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史记》峻洁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俞樟华
-
机构
浙江师大中文系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86-90,共5页
-
文摘
《史记》峻洁论俞樟华司马迁的《史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三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①说这话的是晋人张辅,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对马班作比较评论的人。他的话虽不无偏颇,因为文章的好坏.不是以字句的...
-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人物传记
写作原则
互见法
《晏子春秋》
梁启超
农民起义
项羽本纪
《史记·淮阴侯列传》
-
分类号
K20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乡村整合中的心理蜕变──《春回地暖》的一种解读
- 2
-
-
作者
范家进
-
机构
浙江师大中文系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7-,69+71+73+68+70+72,共8页
-
文摘
小引在世纪末的今天,每一个活得认真的人都免不了被形形色色无法排解的“中国问题”所困扰,其中“乡土中国”问题就是个横亘整个二十世纪且至今也未见有人圆满解开过的“死结”。因此,当我由于某种机缘与王西彦先生这部描写五十年代乡村生活的长篇小说①凝然相对时,所...
-
关键词
乡村整合
乡村生活
工作队
中国乡村社会
意识形态
土地改革运动
阶级斗争
自上而下
作品
人物形象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矛盾分析法与矛盾同一性
- 3
-
-
作者
姜井水
-
机构
浙江师大中文系
-
出处
《现代哲学》
1986年第4期34-37,共4页
-
文摘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矛盾分析法,并据此对矛盾同一性问题谈点认识。马克思是分析矛盾的能手。细读他的著作会发现,里面有一种独特的矛盾分析法。其要旨是:根据事物或矛盾的二重性和两面性,遵循矛盾自身的辩证运动,把它分为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发展的逻辑过程。并把这两个过程分别分为两个阶段或过程。历史过程的两个阶段,可分别称之为“差异和生成阶段”与“分离和对立阶段”;逻辑过程的两个过程,可分别称之为“正题”(肯定)形态的变化过程”与“反题(否定)形态的变化过程”①,或称为“矛盾运动的正面过程”与“矛盾运动的背面过程”。
-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过程
矛盾分析法
普遍性
矛盾同一性
要旨
相对独立
中介
二重性
矛盾运动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论《史记》汉初“三杰”形象的典型意义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兰村
张金菊
-
机构
浙江师大中文系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66-70,共5页
-
文摘
论《史记》汉初“三杰”形象的典型意义陈兰村,张金菊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塑造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其中有一类作品.作者直接根据真人真事,把他们的经历和事迹、遭遇和命运,经过艺术的概括和加工,塑造成非常生动的艺术形象。传记文学中的形象乃至典型的塑造就是通过这种方...
-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刘邦
萧何
传记文学
楚汉战争
韩信
汉初
社会环境
张良
-
分类号
K20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红楼梦》宗教精神新探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海新林
-
机构
浙江师大中文系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7-79,共3页
-
文摘
一 作为一种符号,《红楼梦》中一僧一道的组合暗示了佛道二教的融合,同时也以他们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截然划开了佛道信徒的两大类型:一是经一僧一道点化或间接点化的悟道出世者,除贾宝玉外,尚有甄土隐、柳湘莲、惜春、紫娟、蕊官、芳官等,这些都得到了作者的充分肯定。一是居于或出自佛门道观的世俗僧侣,诸如只爱烧丹炼汞、最后吞金胀死的贾敬,官方道教代表人物张道士,卖药行骗的王道士,作法害人的马道婆,出佛门进衙门而最后充军的小沙弥,包揽词讼、破坏他人婚姻幸福的静虚,……一概被作者彻底否定。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系列的宗教俗事活动,比如秦可卿死,停灵期间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为秦可卿超度亡灵。另设坛请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再清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真可谓此佛彼道,旗鼓相当。对此,小说只作客观而又带几分滑稽的展览,谈不上丝亳的肯定。
-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红楼梦》
宗教精神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超越后的困惑——论宗璞童话创作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潘延
-
机构
浙江师大中文系
-
出处
《探索(浙江)》
CSSCI
1989年第4期63-67,共5页
-
文摘
当王蒙大声呼吁作家学者化的时候,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队伍则是以幼儿园阿姨和中小学教师作为自己的生力军,他们的作品洋溢着新鲜活泼的生活气息。然而,鲜明强烈的情感被教育者神圣的使命所左右,无法升华进入更高的艺术层次;把握了敏锐的现实素材却又透出思想底蕴的不足而流于表象的铺陈,这些令人遗憾的现象在儿童文学界比比皆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宗璞的童话创作显得那样与众不同。宗璞家学渊源很深,自幼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后又专攻欧美文学。
-
关键词
宗璞
童话创作
作品
野葡萄
作家学者化
总鳍鱼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创作
文体
蜡笔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