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教学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寅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鉴赏教学 名篇 学具 注重 国民教育 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遗产 弘扬 中国古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性”讨论的三个误区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文学性” 社会思想意识 文学本质论 误区 价值判断 稳定性 历史性 伊格尔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近与超越--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精神品格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家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59,共4页
中国当代文学具有庞大的研究队伍和丰富的研究产品,如何把握其精神品格、发挥它在当代中国社会知识和文化生产中的应有作用,成为一个值得严肃思考和对待的问题。本文认为,进一步切入当代中国现实、强化现实感与现实对话能力,同时不断拓... 中国当代文学具有庞大的研究队伍和丰富的研究产品,如何把握其精神品格、发挥它在当代中国社会知识和文化生产中的应有作用,成为一个值得严肃思考和对待的问题。本文认为,进一步切入当代中国现实、强化现实感与现实对话能力,同时不断拓展与深化研究主体的知识和精神世界、充分吸纳最为广泛的知识和精神营养,是提升这一学科境界和品格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现实感 超越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音接触的对应借用、相似借用、音值借用和结构借用
4
作者 戴黎刚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在目前的语音接触研究当中,“对应借用”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原则。“对应借用”其实属于相似借用的范畴。语音借用不必以音类对应为前提,尽管受语和源语的音类往往是对应的。语音借用分为音值借用和结构借用两种,它们都属于相似借用。... 在目前的语音接触研究当中,“对应借用”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原则。“对应借用”其实属于相似借用的范畴。语音借用不必以音类对应为前提,尽管受语和源语的音类往往是对应的。语音借用分为音值借用和结构借用两种,它们都属于相似借用。“对应借用”本质上是结构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接触 对应借用 相似借用 结构借用 音值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如何反思?——由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引出的思考 被引量:11
5
作者 汤拥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3-137,共5页
伊格尔顿《理论之后》一书对当代种种"文化理论"提出了批评,号召跳出文化层面的相对主义游戏,以一种更为直接、更为严肃的道德承担推动理论的反思。伊格尔顿的主张中包含有扬弃文学的倾向,而本文认为,当代理论反思的关键,恰... 伊格尔顿《理论之后》一书对当代种种"文化理论"提出了批评,号召跳出文化层面的相对主义游戏,以一种更为直接、更为严肃的道德承担推动理论的反思。伊格尔顿的主张中包含有扬弃文学的倾向,而本文认为,当代理论反思的关键,恰恰是使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中被简单处理掉的"文学性"问题,重新焕发生机。我们愿意看到一种生气勃勃的道德批评,只要此类批评同时深化了对道德的理解和对文学的理解,而不是扬弃文学以实现理论在道德上的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理论 反思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古汉语“使动”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月婷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使动用例或变读或不变读,有些是可以用规则解释的:1)自主、不及物、动作动词,有使动用法,无使动异读;2)自主、及物、动作动词,在"使动"异读后,语义为致事主语使施事宾语发出某个动作;3)不自主、不及物、状态动词,在"使动... 使动用例或变读或不变读,有些是可以用规则解释的:1)自主、不及物、动作动词,有使动用法,无使动异读;2)自主、及物、动作动词,在"使动"异读后,语义为致事主语使施事宾语发出某个动作;3)不自主、不及物、状态动词,在"使动"异读后,语义为致事主语使当事宾语具有某种状态。上两种"使动"异读,其原词及变读词的具体句法语义皆有不同,且有些用例可以兼有这两种"使动"异读。鉴于此,当对这两种"使动"予以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使动 异读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轼的“中国式独立品格” 被引量:9
7
作者 吴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7,共10页
苏轼在其政治生活、伦理生活以及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一种"尊重现实又不限于现实"的"穿越现实"的张力,既区别于西方以二元对立为前提的独立知识分子,也区别回避和游于现实矛盾之外的中国道家所倡导的生存观念,是一... 苏轼在其政治生活、伦理生活以及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一种"尊重现实又不限于现实"的"穿越现实"的张力,既区别于西方以二元对立为前提的独立知识分子,也区别回避和游于现实矛盾之外的中国道家所倡导的生存观念,是一种未被20世纪中国理论界很好发掘的具有"中国式独立品格"的文化资源。苏轼以对世界的对等性理解、健康自然的生命力、化儒、道、释为材料的创造力来从容面对世界形成的独立人格,对建立中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现代主体形象,具有明显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独立 品格 苏轼 穿越现实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释文》同条又音原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月婷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经典释文》同条又音用例多,原因复杂,有些与构词变读无关,有些与构词变读相关。前者包括方言、假借、协韵、讹误、历史音变、语流音变等导致的同条又音。后者包括诸家注音观念不同导致的同条又音、对词义有不同理解造成的同条又音、... 《经典释文》同条又音用例多,原因复杂,有些与构词变读无关,有些与构词变读相关。前者包括方言、假借、协韵、讹误、历史音变、语流音变等导致的同条又音。后者包括诸家注音观念不同导致的同条又音、对词义有不同理解造成的同条又音、在合乎音义规律的音之前或之后添加常用音而造成的同条又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异读 构词 同条又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韵生动:在邓以蛰与宗白华之间 被引量:8
9
作者 汤拥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9,共6页
本文以气韵生动为核心概念,考察宗白华与邓以蛰在构建跨文化语境的艺术本体论时所遇到的难题。本文力图说明,邓以蛰对形意之辨的强调,与宗白华打通精神与形式的尝试,构成了艺术本体论的两种进路,但它们面临着同一性质的难题,这一难题已... 本文以气韵生动为核心概念,考察宗白华与邓以蛰在构建跨文化语境的艺术本体论时所遇到的难题。本文力图说明,邓以蛰对形意之辨的强调,与宗白华打通精神与形式的尝试,构成了艺术本体论的两种进路,但它们面临着同一性质的难题,这一难题已成为中国美学能否取得理论突破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以蛰 宗白华 气韵生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变与自变的融合--一种特殊的历史层次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黎刚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0-429,共10页
历史层次一般指受其他方言影响而产生的层次。而本方言自身演变所产生的层次,通常不称为历史层次。文章通过莆仙话和闽南话的比较,在莆仙话的枫亭、东海小片,发现一种特殊的历史层次。这种历史层次是受闽南话的影响而产生的,但又不是直... 历史层次一般指受其他方言影响而产生的层次。而本方言自身演变所产生的层次,通常不称为历史层次。文章通过莆仙话和闽南话的比较,在莆仙话的枫亭、东海小片,发现一种特殊的历史层次。这种历史层次是受闽南话的影响而产生的,但又不是直接借用闽南话,它是受变之后又进一步自变的结果。这种特殊的历史层次,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话 受变 自变 历史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流叙事和内心独白的运用——《广岛之恋》的精神分析学解读(一)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海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63-64,共2页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广岛之恋》,这部被称为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电影.影片深入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领域。从而将电影带入了另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开拓了现代电影的表现时空,对世界电影...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广岛之恋》,这部被称为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电影.影片深入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领域。从而将电影带入了另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开拓了现代电影的表现时空,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 内心独白 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析若干南片闽东话的变韵?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黎刚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23,共11页
南片闽东话往往是有变韵的,但是多数南片闽东话的变韵韵母,其实没有得到全面的揭示。文章通过显现那些被忽略的今南片闽东话的变韵韵母,证明历史层次分析法在变韵分析中的根本作用。
关键词 南片闽东话 变韵 历史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性到情:《妻妾成群》的欲望发抒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丽梅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7,共3页
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以一个家庭中妻妾围绕男主人生活的模式,象征了中国传统社会男权中心男性与女性相处的基本模式。张艺谋以电影的方式解读了《妻妾成群》,把作品中许多隐而未明的意味通过镜头进行了强化表达,使观众清楚地体会到... 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以一个家庭中妻妾围绕男主人生活的模式,象征了中国传统社会男权中心男性与女性相处的基本模式。张艺谋以电影的方式解读了《妻妾成群》,把作品中许多隐而未明的意味通过镜头进行了强化表达,使观众清楚地体会到女性的性角色。但是,在张艺谋对《妻妾成群》进行镜头化的同时,也不同程度降低了原作中作者对男性与女性相处模式进行深入剖析的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性 性占有 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论李安四部西片中的主体意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音洁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1期182-190,共9页
本文试图采用人类学的观察视角,对李安导演的四部西片(《理性与感性》、《冰风暴》、《与魔鬼共骑》、《断背山》)进行认真、系统而客观的研究,超越故事的虚构性来看影像反映的思想和情感的文化前提和文化模式、可影响观众的行为,这些... 本文试图采用人类学的观察视角,对李安导演的四部西片(《理性与感性》、《冰风暴》、《与魔鬼共骑》、《断背山》)进行认真、系统而客观的研究,超越故事的虚构性来看影像反映的思想和情感的文化前提和文化模式、可影响观众的行为,这些都是构成电影的文献性的重要方面。对这些电影进行文献式的田野考察,其用意在于观察当代社会,通过对可观察的文化(物质文化、社群文化、表达文化)的研究来推导和抽离出一般文化模式和主题,达到对文化的抽象存在(亦称文化的文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东方化反拨 天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艺术珍宝“唐卡”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日葵 《船山学刊》 2006年第1期178-180,共3页
本文从分析藏传佛教入手,解读唐卡的宗教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政治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 宗教价值 艺术价值 唐卡 藏传佛教 科学价值 历史价值 政治价值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语境中的批评困境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莉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0,共4页
文化产业化构成了当前文艺批评无法回避的批评语境,文艺作品产品化、审美判断经济化、批评平台的传媒化已经成为当前批评的基本现实。由此,不但文艺批评被纳入了文化生产运作流程,批评本身也进入传媒产业的视野,成为传媒产业的生产资料... 文化产业化构成了当前文艺批评无法回避的批评语境,文艺作品产品化、审美判断经济化、批评平台的传媒化已经成为当前批评的基本现实。由此,不但文艺批评被纳入了文化生产运作流程,批评本身也进入传媒产业的视野,成为传媒产业的生产资料,批评成果被消费。文艺批评"生产化"、"消费化"的困境开始影响到传统文艺批评的格局,学术中心向媒体中心转型。当前文艺批评的困境亟待破解,关键在于如何引入多元化的批评机制,并在制度上保证批评的独立性和公共性。一是需要"学院派"开拓理论视野和批评视野,关注文化产品,并注意超越单一的文艺学立场;二是使文艺批评参与文化生产,将独立批评纳入文化生产环节,使其独立于单一项目之外,构建独立批评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艺作品 文艺产品 文艺批评 大众传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创新观念对现代文艺创新的制约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93,共9页
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艺,需要靠独创性的产品才能获得世界的尊敬。但中国传统哲学的"求同存异"和现代创新观"扬弃",既是造成中国古代文化偏向技术创新的原因,也是造成中国现代文艺创作缺乏世界观的突破给人以启示的原... 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艺,需要靠独创性的产品才能获得世界的尊敬。但中国传统哲学的"求同存异"和现代创新观"扬弃",既是造成中国古代文化偏向技术创新的原因,也是造成中国现代文艺创作缺乏世界观的突破给人以启示的原因,而缺乏以世界观突破作为"根"生长出独特的中国现代创作方法从而激活作品的材料形成"有机性",则是传统创新观制约文艺创作产生的后果。因此,中国现代文艺创新原创性匮乏的问题,决不仅仅是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事情,而必须从我们习以为常的哲学创新观和思维方式上去寻找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主义 创新观 世界观 有机性 文艺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片闽东话变韵的判定与描写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黎刚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7,共10页
近年,北片闽东话的变韵研究得到学界关注,但是也存在很多误解。有的学者认为,只能以连读变韵判定是否有变韵。也有学者认为,描写北片闽东话的音系,必须贯彻"对立互补"的共时原则。本文全面回应这些质疑。
关键词 北片闽东话 变韵 共时 历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如何旅行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拥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3-78,共6页
萨义德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理论和福柯的权力理论为例,演绎了观念或理论在从甲地到乙地或甲文化到乙文化的旅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其易被忽视却极为关键的思想是:理论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能量,必须以一个想象的... 萨义德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理论和福柯的权力理论为例,演绎了观念或理论在从甲地到乙地或甲文化到乙文化的旅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其易被忽视却极为关键的思想是:理论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能量,必须以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作为支撑。理论旅行本身的旅行以及萨义德本人十余年之后的反思,显示出当代理论界在有关语境差异的问题上更为敏锐和辩证,但是这一问题仍然存在:使理论穿越疆界抵达他者之所的原动力是什么?使不同情境的知识分子相互召唤的共同目标从何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旅行 萨义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尘埃中的女性影像——《雷雨》与《金锁记》中的女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音洁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3期188-193,共6页
本文通过剖析曹禺的《雷雨》与张爱玲的《金锁记》中周蘩漪与曹七巧人物设置上的共同点——无论是母性的阙如,还是不伦的情欲——探讨德勒兹的"生成"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呼应与运动,并以此说明德勒兹的"生成女人"的... 本文通过剖析曹禺的《雷雨》与张爱玲的《金锁记》中周蘩漪与曹七巧人物设置上的共同点——无论是母性的阙如,还是不伦的情欲——探讨德勒兹的"生成"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呼应与运动,并以此说明德勒兹的"生成女人"的意味以及价值所在。这也是《雷雨》与《金锁记》之于文学以外的意义所在。曹禺与张爱玲用不同的方式,复活时代潮流裹挟下的众生相,还原出历史中的百年尘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Woman 生成一女性 差异 同一 逃逸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