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胍类强碱TBD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和展望
1
作者 谢媛媛 柯雯希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0,共13页
有机强碱非金属胍类催化剂是近年来有机催化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该类型催化剂具有绿色环保、制备简单、操作安全、价格低廉和催化性能良好等优点。其中,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TBD)由于可形成两个N—H键,在攫取质子引发反应... 有机强碱非金属胍类催化剂是近年来有机催化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该类型催化剂具有绿色环保、制备简单、操作安全、价格低廉和催化性能良好等优点。其中,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TBD)由于可形成两个N—H键,在攫取质子引发反应的同时可活化中间体物质,催化性能通常优于其他胍类碱催化剂,在药物合成、有机化学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文章综述了TBD催化的相关有机化学反应,总结了部分反应的机制,并阐述了TBD的催化优势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D催化 氧化反应 胺化反应 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 羰基化反应 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的生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沈佳佳 张晓军 周晓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8-160,共3页
ε-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无毒的聚氨基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本文综述了ε-聚赖氨酸的微生物生产及其作为一类新型的食品防腐剂、乳化剂、食疗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开发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发酵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野生型和耐药型细胞系之间基因表达状态的比较分析
3
作者 于成鲲 周海超 +2 位作者 张聪敏 任艳 刘斯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4,共10页
对3种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LoVo及HT29)的野生株和Oxaliplatin/SN38耐药株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别进行了检测,通过分析野生株与耐药株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在Oxaliplatin耐药细胞系中,3种细胞系的转录组响应较为一致;但在SN38耐药细胞... 对3种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LoVo及HT29)的野生株和Oxaliplatin/SN38耐药株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别进行了检测,通过分析野生株与耐药株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在Oxaliplatin耐药细胞系中,3种细胞系的转录组响应较为一致;但在SN38耐药细胞系中,HT29细胞系转录组响应模式与其它2个细胞系显著不同.野生株和耐药株之间的蛋白质组比较分析显示,发生变化的蛋白质与转录本有较大程度的重合;与转录组数据不同的是,LoVo和HT29的蛋白质丰度受药物的影响较大,但从差异蛋白质功能聚类来看,LoVo和HCT116呈现相似性.比较分析结果还表明,Oxaliplatin在3个细胞系中引发的蛋白质丰度响应明显低于SN38造成的蛋白质丰度变化.从野生型和耐药型结肠癌细胞系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整合分析出发,获得了新的候选耐药性相关蛋白.本研究可能为结直肠癌耐药性机制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提供了另一种启发性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奥沙利铂 SN38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不同地区实验兔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伟春 徐孝平 +3 位作者 李莉 王德军 喻琦 陈民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06-513,共8页
目的研究浙江省不同产地实验兔血液蛋白的多态性,了解各地实验兔的遗传背景,指导优良品系的选育。方法选择兰溪、农科院、上虞和余姚等地生产的实验兔的11个血液蛋白位点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分析基因频率、Hardy-weinb... 目的研究浙江省不同产地实验兔血液蛋白的多态性,了解各地实验兔的遗传背景,指导优良品系的选育。方法选择兰溪、农科院、上虞和余姚等地生产的实验兔的11个血液蛋白位点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分析基因频率、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遗传变异程度和遗传相似性。结果 Pr、Ptf、Hbα、Hbβ和Alb在所有实验兔中表现为单态,其余蛋白位点呈多态。各蛋白位点的变异程度Prt1>Sag>Tf1>Po>Tf2>Prt2。各地实验兔蛋白位点平均杂合度为兰溪>农科院>上虞>余姚。农科院与余姚实验兔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上虞与兰溪实验兔的亲缘关系最远,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938和0.7687。结论血液蛋白多态性反映了浙江省不同地区生产的实验兔的遗传背景,为实验兔的选育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蛋白多态性 基因频率 杂合度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纤维素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晓军 沈佳佳 +1 位作者 王浩 孙新宇 《饲料工业》 2005年第20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饲料 半纤维素酶 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体系 Β-甘露聚糖酶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d/SiO_(2)双金属催化剂上糠醛还原胺化制糠胺
6
作者 钟齐锋 胡锦波 +3 位作者 张志扬 郭珊珊 陈梦婷 刘迎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糠醛还原胺化反应中Ni基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采用共浸渍法制备NiPd/SiO_(2)双金属催化剂,在氨水作为氨源、分子氢作为还原剂条件下,催化糠醛还原胺化合成糠胺。研究了Ni/Pd摩尔比、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催化剂用量等对糠... 为了进一步提高糠醛还原胺化反应中Ni基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采用共浸渍法制备NiPd/SiO_(2)双金属催化剂,在氨水作为氨源、分子氢作为还原剂条件下,催化糠醛还原胺化合成糠胺。研究了Ni/Pd摩尔比、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催化剂用量等对糠醛转化率和糠胺选择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和普适性。结果表明,在优化的NiPd(1∶4)/SiO_(2)催化剂上130℃、2 MPa条件下反应3 h,糠醛完全转化,糠胺选择性达到91.6%,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仍具有良好的活性,且该催化剂在其他多种醛类化合物还原胺化制伯胺反应中也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 糠胺 还原胺化 双金属催化剂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原则”综合辨析抗衰老口服液的关键质量标志物
7
作者 张慧 钱丹丽 +1 位作者 裘燕燕 颜继忠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8,共15页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五原则”,综合辨析抗衰老口服液中的关键质量标志物。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共鉴定出抗衰老口服液中103个化合物。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与“抗衰老”药效相关的活性成分,预测获得药物...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五原则”,综合辨析抗衰老口服液中的关键质量标志物。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共鉴定出抗衰老口服液中103个化合物。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与“抗衰老”药效相关的活性成分,预测获得药物靶点452个,疾病靶点769个,共有靶点96个以及基因通路158条。根据Q-marker的有效性、配伍性、特有性、可测性和溯源性“五原则”,最终优选出毛蕊花糖苷、Rh 4、梓醇、地黄苷D、Rh_(1)、20-(S)-Rg_(3)、Rf、Rg_(2)、焦地黄苯乙醇苷A 1和洋地黄叶苷C作为抗衰老口服液的关键Q-markers,为抗衰老口服液的整体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口服液 质量标志物 五原则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甲基紫精单元的多酸杂化材料对β-氨基醇的高效催化合成
8
作者 李梦洋 徐昊 +3 位作者 牛中豪 宫春华 钟为慧 谢景力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4-1300,共7页
以1,1'-二甲基-4,4'-联吡啶(甲基紫精,MV)二氯化物和Keggin型多酸单元合成的晶态材料(MV)_(2)[HPW_(2)^(Ⅴ)W_(10)^(Ⅵ)O_(40)]·2H_(2)O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室温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β-氨基醇类化合物。该催化剂不仅能... 以1,1'-二甲基-4,4'-联吡啶(甲基紫精,MV)二氯化物和Keggin型多酸单元合成的晶态材料(MV)_(2)[HPW_(2)^(Ⅴ)W_(10)^(Ⅵ)O_(40)]·2H_(2)O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室温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β-氨基醇类化合物。该催化剂不仅能够高效催化β-氨基醇的合成,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可回收性。经过6次循环使用后,催化剂活性未出现明显下降,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循环利用潜力。与传统方法相比,该反应体系不使用有机溶剂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精 多酸 催化应用 Β-氨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卟啉对抗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洁 陆静 +3 位作者 王庆怡 楚楚 曾玲晖 赵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9,共9页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是一类由大脑和脊髓神经元退化并死亡所引发的疾病,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过氧亚硝酸盐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研究表明体内活性氧的过度积累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紧密相关。有效清除过氧亚硝酸盐的策略可能成为治疗...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是一类由大脑和脊髓神经元退化并死亡所引发的疾病,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过氧亚硝酸盐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研究表明体内活性氧的过度积累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紧密相关。有效清除过氧亚硝酸盐的策略可能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一种潜在途径。一些水溶性金属卟啉因其高效的过氧亚硝酸盐清除能力备受关注,常见金属卟啉如铁卟啉和锰卟啉通过抑制淀粉样斑块聚集、减轻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损伤、改善线粒体功能以及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部分金属卟啉的血脑屏障穿透性不佳,除采用传统的合成工艺外,还可以制备成纳米粒以提高其体内生物利用度。本文综述了金属卟啉在抵抗常见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方面所涉及的不同潜在机制的最新进展,并阐述了金属卟啉作为抗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药物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 过氧亚硝酸盐 金属卟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9-TET2通过激活自噬抑制肝细胞脂质积累
10
作者 沈瑞莉 李汉兵 +3 位作者 范雨薇 程霓虹 毋文静 张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6-706,共11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治疗方案主要通过调整饮食结合运动来缓解,缺乏针对性药物。miR-29家族成员(miR-29a、miR-29b、miR-29c)在肝细胞内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但机制不明。本文旨在鉴定其靶基因及相关信...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治疗方案主要通过调整饮食结合运动来缓解,缺乏针对性药物。miR-29家族成员(miR-29a、miR-29b、miR-29c)在肝细胞内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但机制不明。本文旨在鉴定其靶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为NAFLD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首先,以人源肝细胞系HepG2诱导其脂质积累为模型,分别转染miR-29a/b/c-3p mimics,利用油红O、甘油三酯(TG)检测等发现,miR-29家族成员可显著抑制肝细胞脂质积累(P<0.05);然后,利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成脂标志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自噬标志基因(自噬街头蛋白(SQSTM1,又称p62)、自噬相关蛋白5(Atg5))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R-29家族成员可显著抑制肝细胞内FAS、ACACA、Scd 1和p 62基因的表达,同时显著提高Atg 5基因的水平;再利用信号通路活性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等技术,确定miR-29家族成员可抑制mTOR信号通路活性,并与TET蛋白2(TET2)基因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关系。利用共转染等技术研究miR-29-3p家族成员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结果发现,与单独转染miR-29家族成员相比,共转染miR-29家族成员能更显著抑制HepG2细胞中脂滴的沉积,并且进一步抑制靶基因TET 2的表达。综上所述,miR-29家族成员在肝细胞中可能通过靶基因TET 2抑制mTOR信号通路活性,从而降低肝细胞的脂质积累,并且miR-29家族成员之间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29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质积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记基因簇Dlk1-Dio3:揭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新视角
11
作者 肖思嘉 郑永霞 王文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3-852,共10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全球日益严重的慢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全基因组研究揭示了表观遗传修饰在NAFLD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印记基因的参与。NAFLD的亲本来...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全球日益严重的慢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全基因组研究揭示了表观遗传修饰在NAFLD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印记基因的参与。NAFLD的亲本来源效应表明,印记基因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Dlk1-Dio3基因簇作为最大的印记基因簇之一,因其在胚胎发育和代谢调控中的核心作用,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综述探讨了Dlk1-Dio3基因簇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NAFLD发病中的潜在作用。该基因簇通过复杂的调控网络影响肝的脂代谢、糖代谢、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在NAFLD的“二次打击”中发挥关键作用。具体而言,DLK1作为负调控因子,抑制脂肪细胞分化,从而减少肝的脂质积累;而DIO3则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转化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肝的脂质积聚。此外,Dlk1-Dio3基因簇通过调控多个microRNA(例如miR-370、miR-122等)调控脂肪代谢。miR-370通过抑制CPT1α加剧脂肪积聚;miR-122上调SREBP-1c,促进脂肪酸合成;miR-379/410簇则通过降低脂质清除能力,增加脂肪积累。长非编码RNA MEG3也在NAFLD中发挥重要作用。MEG3通过上调SIRT6促进脂肪酸氧化,减少脂滴堆积;并通过结合miR-21抑制Wnt/mTOR信号通路,减轻脂质合成。在胰岛素抵抗方面,DLK1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抑制糖异生并促进脂肪酸氧化,从而减轻肝的脂肪负担。DIO3则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影响胰岛素敏感性,促进NAFLD的发展。同时,Dlk1-Dio3基因簇在调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中也具有重要作用,DLK1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激活抗氧化信号,减轻肝的氧化应激损伤。综上所述,Dlk1-Dio3基因簇在NAFLD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着多维度的角色,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Dlk1-Dio3簇 印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工业生产中蛋白A亲和层析步骤的成本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鲁伟 应国清 +2 位作者 杨晓明 Van Leang 丁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6-284,共9页
为了对单克隆抗体(m Abs)下游生产亲和层析步骤做全面的成本评价,利用Excel建立一个包含单柱层析和3柱连续流层析所有步骤的成本模型。分析所有的成本项,包括设备、填料、缓冲液等。用每克商品成本(COG)来定量描述不同场景的成本比较。... 为了对单克隆抗体(m Abs)下游生产亲和层析步骤做全面的成本评价,利用Excel建立一个包含单柱层析和3柱连续流层析所有步骤的成本模型。分析所有的成本项,包括设备、填料、缓冲液等。用每克商品成本(COG)来定量描述不同场景的成本比较。结果表明,每批纯化500和2 000 L的收获细胞培养液(HCCF),滴度为5 g·L^(-1),年产37批,收率为95%,成本占比靠前的总是填料、设备和缓冲液。当年纯化批数改变,其他条件不变,每批纯化500 L的HCCF,批次数达到20以上,3柱连续层析才能突显出优势,而每批纯化2 000 L的HCCF时只需要大于7个批次就能显示出优势。当HCCF滴度从低到高变化时,2类工艺成本的降低都是先快后慢,滴度达到8 g·L^(-1)后,成本变化变得相对稳定。另外,一次性层析系统的使用,也会导致成本增长。以上结果为蛋白A层析的优化指出方向,为抗体产品的生产提供合理的工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亲和捕获 连续流层析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伊氏乳杆活菌和热灭活菌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海宁 娄毛闪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6,共14页
为了探究罗伊氏乳杆活菌与灭活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CRO)处理构建肠道菌群失衡小鼠抑郁模型,并用罗伊氏乳杆活菌(Live Lactobacillus reuteri,Live LR)和热灭活菌(... 为了探究罗伊氏乳杆活菌与灭活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CRO)处理构建肠道菌群失衡小鼠抑郁模型,并用罗伊氏乳杆活菌(Live Lactobacillus reuteri,Live LR)和热灭活菌(Heat-killed Lactobacillus reuteri,HK LR)进行干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5-羟色胺、5-羟基吲哚乙酸、色氨酸和皮质酮质量浓度;通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肠道微生物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ive LR和HK LR干预缓解了小鼠抑郁样行为,修复了CRO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并减少了结肠组织炎细胞浸润。两种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Live LR侧重于肠道菌群的重塑,而HK LR则通过其代谢产物直接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失调 罗伊氏乳杆活菌 罗伊氏乳杆热灭活菌 抑郁 炎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透明质酸/壳聚糖交联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姚平 杨伟渊 +4 位作者 祝震 胡富华 沈君 陈凤 冯海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1,共5页
采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剂对透明质酸(Hyaluroic acid,HA)和壳聚糖(Chitosan,CS)进行混合交联并考察其反应条件。与传统的交联HA薄膜进行机械性能和抗酶解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S/HA混合交联防粘连膜抗拉伸性能较传统交... 采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剂对透明质酸(Hyaluroic acid,HA)和壳聚糖(Chitosan,CS)进行混合交联并考察其反应条件。与传统的交联HA薄膜进行机械性能和抗酶解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S/HA混合交联防粘连膜抗拉伸性能较传统交联HA薄膜提高了6倍,耐酶系数提高了220%,流变学测试中该薄膜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分别提高了206%,107%(1 Hz)。研究结果表明:混合交联得到的CS/HA凝胶薄膜具有黏弹性高、抗拉伸强度强、抗酶解性能较优越的特性,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内防粘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壳聚糖 BDDE 防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糖谱的抗衰老口服液质量评价研究
15
作者 颜继忠 张沛鲁 +2 位作者 张子霞 裘燕燕 张慧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8-665,共8页
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建立糖谱,对抗衰老口服液中糖类物质进行质量控制,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配制过程工艺参数进行分析。采用HPLC,色谱柱为Shodex Asahipak NH2P-50 4E(4.6 mm×250 mm, 5.0μm),流动相为纯水-乙腈,梯度洗脱,ELS... 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建立糖谱,对抗衰老口服液中糖类物质进行质量控制,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配制过程工艺参数进行分析。采用HPLC,色谱柱为Shodex Asahipak NH2P-50 4E(4.6 mm×250 mm, 5.0μm),流动相为纯水-乙腈,梯度洗脱,ELSD漂移管温度为100℃;氮气流速为1.6 mL/min的液相条件,对抗衰老口服液及配制液的糖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抗衰老口服液及配制液中含有D-(-)-阿拉伯糖、D-果糖、D-(+)-甘露糖、D-葡萄糖、蔗糖、蜜二糖、D-棉籽糖、甘露三糖和水苏糖等,寡糖及单糖的主要来源为生地黄,其中D-果糖、D-葡萄糖、甘露三糖、水苏糖定量方法学考察良好。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显示:5℃放置3 d寡糖及单糖变化显著,5~7 d较为稳定;溶液pH为3.5~4.5时变化趋势较稳定。基于OPLS-DA模型筛选出VIP值大于1的成分为D-棉籽糖、D-(-)-阿拉伯糖、甘露三糖以及D-果糖,这些成分可作为配制工艺过程的关键化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口服液 配制过程 寡糖 单糖 糖谱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胶多糖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帆 苏洁 +4 位作者 周衡朴 李进 应国伟 陈素红 吕圭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0-48,共9页
该文探讨桃胶多糖(peach gum polysaccharide,PGP)缓解便秘的作用及机制。采用盐酸洛派丁胺(10 mg/kg BW)连续灌胃14 d建立便秘模型小鼠,模型成功后给予桃胶多糖(100、300 mg/kg)连续3周。给药期间测定小鼠6小时内粪便粒数、粪便含水率... 该文探讨桃胶多糖(peach gum polysaccharide,PGP)缓解便秘的作用及机制。采用盐酸洛派丁胺(10 mg/kg BW)连续灌胃14 d建立便秘模型小鼠,模型成功后给予桃胶多糖(100、300 mg/kg)连续3周。给药期间测定小鼠6小时内粪便粒数、粪便含水率、首次黑便时间、肠道推进率、胃排空率和行为学指标;ELISA法测定血清中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染色(Alixin blue periodic acid Schiff staining,AB-PAS)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数目;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受体3(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3,5-HT3R)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结肠组织中Occludin、5-HT3R和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lase 1,TPH-1)相对表达量。桃胶可以显著增加便秘模型小鼠的抓力、自主活动次数、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开放臂停留时间;增加粪便粒数粪便含水率和胃排空率,缩短首次黑便时间;升高血清中GAS和MTL水平;增加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数量,改善肠粘膜损伤,并上调Occludin、Claudin-1蛋白表达;增加血清中5-HT水平及结肠组织中5-HT3R和TPH-1蛋白表达。桃胶多糖具有改善便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肠激素分泌和激动5-H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胶多糖 便秘 5-HT 胃肠激素 OCCLUD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系统中工程化gRNA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谈鎏 叶邦策 尹斌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8-1092,共15页
CRISPR/Cas是原核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免疫防御系统,用于抵抗外来遗传物质的入侵,近年来被开发成为高效的基因编辑、基因调控以及分子诊断工具。其可编程靶向机制揭开了利用该系统进行基因组操作的序幕,并允许在活性范围内实现... CRISPR/Cas是原核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免疫防御系统,用于抵抗外来遗传物质的入侵,近年来被开发成为高效的基因编辑、基因调控以及分子诊断工具。其可编程靶向机制揭开了利用该系统进行基因组操作的序幕,并允许在活性范围内实现动态调节和控制基因表达。作为现有基因修饰手段中灵活性最强和成本最低的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工农业生产、可持续染料开发和化学品加工等领域。随着对CRISPR/Cas系统的不断深入挖掘和探索,大量研究报道了gRNA工程改造及优化方法,包括改变间隔序列长度、调节恒定区和可变区的结构、向末端或中间延伸添加额外功能序列及化学合成修饰等,以期降低脱靶突变率,提高作用效率,充分激发CRISPR基因操纵工具在生物医学方面的潜力。基于此,本综述将介绍CRISPR/Cas9和CRISPR/Cas12系统中gRNA工程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探讨了当前工程化gRNA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旨在为获得性能更加优异的gRNA提供思路和方向,从而提高利用CRISPR/Cas系统探测人类细胞基因组的能力,进一步为可编程生物学带来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gRNA工程化 基因编辑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抑郁症治疗的新靶点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书琴 钱立锋 +2 位作者 熊烈 史汉强 石彦波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7-1423,共7页
抑郁症是常见的情感类精神障碍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二大健康负担,但其发病机制仍有待明晰。临床抗抑郁症治疗以西药为主,但目前所用药物差强人意的效果、显著的治疗时滞和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反映出临床对有效和快速起效抗抑郁症药... 抑郁症是常见的情感类精神障碍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二大健康负担,但其发病机制仍有待明晰。临床抗抑郁症治疗以西药为主,但目前所用药物差强人意的效果、显著的治疗时滞和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反映出临床对有效和快速起效抗抑郁症药物的巨大需求。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其参与了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病进程。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将目光转向靶向抑制铁死亡的抗抑郁症治疗,并显现出了积极的疗效。本文以抑郁症与铁死亡机制为基础,结合临床与临床前研究,总结了铁死亡参与抑郁症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铁死亡 铁沉积 线粒体 脂质过氧化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糖尿病心肌病防治新方向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彦波 杜书琴 +1 位作者 潘琪宏 王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422,共7页
并发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导致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线粒体是心肌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心脏对能量的高需求意味着心肌细胞对线粒体的高要求和高依赖性。... 并发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导致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线粒体是心肌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心脏对能量的高需求意味着心肌细胞对线粒体的高要求和高依赖性。在糖尿病患者或动物模型中可观察到线粒体形态异常和功能障碍,这提示靶向DCM中的线粒体治疗可能成为对抗DCM的新方向。因此,基于相关证据,探讨DCM期间线粒体氧化应激、基础代谢异常、线粒体Ca^(2+)调控紊乱、线粒体动力学及自噬改变和线粒体铁死亡变化,以期为DCM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线粒体 氧化应激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对Ru/SiO_(2)催化2,5-己二酮与伯胺合成N-取代-2,5-二甲基吡咯烷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锦波 钟齐锋 +2 位作者 陈诗怡 吴海梅 刘迎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0-946,共7页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Mn掺杂的Ru/SiO_(2)催化剂,将其用于2,5-己二酮与伯胺经Paal-Knorr/加氢级联反应合成N-取代-2,5-二甲基吡咯烷,利用XRD,TEM,NH3-TPD,XPS等方法探究了Mn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与适用性。实...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Mn掺杂的Ru/SiO_(2)催化剂,将其用于2,5-己二酮与伯胺经Paal-Knorr/加氢级联反应合成N-取代-2,5-二甲基吡咯烷,利用XRD,TEM,NH3-TPD,XPS等方法探究了Mn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与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Mn掺杂可提高催化剂中Ru纳米粒子的分散度和催化剂的酸性位,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当Ru/Mn摩尔比为1∶2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在H2O溶剂中130℃、氢气压力3 MPa下反应90 min,2,5-己二酮转化率和N-丁基-2,5-二甲基吡咯烷的收率均达到100%。催化剂重复使用9次后仍保持高活性,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普适性,为N-取代吡咯烷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己二酮 N-取代吡咯烷 RuMn/SiO_(2)催化剂 级联反应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