式 言语对象 情感图式 学生语感 语言图式 语文教学 观念图式 语感素质 言语形式 差别感觉阈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八大家与《史记》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樟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134-137,123,共5页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 韩愈 太史公 欧阳修 归有光 刘熙载 王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