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置非等截面TLCD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减振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钟振宇 楼文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087,共7页
为了分析非等截面液柱式调谐阻尼器(TLCD)在高层建筑上对脉动风荷载减振的有效性,采用随机振动理论计算结构响应来获得分析数据.建立设有非等截面TLCD高层结构的运动方程,给出变截面TLCD阻尼等效线性化后的主结构传递函数封闭解,分析系... 为了分析非等截面液柱式调谐阻尼器(TLCD)在高层建筑上对脉动风荷载减振的有效性,采用随机振动理论计算结构响应来获得分析数据.建立设有非等截面TLCD高层结构的运动方程,给出变截面TLCD阻尼等效线性化后的主结构传递函数封闭解,分析系统各参数变化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水箱液体质量和结构一阶广义质量的比值越大,减振效果越好,横竖管的长度比也有同样规律;但随着水头损失系数和竖横管面积比的增长使减振效果先增后减.一般而言TLCD频率和主结构基频接近时能达到最优减振率.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将TLCD安装在轻柔和小阻尼的结构上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非等截面TLCD 减振 风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在风重耦合作用下响应分析
2
作者 钟振宇 楼文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135,共5页
风重耦合效应是指高耸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水平变形会受到重力的影响.为了有效分析超高层结构的风重耦合效应,文中建立了结构计算模型,推导了结构在风荷载和重力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动力方程,对结构自振周期、风振系数以及结构响应值的风重... 风重耦合效应是指高耸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水平变形会受到重力的影响.为了有效分析超高层结构的风重耦合效应,文中建立了结构计算模型,推导了结构在风荷载和重力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动力方程,对结构自振周期、风振系数以及结构响应值的风重耦合效应影响系数进行计算与分析.参数分析表明:考虑风重耦合作用后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风振系数减小,同时超高层结构的重刚比、弯剪刚度比和竖向外形锥度的增长会加大风重耦合效应.建议对重刚比较大、体型复杂的超高层建筑进行风重耦合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等效静力风荷载 风重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窗OPTICS算法和DATA-SSI算法的桥梁模态参数智能化识别
3
作者 陈永高 钟振宇 罗晓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9,共12页
针对现有基于数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data-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DATA-SSI)算法存在的不足,无法实现稳定图中真假模态的智能化筛选,提出了一种新的模态参数智能化识别算法。首先通过引入滑窗技术来实现对输入信号... 针对现有基于数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data-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DATA-SSI)算法存在的不足,无法实现稳定图中真假模态的智能化筛选,提出了一种新的模态参数智能化识别算法。首先通过引入滑窗技术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合理划分,以避免虚假模态和模态遗漏现象的出现;其次通过引入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密度聚类算法实现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智能化筛选,最后将所提算法运用于某实际大型斜拉桥主梁结构的频率和模态振型识别过程中。结果表明,所提改进算法识别的频率值结果与理论值(MIDAS有限元结果)以及实际值(现场动力特性实测结果)间的误差均在5%以内,且识别的模态振型图与理论模态振型图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随机子空间(SSI) 滑窗原理 密度聚类算法 稳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小波变换-噪声辅助分析的桥梁信号降噪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罗烨钶 陈永高 李升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46-256,共11页
环境激励下的桥梁结构响应易受噪声干扰,导致信号中的各特征分量无法有效辨别。针对现有降噪方法的局限性,将噪声辅助分析理论引入经验小波变换(EWT)进行改进。首先,基于能量准则与残量频域概率密度曲线特征对改进EWT的关键参数进行自... 环境激励下的桥梁结构响应易受噪声干扰,导致信号中的各特征分量无法有效辨别。针对现有降噪方法的局限性,将噪声辅助分析理论引入经验小波变换(EWT)进行改进。首先,基于能量准则与残量频域概率密度曲线特征对改进EWT的关键参数进行自适应确定;其次,根据能量密度与平均周期乘积、JS(Jensen-Shannon)散度构造筛分系数,实现对信号分量的特征筛选;最后,设定频域误差指标进行信号分量集成,对迭代所得信号分量重构进而实现降噪效果。为验证改进EWT的降噪能力,先后以仿真信号和某斜拉桥监测信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各降噪指标及时域、频域、时频域图形对各方法的降噪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EWT的降噪能力更强,在抑制噪声的同时可有效提取特征分量,避免了过度分割及整体集成造成的数据冗余,能够用于实际桥梁动力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降噪方法 经验小波变换(EWT) 噪声辅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确定-随机子空间算法的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永高 钟振宇 何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0-227,共8页
为了实现桥梁结构模态参数的智能化在线跟踪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滑窗技术、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与确定-随机子空间算法的时域识别(SC-CDSI)算法。对桥梁结构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加窗划分处理,分析了窗函数、窗口大小及窗口步长的确... 为了实现桥梁结构模态参数的智能化在线跟踪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滑窗技术、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与确定-随机子空间算法的时域识别(SC-CDSI)算法。对桥梁结构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加窗划分处理,分析了窗函数、窗口大小及窗口步长的确定标准;将频率、阻尼比及模态振型作为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聚类元素完成对稳定图中有效模态的智能化辨识;以某振动台试验桥为参数识别对象,并将所得结果与MIDAS有限元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SC-CDSI识别算法可以精确实现桥梁结构频率的在线跟踪智能化识别,且识别的结果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滑窗技术 确定-随机子空间(CDSI)算法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有效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励下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改进随机子空间算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永高 钟振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96-204,共9页
为了剔除稳定图中的虚假模态和避免模态遗漏现象,提高模态参数识别的精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和相似度的桥梁结构模态参数智能化识别算法。基于余弦相似原理提出了频率相似度和振型相似度,并依此构建置信度,以实现对系统真实阶次... 为了剔除稳定图中的虚假模态和避免模态遗漏现象,提高模态参数识别的精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和相似度的桥梁结构模态参数智能化识别算法。基于余弦相似原理提出了频率相似度和振型相似度,并依此构建置信度,以实现对系统真实阶次的自动化确定;引入改进集成经验模式分解算法,以消除响应信号内部的噪声信号,达到消除部分虚假模态的目的;接着引入滑动窗口以实现对响应信号的划分,并通过构建频率相似度、振型相似度以及阻尼比相似度实现多个窗口对应参数结果中同类模态的聚类处理,达到剔除虚假模态和避免模态遗漏的目的。最后将所提算法运用于实际斜拉桥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与现场试验值以及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能有效识别出频率结果还能识别出准确的模态振型图,能够实现桥梁结构模态参数的在线智能化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智能化识别 随机子空间算法 模态参数 系统阶次 相似度 滑动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中系统阶次的自动辨识算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永高 钟振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0-689,共10页
随机子空间算法作为时域模态分析的常用算法之一,存在系统定阶需人为参与这一缺陷。基于此,针对奇异值跳跃法难以确定高阶系统阶次这一问题,提出了将其与“对数化处理”进行融合以便快速确定奇异值的明显跳跃点;通过构建频率置信因子和... 随机子空间算法作为时域模态分析的常用算法之一,存在系统定阶需人为参与这一缺陷。基于此,针对奇异值跳跃法难以确定高阶系统阶次这一问题,提出了将其与“对数化处理”进行融合以便快速确定奇异值的明显跳跃点;通过构建频率置信因子和振型置信因子用于确定真实阶次的取值范围;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法构建置信系数以确定结构系统的真实阶次;将所提算法运用于某大型斜拉桥的模态参数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与现场试验值和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实现系统阶次的自动化确定和模态参数的自动化识别,且识别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参数识别 模态振型 随机子空间算法 系统定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励下桥梁结构信号分解与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永高 钟振宇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67-1274,1300,共9页
为实现环境激励下桥梁结构信号分解与模态参数识别的一体化,首先,针对现有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存在的端点效应和有效本征模态函数筛选难的问题,通过引入镜像延拓算法和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来抑制端点效应,并根据互相关系数和能量系数建... 为实现环境激励下桥梁结构信号分解与模态参数识别的一体化,首先,针对现有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存在的端点效应和有效本征模态函数筛选难的问题,通过引入镜像延拓算法和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来抑制端点效应,并根据互相关系数和能量系数建立筛选有效本征模态函数的新指标——有效系数;其次,根据桥梁结构真实模态存在的一般规律提出了用于智能化辨识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算法;最后,通过某大型斜拉桥振动台试验来验证所提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能实现桥梁结构响应信号的自适应分解和重构,还能实现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智能化筛选,即实现桥梁结构模态参数的智能化识别,且识别结果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信号分解 信号重构 端点效应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分解和Data-SSI算法的斜拉桥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永高 钟振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6-172,200,共8页
针对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CEEMD),以实现对响应信号的降噪与重构。首先对输入信号进行特征分析以确定加入白噪声的幅值标准差以及EEMD集成次数;其次进行EEMD分解;并对所... 针对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CEEMD),以实现对响应信号的降噪与重构。首先对输入信号进行特征分析以确定加入白噪声的幅值标准差以及EEMD集成次数;其次进行EEMD分解;并对所得本征模态函数(IMF)利用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以检验所得本征模态函数之间是否存在模态混叠现象;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每个IMF与实测信号之间的模糊相似系数,以便选出有效的IMF分量;再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帕累托图法对保留下来的有效IMFs进行信号的重构,进而达到对实测信号的有效分解和降噪效果。为了验证该算法能运用于实际桥梁中,对某大型斜拉桥进行实例分析,首先对传感器所测响应信号进行重构,然后将其作为数据驱动随机子空间算法的输入,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同时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算法所得结果比现有算法更为精确,对各算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是该算法能对响应信号进行更好的降噪与重构,且所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能运用于实际桥梁的模态参数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CEEMD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主成分分析 帕累托图 Data-S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结构真实模态的智能化识别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永高 钟振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1-479,共9页
随着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不断普及,模态参数识别已被广泛运用于桥梁健康监测中以获取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值.虽然随机子空间算法作为模态参数识别算法中最为广泛使用的算法之一,但其依然存在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筛选难这一难题.基于此,... 随着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不断普及,模态参数识别已被广泛运用于桥梁健康监测中以获取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值.虽然随机子空间算法作为模态参数识别算法中最为广泛使用的算法之一,但其依然存在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筛选难这一难题.基于此,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提出桥梁结构真实模态存在的一般规律,并利用试验对其进行验证;其次,基于稳定图的基本原理提出以频率值、阻尼比以及振型系数为筛选因子的真实模态智能客观筛选算法.最后,以某大型斜拉桥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并依次将算法所得频率值、阻尼比以及振型系数与动载试验结果和MIDAS理论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运用于实际桥梁结构的真实模态识别,且识别结果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健康监测 模态参数 稳定图 真实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入风重耦合效应高耸结构顺风向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振宇 楼文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5-768,共4页
风重耦合效应是指高耸结构侧向变形受到风和重力共同影响而引起结构静力和动力响应发生变化的现象。为了研究风重耦合效应的作用机理,利用结构几何非线性动力方程和等效线性随机振动理论求解。计算结果表明,重刚比是影响风重耦合效应最... 风重耦合效应是指高耸结构侧向变形受到风和重力共同影响而引起结构静力和动力响应发生变化的现象。为了研究风重耦合效应的作用机理,利用结构几何非线性动力方程和等效线性随机振动理论求解。计算结果表明,重刚比是影响风重耦合效应最重要的参数,其值越大,结构振动固有频率越小,结构响应越大。当结构重刚比较小时,地面粗糙度、结构固有阻尼和平均风速对风重耦合效应影响不大。当重刚比较大时,风重耦合效应随结构固有阻尼和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风重耦合效应 风振 非线性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组合柱的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宇本 周明荣 罗志敏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了提升型钢-混凝土组合柱的抗震性能,共设计了7组型钢-混凝土组合柱试件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截面形式(内置十字型钢、圆钢管、方钢管)、翼缘宽度(80、90和100mm)、腹板高度(30、35和40mm)对型钢混凝土柱破坏形态、滞回... 为了提升型钢-混凝土组合柱的抗震性能,共设计了7组型钢-混凝土组合柱试件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截面形式(内置十字型钢、圆钢管、方钢管)、翼缘宽度(80、90和100mm)、腹板高度(30、35和40mm)对型钢混凝土柱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和延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7组型钢混凝土试件的滞回曲线都较为饱满,整体呈梭形;对于不同截面形式的试件,内置圆钢管的J2-2试件的滞回曲线最为饱满,内置钢管可以有效约束管内混凝土并提升试件的变形能力,且内置圆钢管J2-2试件对变形能力的提升效果要优于内置方钢管J3试件;对于不同翼缘宽度的试件,翼缘宽度更大的J2-3试件的滞回曲线更加饱满,翼缘宽度增加有助于提升承载力和整体刚度,但翼缘宽度并不是越大试件的变形能力越好;对于不同腹板高度的试件,腹板高度更大的J2-5试件的滞回曲线最为饱满,腹板高度更大的试件的承载力相对较高且承载力下降较慢,延性和变形能力较好。截面形式为内置圆钢管、翼缘宽度中等(90mm)、腹板高度更大(40mm)的J2-5试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影响因素 破坏形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加固的抗震性能参数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昂 张孟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100,共7页
传统基于瑞典法的边坡加固抗震性能参数分析,通过建立强度参数与临界滑动面对应关系完成推导,由于因荷载过大,边坡建筑物抗震性能降低,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新的边坡加固抗震性能参数分析方法,对边坡加固的抗震性能参数进行分析,更好... 传统基于瑞典法的边坡加固抗震性能参数分析,通过建立强度参数与临界滑动面对应关系完成推导,由于因荷载过大,边坡建筑物抗震性能降低,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新的边坡加固抗震性能参数分析方法,对边坡加固的抗震性能参数进行分析,更好地通过加固提高其抗震性能。运用新型边坡加固抗震性能参数分析方法,采用基于极向条分的极限分析上限法和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分析边坡加固措施对边坡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有、无加固措施状态下不同能量功率的运算确定边坡抗震性能,利用MATLAB软件获取边坡加固抗震性能参数的最优解。经实验证明,边坡潜在破坏范围受边坡坡顶受荷和边坡加固情况的作用较大,地震荷载系数及非线性系数越大,土体强度非线性越小,边坡抗震性能受地震荷载的作用也越大。边坡抗滑桩最优抗震支护方位位于X_F/L_x=0.7处,在地震荷载从0上升至0.2的情况下,非线性系数为1.2、1.4、1.6以及2.0时的边坡抗震性能分别下降了40.1%、46.8%、57.5%以及61.5%。新型的抗震性能参数分析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结果准确率,对边坡加固的抗震性能能达到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加固 抗震性能 参数分析 上限法 破坏准则 土体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基于极限分析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昂 张孟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318,384,共7页
研究直立式加筋土挡墙抗震性能时,采用的NCMA方法未全面运算其墙外功率,抗震性能分析结果存在较高偏差。采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对直立式加筋土挡墙破坏模式展开极限分析,得到该挡墙运动极限表达式。根据运动极限表达式,对一实例墙体计算出... 研究直立式加筋土挡墙抗震性能时,采用的NCMA方法未全面运算其墙外功率,抗震性能分析结果存在较高偏差。采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对直立式加筋土挡墙破坏模式展开极限分析,得到该挡墙运动极限表达式。根据运动极限表达式,对一实例墙体计算出此挡墙外功率(包括土重所做的外功率和地震作用所做的外功率),分析其抗震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各层筋材最大外功率分别为18.5 kN·m和20 kN·m,与实际最大外功率18 kN·m差距不大,说明该方法的抗震性能分析与实际情况相符,具有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式 加筋土挡墙 抗震性能 二楔块法 极限分析 外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菌-藻/铝污泥的脱氮除磷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旻飞 张瑞斌 黄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0-816,共7页
针对粉末状吸附剂易于流失、难以固液分离的现状,模拟研究了铝污泥、固定化菌、固定化藻/铝污泥、固定化菌-藻/铝污泥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藻粉与铝污泥的复合使吸附剂比表面积增加,可为氮磷提供更多的吸附点位;藻/铝污泥(... 针对粉末状吸附剂易于流失、难以固液分离的现状,模拟研究了铝污泥、固定化菌、固定化藻/铝污泥、固定化菌-藻/铝污泥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藻粉与铝污泥的复合使吸附剂比表面积增加,可为氮磷提供更多的吸附点位;藻/铝污泥(体积比1∶10)、藻/铝污泥(1∶5)和藻/铝污泥(1∶2)吸附剂对磷最大的吸附量分别为8.45、10.06和6.68 mg·g^(-1),是普通铝污泥的2.41、2.87和1.91倍。固定化菌-藻/铝污泥(1∶5)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优于铝污泥、固定化菌和固定化藻/铝污泥(1∶5),对COD_(Cr)、TP、NH_(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0.35%、91.88%、90.92%和92.51%。固定化菌-藻/铝污泥(1∶5)吸附剂对磷的去除主要取决于铝污泥与磷酸盐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与静电作用,固定化胶球的传质性可为细菌同步硝化反硝化提供优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污泥 藻粉 活性污泥 固定化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型文化带空间范围及层次研究——以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诗繁 奚雪松 +2 位作者 张光明 安星润 乔婧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4-180,共7页
以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为例,从文化、生态、游憩3个空间层面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出发,探索诗路文化带空间范围和层次的划定方法。结果表明:(1)文化重要性空间与距诗路的距离呈负相关。诗路两侧各10 km以内范围集中了66%以上的重要性资源,20... 以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为例,从文化、生态、游憩3个空间层面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出发,探索诗路文化带空间范围和层次的划定方法。结果表明:(1)文化重要性空间与距诗路的距离呈负相关。诗路两侧各10 km以内范围集中了66%以上的重要性资源,20 km以内范围集中度达90%以上,20 km以外逐渐下降。(2)生态保护适宜性空间与距诗路的距离呈正相关。诗路两侧各10 km以内范围集中了60%以上的非保护性区域,25 km以内范围集中度达90%以上,25 km以外逐渐下降。(3)游憩可达性空间与距诗路的距离呈正相关。诗路两侧各10 km以内范围集中了57%的高可达性区域,25 km以内范围集中度达90%以上,25 km以外逐渐下降。(4)诗路文化带整体呈现10 km以内,10~25 km和25 km以外3个层次,分别对应核心区、紧密区和缓冲区3个空间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带 诗歌型文化带 浙东唐诗之路 空间范围 空间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路径分析
17
作者 何国焕 《福建茶叶》 2019年第5期139-139,共1页
茶文化在高校大学生育人工作中的融入,能够有效强化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责任感,与此同时,茶文化中丰富的育人内容,也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自身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国家负责。本文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容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茶文化... 茶文化在高校大学生育人工作中的融入,能够有效强化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责任感,与此同时,茶文化中丰富的育人内容,也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自身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国家负责。本文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容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茶文化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中的融入路径做出了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依托茶文化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茶文化思想融入现代高校“大思政”教学体系的探究
18
作者 洪军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1期384-384,共1页
目前高校运用的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并配有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我国高校"大思政"课堂教育在本世纪初期发展迅速。此外,互联网技术大发展,为现代高校"大思政... 目前高校运用的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并配有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我国高校"大思政"课堂教育在本世纪初期发展迅速。此外,互联网技术大发展,为现代高校"大思政"课堂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也在无形之中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立足于课本,更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茶文化 “大思政”教育 教学体系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