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聚焦文学:《新青年》中浙江作家群凸现的意义 |
王嘉良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2
|
中西会通与现代汉语“文学”概念的形成 |
高玉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对《西游记》在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中呈现方式的考察 |
罗炅
高玉海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学院批评”与“作家批评”——当代文学批评的两种路向及其问题 |
高玉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
5
|
地方路径视域下湖南儿童文学的知识生产 |
吴翔宇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石榴籽符号:构建、运用及其意蕴 |
冯建勇
黄嵩杰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7
|
国语建立之后现代文写作用典状况 |
高玉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论早期新诗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借鉴与误读 |
李蓉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清末文字改革的简字想象 |
高玉
|
《学术界》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过渡、衔接与转型——重新定位中国近代文学 |
高玉
梅新林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11
|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探析 |
邵海燕
胡芳
|
《高教发展与评估》
|
2005 |
27
|
|
12
|
民族—现代性:“民族形式”论争中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呈现 |
袁盛勇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13
|
思想资源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学术化建构 |
吴翔宇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14
|
文学研究中的语言问题及其思考 |
高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15
|
传统资源的创化与中国儿童文学范式的确立 |
吴翔宇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16
|
论“反懂”的文学欣赏 |
高玉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7
|
重审中国儿童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一体化 |
吴翔宇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8
|
|
18
|
放宽文学视野评价金庸小说 |
高玉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9
|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
高玉
|
《河北学刊》
|
2001 |
7
|
|
20
|
本体与方法: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曾军(主持人)
高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