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模型的水稻冠层叶面积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丁维龙 谢涛 +1 位作者 徐利锋 张义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8,共7页
水稻冠层的叶面积是分析水稻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传统叶面积统计方法效率较低且误差较大,难以对植株冠层不同高度层的叶面积进行测量。针对传统水稻冠层叶面积统计方法的薄弱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模型的水稻冠层叶面积计算方法。该... 水稻冠层的叶面积是分析水稻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传统叶面积统计方法效率较低且误差较大,难以对植株冠层不同高度层的叶面积进行测量。针对传统水稻冠层叶面积统计方法的薄弱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模型的水稻冠层叶面积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田间试验获取的水稻形态参数,建立虚拟水稻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计算植株整体叶面积以及两株水稻在一定株距下不同高度层内叶片面积的大小,从而为水稻种植管理措施的优化提供参考。该文算法与长宽校正法相比,在整株叶面积统计结果上,二者相差在5%左右;每层叶片面积实际测定和仿真结果的比较,两者误差在10%之内。该方法对于水稻冠层叶片面积统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模型 可视化 虚拟水稻模型 叶片面积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曲变形计算的水稻穗空间形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丁维龙 刘畅 +3 位作者 张玉屏 朱德峰 章谦元 古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9-314,共6页
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生长阶段水稻穗的三维形态数据和粒重,根据穗轴及各类型枝梗重力分配情况的不同,结合改进后的弯曲变形模型和空间坐标系,模拟了水稻穗的穗轴以及各类型枝梗的弯曲形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材料力学弯曲变形计算的水稻... 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生长阶段水稻穗的三维形态数据和粒重,根据穗轴及各类型枝梗重力分配情况的不同,结合改进后的弯曲变形模型和空间坐标系,模拟了水稻穗的穗轴以及各类型枝梗的弯曲形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材料力学弯曲变形计算的水稻穗模拟算法,实现了对水稻穗几何形态的模拟。在此基础上,根据其生长规律模拟了整个水稻穗的几何形态及其生长过程。实验表明,使用该方法能较真实地模拟自然条件下水稻穗的几何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弯曲变形模型 可视化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AIGC数字插画设计原则的用户评价指标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俊 周沛瑾 +2 位作者 张海静 张豪 徐育忠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3,共7页
针对数字插画设计原则和AIGC技术原理,构建了从文学文本到数字插画的生产流程,并以实验的方式论证了AIGC数字插画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数字插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AIGC与数字插画设计原则之间的关系,归纳介绍了当前AIGC用于数... 针对数字插画设计原则和AIGC技术原理,构建了从文学文本到数字插画的生产流程,并以实验的方式论证了AIGC数字插画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数字插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AIGC与数字插画设计原则之间的关系,归纳介绍了当前AIGC用于数字插画的主要流程和关键技术,然后使用多种AI算法搭建了从文学文本到数字插画的生产流程,并进行了多组实验,最后根据图文契合度等指标设计问卷进行用户评测,分析AIGC数字插画生成的规律和特点及其可用性。AIGC能满足一定的叙事和艺术风格要求,但其效果随着文本叙事性的增强而呈下降趋势,同时对于生僻内容效果不佳,其画面细节无法表现复杂的叙事情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对比可以得出,AIGC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插画的生产效率上具有巨大优势,但由于缺乏对叙事内容的理解,其在画面表达上存在不足,目前还依赖于设计者的高度参与来解决实用性问题,同时也需要各方协同来促进新技术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插画 AIGC 人工智能 叙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注意力与质量优化结合的内外指纹融合 被引量:1
4
作者 石梦菠 王海霞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14-1920,共7页
指纹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特征,使用不同传感器采集的内部和外部指纹图像各有优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注意力和质量优化内外指纹融合网络,旨在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优势,最大化提高指纹图像质量.该网络利用交叉注意力模块让两个... 指纹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特征,使用不同传感器采集的内部和外部指纹图像各有优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注意力和质量优化内外指纹融合网络,旨在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优势,最大化提高指纹图像质量.该网络利用交叉注意力模块让两个分支交互作用,并关注彼此的细节信息,从而提高特征表征能力.同时,设计了基于质量指标OCL的损失函数,以保留高质量区域、减少低质量区域,实现质量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融合方法在视觉效果、质量评分和匹配性能以及细节点提取等方面均具有优越性,等错误率达到了1.44%,并大大降低了时间性能.这项工作为今后残缺指纹的识别提供了参考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指纹 外部指纹 交叉注意力 质量指标OCL 指纹融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余光目标深度及高度的单帧图像测量
5
作者 李艳艳 胡亚红 +1 位作者 盛伟国 毛家发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1-1928,共8页
在自动避障,目标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基于单目视觉的目标测量总是关键技术之一.但是,已知的单目视觉测量方法只能得到目标的距离和最低点位置坐标,目标高度需要利用其他传感器获取.本文从目标的线特征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关于余光目标... 在自动避障,目标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基于单目视觉的目标测量总是关键技术之一.但是,已知的单目视觉测量方法只能得到目标的距离和最低点位置坐标,目标高度需要利用其他传感器获取.本文从目标的线特征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关于余光目标像与像平面竖直中线的夹角、余光目标偏离单目相机装置的角度以及单目镜头的俯仰角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在单帧目标图像和单目相机的高度已知的情况下,利用该模型实现余光目标深度和高度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测量方法能有效,快速的对目标的高度和距离进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目标 单目视觉 目标测量 线特征 单帧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Net:基于预先预测的降雨短时预测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毅 张晗奕 +2 位作者 孙丰 张敬林 白琮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2-502,共11页
降雨短时预测一直以来都是气象预测问题中的热点问题。传统的预测方法基于数值天气预测模型展开预报,但近些年利用深度学习展开基于雷达回波图的降雨短时预测方法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时序预测网络存在不能并行计算导致耗时过... 降雨短时预测一直以来都是气象预测问题中的热点问题。传统的预测方法基于数值天气预测模型展开预报,但近些年利用深度学习展开基于雷达回波图的降雨短时预测方法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时序预测网络存在不能并行计算导致耗时过长的问题且存在梯度爆炸问题。全卷积网络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但是却不具备时序信息提取的能力。因此,该文以泰勒冻结假设为理论依据,提出一个基于预先预测辅助推断结构的2维全卷积网络(PPNet)。网络先行提取粗粒度时序信息与空间信息,然后利用全卷积结构细化特征粒度,有效缓解2维卷积网络不能提取时序信息的缺陷。此外,该文还提供一种时序特征约束器对预先预测特征进行时间维度的特征约束,使预测特征更倾向于真实特征。消融实验证明所提预先预测辅助推断结构和时序特征约束器具有优秀的时序特征能力,可以提升网络对时序信息的敏感度。与目前最好的降雨预测算法或视频预测算法相比,该文网络均取得较好结果,特别在暴雨指标上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短时预测 全卷积 预先预测 泰勒冻结 特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RF的高密度人群计数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梁荣华 刘向东 +2 位作者 马祥音 王子仁 宋明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68-1575,共8页
为了解决在高密度人流或视场开阔环境下人群计数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URF的高密度人群计数方法.首先采用最小生成树改进了传统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使其最小搜索域自适应聚类数据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实现运动人群的SURF特征点分... 为了解决在高密度人流或视场开阔环境下人群计数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URF的高密度人群计数方法.首先采用最小生成树改进了传统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使其最小搜索域自适应聚类数据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实现运动人群的SURF特征点分类,并以此构建运动人群的特征向量,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实现了对高密度人群的数量统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高密度人群的计数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人群计数 SURF 最小生成树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植物形态建模智能化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丁维龙 胡辰 +1 位作者 程志君 徐利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41,共8页
针对人为操作L系统进行植物形态建模时存在盲目性和低效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智能化的植物形态可视化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基因表达式编程思想自动获取L系统产生式规则,进而模拟出特定的植物形态结构。在分析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限... 针对人为操作L系统进行植物形态建模时存在盲目性和低效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智能化的植物形态可视化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基因表达式编程思想自动获取L系统产生式规则,进而模拟出特定的植物形态结构。在分析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限制性的初始种群设计策略和种群个体选择策略,以缩小算法的搜索范围;提出一种综合外围轮廓比较和Hausdorff距离计算的个体适应度评价函数,以自动筛选出每一代中的优良个体。该方法使用OpenGL在NVIDIA GeForce3图形硬件上实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逼真地模拟指定植物的三维形态,还可以仿真出形态各异的植物图形。该方法可为虚拟植物建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算法 模型 L系统 植物形态建模 智能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形结构相似度的植物种类识别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丁维龙 吴水生 +1 位作者 陈琦 程志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44-249,共6页
针对目前国内外缺少植物种类识别方面的软件系统的现状,在Linux下开发出一个基于C/S架构的植物种类识别原型系统。系统采用基于树形结构相似度算法,主要从拓扑结构、外观轮廓和植物内部特征3个方面对植物的相似度进行计算。本文介绍系... 针对目前国内外缺少植物种类识别方面的软件系统的现状,在Linux下开发出一个基于C/S架构的植物种类识别原型系统。系统采用基于树形结构相似度算法,主要从拓扑结构、外观轮廓和植物内部特征3个方面对植物的相似度进行计算。本文介绍系统的架构及主要功能模块,论述植物拓扑和轮廓的表示、树种识别算法、树形三维结构重现和存储以及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方案的设计等关键技术,给出系统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种类识别 相似度计算 识别系统 植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株型优化设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维龙 徐利锋 +1 位作者 危扬 高楠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67-2474,共8页
在理想株型研究中,传统的基于田间试验的方法存在耗时长,难以验证株型是否达到最优形态等问题。为减少作物株型设计过程中人工干预所带来的成本提高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自动而又快速地获得作物高产株型,基于水稻的功能结构模型,将优化算... 在理想株型研究中,传统的基于田间试验的方法存在耗时长,难以验证株型是否达到最优形态等问题。为减少作物株型设计过程中人工干预所带来的成本提高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自动而又快速地获得作物高产株型,基于水稻的功能结构模型,将优化算法应用到虚拟水稻的株型优化上。在VS2005平台上,使用C++编程语言、Open GL图形渲染引擎以及MFC框架,开发了水稻株型数字化设计与株型优化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模块、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的实现。研究的基于虚拟模型的水稻株型优化设计方法,可为作物株型的定量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结构模型 数字化设计 水稻株型 优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棵植物燃烧场景的可视化模拟
11
作者 丁维龙 罗临风 +2 位作者 郑蕾 吴福理 徐利锋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2-428,共7页
针对当前模拟单棵植物燃烧过程的研究比较薄弱的状况,提出一种基于物理的单棵植物燃烧过程的可视化建模方法。利用参数化的L系统和粒子系统分别对植物和火焰进行建模,结合包围球原理建立火焰周围的距离温度场,通过碰撞检测算法判断周围... 针对当前模拟单棵植物燃烧过程的研究比较薄弱的状况,提出一种基于物理的单棵植物燃烧过程的可视化建模方法。利用参数化的L系统和粒子系统分别对植物和火焰进行建模,结合包围球原理建立火焰周围的距离温度场,通过碰撞检测算法判断周围树枝是否满足燃烧条件、相邻火焰是否满足合并条件;对枝干进行受力分析,以模拟树枝因火焰作用导致的弯曲形变。提出一种基于纹理贴图的树枝颜色变化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植物建模的参数、火焰燃烧初始点和初始火焰大小,基本可以获得较为逼真的植物燃烧仿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火焰 可视化 交互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元分析法在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华波 郝平 +1 位作者 沈赤 赵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根据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的现状,依据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理论和方法,对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的业务流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物元分析法的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模型。首先介绍了物元数学模型的建立原理,然后依... 根据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的现状,依据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理论和方法,对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的业务流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物元分析法的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模型。首先介绍了物元数学模型的建立原理,然后依据物元分析法的原理构建了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的模型,最后从某市的已评估的科技计划项目中挑选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案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与实际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分析法 科技计划项目 绩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