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发展、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55
1
作者 赵磊 方成 吴向明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5期16-30,共15页
针对传统经验研究文献忽视空间相关性而导致的研究结论偏颇问题,文章采用经济学较为前沿的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09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呈现出明显... 针对传统经验研究文献忽视空间相关性而导致的研究结论偏颇问题,文章采用经济学较为前沿的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09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大部分省份处于高一高和低一低类型区;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传统面板回归模型没有考虑空间相关性,高估了这一作用;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空间计量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赵磊 方成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32,共13页
旅游业会通过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非线性影响,但尚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文章基于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为转换变量,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对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旅游业会通过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非线性影响,但尚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文章基于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为转换变量,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对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效应,旅游导向型经济增长假说在中国真实有效;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非线性的旅游业门槛效应,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旅游业经济影响效应显著负相关。随着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经济影响效应处于高机制,当旅游业发展跨越门槛值之后,旅游业经济影响效应处于低机制,旅游业发展会弱化其对经济增长正向影响的边际效应。因此,可通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强化经济增长其他决定因素对旅游业的外部性效应,来保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持续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经济增长 非线性 面板平滑转换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2
3
作者 赵磊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49,共17页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目的旨在经验考察TLGH在中国的成立性以及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首先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与国内旅游发展特征事实进行了简单引述,并在此基础上,基于1999-2...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目的旨在经验考察TLGH在中国的成立性以及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首先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与国内旅游发展特征事实进行了简单引述,并在此基础上,基于1999-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平衡数据,采用多种精细前沿性计量经济方法实证检验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这一研究结论在经过4种敏感性分析之后依然稳健;未考虑内生性之前,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被低估现象,且最低影响效应大致处在0.0186~0.0354之间,当克服内生性之后,影响效应纠正为0.15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经济增长 影响效应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实证研究 被引量:76
4
作者 赵磊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11期12-23,共12页
本文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1~2009年中国省际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生产率指数分解,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利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盯和口收... 本文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1~2009年中国省际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生产率指数分解,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利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盯和口收敛性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2.7%,其中,技术进步创新率为6.7%,技术效率增长5.6%,技术进步是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不存在显著矿收敛和条件18收敛,但存在显著绝对卢收敛,说明中国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最终收敛于相同的稳态均衡水平,然而由于中国旅游业发展尚未达到成熟阶段,所以现阶段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尚未找到自身合适的条件收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差异 收敛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活美学的旅游审美探析——从观光到休闲 被引量:28
5
作者 潘海颖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81,共9页
生活、旅游、美,都是复杂的概念,其内涵在实践领域不断被拓展,其本质在理论领域不断被重新认识和探究。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起点"美是生活",到实践论美学,再到美学的生存论转向,以及美学"生活论"回归,这些都为... 生活、旅游、美,都是复杂的概念,其内涵在实践领域不断被拓展,其本质在理论领域不断被重新认识和探究。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起点"美是生活",到实践论美学,再到美学的生存论转向,以及美学"生活论"回归,这些都为研究本体论视角的旅游审美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基础。当代的旅游审美趣味是多元和世俗的。在生活美学视野中,旅游之美在于天人合一,在于能动超越。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方式的流变。观光旅游审美注重感性认识,休闲旅游审美注重感性存在,是对生命中感性价值的确认。从观光到休闲,审美是感性超越的过程,体现在对时空的超越、对审美主客两分的超越,以及对体验的超越。旅游审美通过活泼泼的生命体验,最终超越感性,能动地从生命存在的意义上获得美,完满生活、成就生命。日常生活既充满着感性的愉悦,也承载着深沉的精神期望。生活本身的丰富性造就了旅游审美的丰富性,生活美学视角的旅游审美是激发、是唤醒、是重新发现。旅游审美本质上是对生命归属和文化价值的寻觅,其本体意义在于成就审美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审美 休闲度假 观光旅游 生活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与贫困减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5
6
作者 赵磊 方成 毛聪玲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5,共13页
旅游业是否具有贫困减缓效应一直是政府和各种发展机构关注的焦点问题。旅游业与贫困减缓关系的实践认知领先于与此相关的经验研究,主要是因为旅游业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始终未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文章基于中国199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 旅游业是否具有贫困减缓效应一直是政府和各种发展机构关注的焦点问题。旅游业与贫困减缓关系的实践认知领先于与此相关的经验研究,主要是因为旅游业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始终未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文章基于中国199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为转换变量,利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技术,对旅游业和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旅游业可以显著地减缓贫困,所以旅游业可被视为目的地减缓贫困的有效产业工具。另外,旅游业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存在非线性的旅游业门槛效应。具体而言,旅游专业化与旅游减贫效应显著负相关,而旅游人次比则与旅游减贫效应显著正相关,同时,旅游专业化对贫困的减缓效应要远大于旅游人次比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因此,贫困地区可以通过避免旅游产业收入漏损和增强旅游经济活动频率来保持旅游减贫效应处于高影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贫困减缓 非线性 面板平滑转换回归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会影响城镇化经济增长效应吗?——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7
7
作者 赵磊 张晨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7-66,共10页
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主要在释放需求和创造供给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然而,传统城镇化模式由于面临诸多约束,已经逐渐开始不符合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方式的提升与转... 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主要在释放需求和创造供给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然而,传统城镇化模式由于面临诸多约束,已经逐渐开始不符合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方式的提升与转型,旅游业引导的城镇化建设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挖掘城镇化建设潜力,并且也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型机制。因此,文章首次将旅游业纳入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旨在实证检验旅游业发展是否对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文章采用中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平衡数据,通过引入旅游业与城镇化变量的乘积项,运用多种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作用中国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不仅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旅游业对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旅游业 经济增长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与日常生活的反正——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独特维度 被引量:27
8
作者 潘海颖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6,共8页
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生活方式变革与社会发展批判的双重需要,休闲与日常生活理论研究凸显紧迫性和重要性。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和休闲批判独树一帜。他主张通过节庆和都市化进行日常生活的微观改造,倡导生活和艺术融合的文化革命,成... 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生活方式变革与社会发展批判的双重需要,休闲与日常生活理论研究凸显紧迫性和重要性。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和休闲批判独树一帜。他主张通过节庆和都市化进行日常生活的微观改造,倡导生活和艺术融合的文化革命,成就"需求-劳动-愉悦"三位一体的"总体的人"。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实践论,其理论具有浪漫主义美学的"乌托邦"色彩。今天,休闲之哲学本位是从日常生活的日常性中突围出来对自由和诗性的追求。休闲在实践中是人们摆脱日常生活困境的自然选择,同时担负着理论上审美救赎和思想解放之功能。休闲——反抗异化的休闲、超越物质占有的休闲,是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既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意味着日常生活的反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日常生活 列斐伏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