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居民网络消费结构变化的营销模式创新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魏瑞锋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6-78,共3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网络消费结构变化所带来的营销模式创新问题,并指出在营销渠道、营销方式、营销策略的整个模式构建中,应寻求营销认识和营销框架的突破,通过营销方式创新扩展营销触点,通过营销策略创新和渠道整合不断强化品牌定位,... 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网络消费结构变化所带来的营销模式创新问题,并指出在营销渠道、营销方式、营销策略的整个模式构建中,应寻求营销认识和营销框架的突破,通过营销方式创新扩展营销触点,通过营销策略创新和渠道整合不断强化品牌定位,突出产品竞争优势,进而实现网络营销效果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消费结构 营销模式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创造、环境不确定性与商业模式创新 被引量:4
2
作者 任会朋 戴洛特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83-90,共8页
以太原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探讨外部知识获取和内部知识创造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并研究环境动荡性和管理注意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调节功能。结果表明:外部知识获取和企业内部知识创造对新创企业... 以太原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探讨外部知识获取和内部知识创造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并研究环境动荡性和管理注意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调节功能。结果表明:外部知识获取和企业内部知识创造对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内部知识创造在外部知识获取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外部知识能够通过企业内部的磨合转化为内部知识创造,从而促进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外部环境和管理注意力在知识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中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知识创造 外部知识获取 商业模式创新 环境不确定性 管理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道互依不对称性与渠道权力使用策略:分销商投机氛围的权变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魏瑞锋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针对渠道互依不对称性与企业渠道权力的使用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且存在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本文引入投机氛围这一情境因素。得到研究结果:其一,分销商投机氛围低时,制造商和分销商中任何一方相对更依赖对方的程度越大,制造商均会越多... 针对渠道互依不对称性与企业渠道权力的使用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且存在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本文引入投机氛围这一情境因素。得到研究结果:其一,分销商投机氛围低时,制造商和分销商中任何一方相对更依赖对方的程度越大,制造商均会越多地使用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其二,分销商投机氛围高会减弱分销商相对更依赖程度对制造商使用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的增大程度;其三,分销商投机氛围高会减弱制造商相对更依赖程度对制造商使用强制性权力的增大程度,但却会增强制造商使用非强制性权力的增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依不对称 投机氛围 权力使用策略 渠道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使用策略对渠道合作影响的效力:企业人脉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魏瑞锋 庄贵军 +1 位作者 丰超 王冬霞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63,共9页
渠道权力是渠道控制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渠道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此前的研究中关于渠道权力使用策略如何影响渠道合作所得出的不一致的结论,文章引入企业人脉这一中国情境下的重要因素,探讨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人... 渠道权力是渠道控制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渠道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此前的研究中关于渠道权力使用策略如何影响渠道合作所得出的不一致的结论,文章引入企业人脉这一中国情境下的重要因素,探讨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人脉会弱化渠道权力使用策略(分为使用强制性权力和使用非强制性权力)对渠道合作的影响——在企业人脉较广时,企业使用强制性权力对渠道合作不会有大的破坏作用,而使用非强制性权力也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文章最后讨论了这些研究发现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以及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销渠道 权力使用策略 渠道合作 人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普惠金融的特点及制约因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戴洛特 张燕 李家华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73,共8页
现今我国已进入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供给侧改革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切入点,也是提升精准扶贫效率,为广大农民谋利益的关键。而如何建设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就成... 现今我国已进入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供给侧改革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切入点,也是提升精准扶贫效率,为广大农民谋利益的关键。而如何建设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就成为了实现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农村普惠金融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普遍具有金融排斥特征,同时金融产品的低端化又使得其具有信用风险和适应性成本控制,因此农村普惠金融亟需通过创新来克服诸多制约因素,使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双位联动共同作用于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普惠金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扶贫 金融支农 金融排斥 金融创新 信用风险 金融监管 农村信用体系 农村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改革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