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包装涂布纸生物聚合物基质分类及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邵平 于江 +1 位作者 陈杭君 郜海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6-292,共7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无毒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此现状,该文综述了涂布型食品包装纸生物聚合物基质的分类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纸基材料作为食品包装的优势及性能缺陷,介绍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无毒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此现状,该文综述了涂布型食品包装纸生物聚合物基质的分类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纸基材料作为食品包装的优势及性能缺陷,介绍了作为纸张涂料的生物聚合物基质(多糖、蛋白质、复合基质)及纸基材料所具有的功能特性,总结了涂布型纸张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将涂布纸作为食品包装,能有效地保持食品的品质,赋予纸张的功能特性还能够延长食品保质期,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有望为食品工业进一步开发绿色和可持续的纸基包装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聚合物 涂布 纸基材料 食品包装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聚合物基质的分类及食品抗菌包装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邵平 艾芳米 +1 位作者 千佩玉 潘杰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91-297,共7页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对产品抗菌包装的要求不断提高,纳米技术和材料的改进与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活性物质包埋技术,同时对活性物质也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利用该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在食品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对产品抗菌包装的要求不断提高,纳米技术和材料的改进与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活性物质包埋技术,同时对活性物质也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利用该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在食品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该文从天然聚合物(蛋白质、多糖)和合成聚合物(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聚乳酸、聚丙烯)两方面分别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食品封装抗菌物质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静电纺丝在食品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静电纺丝技术与食品抗菌包装的结合,在未来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抗菌包装也将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抗菌包装 活性包封 聚合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果蔬抗菌物质与抗菌包装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勇 严志鹏 +1 位作者 陈杭君 邵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9-294,共6页
针对鲜切果蔬易出现腐败微生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生长繁殖的问题,文章综述了鲜切果蔬抗菌包装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果蔬中存在的腐败微生物和致病菌,介绍了3大类用于鲜切果蔬包装中的抗菌物质(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并详细... 针对鲜切果蔬易出现腐败微生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生长繁殖的问题,文章综述了鲜切果蔬抗菌包装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果蔬中存在的腐败微生物和致病菌,介绍了3大类用于鲜切果蔬包装中的抗菌物质(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并详细总结了3种抗菌包装的形式(抗菌涂层包装、抗菌薄膜包装和抗菌小袋包装)及其释放机制。鲜切果蔬抗菌包装与其他保鲜手段联用,将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抗菌包装也将朝着更加绿色、安全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抗菌包装 腐败菌 食源性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笋膳食纤维酶法改性及其理化性能和结构变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开 杨振寰 +2 位作者 吴伟杰 陈剑兵 夏其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1,共6页
以雷笋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经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改性处理,分析其理化性能和结构特征变化。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和吸附能力(亚硝酸盐和胆固醇)为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理化性能的考察指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 以雷笋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经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改性处理,分析其理化性能和结构特征变化。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和吸附能力(亚硝酸盐和胆固醇)为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理化性能的考察指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检测膳食纤维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酶法改性后,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从(1.02±0.04) g/100 g DF增加至(6.80±0.15) g/100 g DF; DF的持水量,持油量和膨胀能力、吸附胆固醇和亚硝酸根离子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改性DF的表面孔隙增加、比表面积增大,木质素和纤维素部分降解,结晶度降低。因此,使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是一种优良的雷笋DF酶法改性方法,并为新的竹笋功能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笋 膳食纤维 酶法改性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与脉冲强光照射麦角甾醇转化VD_2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开 李珅 孙培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8-508,共11页
常规紫外照射处理在生成天然VD_2的同时伴随着速甾醇等副产物的生成,为降低后期VD_2的提纯难度,本研究采用脉冲强光(IPL)与短波段紫外光(UVC)两种照射对麦角甾醇标准液与食用菌麦角甾醇提取液分别进行VD_2转化,分析照射剂量及后期反应对... 常规紫外照射处理在生成天然VD_2的同时伴随着速甾醇等副产物的生成,为降低后期VD_2的提纯难度,本研究采用脉冲强光(IPL)与短波段紫外光(UVC)两种照射对麦角甾醇标准液与食用菌麦角甾醇提取液分别进行VD_2转化,分析照射剂量及后期反应对VD_2转化效率和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孢菇麦角甾醇的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采用提取时间60 min、乙醇浓度100%、料液比1∶20g·m L^(-1)、提取温度80℃,此条件下双孢菇麦角甾醇提取率为3.59 mg·g^(-1)。麦角甾醇标准液经1.108J·cm^(-2)IPL照射处理并充分反应后,VD_2得率为7.34%;经0.656 J·cm^(-2)UVC照射处理并充分反应的VD_2得率为9.68%;但相比UVC照射处理,IPL处理组的副产物量显著降低。麦角甾醇在经过光化反应后生成VD_2前体,在室温下转化VD_2速度缓慢,通过80℃、30 min加热,贮藏24 h后转化基本完全。食用菌麦角甾醇提取液经两种方式照射处理,其VD_2得率均低于同等浓度麦角甾醇标准溶液得率,可能是因为食用菌麦角甾醇提取液中成分较为复杂,且其他非麦角甾醇类物质对光照有一定的屏蔽作用。IPL照射处理能够有效减少麦角甾醇转化VD_2过程中副产物的生成,有助于以食用菌为原材料获得VD_2的规模化的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麦角甾醇 VD2 紫外光 脉冲强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β-环糊精绿原酸包合物及其增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邵平 韩龙飞 +2 位作者 吕瑞玲 张佳凤 孙培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3-1420,共8页
为了探讨羟丙基-β-环糊精对绿原酸的包合作用及增溶效果,以绿原酸包合率为指标,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包合材料,比较分析研磨法、超声法和溶液搅拌法3种制备方法,探索最佳的包合工艺。经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 为了探讨羟丙基-β-环糊精对绿原酸的包合作用及增溶效果,以绿原酸包合率为指标,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包合材料,比较分析研磨法、超声法和溶液搅拌法3种制备方法,探索最佳的包合工艺。经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并通过相溶解度法研究HP-β-CD对绿原酸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3种包合方法都能形成包合物,且投料摩尔比(绿原酸和HP-β-CD包合的摩尔比)1∶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 h时,溶液搅拌法包合率可达74.5%;相溶解度研究表明HP-β-CD对绿原酸具有较好增溶作用,绿原酸的浓度随HP-β-CD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绿原酸与HP-β-CD以摩尔比1∶1形成包合物,其平衡常数Kf=2130.0 L·mol-1。本研究为提高绿原酸的应用价值及HP-β-CD作为包合材料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Β-环糊精 绿原酸 包合 增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菇软罐头加速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邵平 彭继腾 +1 位作者 马新 孙培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6-231,共6页
研究了茶树菇软罐头在37℃加速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及品质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茶树菇贮藏期3个阶段(0,14,28 d)中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变化,并测定了定周期内的色泽和硬度。结果表明:茶树菇软罐头贮藏过程... 研究了茶树菇软罐头在37℃加速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及品质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茶树菇贮藏期3个阶段(0,14,28 d)中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变化,并测定了定周期内的色泽和硬度。结果表明:茶树菇软罐头贮藏过程共鉴定出79种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均为主要挥发性成分,其相对含量由第0天的51.63%降至第28天的45.65%;酮类作为第二大类挥发性物质由6.54%升至17.96%;腐败味物质二甲基硫、苯酚、3-甲基-2-丁烯醛在28 d时检出。菇肉的色泽随加速贮藏期变黄变褐,而硬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软罐头 加速贮藏 挥发性物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木层孔菌多糖PP60-S1分离、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开 金月忠 +3 位作者 邢辰 胡江宁 王如伟 孙培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76-81,共6页
松木层孔菌子实体水提物经乙醇分级醇沉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层析及Sephacryl S-300凝胶柱层析纯化,获得均一多糖PP60-S1,其分子量为3.56×104u,是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单糖摩尔比为9.24∶1.00∶0.76... 松木层孔菌子实体水提物经乙醇分级醇沉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层析及Sephacryl S-300凝胶柱层析纯化,获得均一多糖PP60-S1,其分子量为3.56×104u,是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单糖摩尔比为9.24∶1.00∶0.76,甲基化分析PP60-S1主要由1-Glc、1,3-Glc、1,6-Glc、1,3-Gal、1,6-Gal、1,3,6-Man 6种糖苷键连接方式,主链主要由1,6-Glc构成。PP60-S1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其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FRAP总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木层孔菌 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表征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有限水解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9
作者 刘粼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28,共3页
以蛋白酶Alcalase作用于大豆分离蛋白 ,分析了有限水解作用对产物乳化性能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 ,当水解度 <6.0时 ,水解产物的乳化性能随其溶解性的增加而改善。在广泛pH范围内 ,乳化能力、乳化活性及等电点附近的酸凝性均比未处理... 以蛋白酶Alcalase作用于大豆分离蛋白 ,分析了有限水解作用对产物乳化性能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 ,当水解度 <6.0时 ,水解产物的乳化性能随其溶解性的增加而改善。在广泛pH范围内 ,乳化能力、乳化活性及等电点附近的酸凝性均比未处理前有明显提高。在pH >5.5时 ,乳化稳定性比对比样品降低幅度约高 2 .5~ 5.0倍 ;而在pH≤ 5.5时 ,则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蛋白酶 有限水解 乳化性能 酶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藻多糖酶解工艺优化及肠道环境调节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志鹏 张皓雅 +2 位作者 涂红艳 陈晓晓 邵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3-1161,共9页
为探究铜藻多糖在葡聚糖酶作用下最佳的酶解条件及其不同分子量多糖组分产物的肠道环境调节功能,本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铜藻多糖(SHP)酶解工艺条件,并考察所得多糖组分对小鼠肠道环境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SHP最优酶解工艺参数为... 为探究铜藻多糖在葡聚糖酶作用下最佳的酶解条件及其不同分子量多糖组分产物的肠道环境调节功能,本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铜藻多糖(SHP)酶解工艺条件,并考察所得多糖组分对小鼠肠道环境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SHP最优酶解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48℃、酶液浓度3.6%、pH值4.8、酶解时间2 h,测得的还原糖含量为0.550 mg·mL^(-1),与理论值基本吻合。SHP的酶解产物(SHPE)经分离纯化得到SHPE1、SHPE2、SHPE3 3种多糖组分,SHP纯化得到SHP0。对上述铜藻组分进行小鼠肠道环境调节功能试验,结果表明铜藻多糖组分均能够改善小鼠肠道环境,其中较低分子量的SHPE2和SHPE3与阳性对照组低聚果糖(FOS)在小鼠肠道pH值、内容物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等肠道环境指标上相近。本研究表明铜藻多糖组分具备开发成为海洋藻类来源的益生元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多糖 酶解 益生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酶法有限水解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粼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13,共3页
在pH8 .0 ,温度 50℃条件下 ,以蛋白酶Alcalase作用于大豆分离蛋白 ,研究相应的有限水解 (x <0 .6)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显示 ,水解过程中底物与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酶的抑制和失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反应动力... 在pH8 .0 ,温度 50℃条件下 ,以蛋白酶Alcalase作用于大豆分离蛋白 ,研究相应的有限水解 (x <0 .6)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显示 ,水解过程中底物与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酶的抑制和失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反应动力学实验方程 ,并推导出底物存在临界浓度 ,在酶浓度为 5.93× 10 3AU/ml条件下 ,其值为 96.77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蛋白酶 有限水解 动力学 底物临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粕多糖纯化及其理化特性、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贺 方学智 +1 位作者 杜孟浩 邵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3,共6页
以热水浸提法提取的茶粕多糖(TSCP)为原料,采用DEAE-Sepharose离子柱纯化,研究茶粕多糖和纯化组分的理化特性、抗氧化性以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茶粕多糖主要组分(TSCP-1、TSCP-2)均为硫酸根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TSCP-1和TSC... 以热水浸提法提取的茶粕多糖(TSCP)为原料,采用DEAE-Sepharose离子柱纯化,研究茶粕多糖和纯化组分的理化特性、抗氧化性以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茶粕多糖主要组分(TSCP-1、TSCP-2)均为硫酸根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TSCP-1和TSCP-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TSCP-1和TSCP-2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为12.4、13.1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为12.5、11.2 mm。原茶粕多糖粗品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率均优于纯化组分,且清除率随多糖浓度升高而增大,并于10 mg/m L达到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9.15%、45.23%和50%。因此,茶粕多糖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效果和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粕 多糖 纯化 理化特征 抗氧化活性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莼菜体外胶的分离及其体外功能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雨欣 毛水芳 +5 位作者 陈银宁 丁喆 李雨潼 夏玺越 程浩 冯思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60,共6页
该文以不同物理方法提取的莼菜体外胶为主原料,探讨体外胶本身的物理性能以及生物学特性。结合超声处理研究莼菜体外胶质构性、流变特性、化学物质含量以及抑制酶活性情况,采用GC-MS测定体外胶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当超声能量密度... 该文以不同物理方法提取的莼菜体外胶为主原料,探讨体外胶本身的物理性能以及生物学特性。结合超声处理研究莼菜体外胶质构性、流变特性、化学物质含量以及抑制酶活性情况,采用GC-MS测定体外胶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当超声能量密度为4800 J/g时,体外胶的分离率最高为(78.97±3.83)%。经超声处理后的体外胶的黏度显著降低,在高扫描频率下超声处理会显著增加体外胶的损耗模量(G″),从而增加它的黏性。体外胶含有丰富的总糖(524.4~552.8 mg/g)和总多酚(208.3~228.5 mg GAE/g),并具有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GC-MS分析结果表明,体外胶多糖含有较高含量的半乳糖(41.79%)和木糖(18.72%),且含有较少含量的甘露糖(4.29%),鼠李糖(7.13%),阿拉伯糖(1.02%)和葡萄糖(4.55%)。超声处理不仅会降低体外胶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和黏附性,还有助于体外胶的分离,可以很好地保持体外胶的植物化学物质、抗氧化活性、降血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莼菜 黏液 多糖 抑制酶活性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技术食药用菌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宣爽青 唐敏 +3 位作者 涂红艳 陈美春 程志钱 牛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9-344,共6页
光谱技术因其分析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重现性好,无需样品制备,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药用菌检测行业。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技术在食药用菌品质检测和安全评定上的重要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分析各... 光谱技术因其分析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重现性好,无需样品制备,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药用菌检测行业。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技术在食药用菌品质检测和安全评定上的重要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分析各种光谱技术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光谱技术在食药用菌检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促进该技术在食药用菌质量控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用菌 光谱技术 品质检测 安全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