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科学培养窖泥 快速提高新建窖池基酒品质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亦波 王振环 +1 位作者 方跃进 姚继承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5期172-175,共4页
培养优质窖泥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基础,窖泥质量不仅在于其理化指标丰富程度,更取决于有益功能菌的活性及己酸的代谢能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科学培养人工老窖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化窖池结构、严谨的生产工艺是快速提高新建窖... 培养优质窖泥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基础,窖泥质量不仅在于其理化指标丰富程度,更取决于有益功能菌的活性及己酸的代谢能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科学培养人工老窖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化窖池结构、严谨的生产工艺是快速提高新建窖池基酒质量的有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环境 窖泥 窖池 超浓缩复合已酸菌液 质量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基因在一个转基因水稻四倍体变异株系中的遗传行为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艳 王慧中 黄大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9-825,共7页
在基因枪介导转化的转基因水稻植株中发现1个四倍体变异株系XIP-4N.该变异株系T0代植株中转基因的整合模式与二倍体转基因株系XIP-2N相同,并且二者来自同一转化体系,推测XIP-4N株系是转化后的水稻愈伤组织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 在基因枪介导转化的转基因水稻植株中发现1个四倍体变异株系XIP-4N.该变异株系T0代植株中转基因的整合模式与二倍体转基因株系XIP-2N相同,并且二者来自同一转化体系,推测XIP-4N株系是转化后的水稻愈伤组织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加倍产生的.对外源筛选标记基因bar和非筛选基因cecropinB在转基因株系XIP-4N和XIP-2N中的遗传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二倍体转基因株系XIP-2N中,bar和cecropinB基因的Southern整合模式从T0到T2代遗传稳定,单位点整合的bar基因按孟德尔单基因显性方式向后代传递.四倍体转基因株系XIP-4N中外源基因遗传行为复杂,单位点整合的bar基因(Basta抗性)T1代按15∶1分离,T2和T3代中分离行为复杂,而且bar和cecropinB基因的整合模式遗传不稳定.同源四倍体水稻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变异、转基因相关位点DNA片段的遗传重组与修饰,以及由此导致配子的育性降低,可能是导致外源基因遗传行为复杂的主要原因.转基因四倍体水稻变异株系XIP-4N携带易于检测的bar基因,为研究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遗传和生殖机理提供了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枪 四倍体变异株系 外源基因 遗传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传统玫瑰醋醅中霉菌的分离及其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晔 裘纪莹 +2 位作者 周利南 梁新乐 杨立锋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4期33-37,共5页
该文对浙江传统玫瑰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霉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应用试验。共获得不同形态的霉菌43株,其中15株属于曲霉属,8株属于青霉属,3株属于毛霉属,2株属于根霉属,2株属于红曲霉属,另外13株尚未能鉴别。这表明传统米醋酿造过程的发... 该文对浙江传统玫瑰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霉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应用试验。共获得不同形态的霉菌43株,其中15株属于曲霉属,8株属于青霉属,3株属于毛霉属,2株属于根霉属,2株属于红曲霉属,另外13株尚未能鉴别。这表明传统米醋酿造过程的发花阶段微生物区系结构复杂。经酶活力测定,所得43株霉菌具有不同程度的糖化酶和蛋白酶活力,菌株M1糖化酶活力最高,达6288U,M17蛋白酶活力最高,达1620.1U。采用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M1和M17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实验结果,M1与米根霉相似性(sim值)为71.2%,M17与米曲霉相似性(sim值)为68.0%。以M1和M17菌种制米曲,混合接种500kg发酵缸进行发花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1和M17混合接种发花可明显缩短玫瑰醋酿造过程发花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醋 霉菌 鉴定 优势菌 混合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青霉形态分化与核酸酶P1产量突变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梁新乐 寿谦 +2 位作者 张虹 陈敏 刘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6-611,共6页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CICC 4011菌株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以及多菌株连续多轮原生质体融合后,变异株产核酸酶P1能力与形态性状出现了较大差异。研究表明黄绿色或灰绿色菌落产酶水平较高,绿色或艾绿色菌株产酶水平较低。选择不...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CICC 4011菌株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以及多菌株连续多轮原生质体融合后,变异株产核酸酶P1能力与形态性状出现了较大差异。研究表明黄绿色或灰绿色菌落产酶水平较高,绿色或艾绿色菌株产酶水平较低。选择不同产色特征的变异株(J1Y6、F-13、F-R-33)与CICC 4011进行比较,表明4株桔青霉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差异。融合子F-R-33菌落呈深艾绿色,产水溶性红色素,核酸酶P1低产(23.1U/ml);诱变菌株J1Y6菌落呈黄绿色,产水溶性黄绿色素,核酸酶活较高(167.3U/ml);融合子F-13菌落呈灰绿色,不产水溶性色素,核酸酶活较高(578.6U/ml)。电镜观察发现J1Y6、F-13分生孢子梗上帚状分枝减少,菌丝生长粗壮,产孢能力不及4011及F-R-33。核酸酶P1和色素虽然都是次级代谢产物,但核酸酶P1的合成明显与生长相关,而色素的合成则表现出非相关性。诱变株RAPDDNA多态性检测率为70%。UPGMA聚类分析,菌株F-R-33与出发菌株4011聚为一类(相似系数0.9),核酸酶P1高产菌株J1Y6和F-13聚为一类,高产与低产突变株的DNA多态性表现出明显差异(相似系数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青霉 分化 RAPD DNA多态性 核酸酶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顾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56-61,共6页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已经显示,动物和人体摄取表达抗原的转基因植物能激发机体的血清和黏膜产生特异性抗体,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是当今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亚单位抗原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水平及方式、基于植物口服递送疫苗的...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已经显示,动物和人体摄取表达抗原的转基因植物能激发机体的血清和黏膜产生特异性抗体,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是当今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亚单位抗原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水平及方式、基于植物口服递送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转基因植物疫苗面临的问题等,并展望其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疫苗 基因工程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敏 蒋予箭 +2 位作者 姚善泾 鲁毅 朱林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0-152,共3页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用0.6mol/L的甘露醇配制成质量比为2.5%,pH值为4.5~5的溶壁酶酶液,在酶液量与菌丝体的比值为20:1(V/W),温度30℃,转速为50r/min条件下酶解3h,可得到最高的原生质体得率。其原生质体...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用0.6mol/L的甘露醇配制成质量比为2.5%,pH值为4.5~5的溶壁酶酶液,在酶液量与菌丝体的比值为20:1(V/W),温度30℃,转速为50r/min条件下酶解3h,可得到最高的原生质体得率。其原生质体数可达15.35×107个/ml。本研究为今后进行杏鲍菇原生质体的诱变及融合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菌丝体 原生质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发泡蛋白酶法制备工艺 被引量:5
7
作者 阮晖 陈美龄 +3 位作者 俞超 赵艳 潘敏尧 何国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1-284,共4页
以大米浓缩蛋白为原料制备大米发泡蛋白。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大米发泡蛋白的酶解法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大米发泡蛋白的蛋白质得率、氮溶解指数、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优化的工艺条件是碱性蛋白酶/底物0.01943U/g、反应时间57mi... 以大米浓缩蛋白为原料制备大米发泡蛋白。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大米发泡蛋白的酶解法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大米发泡蛋白的蛋白质得率、氮溶解指数、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优化的工艺条件是碱性蛋白酶/底物0.01943U/g、反应时间57min、料液比1︰7.27、温度60℃、pH7.5。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大米发泡蛋白发泡力为131mL,起泡性为162%,起泡稳定性在30min内保持100%,大米发泡蛋白的得率为34%,蛋白质纯度为88.05%,在pH2~12范围内氮溶解指数均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发泡蛋白 工艺 碱性蛋白酶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喜树愈合组织生理及喜树碱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顾青 朱睦元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喜树碱是一种从木本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分离得到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研究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光照对喜树愈合组织生理生化特性、花色苷形成及喜树碱合成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光照和暗培养条件... 喜树碱是一种从木本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分离得到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研究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光照对喜树愈合组织生理生化特性、花色苷形成及喜树碱合成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光照和暗培养条件下,喜树愈合组织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培养第3周达到峰值;光照对喜树愈合组织中花色苷的形成具有极重要的影响。与暗培养相比,光照培养可以促进喜树愈合组织的生理代谢,且对喜树碱的合成和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喜树 喜树碱 愈合组织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筛选虾青素高产突变株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新乐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3-25,共3页
研究了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法夫酵母生长及其虾青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辛伐他汀浓度在4·78×10-6mol/L时对酵母细胞的生长的抑制表现不明显,但对虾青素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此浓度作为筛选浓度,经亚... 研究了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法夫酵母生长及其虾青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辛伐他汀浓度在4·78×10-6mol/L时对酵母细胞的生长的抑制表现不明显,但对虾青素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此浓度作为筛选浓度,经亚硝基胍(NTG)诱变后,通过辛伐他汀平板初筛与摇瓶复筛,获得较高虾青素产率的突变株。实验结果表明,菌体生物量、类胡萝卜总量和虾青素产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NPX-3_05突变株类胡萝卜总量与虾青素产量分别达到3·823、2·755mg/L,比出发菌株依次提高了163%、143%(1·453mg/L、1·134mg/L)。菌株NPX-3_05经连续发酵5次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其性状稳定。目标产物经HPLC定性分析,确定为反式虾青素。因此,以辛伐他汀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作为选择压力,对虾青素高产突变株的筛选上具有较好的“筛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虾青素 法夫酵母 HMG-COA还原酶 Petri DISH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高产突变株 筛选 稳定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ureB基因的草莓转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顾青 朱睦元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利用潮霉素抗性作为筛选标记的草莓转化系统。以草莓叶片为材料,把Helicobacter pylori的ureB基因连接到CaMV35S启动子后构成pCAMBIA13011-ureB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叶盘法转化草莓,经共培养和潮霉素抗性...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利用潮霉素抗性作为筛选标记的草莓转化系统。以草莓叶片为材料,把Helicobacter pylori的ureB基因连接到CaMV35S启动子后构成pCAMBIA13011-ureB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叶盘法转化草莓,经共培养和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60株抗性植株。对所得植株进行PCR检测,表明阳性苗比例为42%。RT-PCR结果进一步证明目的基因在T0代转化植株中已经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幽门螺杆菌 ureB基因 农杆菌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产色链霉菌E-219菌落的形态分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新乐 朱静 金英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6-470,629,共5页
菌株E-219由原始菌株CGMCC4.1119经60Coγ诱变及原生质体融合等手段改造后所得,本文通过分子荧光探针、荧光显微镜和电镜对绿色产色链霉菌E-219在固体基质表面的发育分化周期、斜面培养时间对阿维拉霉素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为工业... 菌株E-219由原始菌株CGMCC4.1119经60Coγ诱变及原生质体融合等手段改造后所得,本文通过分子荧光探针、荧光显微镜和电镜对绿色产色链霉菌E-219在固体基质表面的发育分化周期、斜面培养时间对阿维拉霉素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为工业发酵选择适当的斜面种子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表明该菌株菌落发育过程伴有间断性菌丝凋亡,分生孢子的产生是活性菌丝分化的结果。与原始菌株相比该菌落形态呈现显著不同,其孢子萌发形成杂色初生菌丝,基内菌丝出现二次死亡(48h)及其中活性菌丝片段的二次快速生长,分生孢子形成数量多。原始菌株呈螺旋状孢子丝,孢子表面带刺,而E-219为直线型孢子丝,分生孢子表面光滑无刺突。摇瓶试验表明,菌种斜面种龄以106h左右为宜,此时分生孢子活性高,阿维拉霉素发酵单位可达12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产色链霉菌 形态发育分化 斜面培养 荧光染色 种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悬浮培养黄芩细胞生长及黄芩苷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进杰 徐茂军 周桂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研究了不同光质、光强和光期对悬浮培养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细胞的生长、细胞中苯丙氨酸氨基裂解酶(PAL)活性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白光、紫外光、红光和蓝光对悬浮培养黄芩细胞PAL活性和黄芩苷含量有不同的影响。白光、紫外... 研究了不同光质、光强和光期对悬浮培养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细胞的生长、细胞中苯丙氨酸氨基裂解酶(PAL)活性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白光、紫外光、红光和蓝光对悬浮培养黄芩细胞PAL活性和黄芩苷含量有不同的影响。白光、紫外光和蓝光对PAL活性和黄芩苷的积累具有诱导促进作用,其中紫外光的促进作用最强,白光和蓝光的促进作用较弱,而红光照射对PAL活性和黄芩苷的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0-60μmolm-2s-1紫外光照射强度范围内,PAL活性和黄芩苷含量随着紫外光照射强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实验结果同时表明,红光照射显著促进黄芩细胞的生长,紫外光抑制黄芩细胞的生长,而蓝光和白光对悬浮培养黄芩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与黑暗(对照)相比,每天8h光照强度为60μmolm-2s-1的紫外光、16h光照强度为50μmolm-2s-1的红光交替处理,在培养12d后,细胞的鲜重和黄芩苷含量为对照的1.16和3.2倍,黄芩苷的产量达到439mgL-1,是对照的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悬浮培养 光诱导 PAL 黄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的分析鉴定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钟立人 刘爱琴 梁新乐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39,共4页
共轭亚油酸因其在实验动物身上表现出一系列令人奋的特性,则引起了药品和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关注。近来,在其生理特性、合成转化以及分析鉴定等领域都取得一定的进展。文章介绍了应用于共轭亚油酸的几种分析定方法。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几何异构体 分析 鉴定 鉴定方法 生理特性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绿色产色链霉菌A11-13的推理选育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新乐 张丹丹 +2 位作者 陈敏 张虹 王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1-677,共7页
目的对绿色产色链霉菌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进行推理选育。方法采用60Coγ射线诱变、NTG诱变等手段,以阿维拉霉素、链霉素、2-脱氧-D-葡萄糖和α-氨基丁酸抗性为筛选压力,得到3株较高产突变菌株#1316、#1317、#1319;并以此为亲本,进行基... 目的对绿色产色链霉菌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进行推理选育。方法采用60Coγ射线诱变、NTG诱变等手段,以阿维拉霉素、链霉素、2-脱氧-D-葡萄糖和α-氨基丁酸抗性为筛选压力,得到3株较高产突变菌株#1316、#1317、#1319;并以此为亲本,进行基因组重排筛选。通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高产突变株A11-13的菌落、孢子丝、分生孢子的分化特征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50L发酵罐上发酵试验及发酵产物的验证。结果得到一株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A11-13,发酵单位达到1318.7mg/L,是原始菌株A-05和突变株#1317产率的202.9倍和9.18倍。50L发酵罐上试验中阿维拉霉菌发酵单位达到1773.9mg/L。该菌株气生菌丝较为粗壮,表面光滑,且孢子量很多,孢子为直径约0.7μm×1.5μm的长椭圆形,与出发菌株存在明显区别。结论菌株A11-13表现出较高的工业应用潜力。抗生素发酵中形态特征与产率高低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产色链霉菌 阿维拉霉素 选育 基因组重排 形态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稻米加工食品的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8-201,共4页
本文对转基因稻米及其加工食品进行了针对标记基因bar、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DNA 序列的PCR检测。结果表明,改良SDS法适于提取转基因稻米以及经过蒸煮、微波膨化加工后稻米食品中的 DNA并能够满足PCR检测的需要。食品加工使稻米基因... 本文对转基因稻米及其加工食品进行了针对标记基因bar、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DNA 序列的PCR检测。结果表明,改良SDS法适于提取转基因稻米以及经过蒸煮、微波膨化加工后稻米食品中的 DNA并能够满足PCR检测的需要。食品加工使稻米基因组DNA降解为较小的片段,但不影响PCR检测效果,PCR技术能够检测稻米加工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稻米 加工食品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桔青霉F-5-5核酸酶P1发酵培养基碳氮源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新乐 黄莹莹 +2 位作者 张虹 陈敏 刘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1,共5页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CICC 4011菌株经60 Coγ射线诱变后,由其高产突变株经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获得核酸酶P1高产菌株F-5-5,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产酶达978.6U/ml。经Placket-Burman试验筛选得出影响菌株产酶的3个显著因素,为...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CICC 4011菌株经60 Coγ射线诱变后,由其高产突变株经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获得核酸酶P1高产菌株F-5-5,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产酶达978.6U/ml。经Placket-Burman试验筛选得出影响菌株产酶的3个显著因素,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和玉米浆干粉。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3因素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利用Minitab15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和玉米浆干粉的含量分别为30.89、42.46和11.60g/L时,核酸酶P1理论产量为1687.16U/ml,实际发酵单位提高到1672.6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青霉 培养基优化 核酸酶P1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色氨酸对喜树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顾青 宋达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喜树碱是一种从天然植物喜树中分离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试验利用喜树的顶芽、叶片、茎段为外植体,在B5培养基上(附加1.0 mg/l的NAA,0.5 mg/l的2,4-D和0.5 mg/l的KT)诱导喜树愈伤组织... 喜树碱是一种从天然植物喜树中分离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试验利用喜树的顶芽、叶片、茎段为外植体,在B5培养基上(附加1.0 mg/l的NAA,0.5 mg/l的2,4-D和0.5 mg/l的KT)诱导喜树愈伤组织。同时考察L-色氨酸对喜树愈伤细胞培养中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培养基中添加0.001-0.002 mg/ml的L-色氨酸,对喜树愈伤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喜树愈伤细胞合成喜树碱的促进作用明显,喜树碱含量比未添加L-色氨酸培养的愈伤增加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喜树碱 细胞培养 色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拉霉素高产突变株H15形态分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新乐 金英燕 +1 位作者 陈敏 张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9-693,747,共6页
采用电镜及荧光显微镜方法,对经60Coγ诱变筛选获得的绿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阿维拉霉素高产突变株H15的菌落、孢子丝、分生孢子分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与原始菌株4.1119不同的是,突变株H15形态呈现显著变异:灰... 采用电镜及荧光显微镜方法,对经60Coγ诱变筛选获得的绿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阿维拉霉素高产突变株H15的菌落、孢子丝、分生孢子分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与原始菌株4.1119不同的是,突变株H15形态呈现显著变异:灰白绿色菌落,直线型孢子丝,分生孢子表面光滑无刺突,而菌株4.1119为螺旋状孢子丝,孢子表面带刺。液体培养菌丝荧光染色结果表明,H15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团形态分化过程也发生显著改变,孢子萌发形成多隔室菌丝,放射状生长逐渐形成菌丝团,核心菌丝出现凋亡后,菌丝团直径增长停滞。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株H15菌丝的成簇、形成完整菌丝团需要较长时间(48h才形成完整菌丝团,245μm),菌丝团直径增长停滞阶段及凋亡的延滞使得产物阿维拉霉素得以较好积累,阿维拉霉素的合成主要集中在此阶段。此后菌丝生物量虽维持小幅波动,但对阿维拉霉素的积累没有意义。因此推测菌丝团的形成历程、停滞阶段菌丝团直径增长及凋亡"相对平衡"对于阿维拉霉素的积累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产色链霉菌 阿维拉霉素 形态分化 荧光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因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58,共5页
海因酶在生产手性药物中间体D 氨基酸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全面综述了海因酶的研究历史、分类、进化和酶学性质;总结了产海因酶的菌种筛选和产酶条件、D 海因酶的纯化、微生物海因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等技术;阐述了酶... 海因酶在生产手性药物中间体D 氨基酸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全面综述了海因酶的研究历史、分类、进化和酶学性质;总结了产海因酶的菌种筛选和产酶条件、D 海因酶的纯化、微生物海因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等技术;阐述了酶法合成D ( )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酶 D-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C末端26 kDa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免疫性
20
作者 顾青 姚蕾 +1 位作者 励建荣 朱睦元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7-390,共4页
构建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尿素酶B亚单位3端720 bp序列表达载体pAMJ399-e,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M109后在低pH下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含pAMJ399-e的E.coliJM109所表达的外源蛋白相对分子量... 构建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尿素酶B亚单位3端720 bp序列表达载体pAMJ399-e,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M109后在低pH下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含pAMJ399-e的E.coliJM109所表达的外源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6 kD,免疫印迹分析证实该重组蛋白可以被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所识别;提纯重组的尿素酶B亚单位C-末端片段(rUreB-E),进行Balb/c小鼠的皮下注射免疫试验,ELISA检测发现,小鼠经rUreB-E免疫后,其血清中均可检测到抗rUreB-E的特异性IgG和IgA抗体,表明rUreB-E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尿素酶B亚单位 大肠杆菌 表达 免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