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山”理论探源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祥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99,共7页
习近平同志在《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一文中首次使用“两山”之喻,回应“如何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这一时代之问。“两山”理论萌发于生态省建设逐渐深入、抗击非典宣告成功之时。在绿色浙江、(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氛围... 习近平同志在《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一文中首次使用“两山”之喻,回应“如何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这一时代之问。“两山”理论萌发于生态省建设逐渐深入、抗击非典宣告成功之时。在绿色浙江、(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氛围中,浙江省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文明建设优势条件等为“两山”理论研究破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习近平同志对“两山”关系的持续思考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同步,这样的思考创造出的是关于如何发展的思想,而不是企业家或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思想;是发展观,而不是经营技巧或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绿色发展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下的环境法学和环境法建设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祥民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81,共14页
习近平的整体环境观是对自我中心环境观的超越。这种环境观认为环境是具有整体性、有限性的自然对象,环境既具有绝对有限性又具有相对有限性。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建设,应当建立环境单元、人天关系、环境总行为、环... 习近平的整体环境观是对自我中心环境观的超越。这种环境观认为环境是具有整体性、有限性的自然对象,环境既具有绝对有限性又具有相对有限性。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建设,应当建立环境单元、人天关系、环境总行为、环境共同体等环境法学新范畴。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建设,应当明确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环境法的基本立法目的,明确创设保护环境的普遍责任原则,完善总行为控制制度、环保区域合作制度、生态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环境观 环境法学知识体系 环境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整体认读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祥民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65,共10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同志丰富的法律思想聚变升华的理论硕果,是我国法治建设实践催生的理论创造,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下探索形成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核心内...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同志丰富的法律思想聚变升华的理论硕果,是我国法治建设实践催生的理论创造,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下探索形成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想。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由关于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的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和运行的思想三个方面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保护法》执行权模式选择 被引量:4
4
作者 徐祥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了大量适用于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法和具有环境保护作用的法,制定专门的《黄河保护法》需要提出怎样才能让新制定的法解决已经存在的那些法律解决不了的问题的要求,需要为这部新法律配备更适合用来保护流域环境的制度... 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了大量适用于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法和具有环境保护作用的法,制定专门的《黄河保护法》需要提出怎样才能让新制定的法解决已经存在的那些法律解决不了的问题的要求,需要为这部新法律配备更适合用来保护流域环境的制度武装,包括对其做新的体制机制安排。执行权普遍存在于行政性法律中,环境保护法中的各种环境管理职权都是由具体的环境法律创设的执行权。存在于我国现有环境保护法中的执行权有行为导向的简单授权模式、安全导向的权力-管制模式和目标导向的权力-责任模式三种。《黄河保护法》不是填补环境保护事务领域立法空白的立法,也不是新增的环境保护手段法、已有法律的拾遗补缺之法,而是保护黄河流域环境的法、对黄河流域环境实行综合施治的法。它只能采用目标导向的权力-责任执行权模式。为《黄河保护法》选择权力-责任执行权模式与我国环境立法近年创造的地方政府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度具有发展方向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保护法 执行权 执行权模式 环境保护法 权力-责任执行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专家观点辑要(6 篇) 被引量:14
5
作者 喻阳 陈玉梅 +2 位作者 秦开凤 徐祥民 王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4-172,共9页
2019年6月15日,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州学刊》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郑州举行。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政府责任、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学术环境优化、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学... 2019年6月15日,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州学刊》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郑州举行。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政府责任、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学术环境优化、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学术创新、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期刊内部管理改革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积极为推动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本刊选登6位重要专家学者的发言观点以飨读者。喻阳认为,学术期刊高质量说到底就是文章的高质量问题,可以从文章有无新意、论证是否严谨充分、文字表达是否规范顺畅三个方面去判断一篇文章是否高质量;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主管主办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是有一个好的期刊领导班子,三是有一个好的编辑团队。陈玉梅认为,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要与学术创新互促共进,要以期刊高质量发展引领推动学术创新。秦开凤认为,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学术期刊存在的一些乱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的监管责任亟待强化,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徐祥民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研究者和学术期刊携手前行,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理论创新主要靠名学者和名刊。汤漳平认为,良好的办刊环境和学术氛围是办好学术期刊的重要条件,高质量的学术期刊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品位。王波认为,新时代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期刊界携手共同推进“期刊共同体”建设,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培养,充分重视特色栏目的打造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质量发展 专家观点 哲学社会科学 专家学者 《中州学刊》 学术创新 政府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