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民理性”到“人民主体”: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1
作者 陈华兴 应霞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51,共9页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与历史语境,通过回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资源与发展脉络,剖析马克思从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向,阐述其从“人民理性”到“人民主体”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是以“人民理性批判—唯...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与历史语境,通过回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资源与发展脉络,剖析马克思从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向,阐述其从“人民理性”到“人民主体”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是以“人民理性批判—唯物史观重构—阶级主体生成”为线索,从抽象理性向历史具体的逻辑演进过程。在从理论理性到现实实践、抽象民主到人民民主、人性自由到人类解放、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中,马克思始终将人民作为其本体论的根基与价值轴心。厘清从“人民理性”到“人民主体”的演进逻辑,阐明人民范畴的科学内涵,不仅有助于把握马克思人民思想的内在脉络,更能为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筑牢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理性 人民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的嬗变与展望 被引量:24
2
作者 何丽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21,155,共11页
"家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范式。中国人的"家"不仅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更具有哲学和宗教的意义与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进程中,"家文化"经历了三次形态的变化:从封建社会"礼教等级的家... "家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范式。中国人的"家"不仅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更具有哲学和宗教的意义与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进程中,"家文化"经历了三次形态的变化:从封建社会"礼教等级的家"解体,到战争年代"革命队伍的家"兴起,再到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转变为"经济依靠与精神寄托的家"。当前,建设公民社会,"家文化"面临创造性的转换:建设作为个人、家庭与社会国家之间中介的"第二家庭"的社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梦云 毛奕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4,共5页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是在针对虚假共同体的批判、探索真正共同体的内涵、致力真正共同体的实现中形成的人类解放思想。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共产主义的向往与科学的全球观,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是在针对虚假共同体的批判、探索真正共同体的内涵、致力真正共同体的实现中形成的人类解放思想。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共产主义的向往与科学的全球观,创造性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型经济合作模式与和平解决争端的倡议等内容,使其在中国有了更为鲜活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恶意攻击马克思主义”一说之我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鑫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8-107,共10页
"五四"运动中,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引起了一场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争论的焦点是:救国从"问题"还是从"主义"入手。通过论辩,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王揖唐之流... "五四"运动中,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引起了一场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争论的焦点是:救国从"问题"还是从"主义"入手。通过论辩,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王揖唐之流冒牌社会主义的界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稽考史书文献和名人学者对"论敌"胡适的评断,并没有因胡文的发表而否定胡适早年反对封建军阀、同情社会主义、赞成国共合作以及学术上的贡献。由此,"恶意攻击马克思主义"一说自然也是不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问题 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价值及其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意义——以“黄金光盘”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丽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5,共7页
商业价值是体现在商品中的生产者对利润的追求。它是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必备条件。商品是使用价值、商业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商业价值是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体现在商品使用价值的改良中,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丰富的结果,商业价... 商业价值是体现在商品中的生产者对利润的追求。它是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必备条件。商品是使用价值、商业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商业价值是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体现在商品使用价值的改良中,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丰富的结果,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作为消费品的商品当中。商业价值论的提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来说,它使我们能够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甚至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有一个新的视角;从现实上来说,它使我们对企业家或者说资本家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一个新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 商业价值 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优势——基于政党中心主义的分析
6
作者 刘艳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5,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政党中心主义视角为深入探讨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参考。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价值引领,牢固确立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准则;坚定道路自觉,探索出符合国情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政党中心主义视角为深入探讨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参考。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价值引领,牢固确立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准则;坚定道路自觉,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战略定力,积极有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升治理能力,不断破解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的突出问题;激发精神动力,凝聚中国式现代化自信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中心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7
作者 李梦云 余其安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9,共10页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其中“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之一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先决条件是坚持文化主体性,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牢牢守住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文化根...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其中“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之一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先决条件是坚持文化主体性,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牢牢守住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文化根基、精神命脉。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与救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对基督教救赎思想的批判比较探要
8
作者 胡乃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4-176,共3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建构理论体系过程中,"人"的问题是其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的最终目的就是解放全人类,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基督教主张人活在世上要追求神圣化,强调"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建构理论体系过程中,"人"的问题是其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的最终目的就是解放全人类,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基督教主张人活在世上要追求神圣化,强调"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的天国救赎观,这两类思想体系中蕴含着类似的叙事结构,都是强调从异化到获得解放的思维理路,本文拟从两种思想中对于人的本质观、人的罪与异化、人的解放与救赎思想的分析论述,厘清两者间的分歧与可对话之处,通过对基督教思想的批驳与碰撞,充分释放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思想的信仰内核和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 救赎 异化 天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智能化时代人的生存困境与可能出路——基于马克思生命观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华兴 冯前兵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4,共8页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能的技术载体,是人的生命实践活动的成果,其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时代后果。它促进了人和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孕生出自身的对立面,对人类生命的自然、社会、精神属性造成了技术遮蔽。马克思的生命观是对处于人...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能的技术载体,是人的生命实践活动的成果,其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时代后果。它促进了人和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孕生出自身的对立面,对人类生命的自然、社会、精神属性造成了技术遮蔽。马克思的生命观是对处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之中的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的深刻反思,它强调人类现实生活世界中生命的整体性意义,帮助人们抵御生命意义的虚无主义倾向,启示人们在技术日益智能化的时代中寻求一种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生命理解与实践方式,为构建“以人为本、人机协同”的发展新进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马克思生命观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被引量:22
10
作者 何煦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阐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依据和蓝本,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突出教育重点,逐步探索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未来”概念的现实性基础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文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70,共7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对未来的探讨容易遭到误解。我们总是太过于在某种"科学"意义上带有某种预言性的因素来看待它。在现实性面前,"未来"是否定性的。如果说黑格尔哲学乃形而上学之一切,他那向后看的、回忆的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对未来的探讨容易遭到误解。我们总是太过于在某种"科学"意义上带有某种预言性的因素来看待它。在现实性面前,"未来"是否定性的。如果说黑格尔哲学乃形而上学之一切,他那向后看的、回忆的历史主义,矛盾地表现为未来没有任何本体论地位,在对现实性和哲学真理的历史性的理解面前,由于黑格尔与感性活动以及感性直观这个哲学前提条件的决裂,终于导致关闭未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的大门。就此而言,马克思根据感性活动和现实性概念来确定自己对黑格尔主义的批判。而马克思这里,未来既是历史的结果,也要开创历史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未来概念 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黑格尔的历史时间概念追溯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81,共7页
从基督教末世论的历史概念到现代历史概念的转变过程,展现了历史时间的构成作用。历史时间的迷惑来自过去、现在、将来之间分离的关系,而这三者的统一性则是最基本的时间现象。真实的历史始终比历史的哲学叙述更丰富,我们看不到作为&qu... 从基督教末世论的历史概念到现代历史概念的转变过程,展现了历史时间的构成作用。历史时间的迷惑来自过去、现在、将来之间分离的关系,而这三者的统一性则是最基本的时间现象。真实的历史始终比历史的哲学叙述更丰富,我们看不到作为"完整的"历史的总体结果,神秘是人类经验历史时间的困惑的必然反映。今天,问题并非在于,应不应当要寻找意义和尽力理解历史,而在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努力没有通过历史时间话题,将把握历史意义的含糊和明显的不确定考虑在内。因此,关于马克思、黑格尔和观念史中的历史时间概念的探讨,具有某种历史性提问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间 马克思 黑格尔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动因及其启示
13
作者 潘惠香 方以启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4,共7页
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的时候,第一次遇到了"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是促使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随着对市民社会的深入研究,马克思认识到无产阶级在人类解放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始终... 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的时候,第一次遇到了"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是促使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随着对市民社会的深入研究,马克思认识到无产阶级在人类解放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科学地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西方经济学家从抽象先验的原则出发研究经济问题是非科学的,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为资产阶级利益而辩护。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应该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目的,通过艰辛的努力,创造出造福广大人民的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学研究 无产阶级立场 动因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原则”及其在马克思理论研究中的意义
14
作者 何丽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3,共6页
"语境原则"是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一大成就。对马克思理论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的研究,不仅要回到"文本",更要回到"语境"。语境是文本的基础,语言的"意义"是由"语... "语境原则"是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一大成就。对马克思理论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的研究,不仅要回到"文本",更要回到"语境"。语境是文本的基础,语言的"意义"是由"语境"决定的。马克思理论有两个不同的语境,一是理论背景语境;二是实践语境。在这两个不同的语境中,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理论 语境原则 语言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生态内涵的唯物史观阐释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飞 方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绿色生产力。生态向度是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内涵及理论创新的重要视角。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解的论断,为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生态...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绿色生产力。生态向度是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内涵及理论创新的重要视角。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解的论断,为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向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以新发展理念为理念先导,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动力支撑,以绿色发展为实现路径,以生态制度为可靠保障。探讨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向度,有助于奠定新质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彰显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生产力理论、财富理论及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阐明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自然力 生产力 生态向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诊断测验最简完备Q矩阵统一设计方法
16
作者 唐小娟 毛萌萌 +2 位作者 李瑜 丁树良 彭志霞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49-1866,I0006-I0008,共21页
属性水平(二分属性和多分属性)和项目理想评分方式(0-1评分与多级评分)是认知诊断测验设计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多分属性测验能提供更详细的诊断信息,而多级评分测验能提高判准率,但现有认知诊断测验缺乏对多分属性和多级评分的整合设... 属性水平(二分属性和多分属性)和项目理想评分方式(0-1评分与多级评分)是认知诊断测验设计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多分属性测验能提供更详细的诊断信息,而多级评分测验能提高判准率,但现有认知诊断测验缺乏对多分属性和多级评分的整合设计。借鉴二分属性多级评分结构化/非结构化最简完备Q矩阵(SSCQM/USCQM)的概念,本文提出统一的认知诊断测验最简完备Q矩阵设计方法,解决不同属性水平和不同项目理想评分方式的各种组合情境下的认知诊断测验设计问题,并在长测验和短测验两种条件下,以(拟)可达阵为参照,通过模拟研究对各种SSCQM和USCQM准确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总体而言,SSCQM和USCQM具有更高的判准率。实证研究数据进一步验证了SSCQM和USCQM测验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诊断测验 测验设计 最简完备Q矩阵 统一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的大学生职业性格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吴建斌 沈娟凤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89,共3页
在高等教育向"普及化时代"迈进之时,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职业困惑。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作为一种人职匹配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职业测试与职业规划领域。文章运用该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测试,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 在高等教育向"普及化时代"迈进之时,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职业困惑。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作为一种人职匹配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职业测试与职业规划领域。文章运用该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测试,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性格培养的状况,为探索高校大学生职业性格培养提供信息、寻找路径,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兰德 人格类型理论 大学生 职业性格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2
18
作者 詹真荣 张健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119,共5页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是法国空想家们基于批判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教育弊端和吸收借鉴启蒙思想家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本文集中讨论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是法国空想家们基于批判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教育弊端和吸收借鉴启蒙思想家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本文集中讨论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认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教育的平等性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懋元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
19
作者 陈鹏 李建伟 刘海涛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I0007,共9页
潘懋元教育家精神是指潘懋元先生在长期扎根中国大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坚守初心、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因材施教、教学研相长的育人智慧,知行合一、谦逊严谨的治学态度,爱... 潘懋元教育家精神是指潘懋元先生在长期扎根中国大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坚守初心、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因材施教、教学研相长的育人智慧,知行合一、谦逊严谨的治学态度,爱生如子、兼爱天下的仁爱之心,敢为人先、守正创新的学术追求6个方面。潘懋元教育家精神具有言教与不言之教相统一、知行思创相统一、潜心问道与服务社会相统一3个基本特征。潘懋元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基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运用和创造性发展,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基于高等教育实践的改革探索与可持续发展;其价值意蕴则在于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教育家精神 高等教育学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大林思想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万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61,209,共6页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曾是世界社会主义左翼力量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斯大林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和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层面,斯大林思想都推动或制约过2...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曾是世界社会主义左翼力量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斯大林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和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层面,斯大林思想都推动或制约过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大演变。全面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思想 世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 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