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最早的大学语文实验报告——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新论 被引量:5
1
作者 何二元 冯文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147,共9页
1904年"癸卯学制"实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预科都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民国大一国文的前身,"大学预科国文"即代表着大学语文的早期形态。而刘半农在1917年完成、1918年发表之《应用文之教授... 1904年"癸卯学制"实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预科都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民国大一国文的前身,"大学预科国文"即代表着大学语文的早期形态。而刘半农在1917年完成、1918年发表之《应用文之教授》可谓中国现代语文学科最早的一篇大学语文论文和实验报告。若将其放置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这篇报告更能凸显刘半农及其同仁的语文教育观念;其中关于"通人"和"普通人"的培养目标之辨析,对于当下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研究尤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半农 应用文 大学预科国文 实验报告 大学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压力感对从业者双元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叶苏扬 张雅维 +1 位作者 肖余春 高孟立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4-214,共11页
随着科技革命推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劳动力市场剧烈变动,越来越多行业的从业者感受到日益加剧的AI压力感。如何引导员工在面对AI冲击时转化压力、激发创新,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关注的核心议题。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探讨AI压力感如何通... 随着科技革命推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劳动力市场剧烈变动,越来越多行业的从业者感受到日益加剧的AI压力感。如何引导员工在面对AI冲击时转化压力、激发创新,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关注的核心议题。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探讨AI压力感如何通过不同类型的工作重塑策略,影响从业者的双元创新行为,即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具体而言,研究构建AI压力感通过工作重塑促进双元创新的中介路径,并引入风险倾向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对传媒行业330名从业者及其主管的配对调研发现:对于风险倾向较高的从业者,AI压力感通过促进型工作重塑显著提升其探索式创新水平;对于风险倾向较低的从业者,AI压力感通过预防型工作重塑显著促进其利用式创新表现。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在AI技术变革背景下的适用范围,也为理解AI压力情境下员工如何采用差异化策略实现双元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压力感 促进型工作重塑 预防型工作重塑 从业者风险倾向 双元创新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科全书出版传播中的公众参与及启示——以《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维基百科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路小静 江翠平 姚永春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76-80,共5页
文章以《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维基百科为典型案例,揭示了纸媒、电子产品及网络平台上百科知识传播的不同特征,并对三种不同时期百科全书出版传播中的公众参与形式做了说明。在维基百科传播模式下,知识信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 文章以《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维基百科为典型案例,揭示了纸媒、电子产品及网络平台上百科知识传播的不同特征,并对三种不同时期百科全书出版传播中的公众参与形式做了说明。在维基百科传播模式下,知识信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再分明,这种新型的知识模式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出版业知识的生产传播,为未来受众参与出版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科全书 出版传播 公众参与 不列颠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雪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4-38,共5页
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故大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且必要。美国高校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文化背景的影响上,还是在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上,都与我国高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故大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且必要。美国高校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文化背景的影响上,还是在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上,都与我国高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培养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分析,探讨美国高校带给我们的启示,为国内高校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大学生 沟通能力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文化视阈下AR图像传播的本质、特征及运用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沈珉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9-42,共4页
AR图像传播日益升温,它在为多种产业引导未来方向方面的优势不容置疑。但是从其图像性质而言,AR图像传播有双面性,文章将AR图像置于视觉文化的视阈下进行分析,指出AR图像的实质是营建了观看主体与客体混合的空间,从而修改了观看的概念... AR图像传播日益升温,它在为多种产业引导未来方向方面的优势不容置疑。但是从其图像性质而言,AR图像传播有双面性,文章将AR图像置于视觉文化的视阈下进行分析,指出AR图像的实质是营建了观看主体与客体混合的空间,从而修改了观看的概念。它颠覆了传统的观看范式,以全息在场的体验以及空间的变形使观者沉浸其中,从而以真实性替代了事实,这是其传播的特点,也是传播困境的渊源。在"体验"式传播、"娱乐"化传播以及"互动"化传播中,AR图像传播具有优势,同时也带来传播的危机,需要注意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图像传播 体验 沉浸 观看范式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莎士比亚戏剧的多元传播与经典再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艳梅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6期23-26,共4页
莎士比亚戏剧诞生420多年了,作为文学经典,它并没有被束之高阁,相反,37部剧作以多种媒介、多种形式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它的传播过程中,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莎剧本身的魅力,同时还衍生了新的戏剧、影视和音乐精品,体现出经典再生的... 莎士比亚戏剧诞生420多年了,作为文学经典,它并没有被束之高阁,相反,37部剧作以多种媒介、多种形式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它的传播过程中,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莎剧本身的魅力,同时还衍生了新的戏剧、影视和音乐精品,体现出经典再生的强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传播过程 再生 当代 文学经典 剧作 剧本 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传播系统的结构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葛在波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6,104,共4页
广告及其传播系统作为当代社会的一道文化景观,已经成为结构化人类社会的重要力量,其结构化倾向主要有阶级、性别、文化领导权三个维度,特别是广告的文化领导权作用不容忽视。虽然广告的初衷聚焦于推销商品、服务和观念,但其实际作用却... 广告及其传播系统作为当代社会的一道文化景观,已经成为结构化人类社会的重要力量,其结构化倾向主要有阶级、性别、文化领导权三个维度,特别是广告的文化领导权作用不容忽视。虽然广告的初衷聚焦于推销商品、服务和观念,但其实际作用却不止于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广告的文化和社会效应已经成为主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传播 结构化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浙江佛教与21世纪世界佛教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仲尧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83-86,共4页
2 0世纪中浙江佛教思想家对中国佛教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例举章太炎、马一浮、敬安、圆瑛、印光、弘一等人的事迹 ,以及影响贯穿整个 2 0世纪、并对 2 1世纪世界佛教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太虚和印顺 ,肯定他们倡导的“人间佛教”还... 2 0世纪中浙江佛教思想家对中国佛教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例举章太炎、马一浮、敬安、圆瑛、印光、弘一等人的事迹 ,以及影响贯穿整个 2 0世纪、并对 2 1世纪世界佛教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太虚和印顺 ,肯定他们倡导的“人间佛教”还成为了 2 1世纪世界佛教发展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浙江 佛教思想家 21世纪 “人间佛教” 佛教文化 理论体系 僧伽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问》撰者孙因未登宝庆二年进士考
9
作者 商宇琦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65,共1页
孙因,南宋慈溪人,以铺叙越地山川风物、人文历史的著述《越问》名世。学界一般认为,孙因与其弟孙梦观同登宝庆二年(1226)进士第,如《宋代登科总录》云:“(孙因)庆元府慈溪县人。梦观兄。宝庆二年兄弟同登进士第。累迁诸王宫教授。积官... 孙因,南宋慈溪人,以铺叙越地山川风物、人文历史的著述《越问》名世。学界一般认为,孙因与其弟孙梦观同登宝庆二年(1226)进士第,如《宋代登科总录》云:“(孙因)庆元府慈溪县人。梦观兄。宝庆二年兄弟同登进士第。累迁诸王宫教授。积官朝请大夫。”(龚延明、祖慧编著:《宋代登科总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5131页)此说本于《宝庆四明志》《延祐四明志》《雍正浙江通志》《光绪慈溪县志》等方志之记载。事实上,宝庆二年与孙梦观同登进士的,乃其从兄孙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梦观 登科 宝庆二年 孙囦 慈溪 进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马书店及其“文学丛书”与新文学的革命传统
10
作者 付建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作为“左联”外围组织的天马书店,尽管是一个微型民营书店,却在1930年代反文化“围剿”中,努力出版了数种“文学丛书”,尤其是许多左翼文艺书籍,对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文化领导权”,新兴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与统治阶... 作为“左联”外围组织的天马书店,尽管是一个微型民营书店,却在1930年代反文化“围剿”中,努力出版了数种“文学丛书”,尤其是许多左翼文艺书籍,对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文化领导权”,新兴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与统治阶级的“官方知识分子”在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市民社会”中激烈博弈,结果是“官方知识分子”不断削弱,“有机知识分子”不断增强。“天马”同人,如鲁迅、三任编辑、两任负责人等,就是这样的“有机知识分子”,他们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在鲁迅的引领下,这种革命精神进一步建构了新文学的革命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马书店 “文学丛书” 新文学 革命传统 鲁迅 有机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纸成为人民群众的“新闻教科书”——对解放战争时期工农通讯员教育实践的考察
11
作者 田中初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4,共10页
解放战争时期,工农群众成为新闻通讯员是一种显著的社会现象。为了帮助文化素养低下的工农通讯员参与新闻采写实践,许多报纸利用发行量较大、出版周期较短、贴近基层社会等优势,开辟出相关的专版或专栏,面向广大工农通讯员实施新闻业务... 解放战争时期,工农群众成为新闻通讯员是一种显著的社会现象。为了帮助文化素养低下的工农通讯员参与新闻采写实践,许多报纸利用发行量较大、出版周期较短、贴近基层社会等优势,开辟出相关的专版或专栏,面向广大工农通讯员实施新闻业务教育,以期让他们懂得“怎么写”“写什么”和“怎么改”。“怎么写”让工农通讯员习得新闻采写的基础知识;“写什么”指引工农通讯员知晓革命动员所需要的文本呈现内容;“怎么改”则鼓励了工农通讯员的知识应用进而激发其社会主体感。在这样的多重作用下,报纸发挥了“新闻教科书”作用,推动一大批工农通讯员在与我党的同频共振中融入“党的新闻工作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 报纸 工农通讯员 新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风书局“文学丛书”与左翼文学传统
12
作者 付建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湖风书局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出版阵地。在创办过程中,宣侠父是关键人物,阳翰笙是重要的联络人,鲁迅则在认真推荐书稿、精心编校书稿方面给予了具体支持和精神鼓励。面对国民党近似疯狂的书刊查禁制度,湖风书局会同左翼阵... 湖风书局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出版阵地。在创办过程中,宣侠父是关键人物,阳翰笙是重要的联络人,鲁迅则在认真推荐书稿、精心编校书稿方面给予了具体支持和精神鼓励。面对国民党近似疯狂的书刊查禁制度,湖风书局会同左翼阵营采用多种策略灵活应对,在资金、人才及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凝聚左翼革命力量,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出版了《文艺创作丛书》、《世界文学名著译丛》、《湖风创作集》和《青年自修文学丛书》等多套丛书。湖风书局出版的文学书籍,多数为“左联”成员的著译,通过出版这些文学书籍,推动了左翼文学的发展,促进了左翼文学传统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风书局 “文学丛书” 左翼文学传统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复兴话语的四种形态
13
作者 俞祖华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多元一体的复合型中华民族观定型,并阐释了民族解放、民族复兴思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话语可分为四种形态:政治话语方面,中国共产党建构了以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为叙事主体、以抗日救亡的民族解放为...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多元一体的复合型中华民族观定型,并阐释了民族解放、民族复兴思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话语可分为四种形态:政治话语方面,中国共产党建构了以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为叙事主体、以抗日救亡的民族解放为核心术语、以反帝反封建为走向复兴的政治前提、以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为奋斗目标、以中共为实现民族解放之中流砥柱的中华民族复兴政治话语体系;媒介话语方面,各报刊作为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与传播介质,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观念从政治语境引入大众传播,从而有力推动着各族人民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建构;学术话语方面,理论工作者立足中华民族长远历史,着眼中华民族救亡大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等方面,为书写交融汇聚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为阐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念、为倡导救亡图强的民族解放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艺术话语方面,包括诗文、电影、话剧、歌曲、绘画、书法等在内的文艺作品,在传播“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话语、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 中华民族 民族复兴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出版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14
作者 梁春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66-68,共3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已有90周年,回望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无疑是瑰丽篇章之一。而浙江出版业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出版了大量革命和进步书刊,为区域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胜利所建立的卓越功勋,凸显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已有90周年,回望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无疑是瑰丽篇章之一。而浙江出版业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出版了大量革命和进步书刊,为区域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胜利所建立的卓越功勋,凸显了出版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值得书写,以昭示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业 抗战 浙江 共产党领导 党的成立 抗日战争 书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制教材:离我国大学教材出版有多远
15
作者 尤建忠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3,共3页
不管是哪类教材,传统教材都是出版时就规定好具体教学内容,使用人只能挑选哪本教材,无法组合自己需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存在合适与否的问题。也就是说,具体一本教材只适用某一特定的使用对象,无法达到广泛适用的目的。
关键词 教材出版 大学 定制 教学内容 传统教材 使用对象 使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省区周边传播信息控制的解析与反思
16
作者 万忆 易正逊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89,共3页
边疆省区的周边传播是指沿边沿海省区秉承国家意志开展的面向周边邻国的对外传播活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边疆省区周边传播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控制是大众传播过程中的起始和重要一环,特别是在对外传播活动中,信息... 边疆省区的周边传播是指沿边沿海省区秉承国家意志开展的面向周边邻国的对外传播活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边疆省区周边传播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控制是大众传播过程中的起始和重要一环,特别是在对外传播活动中,信息控制不当还可能引起传播的反效果,最终严重损害传播主体的国家利益。随着新媒体的冲击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现有的国际传播信息控制理论已无法完全解释、预测和指导边疆省区周边传播的信息控制实践。本文从把关、协调和反馈三个方面梳理现有的信息控制理论与实践,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省区 周边传播 把关 协调 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际间环境传播的环境意识转移研究
17
作者 徐少丹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42,共6页
文章提出"环境意识转移"的概念,给出"环境意识转移"的定义,构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包括定义、条件、途径、实施主体及模式等。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实施主体之一的国际化经营企业,通过"外部经济性途径"实... 文章提出"环境意识转移"的概念,给出"环境意识转移"的定义,构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包括定义、条件、途径、实施主体及模式等。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实施主体之一的国际化经营企业,通过"外部经济性途径"实施的环境意识转移。通过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论证国际化经营企业通过环境经营和环境传播所进行的环境意识转移的效果。最后,为提高环境意识转移的效果,分别对国际化经营企业、我国企业和我国政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传播 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转移 国际化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遏制危机传播战略
18
作者 厉国刚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1,共3页
社会化媒体时代,整体传播生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危机传播需要面对许多新问题。在此背景下,危机传播可以采取角色转换、全面关系、全员参与、整合传播等多种战略,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网络 危机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重复哲学的认知之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艳 黄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159,共9页
重复引发了回忆与记忆两种认知形式。现代哲学强调回忆的无意识性,旨在突出其生成性与创造性。在基于同一性的重复观与基于差异性的重复观主导下,分别产生了面向过去的回忆与朝向未来的回忆,二者的核心分歧在于对存在的认知差异。在差... 重复引发了回忆与记忆两种认知形式。现代哲学强调回忆的无意识性,旨在突出其生成性与创造性。在基于同一性的重复观与基于差异性的重复观主导下,分别产生了面向过去的回忆与朝向未来的回忆,二者的核心分歧在于对存在的认知差异。在差异性重复作用下,回忆的想象性在回旋复生的过程中得以显扬,产生了超越现实的认知功能。文学作为一种富有想象性的艺术,通过以差异性重复为核心的回忆书写模糊了思维与存在的界线,甚至在人的生存维度展开,构造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 回忆 认知 存在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与“诗景”:唐代文人园林景观审美与诗学概念的形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书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3,共13页
“景”在唐代成为一个具有景观审美义的诗学概念,与唐代文人的园林景观审美密切相关。唐代文人的园林景观营造与审美促使山水审美由宏观远赏向微观近赏转变,自然山水向园林山水延伸,“园景”成为继自然山水之后又一重要的诗歌书写对象... “景”在唐代成为一个具有景观审美义的诗学概念,与唐代文人的园林景观审美密切相关。唐代文人的园林景观营造与审美促使山水审美由宏观远赏向微观近赏转变,自然山水向园林山水延伸,“园景”成为继自然山水之后又一重要的诗歌书写对象。不仅“景”“风景”“景物”等用来描述园景,而且出现了“胜景”“清景”“幽景”等丰富的品鉴园林景观的诗歌语汇。同时,在“采园景入诗”之主动行为与普遍行为的影响下,“吟景”“入诗”“诗情”“诗境”等诗语大量涌现,“诗境”概念应运而生。由“景”到“诗景”,可以看到唐代文人园林景观审美在诗学概念的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景 园林景观审美 诗学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