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PDCA循环教学模式探索
1
作者 石玉刚 王怡然 +4 位作者 邱小敏 房升 陈跃文 郦萍 顾青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4期122-125,共4页
探讨了基于“学习产出”(OBE)教育理念的“食品工程原理”循环教学模式,并分析了传统高等教育授课模式下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应用PDCA循环教学,持续优化与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增... 探讨了基于“学习产出”(OBE)教育理念的“食品工程原理”循环教学模式,并分析了传统高等教育授课模式下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应用PDCA循环教学,持续优化与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且富有创造性,不仅提高了其综合素质,也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产出 PDCA循环 食品工程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群落调控的尼泊尔葡萄球菌对低盐发酵鱼露风味品质的改善
2
作者 吴金峰 章航嘉 +4 位作者 胡释 蒋家兰 郦萍 顾青 韩佳润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13,共13页
以一株高产酶和降解生物胺能力强的耐盐菌株Staphylococcus nepalensis 7MR-3作为发酵剂生产低盐鱼露,研究接种发酵对低盐鱼露发酵过程中pH值、氨基酸态氮(amino acid nitrogen,AAN)、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等理化特性,以及微生... 以一株高产酶和降解生物胺能力强的耐盐菌株Staphylococcus nepalensis 7MR-3作为发酵剂生产低盐鱼露,研究接种发酵对低盐鱼露发酵过程中pH值、氨基酸态氮(amino acid nitrogen,AAN)、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等理化特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风味物质生成的影响。接种发酵能够提高低盐鱼露中AAN的质量浓度,发酵3个月可达0.65 g/100 mL,高于自然发酵鱼露(0.60 g/100 mL);显著抑制尸胺、组胺、精胺和腐胺的生成,其含量在发酵末期较自然发酵鱼露分别下降了20.29%、39.23%、32.04%和18.74%。16S rRNA细菌群落分析表明,接种发酵能够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且接种和未接种S.nepalensis 7MR-3的低盐发酵鱼露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气相色谱-质谱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在检测到的118种挥发性成分中,不接种和接种发酵低盐鱼露3个阶段的差异风味物质分别有16种和19种。进一步构建相关性网络图结果发现,低盐接种发酵鱼露中这些关键的风味物质主要由嗜盐海芽孢杆菌属、冷杆菌属、厌氧球菌属、四联球菌属、拟杆菌属、葡萄球菌属、棒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产生,且葡萄球菌属与3-甲基丁酸、苯乙醇、苄基甲基酮、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在低盐鱼露风味物质的产生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S.nepalensis 7MR-3可作为鱼露工业化生产的基础微生物发酵剂,用以改善低盐快速发酵鱼露的风味和安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葡萄球菌 低盐发酵鱼露 理化特性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与液态深层发酵醋品质比较
3
作者 张飞 常国立 +6 位作者 鲁东昊 许伟江 姜翼鹏 朱军莉 王新宇 刘雪莹 陆海霞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89,共6页
为比较浙江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编号为M1和M3)与液态深层发酵醋(编号为M2和M4)的品质,测定M1~M4的理化性质、活性成分、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抗氧化性,评价其感官特性,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1和M3还原糖、氨基酸态氮、总多... 为比较浙江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编号为M1和M3)与液态深层发酵醋(编号为M2和M4)的品质,测定M1~M4的理化性质、活性成分、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抗氧化性,评价其感官特性,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1和M3还原糖、氨基酸态氮、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高于M2和M4,M1~M4中共检出8种有机酸和17种游离氨基酸(包含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M1和M3中呈现甜味和苦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M2和M4(P<0.05),而M2和M4乙酸含量(5.64 g/100 mL、6.43 g/100 mL)显著高于M1和M3(3.87 g/100 mL、3.42 g/100 mL)(P<0.05)。与液态深层发酵醋相比,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抗氧化活性更强,感官品质更好。M1~M4中共检出11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四种醋样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含量排序依次为M4(801.21 mg/L)>M3(615.16 mg/L)>M1(562.37 mg/L)>M2(241.03 mg/L)。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和3-乙酰基-2-丁酮有助于提升醋的酯香和甜味,氨基酸态氮与甜味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综上,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在品质和感官特性上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 液态深层发酵 挥发性风味物质 抗氧化活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安全及营养领域的应用
4
作者 刘琪 赵雨晴 +3 位作者 陈丽萍 孙佳妮 曲道峰 韩菲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低温等离子体(cold plasma,CP)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食品加工技术,以其高效、绿色、无化学残留等优点在食品保鲜和提高食品质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CP技术能够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降解食物中的过敏原和毒素;同时,该技术对食品营养成... 低温等离子体(cold plasma,CP)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食品加工技术,以其高效、绿色、无化学残留等优点在食品保鲜和提高食品质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CP技术能够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降解食物中的过敏原和毒素;同时,该技术对食品营养成分可能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研究CP技术的应用条件以及CP与食品加工条件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推进该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合理应用。基于对CP产生方式的介绍,阐述了CP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及其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等,为CP技术在食品行业的精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种类 安全性能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材料固载磷钨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的研究
5
作者 王佳佳 朱冰心 +4 位作者 胡艺涵 胡炼雯 陈裕勤 韩晓祥 唐秀娟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3,共7页
以磁性材料Fe_(3)O_(4)为核心,经氨基功能化、磷钨酸固载化制备氨基功能化磁性材料固载磷钨酸催化剂(Fe_(3)O_(4)@NH_(2)-PW),并考察其在棕榈酸与甲醇酯化制备生物柴油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同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催... 以磁性材料Fe_(3)O_(4)为核心,经氨基功能化、磷钨酸固载化制备氨基功能化磁性材料固载磷钨酸催化剂(Fe_(3)O_(4)@NH_(2)-PW),并考察其在棕榈酸与甲醇酯化制备生物柴油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同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Fe_(3)O_(4)@NH_(2)-PW具有较好的催化酯化反应活性、稳定性及易分离性能;以Fe_(3)O_(4)@NH_(2)-PW为催化剂,在甲醇与棕榈酸摩尔比7.4∶1.0,Fe_(3)O_(4)@NH_(2)-PW量为棕榈酸质量的4.5%,90℃,反应时间3.3 h的响应面优化最佳条件下,获得96.9%生物柴油产率,该结果与模型预测值(97.08%)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磁性材料 磷钨酸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鱼、肉类罐头食品中的BADGE、NOGE及其衍生物 被引量:3
6
作者 林赛君 陈思 +1 位作者 薛鸣 张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5-160,共6页
建立了一种罐头食品中的BADGE(bisphenol A diglycidyl ether,双酚A-二环氧甘油醚)、NOGE(novolacglycidyl ether,酚醛清漆甘油醚)及其衍生物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前处理包括正己烷/丙酮微波辅助萃取,Varain-PS-DVB固... 建立了一种罐头食品中的BADGE(bisphenol A diglycidyl ether,双酚A-二环氧甘油醚)、NOGE(novolacglycidyl ether,酚醛清漆甘油醚)及其衍生物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前处理包括正己烷/丙酮微波辅助萃取,Varain-PS-DVB固相萃取柱净化等。样品经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乙腈和0.2%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API 4000-QTRAP质谱仪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分析物检出限达到0.010 2 ng/g到0.197 2 ng/g,三水平加标回收率在65.7%~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罐头食品 BADGE NOGE 衍生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罐头食品中双酚A和双酚F环氧衍生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薛鸣 张虹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罐头食品中双酚A(BPA)和双酚F(BPF)环氧衍生物的方法。样品经微波辅助萃取后过PPL(填料为苯乙烯-二乙烯苯(SDVB)聚合物)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试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法的提取效果理想;采用PPL固...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罐头食品中双酚A(BPA)和双酚F(BPF)环氧衍生物的方法。样品经微波辅助萃取后过PPL(填料为苯乙烯-二乙烯苯(SDVB)聚合物)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试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法的提取效果理想;采用PPL固相萃取回收率在73.26%~104.98%,除杂效果明显。将微波辅助—PPL固相萃取净化法应用于多种食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食品中双酚A和双酚F环氧衍生物残留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双酚A和双酚F环氧衍生物 残留分析 罐头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性实验体系构建模式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军 +2 位作者 陈杰 孟岳成 李子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0期10816-10817,10819,共3页
分析了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与开放性实验体系运行现状,探讨了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模式、立体化的开放性实验体系构建模式,以适应食品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分析了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与开放性实验体系运行现状,探讨了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模式、立体化的开放性实验体系构建模式,以适应食品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专业 创新能力 开放性实验体系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信息化组织管理模式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跃文 蒋丹丹 +3 位作者 崇云青 陈杰 周雁 房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5-258,共4页
食品产业飞速发展,对食品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组织模式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合网络系统、虚拟仿真、自媒... 食品产业飞速发展,对食品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组织模式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合网络系统、虚拟仿真、自媒体平台,实现实验资源优化、组织模式创新和平台开放共享,从而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新模式,对食品学科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程实验 信息化技术 实验资源优化 开放管理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食品专业大学生撰写文献综述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延华 陈杰 孟岳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895-4896,共2页
撰写文献综述是高校食品专业大学生完成理论课程论文和进行科研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献搜集、文献阅读、撰写文献综述3大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探讨了食品专业大学生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提出文献综述中概括归纳的方法,... 撰写文献综述是高校食品专业大学生完成理论课程论文和进行科研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献搜集、文献阅读、撰写文献综述3大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探讨了食品专业大学生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提出文献综述中概括归纳的方法,为提高食品专业大学生文献综述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专业 大学生 文献综述 撰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主学习的“食品工程原理”参与式翻转课堂的探索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玉刚 李栋辉 +3 位作者 房升 陈杰 陈跃文 顾青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探讨了基于自主学习的“食品工程原理”参与式翻转课堂培养模式,分析了目前工科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基于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具体实践分析,提出了参与式翻转课堂的培养模式,将重心放在课前预习和课上互动... 探讨了基于自主学习的“食品工程原理”参与式翻转课堂培养模式,分析了目前工科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基于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具体实践分析,提出了参与式翻转课堂的培养模式,将重心放在课前预习和课上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通过改革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更扎实掌握“食品工程原理”的理论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食品工程原理 自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实务导师在食品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7期256-258,共3页
结合在食品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引入实务导师制度的实践,以有效的案例呈现了实务导师制度实施的过程,通过剖析和总结实务导师制度在硕士生培养中的导入、实行方式、作用和效果等,提出制度实施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出实施方法的关键,旨... 结合在食品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引入实务导师制度的实践,以有效的案例呈现了实务导师制度实施的过程,通过剖析和总结实务导师制度在硕士生培养中的导入、实行方式、作用和效果等,提出制度实施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出实施方法的关键,旨在为理工科,特别是食品专业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实务导师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实务导师 食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生物胺安全控制关联的包装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亚楠 李天舒 +3 位作者 王彦波 傅玲琳 张德权 李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50-159,共10页
目的综述包装技术在食品生物胺安全控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为新型高效的食品生物胺控制包装的研发提供借鉴与参考,助力食品安全国家战略的实施。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在概述食品中生物胺的形成机制和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传... 目的综述包装技术在食品生物胺安全控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为新型高效的食品生物胺控制包装的研发提供借鉴与参考,助力食品安全国家战略的实施。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在概述食品中生物胺的形成机制和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传统食品包装在控制生物胺形成方面的成效和局限性,重点总结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生物胺控制包装技术(气调包装、抑脱羧酶活性包装及抑菌活性包装)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结论食品包装可实现生物胺的安全控制,研发新型、高效的生物胺安全控制包装技术对于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 生物胺控制 气调包装 抑酶活性包装 抑菌活性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玫瑰醋异常发酵微生物的鉴定及控制途径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德贵 邢利民 +4 位作者 盛明健 黄炳文 朱军莉 张林祥 蒋予箭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3-48,共6页
为探究浙江玫瑰醋异常发酵的原因,从异常发酵玫瑰醋的表面膜醭分离菌株,并通过回接实验考察其发酵特征,采用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发酵特性及控制途径。结果表明,分离到4株细菌和2株真菌,均有异常发酵特征,其... 为探究浙江玫瑰醋异常发酵的原因,从异常发酵玫瑰醋的表面膜醭分离菌株,并通过回接实验考察其发酵特征,采用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发酵特性及控制途径。结果表明,分离到4株细菌和2株真菌,均有异常发酵特征,其中接种菌株X-4的醋样出现明显的发酵臭味,而接种菌株Z-1和Z-2的醋样表面形成膜醭。经鉴定,4株细菌分别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2株真菌分别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和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低温是异常发酵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的前提条件,毕赤酵母产生的膜醭阻断了醋酸菌的氧气供应是导致醋酸异常发酵的主要因素。一旦玫瑰醋发生异常,应及时翻缸、升高温度、加入醪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玫瑰醋 异常发酵微生物 分离 鉴定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饮食习惯与唾液微生物多样性的关联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国庆 黄子琪 +3 位作者 王明月 孔俊豪 李余动 陈建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6-201,共6页
目的: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不同饮食习惯大学生的唾液菌群多样性。方法:在大学生群体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36位受试者,其中19位同学喜荤且饮食以荤食为主(A组),17位同学喜素且饮食以素食为主(B组)。采取唾液样本,提... 目的: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不同饮食习惯大学生的唾液菌群多样性。方法:在大学生群体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36位受试者,其中19位同学喜荤且饮食以荤食为主(A组),17位同学喜素且饮食以素食为主(B组)。采取唾液样本,提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16S rRNA V3~V4区进行双端测序,利用QIIME等软件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共获得990 286条优质序列,检测出212个可操作分类单元,归属于16个门、143个属。A组和B组唾液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A组中SR1、Fusobacteria、Candidatus、Saccharibacteria的丰度显著低于B组。在属水平上,A组中的优势属,如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微单胞菌(Parvimonas)、优杆菌(Eubacterium)、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SR1_genera_incertae_sedis、卡氏菌(Catonella)、艰难杆菌(Mogibacterium)、Solobacterium相对丰度均比B组显著降低(P<0.05),而A组中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相对丰度比B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人类口腔唾液有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表明大学生人群的饮食习惯对其口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可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习惯 微生物组 群落多样性 16SrRNA高通量测序 QI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与生物法制备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及其食品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润润 石玉刚 +4 位作者 黄欣莹 潘莹 曾鲁瑶 孙锦程 Rammile Ettelaie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137,共8页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是一种重要的抗坏血酸衍生物,是一种高效,营养,绿色的食品添加剂,它还是目前中国唯一允许在婴儿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剂。目前L-AP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法与生物法两种,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L-AP必须用生物催化法...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是一种重要的抗坏血酸衍生物,是一种高效,营养,绿色的食品添加剂,它还是目前中国唯一允许在婴儿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剂。目前L-AP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法与生物法两种,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L-AP必须用生物催化法获得。本文详述了化学与生物法制备L-AP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目前生物法主要通过优选酶种类与反应介质、优化反应条件和外加辅助场等手段提高产物得率,并进一步介绍了L-AP在各领域中的实际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酶催化 脂肪酶 离子液体 食品添加剂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与生物法制备乳糖酯及其在食品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锐 石玉刚 +4 位作者 孔一鸣 吕梦蝶 章一凡 石泽宇 Rammile ETTELAIE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6-366,共11页
糖酯是一类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相较于传统表面活性剂,其具有良好的乳化性、抗菌能力及生物可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相较于目前研究最广的蔗糖酯,乳糖酯(lactose esters,LEs)表现出更为优异的物化与生物学... 糖酯是一类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相较于传统表面活性剂,其具有良好的乳化性、抗菌能力及生物可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相较于目前研究最广的蔗糖酯,乳糖酯(lactose esters,LEs)表现出更为优异的物化与生物学性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综述近年来化学与生物法制备LEs的研究进展,以及LEs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产品乳化和抑菌防腐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总结其在微生物动力学失活和光动力治疗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潜力,同时指出LEs制备与拓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以期为LEs的深度开发和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酯 化学合成 酶催化 抑菌活性 乳化 光动力杀菌 抗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耐药性评估及传播风险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宇行 何继玮 +2 位作者 钱敏 韩剑众 曲道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0,共10页
为评估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耐药性及其传播风险,作者对市售酸奶和泡菜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以纸片扩散法鉴定其耐药表型,分析多重耐药情况,PCR鉴定其耐药基因型。从40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包括9种不同种属在内的62株乳酸菌,其中酸奶源... 为评估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耐药性及其传播风险,作者对市售酸奶和泡菜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以纸片扩散法鉴定其耐药表型,分析多重耐药情况,PCR鉴定其耐药基因型。从40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包括9种不同种属在内的62株乳酸菌,其中酸奶源乳酸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对卡那霉素等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泡菜源菌株,而泡菜源乳酸菌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耐药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tetM的检出率最高,为16.12%,酸奶样品分离株中有5种基因的检出率高于泡菜样品。2株酸奶源菌株中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可通过质粒接合作用转移到受体菌EC600中。作者对市售发酵食品乳酸菌进行了耐药性评估与传播风险研究,为保障发酵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耐药性 发酵食品 传播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肠道微生物消化预测不同工艺大叶茶的健康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颂 王泽宇 +10 位作者 向沙沙 安泰 肖杰 魏珍珍 涂青 应剑 朱炫 郝彬秀 陈林波 纪传来 牛兴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6-85,共10页
大叶茶是我国重要的茶树品种,茶叶成分组成的差异影响肠道微生态、糖脂代谢等。该研究比较了经不同工艺制备而成的大叶种白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及酸茶对不同人群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利用正常及肠杆菌型便秘人群的粪便样本构建体外肠... 大叶茶是我国重要的茶树品种,茶叶成分组成的差异影响肠道微生态、糖脂代谢等。该研究比较了经不同工艺制备而成的大叶种白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及酸茶对不同人群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利用正常及肠杆菌型便秘人群的粪便样本构建体外肠道微生物消化模型,与茶汤共培养1 d后,测定发酵液的微生物组成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并进行PICRUSt2代谢通路预测。在2种模型中,大叶茶均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促进瘤胃球菌、毛螺菌、真细菌、丁酸球菌等产丁酸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丰度增加,抑制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在普通模型中,消化、能量及脂质代谢、外源化合物生物降解、肠道炎症保护等代谢途径被显著干预,而在便秘模型中,仅心血管健康和循环系统相关的2条代谢途径被普洱熟茶显著干预。与其他大叶茶相比,普洱熟茶组较为显著地提高了肠道菌群多样性,酸茶最为显著地增加了便秘模型的短链脂肪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大叶茶 普洱茶 酸茶 短链脂肪酸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功能化硅酸盐固载磷钨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胜筹 王婕 +5 位作者 曾智炜 郏俊浩 任佳益 端木佳辉 汪思田 韩晓祥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以介孔硅酸盐(TUD-1)为载体,经氨基功能化、磷钨酸固载化制备介孔硅酸盐固载磷钨酸催化剂(TUD-1-NH_(2)-PW),并利用XPS、XRD、TGA-DTG、BET、正丁胺电位滴定法等技术手段与方式对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进行表征,同时考察该催化剂在催化棕... 以介孔硅酸盐(TUD-1)为载体,经氨基功能化、磷钨酸固载化制备介孔硅酸盐固载磷钨酸催化剂(TUD-1-NH_(2)-PW),并利用XPS、XRD、TGA-DTG、BET、正丁胺电位滴定法等技术手段与方式对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进行表征,同时考察该催化剂在催化棕榈酸与乙醇酯化制备生物柴油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UD-1-NH2-PW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酯化活性和稳定性。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所得生物柴油的产率为96.86%,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符合。优化条件下,合成生物柴油的反应级数为1.94,表观活化能为28.10 kJ/mol,动力学方程为:r=-dC_(A)/dt=3.82×10^(2)exp(-28.10/RT)C_(A)^(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磷钨酸 响应面法 动力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