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多孔镁基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牛丽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7,共4页
介绍了医用多孔镁合金的优势,综述了当前多孔镁基合金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粉末冶金法制备医用多孔镁合金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多孔镁合金材料骨架部分强度可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在保证医用多孔镁合金具有大量孔隙的同时,... 介绍了医用多孔镁合金的优势,综述了当前多孔镁基合金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粉末冶金法制备医用多孔镁合金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多孔镁合金材料骨架部分强度可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在保证医用多孔镁合金具有大量孔隙的同时,使材料骨架部分的晶粒细化,才能制备出高质量多孔镁基合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 多孔 镁基合金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c对原位Mg_2Si/Mg-Al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继兴 高光亮 +1 位作者 牛丽媛 潘贻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22-123,127,共3页
在原位合成制备Mg2Si/Mg-A1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Ca、Sc作为变质剂,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单独变质与复合变质对材料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a、Sc都是有效的变质剂,尤其是复合变质,能使初生Mg2Si尺寸由40~130μm减小至6~7μm,其形态... 在原位合成制备Mg2Si/Mg-A1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Ca、Sc作为变质剂,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单独变质与复合变质对材料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a、Sc都是有效的变质剂,尤其是复合变质,能使初生Mg2Si尺寸由40~130μm减小至6~7μm,其形态由不规则变为规则的多边形;共晶Mg2Si亦趋向于弥散分布,变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 SC 复合变质 Mg2Si/Mg-Al 原位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稀土变质原位Mg_2Si/Al-Si复合材料及其半固态组织形貌演变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继兴 高光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3,7,共4页
在制备Mg2Si/A1-Si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混合稀土作为变质剂,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半固态的等温热处理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1.0%混合稀土能有效变质初晶硅,其平均尺寸由原来的175μm减小到55μm。等温热处理时,随着温度的升... 在制备Mg2Si/A1-Si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混合稀土作为变质剂,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半固态的等温热处理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1.0%混合稀土能有效变质初晶硅,其平均尺寸由原来的175μm减小到55μm。等温热处理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初晶硅尺寸先减小后增大;560℃时α相明显球化,形状因子为0.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稀土 变质 原位Mg2Si/Al—Si复合材料 半同态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变质对不同镁量原位Mg_2Si/Al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4
作者 林继兴 高光亮 +2 位作者 牛丽媛 李勇 刘兰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39,42,共4页
在不同镁含量铸造Mg2Si/A1-Si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混合稀土氧化物与CaCO3作为变质剂,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复合变质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剂加入量与镁的加入量有关。0.2%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与0.3%的CaCO3使Al-10%Mg-20%Si的初生M... 在不同镁含量铸造Mg2Si/A1-Si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混合稀土氧化物与CaCO3作为变质剂,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复合变质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剂加入量与镁的加入量有关。0.2%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与0.3%的CaCO3使Al-10%Mg-20%Si的初生Mg2Si尺寸由原来的75μm减小到25μm左右,变质效果显著,并初步探讨了其变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变质 原位Mg2Si/Al复合材料 镁量 组织 稀土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弧氧化工艺及封孔处理对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勇 牛丽媛 +2 位作者 高光亮 林继兴 刘兰云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17,共4页
为寻求在低成本下获得高性能镁合金防护膜的方法,采用直流低压微弧氧化工艺,在硅酸盐体系中添加抑弧剂抑弧以获得均匀的膜层,并对随后获得的微弧氧化陶瓷膜进行封闭处理。通过形貌分析及腐蚀析氢的方法研究了膜层的耐蚀性能及腐蚀特征,... 为寻求在低成本下获得高性能镁合金防护膜的方法,采用直流低压微弧氧化工艺,在硅酸盐体系中添加抑弧剂抑弧以获得均匀的膜层,并对随后获得的微弧氧化陶瓷膜进行封闭处理。通过形貌分析及腐蚀析氢的方法研究了膜层的耐蚀性能及腐蚀特征,结果表明:在低电流密度下适当延长微弧氧化时间,可获得更为致密的陶瓷膜层,抗腐蚀性能更好。碳酸盐封孔处理可使膜层的致密层变厚,并进一步强化膜层的致密度;能保证基体完全不受腐蚀的时间显著延长,并在较长时间内使膜层的抗腐蚀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封孔处理 镁合金 耐蚀性 陶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回火对W6Mo5Cr4V2Si新型高速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勇 牛丽媛 +1 位作者 高光亮 邱奥西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55-157,共3页
采用不同淬火、回火工艺对W6Mo5Cr4V2Si新型高速钢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并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6Mo5Cr4V2Si钢在1200℃以下淬火、600℃回火硬度较低;在1250℃淬火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回火硬度下降,560℃... 采用不同淬火、回火工艺对W6Mo5Cr4V2Si新型高速钢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并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6Mo5Cr4V2Si钢在1200℃以下淬火、600℃回火硬度较低;在1250℃淬火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回火硬度下降,560℃左右回火后材料的硬度最高,为67.1 HRC左右,其组织主要由网状、半网状及颗粒状碳化物+回火马氏体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6Mo5Cr4V2Si钢 淬火 回火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硬度纳米镍钴合金镀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牛丽媛 张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42-44,共3页
采用植酸与有机胺盐复合添加剂制备了纳米镍钴合金镀层。试验表明,在较低的溶液pH值和电流密度(2.4~3.2 A/dm2)时,镍钴合金镀层晶粒度为20~50nm。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分析仪(XRD)和透射电镜(TEM)等技术对镀层进行了表征,当纳米... 采用植酸与有机胺盐复合添加剂制备了纳米镍钴合金镀层。试验表明,在较低的溶液pH值和电流密度(2.4~3.2 A/dm2)时,镍钴合金镀层晶粒度为20~50nm。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分析仪(XRD)和透射电镜(TEM)等技术对镀层进行了表征,当纳米镍钴镀层中钴含量达到20%时,镀层硬度为577.2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镍钴合金镀层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镁合金表面高耐蚀性散热膜层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牛丽媛 苏一畅 +2 位作者 林继兴 史子木 李光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20-122,共3页
在含氨基缩合物添加剂的处理溶液中制备了高耐蚀性散热膜层。研究了热膜层的沉积条件对散热系数的影响。采用SEM、EDS对膜层的微观形貌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散热膜层钝化后能耐盐雾实验320 h以上,且膜层无裂纹。
关键词 散热膜层 耐蚀 铝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A356铝合金半固态初生相分形维数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林继兴 高光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5-27,共3页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功能,应用分形维数对A356铝合金半固态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356铝合金半固态初生相具有分形特性,且分形维数与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保温温度越低(580℃,590℃),时间越长(1min,3min,5min,10 min),分数维数越低...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功能,应用分形维数对A356铝合金半固态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356铝合金半固态初生相具有分形特性,且分形维数与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保温温度越低(580℃,590℃),时间越长(1min,3min,5min,10 min),分数维数越低,越接近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A356 半固态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无铬化学转化处理液工艺参数最佳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9-51,62,共4页
为了确定能获得性能优良转化膜的处理液的工艺参数最佳范围,研究了一种新型镁合金处理液的酸度比、pH值与转化膜质量的关系。试验表明:随着处理镁合金的表面积增加,处理液总酸度增加,游离酸度减小,处理液pH值与酸度比都增高。利用... 为了确定能获得性能优良转化膜的处理液的工艺参数最佳范围,研究了一种新型镁合金处理液的酸度比、pH值与转化膜质量的关系。试验表明:随着处理镁合金的表面积增加,处理液总酸度增加,游离酸度减小,处理液pH值与酸度比都增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不同酸度比处理液处理所得的转化膜形貌可知:酸度比过高与过低的处理液都不能形成完整的转化膜,当处理液酸度比在8,2~9.4的范围内时,能够得到均匀完整的转化膜,72h的盐雾试验表明,酸度比在8.2—9,4范围内的处理液处理所得的转化膜的腐蚀面积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转化膜 处理液 酸度比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轮椅小轮轴套焊接结构改进
11
作者 牛丽媛 孙大仁 +1 位作者 林继兴 华学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45-147,共3页
研究了镁合金轮椅小轮轴套焊接部位的结构,改变了焊道的部位和方向,大大降低了焊接部位应力集中,有效地提高了焊接部位的疲劳强度。结果表明:焊道长度与疲劳性能有一定的关系,当焊道长度大于25 mm时,其疲劳寿命可达21万次以上,根据GB/T1... 研究了镁合金轮椅小轮轴套焊接部位的结构,改变了焊道的部位和方向,大大降低了焊接部位应力集中,有效地提高了焊接部位的疲劳强度。结果表明:焊道长度与疲劳性能有一定的关系,当焊道长度大于25 mm时,其疲劳寿命可达21万次以上,根据GB/T13800-2009标准测试满足轮椅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焊接 轮椅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饰性Zn-Ni/Ni-P镀层的研究
12
作者 牛丽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9-20,57,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镀层的耐蚀性、降低脆性,在含有缩合物添加剂的镀液中制备了结晶为14-33nm的Zn-Ni合金镀层。采用SEM、XRD对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相组成进行了研究。将此Zn-Ni合金镀层作为底层,制备了双层Zn-Ni/Ni-P镀层,结果表明:双层镀... 为进一步提高镀层的耐蚀性、降低脆性,在含有缩合物添加剂的镀液中制备了结晶为14-33nm的Zn-Ni合金镀层。采用SEM、XRD对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相组成进行了研究。将此Zn-Ni合金镀层作为底层,制备了双层Zn-Ni/Ni-P镀层,结果表明:双层镀层的耐蚀性比装饰铬组合镀层提高1倍以上,而且镀层的氢脆大大降低,尤其适合于高强度零件的电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性电镀 合金镀层 锌镍合金 耐蚀性 镍磷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变质及热挤压对AZ31镁合金组织的影响
13
作者 林继兴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9-21,共3页
研究了金属Ca变质处理及热挤压变形对镁合金组织、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0.4%的Ca能使AZ31镁合金的β-Mg17Al12组织明显球化,均匀化处理后晶粒尺寸由变质前的546μm降至147μm;另外,400℃下热挤压也能强烈地细化组织,平均晶粒尺寸降... 研究了金属Ca变质处理及热挤压变形对镁合金组织、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0.4%的Ca能使AZ31镁合金的β-Mg17Al12组织明显球化,均匀化处理后晶粒尺寸由变质前的546μm降至147μm;另外,400℃下热挤压也能强烈地细化组织,平均晶粒尺寸降至20μm以下,其机理是发生了动态再结晶与孪生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 热挤压 AZ31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离子注入对铝青铜耐磨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李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9-41,共3页
采用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Ta离子注入铝青铜合金的Ta、Cu和Al元素分布,利用显微硬度仪测量注入Ta离子铝青铜的显微硬度,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QAl9-4铝青铜的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结果表明:随Ta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铝青铜中的Ta原子浓... 采用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Ta离子注入铝青铜合金的Ta、Cu和Al元素分布,利用显微硬度仪测量注入Ta离子铝青铜的显微硬度,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QAl9-4铝青铜的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结果表明:随Ta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铝青铜中的Ta原子浓度升高,离子注入深度超过100 nm,显微硬度显著增高,在距合金表面约60 nm深处硬度达到最大值;铝青铜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单位时间内磨损质量损失显著减小,因此明显提高了铝青铜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青铜 离子注入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