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马克思的“未来”概念的现实性基础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文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70,共7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对未来的探讨容易遭到误解。我们总是太过于在某种"科学"意义上带有某种预言性的因素来看待它。在现实性面前,"未来"是否定性的。如果说黑格尔哲学乃形而上学之一切,他那向后看的、回忆的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对未来的探讨容易遭到误解。我们总是太过于在某种"科学"意义上带有某种预言性的因素来看待它。在现实性面前,"未来"是否定性的。如果说黑格尔哲学乃形而上学之一切,他那向后看的、回忆的历史主义,矛盾地表现为未来没有任何本体论地位,在对现实性和哲学真理的历史性的理解面前,由于黑格尔与感性活动以及感性直观这个哲学前提条件的决裂,终于导致关闭未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的大门。就此而言,马克思根据感性活动和现实性概念来确定自己对黑格尔主义的批判。而马克思这里,未来既是历史的结果,也要开创历史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未来概念
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黑格尔的历史时间概念追溯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文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81,共7页
从基督教末世论的历史概念到现代历史概念的转变过程,展现了历史时间的构成作用。历史时间的迷惑来自过去、现在、将来之间分离的关系,而这三者的统一性则是最基本的时间现象。真实的历史始终比历史的哲学叙述更丰富,我们看不到作为&qu...
从基督教末世论的历史概念到现代历史概念的转变过程,展现了历史时间的构成作用。历史时间的迷惑来自过去、现在、将来之间分离的关系,而这三者的统一性则是最基本的时间现象。真实的历史始终比历史的哲学叙述更丰富,我们看不到作为"完整的"历史的总体结果,神秘是人类经验历史时间的困惑的必然反映。今天,问题并非在于,应不应当要寻找意义和尽力理解历史,而在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努力没有通过历史时间话题,将把握历史意义的含糊和明显的不确定考虑在内。因此,关于马克思、黑格尔和观念史中的历史时间概念的探讨,具有某种历史性提问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间
马克思
黑格尔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政治哲学角度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人民概念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文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8,共6页
无产阶级、人民、普通人这一序列的概念无疑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最为重要的概念。然而马克思从不认为,这一序列概念可以直接被当做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序列范畴。因为西方的政治传统已经深深地将这一序列概念和现代自由主义嵌合在一起。...
无产阶级、人民、普通人这一序列的概念无疑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最为重要的概念。然而马克思从不认为,这一序列概念可以直接被当做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序列范畴。因为西方的政治传统已经深深地将这一序列概念和现代自由主义嵌合在一起。现代自由主义笃信缺乏不平等的可能性的平等是无价值的。这样的信条也以某种形式形塑出西方政治哲学关于这一序列概念的预设特性,即从这一序列概念具有的革命性转变成保守性。大体上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体系中,虽然用的仍然是旧的术语,但是,人民以无产阶级的形式,成为实现根本社会变革的力量,以这个人民的名义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人民在历史唯物主义那里逻辑地展现而等同于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人民
普通人
平等
政治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思考
被引量:
3
4
作者
廖曰文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5,共5页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已持续多年,然其成效不尽如人意。这与不明了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属性,不区分不同层面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不敢积极借鉴人类的共同价值理念以及未能踊跃开展学术争鸣有关。据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已持续多年,然其成效不尽如人意。这与不明了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属性,不区分不同层面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不敢积极借鉴人类的共同价值理念以及未能踊跃开展学术争鸣有关。据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
凝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唯物主义之超越政治经济学批判
5
作者
张文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32,共7页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显著特点,绝不在于其与自然科学的相似,而在于马克思得出的人类历史的辩证发展观及其人在历史性生存中的革命批判精神。革命批判要服从历史规律,绝不意味着革命批判以不断更新的未...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显著特点,绝不在于其与自然科学的相似,而在于马克思得出的人类历史的辩证发展观及其人在历史性生存中的革命批判精神。革命批判要服从历史规律,绝不意味着革命批判以不断更新的未来的名义而死亡在马克思对资本的逻辑分析中,批判和历史这两个维度不是被奇怪地抑制了,而是获得了巩固的确定的形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蓬勃生命力合乎逻辑地源自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在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遭遇到种种误读时所必须阐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卢梭的人民概念及其政治哲学意义
被引量:
4
6
作者
张文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41-46,共6页
现代国家秩序的正当性是根据公民个体的理性能力和他们之间的协议来考量的。卢梭不仅主张人民主权是正当统治的最后基础,而且假定人民意志的存在或者普遍的情绪和行动凌驾于个人的情绪和行动之上。在卢梭哲学中,再没有哪个方面,像他的...
现代国家秩序的正当性是根据公民个体的理性能力和他们之间的协议来考量的。卢梭不仅主张人民主权是正当统治的最后基础,而且假定人民意志的存在或者普遍的情绪和行动凌驾于个人的情绪和行动之上。在卢梭哲学中,再没有哪个方面,像他的人民主权概念框架这样,受到了如此不同的解释和持久的关注。卢梭理解力上的窘境源自其铁板钉钉的平等、齐一和和谐的"人民"概念。卢梭从人民作为政治(哲学)概念向文学(文字学)概念转换,将政治的关怀与文化的关怀联系起来,人民成了强烈情绪化的对象,它被说成是一个感情的共同体,用这种话语来抵挡政治现代性,其当代意义还需持久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人民
政治哲学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的两种论说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文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7,共7页
马克思力图运用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进行历史和社会建构,马克思的名字在思想史上以创建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合著称。按理说,这与政治和政治哲学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说,与流行的经济—技术性思维携手并进,则显而易见是对马克...
马克思力图运用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进行历史和社会建构,马克思的名字在思想史上以创建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合著称。按理说,这与政治和政治哲学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说,与流行的经济—技术性思维携手并进,则显而易见是对马克思的误解。他毕生的革命要求,被曾借助其权威性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失败所“证伪”——一方面,马克思的政治理念被由“实证化”或“伦理学化”的词汇支配的言谈所取代;另一方面,唯物史观的“人类真正可以接受的那种社会秩序观念”被溶解为无批判的自然观念。但是,正是在所谓马克思所留下的政治哲学的真空中,在常常被称为现代性的时代状况下的今天,却有力证明了唯物史观从来没有越过马克思时代中所谈论的问题和情境。这表明,经济学与政治哲学的紧密联系,构成了唯物史观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政治哲学
切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治、能动行动和经济—技术思维批判
8
作者
张文喜
林孟清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9期25-28,共4页
对于政治存在主义和哲学存在主义来说,能动行动是其最高的关切。在一个从经济学—科学技术思维看待的世界和那个世界意义以及能动行动的极大失落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系。一个本质上由经济学—科学技术统治的世界,只关乎实证的实在,因本...
对于政治存在主义和哲学存在主义来说,能动行动是其最高的关切。在一个从经济学—科学技术思维看待的世界和那个世界意义以及能动行动的极大失落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系。一个本质上由经济学—科学技术统治的世界,只关乎实证的实在,因本质上“遮蔽了”政治而使世界丧失了意义。在回应经济—技术时代之显然的无意义性问题时,对科学政治的可能性问题的辨析是关键。这也许是因为这样的事实:与经济学—科学技术思维主宰作最彻底的决裂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不考虑科学性的所有因素。政治观中文化危机在哪些方面应当归咎于科学技术的作用?而为此又应当肯定政治实践的哪些“科学的因素”?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即使在以科学和对依靠科学进步的信仰的名义下加以考察,也不能违背科学认识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科学化
经济-技术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民意志论及其神学批判
9
作者
张文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继传统形而上学中的最高和最确定的实在———上帝———被否弃,人与历史就成了两个新的造物主,体现在近代社会契约论中由原子式个人的同意而获得其政治合法性的公意原则,其精神气质和血脉仍然和神义论语境相通。施米特洞烛了卢梭的人...
继传统形而上学中的最高和最确定的实在———上帝———被否弃,人与历史就成了两个新的造物主,体现在近代社会契约论中由原子式个人的同意而获得其政治合法性的公意原则,其精神气质和血脉仍然和神义论语境相通。施米特洞烛了卢梭的人民意志论“有着在形成一种意志的问题上的自我毁灭之虞”。但是,施米特过于强调事物的表象,没有意识到历史唯物主义决定性地超越了“人民的意志当然总与人民的意志同一”的卢梭主义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意志论
神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神义论
基督教
政治神学
公意原则
卢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植根于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历史线性进步观的时间论批判
10
作者
张文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8,共8页
从历史和时间相关的角度看,时间向度是进入历史理解的钥匙,这个钥匙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存在的,但是后来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消失了。其表现为:从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它制造出一套"无人身的理性"之普世的历史社会学公式。它...
从历史和时间相关的角度看,时间向度是进入历史理解的钥匙,这个钥匙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存在的,但是后来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消失了。其表现为:从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它制造出一套"无人身的理性"之普世的历史社会学公式。它一般地摄纳了对时间的线性理解,坚持目的论历史解释,坚持历史同质主体、同质时间的信仰。在生产方式矛盾运动中寻找历史变化的持续、向上的进步因素。线性进步的历史,照后现代主义的理解,是一种吹牛皮者们所从事的事情。结果,历史唯物主义又被带回到在原则上业已澄清的成问题之处!当然,对线性进步的历史观的批判早已有之,我们无须对后现代主义的话死搬硬套,在马克思那里,进步就是有限度的,对历史的唯物主义领会的任务本身就带有对线性历史进步概念的内在限度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间
生产方式运动
线性历史进步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克思的“未来”概念的现实性基础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文喜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教授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70,共7页
文摘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对未来的探讨容易遭到误解。我们总是太过于在某种"科学"意义上带有某种预言性的因素来看待它。在现实性面前,"未来"是否定性的。如果说黑格尔哲学乃形而上学之一切,他那向后看的、回忆的历史主义,矛盾地表现为未来没有任何本体论地位,在对现实性和哲学真理的历史性的理解面前,由于黑格尔与感性活动以及感性直观这个哲学前提条件的决裂,终于导致关闭未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的大门。就此而言,马克思根据感性活动和现实性概念来确定自己对黑格尔主义的批判。而马克思这里,未来既是历史的结果,也要开创历史时代。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未来概念
现实性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黑格尔的历史时间概念追溯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文喜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教授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81,共7页
文摘
从基督教末世论的历史概念到现代历史概念的转变过程,展现了历史时间的构成作用。历史时间的迷惑来自过去、现在、将来之间分离的关系,而这三者的统一性则是最基本的时间现象。真实的历史始终比历史的哲学叙述更丰富,我们看不到作为"完整的"历史的总体结果,神秘是人类经验历史时间的困惑的必然反映。今天,问题并非在于,应不应当要寻找意义和尽力理解历史,而在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努力没有通过历史时间话题,将把握历史意义的含糊和明显的不确定考虑在内。因此,关于马克思、黑格尔和观念史中的历史时间概念的探讨,具有某种历史性提问的意义。
关键词
历史时间
马克思
黑格尔
基督教
Keywords
Historical time,Marx,Hegel,Christian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政治哲学角度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人民概念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文喜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8,共6页
文摘
无产阶级、人民、普通人这一序列的概念无疑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最为重要的概念。然而马克思从不认为,这一序列概念可以直接被当做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序列范畴。因为西方的政治传统已经深深地将这一序列概念和现代自由主义嵌合在一起。现代自由主义笃信缺乏不平等的可能性的平等是无价值的。这样的信条也以某种形式形塑出西方政治哲学关于这一序列概念的预设特性,即从这一序列概念具有的革命性转变成保守性。大体上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体系中,虽然用的仍然是旧的术语,但是,人民以无产阶级的形式,成为实现根本社会变革的力量,以这个人民的名义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人民在历史唯物主义那里逻辑地展现而等同于人类。
关键词
无产阶级
人民
普通人
平等
政治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思考
被引量:
3
4
作者
廖曰文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5,共5页
基金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金融危机视域下我国商科学生教育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ZD200901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已持续多年,然其成效不尽如人意。这与不明了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属性,不区分不同层面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不敢积极借鉴人类的共同价值理念以及未能踊跃开展学术争鸣有关。据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
凝练
分类号
D60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唯物主义之超越政治经济学批判
5
作者
张文喜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32,共7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05BZX014)
文摘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显著特点,绝不在于其与自然科学的相似,而在于马克思得出的人类历史的辩证发展观及其人在历史性生存中的革命批判精神。革命批判要服从历史规律,绝不意味着革命批判以不断更新的未来的名义而死亡在马克思对资本的逻辑分析中,批判和历史这两个维度不是被奇怪地抑制了,而是获得了巩固的确定的形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蓬勃生命力合乎逻辑地源自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在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遭遇到种种误读时所必须阐明的。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批判
分类号
B03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卢梭的人民概念及其政治哲学意义
被引量:
4
6
作者
张文喜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41-46,共6页
文摘
现代国家秩序的正当性是根据公民个体的理性能力和他们之间的协议来考量的。卢梭不仅主张人民主权是正当统治的最后基础,而且假定人民意志的存在或者普遍的情绪和行动凌驾于个人的情绪和行动之上。在卢梭哲学中,再没有哪个方面,像他的人民主权概念框架这样,受到了如此不同的解释和持久的关注。卢梭理解力上的窘境源自其铁板钉钉的平等、齐一和和谐的"人民"概念。卢梭从人民作为政治(哲学)概念向文学(文字学)概念转换,将政治的关怀与文化的关怀联系起来,人民成了强烈情绪化的对象,它被说成是一个感情的共同体,用这种话语来抵挡政治现代性,其当代意义还需持久消化。
关键词
卢梭
人民
政治哲学
意义
Keywords
Rousseau
yolk
political philosophy
meaning
分类号
B565.2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的两种论说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文喜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编号:05BZX014)
文摘
马克思力图运用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进行历史和社会建构,马克思的名字在思想史上以创建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合著称。按理说,这与政治和政治哲学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说,与流行的经济—技术性思维携手并进,则显而易见是对马克思的误解。他毕生的革命要求,被曾借助其权威性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失败所“证伪”——一方面,马克思的政治理念被由“实证化”或“伦理学化”的词汇支配的言谈所取代;另一方面,唯物史观的“人类真正可以接受的那种社会秩序观念”被溶解为无批判的自然观念。但是,正是在所谓马克思所留下的政治哲学的真空中,在常常被称为现代性的时代状况下的今天,却有力证明了唯物史观从来没有越过马克思时代中所谈论的问题和情境。这表明,经济学与政治哲学的紧密联系,构成了唯物史观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规范。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政治哲学
切关性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D09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治、能动行动和经济—技术思维批判
8
作者
张文喜
林孟清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温州
大学
法政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9期25-28,共4页
文摘
对于政治存在主义和哲学存在主义来说,能动行动是其最高的关切。在一个从经济学—科学技术思维看待的世界和那个世界意义以及能动行动的极大失落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系。一个本质上由经济学—科学技术统治的世界,只关乎实证的实在,因本质上“遮蔽了”政治而使世界丧失了意义。在回应经济—技术时代之显然的无意义性问题时,对科学政治的可能性问题的辨析是关键。这也许是因为这样的事实:与经济学—科学技术思维主宰作最彻底的决裂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不考虑科学性的所有因素。政治观中文化危机在哪些方面应当归咎于科学技术的作用?而为此又应当肯定政治实践的哪些“科学的因素”?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即使在以科学和对依靠科学进步的信仰的名义下加以考察,也不能违背科学认识的界限。
关键词
政治
科学化
经济-技术思维
分类号
C02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民意志论及其神学批判
9
作者
张文喜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文摘
继传统形而上学中的最高和最确定的实在———上帝———被否弃,人与历史就成了两个新的造物主,体现在近代社会契约论中由原子式个人的同意而获得其政治合法性的公意原则,其精神气质和血脉仍然和神义论语境相通。施米特洞烛了卢梭的人民意志论“有着在形成一种意志的问题上的自我毁灭之虞”。但是,施米特过于强调事物的表象,没有意识到历史唯物主义决定性地超越了“人民的意志当然总与人民的意志同一”的卢梭主义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
人民意志论
神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神义论
基督教
政治神学
公意原则
卢梭
分类号
D091.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植根于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历史线性进步观的时间论批判
10
作者
张文喜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总体观"(08BZX074)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历史和时间相关的角度看,时间向度是进入历史理解的钥匙,这个钥匙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存在的,但是后来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消失了。其表现为:从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它制造出一套"无人身的理性"之普世的历史社会学公式。它一般地摄纳了对时间的线性理解,坚持目的论历史解释,坚持历史同质主体、同质时间的信仰。在生产方式矛盾运动中寻找历史变化的持续、向上的进步因素。线性进步的历史,照后现代主义的理解,是一种吹牛皮者们所从事的事情。结果,历史唯物主义又被带回到在原则上业已澄清的成问题之处!当然,对线性进步的历史观的批判早已有之,我们无须对后现代主义的话死搬硬套,在马克思那里,进步就是有限度的,对历史的唯物主义领会的任务本身就带有对线性历史进步概念的内在限度的批判。
关键词
历史时间
生产方式运动
线性历史进步观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马克思的“未来”概念的现实性基础
张文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克思、黑格尔的历史时间概念追溯
张文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政治哲学角度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人民概念
张文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思考
廖曰文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历史唯物主义之超越政治经济学批判
张文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卢梭的人民概念及其政治哲学意义
张文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的两种论说
张文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政治、能动行动和经济—技术思维批判
张文喜
林孟清
《湖北社会科学》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人民意志论及其神学批判
张文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对植根于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历史线性进步观的时间论批判
张文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